第三百七十四章:插漢部再次犯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630年春正月,京城的天空中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陰霾。寒風凜冽地吹過古老的宮殿和街道,帶來陣陣刺骨的寒意。大明朝廷的宮殿內,氣氛凝重而壓抑。

  皇帝朱由檢,一位面容憔悴但眼神中仍透露出堅毅的年輕君主,端坐在龍椅之上。他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皇冠,卻難掩心中的憂慮。他微微皺著眉頭,目光投向下方的群臣,心中思索著國家所面臨的重重困境。

  「如今建州女真部迫近都城,局勢危急。察哈爾虎墩兔又以十萬騎兵開到宣府威脅朝廷,要求給賞。這可如何是好?」朱由檢自言自語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無奈和焦慮。

  群臣們站在殿下,個個神色凝重。他們深知當前局勢的嚴峻性,但對於如何應對卻各有主張。一些大臣主張堅決拒絕察哈爾的要求,認為不能向其示弱;而另一些大臣則認為可以給予一定的賞賜,以緩解當前的危機。

  「陛下,察哈爾虎墩兔狼子野心,若給予賞賜,恐其得寸進尺。我們應堅決拒絕,加強防禦,以抗外敵。」一位大臣站出來說道,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臉上露出堅決的神色。

  「陛下,如今建州女真部兵臨城下,我們已陷入困境。若再得罪察哈爾,恐兩面受敵。不如給予一定賞賜,以穩住察哈爾,集中力量對抗建州女真部。」另一位大臣反駁道,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憂慮和無奈。

  朱由檢靜靜地聽著群臣的爭論,心中猶豫不決。他知道無論做出何種決定,都將對國家的命運產生重大影響。

  此時,宣府的邊境上,察哈爾虎墩兔正率領著十萬騎兵虎視眈眈地望著明朝的領土。他騎在一匹高大的戰馬上,身後是浩浩蕩蕩的察哈爾大軍。士兵們個個精神抖擻,身著傳統的遊牧服飾,手中緊握著鋒利的兵器,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貪婪和兇狠。他們的戰馬在草原上奔騰著,揚起一片塵土,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著他們的強大。

  虎墩兔望著明朝的方向,心中充滿了得意。他知道明朝此時正陷入困境,自己的威脅必將讓他們屈服。

  「明朝皇帝,你若不想遭受更大的災難,就乖乖地給予我們賞賜。否則,我的十萬騎兵將踏平你的都城。」虎墩兔自言自語道,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充滿了威脅。

  在朝廷的爭論持續了許久之後,朱由檢最終做出了決定。他深知當前局勢的危急,為了避免兩面受敵,他決定給予察哈爾賞銀十八萬兩。

  「傳朕旨意,給予察哈爾賞銀十八萬兩。但同時,要加強邊境防禦,以防察哈爾得寸進尺。」朱由檢說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無奈和堅定。

  旨意傳出後,朝廷上下一片譁然。

  七個月後,北方的大地被夏日的驕陽炙烤著,空氣中瀰漫著乾燥而焦灼的氣息。察哈爾虎墩兔,這位在草原上威名遠揚的首領,正率領著他的龐大軍隊緩緩逼近大同。

  大同城牆上,巡撫張宗衡正緊張地注視著遠方逼近的察哈爾軍隊。張宗衡面容嚴肅,眉頭緊鎖,他身著官服,頭戴烏紗帽,腰間佩著寶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與果敢,心中充滿了對保衛大同的責任感。

  「察哈爾虎墩兔來勢洶洶,我們必須做好戰鬥準備。」張宗衡自言自語道,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他轉身對身邊的將領們說道:「傳我命令,全體將士做好戰鬥準備,隨時準備迎敵。」

  將領們齊聲應道:「是,大人!」他們迅速行動起來,傳達張宗衡的命令,組織士兵們加強城防,準備武器和物資。

  而在總督府中,總督魏雲中則陷入了沉思。魏雲中面容沉穩,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睿智與謹慎。他身著華麗的官服,坐在書桌前,手中拿著一份關於察哈爾軍隊的情報。

  「察哈爾虎墩兔兵強馬壯,若與之硬拼,恐損兵折將。或許談判言和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魏雲中自言自語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猶豫。他站起身來,在房間裡來回踱步,思考著應對之策。

  與此同時,御史白士遴也在思考著大同的局勢。白士遴面容清瘦,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聰慧與機敏。他身著官服,頭戴官帽,手中拿著一本書卷。

