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張太守想要謀逆嗎
「足下就是陳子盛陳軍師嗎?」
桓階掃了幾人一眼,目光停在陳興身上問道。
眼前四人,鮑出和魏延都是武人打扮,陳九又是一位少年,很容易就能看出陳興的身份。
「正是,桓君也知道我?」陳興問道。
桓階微微一笑道:「許多人只知道劉玄德將軍與揚威將軍關雲長,但我知道,劉將軍能勝張繡,陳軍師功不可沒。」
陳興驚訝道:「哦,桓君如何知道?」
確實如桓階所說,陳興在臨湘待了兩日,他也出去打聽過,許多長沙人只知道劉備是征南將軍和南陽太守,又知道是關羽一刀斬殺張繡,對其他人一無所知。
畢竟是一千多里外的事情,消息傳遞本來就不暢通,對於普通人來說,能夠知道劉備和關羽已經不錯了。
只有公門中人,或者是人脈廣的,通過行商等渠道,才能知道更多的消息。
桓階不是一般人,他的消息來源肯定更廣,得到的消息也更詳細和準確。
「陳軍師請進,我們到裡面說話。」
桓階把陳興等人請到裡面,邊走邊說:「如今亂世,驍將易有,而良謀難求。據我所知,劉玄德將軍有一位軍師,方有弱冠之年,而且是在失丟小沛之後,在梁國與軍師相遇。」
「由此可知,劉玄德將軍捨棄徐州豫州而到南陽,又勝張繡,想來皆是軍師之謀。當然,這些都只是我的猜測,只不知我猜的可對?」
「哈哈哈……」陳興笑道,「想不到桓君竟然知道這麼多。確實是我勸說劉將軍捨棄徐州而到南陽,但勝斬張繡,乃是關雲長將軍與眾將士奮勇殺敵之功。」
「唔。」桓階暗暗頷首,「陳軍師未居功自傲,不與將士爭功,如此謙遜,實在難得!」
陳興跟著桓階進到會客廳,二人相對坐下,鮑出和魏延陳九守在門外。
僕人獻上茶水之後,桓階看著陳興問道:「陳軍師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冒著風險而到臨湘,相信不是為我而來吧?」
陳興端起茶杯,輕品一口,贊道:「好茶!」
放下茶杯,陳興接著說道:「桓君快人快語,我也不拐彎抹角,就與桓君直說了。」
桓階輕輕點頭,等著對方繼續說下去。
「我此次到長沙臨湘,既是為桓君而來,又非為桓君而來。」
「既是而非,這是何意?」桓階疑惑問道。
陳興說道:「實不相瞞,我到臨湘,是為見張太守而來,但在見張太守之前,我須先見桓君。故此,我到臨湘已有兩日,還未與張太守相見,張太守甚至不知道我已到臨湘。」
「不知陳軍師不遠千里來見張府君是為何事?」
其實桓階大概已經猜到陳興的來意。
從南陽這麼遠跑到長沙,又是軍師親自來,肯定不是小事。
而南陽太守與長沙太守本無關聯,劉備與張羨又無舊交,如果有舊交,陳軍師也不會先來拜訪自己了。
加上此前聽說劉備派遣長史賈詡,到襄陽讓劉表親自到宛城獻上降表,而劉表嚴辭拒絕。
於此來看,陳興來此,應該是想讓張羨與劉備一起,共反劉表。
「張繡本為國賊董卓之屬,又曾攻長安,乃逆臣賊子。他占據南陽,荼毒百姓,威脅許都與天子。而荊州牧劉表與之勾結,狼狽為奸,不思悔改,與逆賊同流合污。」
「征南將軍雖與劉表同為漢室宗親,然而正逆不兩立,征南將軍奉天子之命,討伐張繡,借曹公之威而能勝敵。」
陳興繼續說道:「如今征南將軍奉朝廷與曹公之命,欲討劉表,然而南陽兵少,又有漢江阻隔,難以逾越。」
「長沙張太守明義順勢,深得荊南諸郡士民之心,倘若願與征南將軍同心合力,共討劉表,則為全福遠禍之舉。」
「而要勸說張太守與征南將軍共討劉表,則須桓君出面,如此便是我的來意。」
陳興倒也沒藏著掖著,把實際情況跟桓階說了。
這種事情不能說的太虛,如果顯得私心過重,反而會適得其反。
實際上陳興也不需要來虛的,只需要實話實說就行。
至於執掌荊州,那是以後的事。
