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三年為期
酒桌上季雲頻頻向許元敬酒,訴說著這一年來季家鏢局的變化。
首先就是生意,季家鏢局的生意已經不再局限於青山縣乃至周圍幾個縣城,連西山郡都有大商會邀請季家鏢局幫忙押鏢。
此前季家鏢局參與的買賣多是十幾個人,至多算上商會成員幾十個人的押鏢,但現在已到了動輒百餘人甚至更多的規模,連帶著季家鏢局的人手都顯得不夠用了,急需擴張。
正說著話,房門被推開,怒氣沖沖的季文走了進來。
見到許元的時候,他臉上的怒色方才收斂了一些,拱手做揖道:「見過許先生。」
「季廩生回來啦?快來吃飯,什麼事兒讓你滿臉寫著不高興?」
季雲的心情很好,他自己也不是嚴父的類型,還可以跟自己的兒子開些玩笑。
他對自己後代的規劃很明確,就好像季武、季文的名字一樣。
季武承接季家鏢局,這是大兒子應該的,自古以來皆是如此,無需辯駁。
對於季文他也沒有厚此薄彼,選擇讓季文一直讀書,找最好的老師,上最好的學堂,未來打算往仕途的方向發展,兄弟倆都有光明的未來。
如今不止是季家鏢局的實力和勢力大幅擴張,季文在讀書方面也充分展現了自身的才能,教導他的老師莫不是誇讚季文的聰明才智,前陣子還考了個秀才的名頭,還是秀才中最出彩的廩生。
能有秀才的名頭,對尋常家庭來說已經算得上出類拔萃了,已經有了一定特權,包括可以站著和知縣說話、免於差傜、不予上刑等。
而秀才又分三等:廩生、增生和附生,廩生是指秀才經過歲考和科考兩試成績優秀者,朝廷每月給廩食,也就是可以吃上公糧,不會再成為家庭的負擔,專心讀書就成。
年紀輕輕就能走到這一步,季文在讀書方面真的可稱得上出類拔萃了。
最近季雲還聽到一些風頭,書院的先生們有意將季文提拔為貢生——這個就真了不得了,可入國子監讀書,直奔京城!
按照那些書院先生們的說法,與其等待三年後的鄉試一步步往前走,年歲尚小的季文還不如先去京城混個臉熟,在那裡也有真正的大儒和更為雄厚的資源,有了這般資歷之後,對未來的仕途大為有益。
人逢喜事精神爽,無論是季武、季文都展現出了自身的才能,當爹的季雲自然是格外高興,整日眉開眼笑。
「別提了。」
剛剛臉色稍稍緩和些的季文,臉色再次沉了下來,他年紀尚小,對情緒的控制還顯得不足,此時一拳砸在桌上,義憤填膺的說道:「朝廷今年還要再度加派稅賦,數量足足是『祥瑞之年』的兩倍!
祥瑞之年為了給皇上搜羅、運送祥瑞,其間耗費的人力、物力便已是不計其數。現如今竟兩倍於祥瑞之年,說什麼要清剿各地四起的匪患,我看這政令施行下去,本來沒有匪患的各地也要都起匪患了!
別說是普通人家,就算是書院裡的一些較為窮苦的秀才都已要吃不消,如今書院中不少人正在聯名上書,希望取消這一項政令。
結果別說是取消了,負責上書的幾個人竟然都被抓了去,真真是豈有此理!」
都說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武基本上只有參軍這條路走,文自然就是讀書。
讀書、做官、治國,經世濟民,留名青史。
這是幾千年來完全順延下來的一條路,非常深入人心。
作為秀才,已經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社會地位,可以對國事、政令發表一些屬於自己的看法。
當然你發表歸發表,上面聽不聽就是另一回事了。
最近兩年最大的國事,自然就是屢屢加派的稅賦。
上一次是因為祥瑞之年,天現仙宮,為了討得皇帝歡心,各地紛紛加派稅賦搜羅祥瑞,運送京城。
這次倒好,理由是要清剿各地已成規模的盜匪——那玩意兒在季文看來,不說全部,至少有一大半都是因為上次加派稅賦後將人給逼的。
活不下去,只能落草為寇,為之奈何!
苛政猛於虎也!
然後現在為了清剿那些人,不僅沒有反思自己的作為,反而還要再度加派稅賦,這是個什麼道理呢?
雪上加霜之後再落井下石是吧?!
這根本就不是收拾爛攤子的舉措,分明是把坑越挖越大,一門心思想著搜刮油水!
於是各地自然有不少有識之士聯合起來,抵禦、抨擊這項政令,顯然季文也是其中一員。
但同樣顯然的是,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什麼也改變不了,帶頭鬧事的傢伙還被抓了起來,要「冷靜」幾天再放出來。
也難怪季文會如此的憤怒,讀書讀書,讀的聖賢之言,讀的是治世經國之道,可等他想把這些東西運用在現實里,得來的僅有當頭一棒。
這份不滿是如此難以消化,哪怕到了家中,仍是余怒未消。
「好了。」
季雲臉上的笑容收斂了起來,眉頭微皺,告誡道:「既是在家中,便少談國事。你現在雖說有了廩生之名,放在西山郡也照樣是人微言輕,遑論放到整個啟國?
多大能耐吃多少飯,上面的政令,等你有能力的時候再想辦法提建議吧,如現在這般氣憤,於事無補,莫要將外面的情緒帶到家裡來。」
「爹爹告誡的是。」
沉默片刻之後,季文點了點頭。
這些道理他何嘗不知?