  「察哈爾虎墩兔逼近大同,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借談判的機會,我們可以加強戰備,準備防守,因守以待戰,即以守為攻。」白士遴自言自語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他決定向朝廷上書,提出自己的建議。

  在朝廷上,大臣們圍繞著大同的局勢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一些大臣支持張宗衡的參戰提議,認為應該堅決抵抗察哈爾的入侵;而另一些大臣則支持魏雲中的談判言和提議,認為可以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

  「察哈爾虎墩兔野心勃勃,若不加以抵抗,必將危及我大明江山。我們應該支持張宗衡巡撫的提議,參戰迎敵。」一位大臣說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激昂。


  「不可,察哈爾軍隊強大,我們若與之硬拼,恐難取勝。不如與虎墩兔談判言和,以保大同平安。」另一位大臣反駁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擔憂。

  皇帝坐在龍椅上,靜靜地聽著大臣們的爭論。他的面容嚴肅,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憂慮與決斷。

  「朕認為,御史白士遴的建議有一定道理。我們可以借談判的機會,加強戰備,準備防守。同時,也要做好戰鬥準備,以防談判失敗。」皇帝說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威嚴。

  旨意傳到大同,張宗衡、魏雲中、白士遴等人開始按照皇帝的指示行動起來。他們一方面準備與察哈爾進行談判,另一方面加強城防,準備戰鬥。

  在談判桌上,魏雲中代表明朝與察哈爾虎墩兔進行談判。魏雲中面容沉穩,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睿智與堅定。他身著華麗的官服,坐在談判桌前,手中拿著一份談判文書。

  「虎墩兔首領,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我們可以給予一定的賞賜,以換取和平。」魏雲中說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誠意。

  虎墩兔坐在對面,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傲慢與貪婪。他身著華麗的皮毛服飾,手中拿著一把彎刀。

  「哼,你們明朝必須給予我們更多的賞賜,否則我們將繼續進攻大同。」虎墩兔說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威脅。

  談判陷入了僵局,雙方各不相讓。但在這個過程中,明朝方面利用談判的機會,不斷加強戰備,準備防守。士兵們日夜巡邏,加固城牆,準備武器和物資。將領們也在積極制定作戰計劃,準備隨時應對察哈爾的進攻。

  而察哈爾方面,虎墩兔也在密切關注著明朝的動向,明朝雖然在談判,但也在準備戰鬥。他開始猶豫是否要繼續進攻大同。

  經過一段時間的僵持,虎墩兔最終決定撤兵。

  到了1632年春正月,北方的大地依舊被嚴寒籠罩著。天空中飄著淡淡的雪花,仿佛給整個世界披上了一層銀裝。邊塞的風呼嘯著吹過,帶著刺骨的寒冷,讓人不禁打起寒戰。

  著力兔,這位察哈爾部的將領,望著遠處的邊塞城牆,心中暗自盤算著,虎墩兔求和的消息已經傳了出去,但明朝的將領們是否會相信,還是一個未知數。他必須小心謹慎地行事,以免陷入危險之中。

  「兄弟們,我們此次前來,是為了傳達虎墩兔首領的求和之意。但明朝的將領們未必會輕易相信我們,我們要做好隨時戰鬥的準備。」著力兔低聲說道,他的聲音在寒風中顯得格外清晰。

  騎兵們紛紛點頭,表示明白。他們緊緊握住手中的兵器,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定與勇敢。

  在邊塞的城牆上,總兵曹文詔和定邊副總兵張應昌正緊張地注視著著力兔的軍隊。曹文詔身材魁梧,面容堅毅,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果敢與決斷。他身著鎧甲,腰間佩著寶劍,威風凜凜地站在那裡,仿佛一座不可撼動的山峰。張應昌則面容沉穩,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謹慎與猶豫。他同樣身著鎧甲,但手中卻拿著一把長槍,似乎在思考著應對之策。

  「曹總兵,著力兔率領三百騎兵接近邊塞,聲稱虎墩兔求和。我們該如何應對?」張應昌問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猶豫。

  曹文詔微微皺起眉頭,思考了片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警惕與懷疑。

  「張副總兵,此事不可輕信。虎墩兔一向狡猾,此次求和,未必是真心實意。我們要小心謹慎,以防有詐。」曹文詔說道,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

  張應昌點了點頭,說道:「曹總兵所言極是。但如果我們拒絕他們的求和,萬一引發戰爭,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曹文詔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說道:「我們先觀察一下他們的動向,再做決定。如果他們有任何異常舉動,我們立即出兵迎敵。」