張羨雖然是荊州南陽人,當不了荊州牧,但就如同張邈迎呂布奪兗州一樣,為的不是州牧之職,為的是以後在本州說話算數,實際影響力比州牧還大。
桓階聽完陳興的話,面色嚴肅,突然問道:「征南將軍既然要與張太守共討劉表,陳軍師直接去找張太守相商即可,為何要先來找我?」
「桓君乃郡望所在,桓君之言,張太守更能聽得進去。」
陳興說道,同時稍稍吹捧了一下。
桓階臉上不禁露出笑容,連忙擺手道:「陳軍師言過了,敝人不敢居為郡望,我的話,張府君也未必肯聽啊!」
「只要桓君願與我同勸張太守,事必可成。」
桓階看著陳興,猶豫不答,顯然是在仔細考慮。
陳興也不催促,知道桓階肯定會答應。
此時猶豫,只不過是權衡利弊罷了。
只要劉備和張羨有得勝的機會,他就會決然的反對劉表。
同時,桓階也想為舉主孫堅復仇。
猶豫許久,桓階終於點頭道:「我可以與陳軍師一起去勸說張太守。」
「多謝桓君!」
陳興連忙拱手道謝。
二人當即起身,一起出了桓家,趕到太守府。
到了太守府門口,桓階親自上前對門吏說道:「速去稟報府君,就說征南將軍劉玄德部下軍師與桓階來訪。」
桓階曾經是長沙郡功曹,門吏當然認得,連忙應了一聲,疾步入內稟報。
很快,門吏出來說道:「府君請你們進去。」
陳興和桓階跟著門吏進去,鮑出和魏延陳九三人跟在身後。
到了議事廳,陳興和桓階入內,鮑出三人守在門外。
陳興看到,主位上坐著一個五十多歲之人,旁邊還有幾位郡吏,似乎正在商議什麼事情。
「哈哈哈……」陳興還沒行禮,也沒說話,張羨便大笑道,「我們剛剛正在談論南陽的事情,說到劉玄德麾下有一位軍師甚是年輕,足智多謀,沒想到,陳軍師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
「陳軍師不遠千里而來,不會是來勸我獻上降表的吧?」張羨又笑問道。
顯然是已經聽說了賈詡去襄陽的事情。
這也不奇怪,張羨是長沙太守,這種事情肯定知道。
陳興面色一肅,問道:「張太守想要謀逆嗎?」
桓階掃了幾人一眼,目光停在陳興身上問道。
眼前四人,鮑出和魏延都是武人打扮,陳九又是一位少年,很容易就能看出陳興的身份。
「正是,桓君也知道我?」陳興問道。
桓階微微一笑道:「許多人只知道劉玄德將軍與揚威將軍關雲長,但我知道,劉將軍能勝張繡,陳軍師功不可沒。」
陳興驚訝道:「哦,桓君如何知道?」
確實如桓階所說,陳興在臨湘待了兩日,他也出去打聽過,許多長沙人只知道劉備是征南將軍和南陽太守,又知道是關羽一刀斬殺張繡,對其他人一無所知。
畢竟是一千多里外的事情,消息傳遞本來就不暢通,對於普通人來說,能夠知道劉備和關羽已經不錯了。
只有公門中人,或者是人脈廣的,通過行商等渠道,才能知道更多的消息。
桓階不是一般人,他的消息來源肯定更廣,得到的消息也更詳細和準確。
「陳軍師請進,我們到裡面說話。」
桓階把陳興等人請到裡面,邊走邊說:「如今亂世,驍將易有,而良謀難求。據我所知,劉玄德將軍有一位軍師,方有弱冠之年,而且是在失丟小沛之後,在梁國與軍師相遇。」
「由此可知,劉玄德將軍捨棄徐州豫州而到南陽,又勝張繡,想來皆是軍師之謀。當然,這些都只是我的猜測,只不知我猜的可對?」
「哈哈哈……」陳興笑道,「想不到桓君竟然知道這麼多。確實是我勸說劉將軍捨棄徐州而到南陽,但勝斬張繡,乃是關雲長將軍與眾將士奮勇殺敵之功。」
「唔。」桓階暗暗頷首,「陳軍師未居功自傲,不與將士爭功,如此謙遜,實在難得!」
陳興跟著桓階進到會客廳,二人相對坐下,鮑出和魏延陳九守在門外。
僕人獻上茶水之後,桓階看著陳興問道:「陳軍師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冒著風險而到臨湘,相信不是為我而來吧?」
陳興端起茶杯,輕品一口,贊道:「好茶!」
放下茶杯,陳興接著說道:「桓君快人快語,我也不拐彎抹角,就與桓君直說了。」