  就在這時,前任總兵孫顯祖的逃兵出現了。他們身穿破舊的鎧甲,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絕望與瘋狂。他們在定邊堡附近遊蕩,尋找著機會。

  「兄弟們,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們要想辦法活下去。」一個逃兵說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絕望。

  「我們可以誘惑定邊投降的夷人做內應,藉以守衛東西二門,然後招引著力兔進入。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一些好處。」另一個逃兵說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貪婪。

  逃兵們紛紛點頭,表示同意。他們開始悄悄地接近定邊投降的夷人,試圖說服他們做內應。

  在定邊堡內,千總張射奎和王希武正在巡邏。他們身材高大,面容嚴肅,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警惕與勇敢。他們身著鎧甲,手中拿著長槍,時刻準備著應對任何突發情況。


  「張千總,最近邊境局勢緊張,我們要加強巡邏,以防有敵人趁機偷襲。」王希武說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警惕。

  張射奎點了點頭,說道:「王千總所言極是。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確保定邊堡的安全。」

  就在這時,逃兵們成功地誘惑了定邊投降的夷人做內應。他們打開了東西二門,招引著力兔的軍隊進入定邊堡。

  著力兔看到城門打開,心中大喜。他率領著三百騎兵迅速衝進定邊堡。

  「兄弟們,衝進去!我們要占領定邊堡!」著力兔大聲喊道,他的聲音在空氣中迴蕩,充滿了興奮與貪婪。

  騎兵們紛紛響應,他們揮舞著兵器,沖向定邊堡內的守軍。

  張射奎和王希武看到敵人沖了進來,心中大驚。他們迅速組織士兵進行抵抗。

  「兄弟們,敵人衝進來了!我們要保衛定邊堡!」張射奎大聲喊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與勇敢。

  士兵們紛紛拿起兵器,沖向敵人。他們與著力兔的騎兵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千總李世科也在戰鬥中。他身材矮小,但面容堅毅,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無畏與勇敢。他手持一把大刀,奮勇殺敵,毫不退縮。

  「兄弟們,跟我上!我們不能讓敵人占領定邊堡!」李世科大聲喊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激情與熱血。

  士兵們在李世科的激勵下,更加奮勇地戰鬥。他們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場面十分慘烈。

  曹文詔和張應昌得知著力兔的軍隊進入定邊堡後,心中大驚。他們迅速率領士兵進行反擊。

  「兄弟們,跟我沖!我們要把敵人趕出定邊堡!」曹文詔大聲喊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憤怒與果敢。

  士兵們紛紛響應,他們跟隨曹文詔和張應昌沖向定邊堡。

  曹文詔和張應昌率領士兵與著力兔的騎兵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他們奮勇殺敵,毫不退縮。在他們的帶領下,士兵們士氣高昂,戰鬥力大增。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曹文詔和張應昌的軍隊殲滅了百餘人,著力兔的軍隊開始陷入混亂。著力兔看到局勢不妙,心中大驚,如果再繼續戰鬥下去,自己的軍隊可能會全軍覆沒。於是,他果斷地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兄弟們,撤!我們先撤退,再尋找機會。」著力兔大聲喊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無奈與不甘。

  騎兵們紛紛響應,他們迅速轉身,逃離了定邊堡。

  曹文詔和張應昌看到敵人撤退,心中鬆了一口氣。他們知道,這場戰鬥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局勢依然十分嚴峻。

  千總李世科在戰鬥中不幸捐軀。他的屍體靜靜地躺在地上,手中還緊緊握著那把大刀。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安詳的笑容,仿佛在為自己的英勇行為感到自豪。

  曹文詔看著李世科的屍體,心中充滿了悲痛與敬佩。

  「李世科千總,你是一位英雄。你的英勇行為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曹文詔低聲說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悲痛與敬意。

  不久,曹文詔奉命還師靖邊。在離開定邊堡之前,他再次巡視了一遍城牆和防禦設施,自己雖然暫時擊退了敵人,但未來的路還很長,他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以防敵人再次來襲。

  開始,降丁哈台吉原屬遼東海西部落。海西滅亡後,他們歸附中原,分別置於各邊鎮之下。哈台吉百餘人居住在定邊堡,他們曾經為曹文詔剿撫山西盜賊提供了支援。

  然而,自從寧夏邊防告急,曹文詔率部進入陝西後,降丁們認為定邊防衛空虛,暗中收買套虜,叛離而去。

  曹文詔得知降丁們叛離後,心中大怒,這些降丁們的叛離將會給定邊堡帶來巨大的威脅。於是,他決定全力以赴投入戰鬥,將他們驅逐到長城以外。

  「這些降丁們竟然敢叛離我們!我們一定要將他們全部消滅!」曹文詔大聲喊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憤怒與果敢。

  曹文詔率領士兵們對降丁們展開了激烈的追擊。他們奮勇殺敵,毫不退縮。在他們的努力下,降丁們逐漸被擊敗,被迫逃到了長城以外。

  定邊邊防線才得以安靜下來。

  半年後,驕陽似火,熾熱的陽光無情地炙烤著大地。宣府的天空中,仿佛瀰漫著一層緊張而壓抑的氣息。

  宣府巡撫沈棨,一位面容憔悴但眼神中仍透露出一絲堅毅的官員。他身著官服,頭戴烏紗帽,眉頭緊鎖,心中充滿了憂慮。此時的他,還不知道一場巨大的風暴即將降臨到他的頭上。


  當初,插漢虎墩兔率領著他的軍隊侵犯張家口,屯駐在膳房堡沙嶺,試圖求和。總兵王世忠和巡撫沈棨,在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情況時,驚慌失措,竟然來不及向朝廷報告,就擅自答書設盟,並犒勞察哈爾部三千金。察哈爾部的士兵們舉刀誓天,場面十分壯觀。

  然而,他們的舉動卻被監視內監王坤發現了。王坤,一位面容陰沉、眼神犀利的太監。他身穿華麗的太監服飾,手中拿著一份奏摺,急匆匆地向朝廷走去。他的心中充滿了憤怒,他認為沈棨和王世忠的行為是對朝廷的背叛。

  「沈棨和王世忠竟敢擅自與察哈爾部結盟,這簡直是無法無天!」王坤自言自語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憤怒和不滿。

  王坤將情況上報朝廷後,朱由檢得知此事,極為不滿。他坐在龍椅上,面色陰沉,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威嚴和憤怒。他的心中充滿了對沈棨和王世忠的失望和憤怒。

  「沈棨竟敢私通察哈爾,有辱國家!這是不可饒恕的罪過!」朱由檢大聲說道,他的聲音在宮殿中迴蕩,充滿了憤怒和威嚴。

  朱由檢下令逮捕沈棨。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瞬間傳遍了整個宣府。沈棨得知自己被逮捕的消息後,心中充滿了絕望和恐懼。

  「我怎麼會落到如此地步?我只是想為了邊境的和平,才與察哈爾部結盟的。」沈棨自言自語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絕望和無奈。

  不久,朱由檢又在平台召兵部尚書熊明遇。熊明遇,一位面容嚴肅、眼神深邃的官員。他身穿官服,頭戴烏紗帽,心中充滿了緊張和不安。

  朱由檢上諭稱沈棨私通察哈爾,有辱國家。熊明遇聽到這個指責後,心中一驚。

  「陛下,金玉良言,臣下非常惶恐。退朝後反覆思考,也是邊疆大臣們在處理問題上的失誤,於皇上的決策無關。且聽建州女真部統領五六萬騎兵迫近宣府,知道察哈爾談判受挫,即徙幕而去,撫臣們曾經給我寫信,認為利用這個機會攜助建州部的同夥,它的意義也在於緩和邊境局勢。漢朝、唐朝的英主們,對塞外侮辱的書信,都置之不理,現在的舉動不過是中軍都司官們,和他們談判講和,各王們於是撤兵而去,更加顯示天朝的威風。」熊明遇說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緊張和不安。

  朱由檢聽了熊明遇的辯護後,陷入了沉思,熊明遇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他也不能輕易放過沈棨的罪過。

  「熊明遇,你的話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沈棨的行為確實有辱國家。朕不能不懲罰他。」朱由檢說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威嚴和堅定。

  朱由檢以此問周延儒。周延儒,一位面容英俊、眼神睿智的官員。他身穿官服,頭戴烏紗帽,心中充滿了緊張和不安。

  周延儒跪伏在地上,長久不作答覆。他的心中充滿了矛盾和糾結,如果他為沈棨辯護,可能會引起朱由檢的不滿;如果他贊同朱由檢的觀點,又可能會被認為是落井下石。

  「陛下,此事臣需慎重考慮。請陛下容臣一些時間,臣一定會給出一個公正的答覆。」周延儒說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緊張和不安。

  朱由檢看著周延儒,心中充滿了不滿。他認為周延儒是在拖延時間,不想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覆。

  「周延儒,你身為朝廷重臣,竟然如此猶豫不決。朕對你很失望。」朱由檢說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憤怒和不滿。

  朱由檢最終決定將沈棨謫戍外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