桓階輕輕點頭,等著對方繼續說下去。
「我此次到長沙臨湘,既是為桓君而來,又非為桓君而來。」
「既是而非,這是何意?」桓階疑惑問道。
陳興說道:「實不相瞞,我到臨湘,是為見張太守而來,但在見張太守之前,我須先見桓君。故此,我到臨湘已有兩日,還未與張太守相見,張太守甚至不知道我已到臨湘。」
「不知陳軍師不遠千里來見張府君是為何事?」
其實桓階大概已經猜到陳興的來意。
從南陽這麼遠跑到長沙,又是軍師親自來,肯定不是小事。
而南陽太守與長沙太守本無關聯,劉備與張羨又無舊交,如果有舊交,陳軍師也不會先來拜訪自己了。
加上此前聽說劉備派遣長史賈詡,到襄陽讓劉表親自到宛城獻上降表,而劉表嚴辭拒絕。
於此來看,陳興來此,應該是想讓張羨與劉備一起,共反劉表。
「張繡本為國賊董卓之屬,又曾攻長安,乃逆臣賊子。他占據南陽,荼毒百姓,威脅許都與天子。而荊州牧劉表與之勾結,狼狽為奸,不思悔改,與逆賊同流合污。」
「征南將軍雖與劉表同為漢室宗親,然而正逆不兩立,征南將軍奉天子之命,討伐張繡,借曹公之威而能勝敵。」
陳興繼續說道:「如今征南將軍奉朝廷與曹公之命,欲討劉表,然而南陽兵少,又有漢江阻隔,難以逾越。」
「長沙張太守明義順勢,深得荊南諸郡士民之心,倘若願與征南將軍同心合力,共討劉表,則為全福遠禍之舉。」
「而要勸說張太守與征南將軍共討劉表,則須桓君出面,如此便是我的來意。」
陳興倒也沒藏著掖著,把實際情況跟桓階說了。
這種事情不能說的太虛,如果顯得私心過重,反而會適得其反。
實際上陳興也不需要來虛的,只需要實話實說就行。
至於執掌荊州,那是以後的事。
張羨雖然是荊州南陽人,當不了荊州牧,但就如同張邈迎呂布奪兗州一樣,為的不是州牧之職,為的是以後在本州說話算數,實際影響力比州牧還大。
桓階聽完陳興的話,面色嚴肅,突然問道:「征南將軍既然要與張太守共討劉表,陳軍師直接去找張太守相商即可,為何要先來找我?」
「桓君乃郡望所在,桓君之言,張太守更能聽得進去。」
陳興說道,同時稍稍吹捧了一下。
桓階臉上不禁露出笑容,連忙擺手道:「陳軍師言過了,敝人不敢居為郡望,我的話,張府君也未必肯聽啊!」
「只要桓君願與我同勸張太守,事必可成。」
桓階看著陳興,猶豫不答,顯然是在仔細考慮。
陳興也不催促,知道桓階肯定會答應。
此時猶豫,只不過是權衡利弊罷了。
只要劉備和張羨有得勝的機會,他就會決然的反對劉表。
同時,桓階也想為舉主孫堅復仇。
猶豫許久,桓階終於點頭道:「我可以與陳軍師一起去勸說張太守。」
「多謝桓君!」
陳興連忙拱手道謝。
二人當即起身,一起出了桓家,趕到太守府。
到了太守府門口,桓階親自上前對門吏說道:「速去稟報府君,就說征南將軍劉玄德部下軍師與桓階來訪。」
桓階曾經是長沙郡功曹,門吏當然認得,連忙應了一聲,疾步入內稟報。
很快,門吏出來說道:「府君請你們進去。」
陳興和桓階跟著門吏進去,鮑出和魏延陳九三人跟在身後。
到了議事廳,陳興和桓階入內,鮑出三人守在門外。
陳興看到,主位上坐著一個五十多歲之人,旁邊還有幾位郡吏,似乎正在商議什麼事情。
「哈哈哈……」陳興還沒行禮,也沒說話,張羨便大笑道,「我們剛剛正在談論南陽的事情,說到劉玄德麾下有一位軍師甚是年輕,足智多謀,沒想到,陳軍師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
「陳軍師不遠千里而來,不會是來勸我獻上降表的吧?」張羨又笑問道。
顯然是已經聽說了賈詡去襄陽的事情。
這也不奇怪,張羨是長沙太守,這種事情肯定知道。
陳興面色一肅,問道:「張太守想要謀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