只是目之所睹,耳之所聽,心之所聞,著實是義憤填膺。
季家鏢局家大業大,朝廷哪怕加派了些稅賦,也完全承擔得起,沒有什麼影響。
可千千萬萬的百姓,又該去如何過活呢?
終歸是人微言輕嗎?
片刻之後,季文似是下定了決心,說道:「爹爹、娘親,我要去國子監讀書!」
季雲和蔡淑蘭對視了一眼,沉吟片刻後點了點,道:「好。只是京城山高水遠,你若想苦心研讀,這一去怕是就要好幾年時間難以回家了。」
「下次鄉試前,我會回來的。」
季文雙拳捏緊,肯定的說道:「三年為期!」
首先就是生意,季家鏢局的生意已經不再局限於青山縣乃至周圍幾個縣城,連西山郡都有大商會邀請季家鏢局幫忙押鏢。
此前季家鏢局參與的買賣多是十幾個人,至多算上商會成員幾十個人的押鏢,但現在已到了動輒百餘人甚至更多的規模,連帶著季家鏢局的人手都顯得不夠用了,急需擴張。
正說著話,房門被推開,怒氣沖沖的季文走了進來。
見到許元的時候,他臉上的怒色方才收斂了一些,拱手做揖道:「見過許先生。」
「季廩生回來啦?快來吃飯,什麼事兒讓你滿臉寫著不高興?」
季雲的心情很好,他自己也不是嚴父的類型,還可以跟自己的兒子開些玩笑。
他對自己後代的規劃很明確,就好像季武、季文的名字一樣。
季武承接季家鏢局,這是大兒子應該的,自古以來皆是如此,無需辯駁。
對於季文他也沒有厚此薄彼,選擇讓季文一直讀書,找最好的老師,上最好的學堂,未來打算往仕途的方向發展,兄弟倆都有光明的未來。
如今不止是季家鏢局的實力和勢力大幅擴張,季文在讀書方面也充分展現了自身的才能,教導他的老師莫不是誇讚季文的聰明才智,前陣子還考了個秀才的名頭,還是秀才中最出彩的廩生。
能有秀才的名頭,對尋常家庭來說已經算得上出類拔萃了,已經有了一定特權,包括可以站著和知縣說話、免於差傜、不予上刑等。
而秀才又分三等:廩生、增生和附生,廩生是指秀才經過歲考和科考兩試成績優秀者,朝廷每月給廩食,也就是可以吃上公糧,不會再成為家庭的負擔,專心讀書就成。
年紀輕輕就能走到這一步,季文在讀書方面真的可稱得上出類拔萃了。
最近季雲還聽到一些風頭,書院的先生們有意將季文提拔為貢生——這個就真了不得了,可入國子監讀書,直奔京城!
按照那些書院先生們的說法,與其等待三年後的鄉試一步步往前走,年歲尚小的季文還不如先去京城混個臉熟,在那裡也有真正的大儒和更為雄厚的資源,有了這般資歷之後,對未來的仕途大為有益。
人逢喜事精神爽,無論是季武、季文都展現出了自身的才能,當爹的季雲自然是格外高興,整日眉開眼笑。
「別提了。」
剛剛臉色稍稍緩和些的季文,臉色再次沉了下來,他年紀尚小,對情緒的控制還顯得不足,此時一拳砸在桌上,義憤填膺的說道:「朝廷今年還要再度加派稅賦,數量足足是『祥瑞之年』的兩倍!
祥瑞之年為了給皇上搜羅、運送祥瑞,其間耗費的人力、物力便已是不計其數。現如今竟兩倍於祥瑞之年,說什麼要清剿各地四起的匪患,我看這政令施行下去,本來沒有匪患的各地也要都起匪患了!
別說是普通人家,就算是書院裡的一些較為窮苦的秀才都已要吃不消,如今書院中不少人正在聯名上書,希望取消這一項政令。
結果別說是取消了,負責上書的幾個人竟然都被抓了去,真真是豈有此理!」
都說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武基本上只有參軍這條路走,文自然就是讀書。
讀書、做官、治國,經世濟民,留名青史。
這是幾千年來完全順延下來的一條路,非常深入人心。
作為秀才,已經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社會地位,可以對國事、政令發表一些屬於自己的看法。
當然你發表歸發表,上面聽不聽就是另一回事了。
最近兩年最大的國事,自然就是屢屢加派的稅賦。
上一次是因為祥瑞之年,天現仙宮,為了討得皇帝歡心,各地紛紛加派稅賦搜羅祥瑞,運送京城。
這次倒好,理由是要清剿各地已成規模的盜匪——那玩意兒在季文看來,不說全部,至少有一大半都是因為上次加派稅賦後將人給逼的。
活不下去,只能落草為寇,為之奈何!
苛政猛於虎也!
然後現在為了清剿那些人,不僅沒有反思自己的作為,反而還要再度加派稅賦,這是個什麼道理呢?
雪上加霜之後再落井下石是吧?!
這根本就不是收拾爛攤子的舉措,分明是把坑越挖越大,一門心思想著搜刮油水!
於是各地自然有不少有識之士聯合起來,抵禦、抨擊這項政令,顯然季文也是其中一員。
但同樣顯然的是,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什麼也改變不了,帶頭鬧事的傢伙還被抓了起來,要「冷靜」幾天再放出來。
也難怪季文會如此的憤怒,讀書讀書,讀的聖賢之言,讀的是治世經國之道,可等他想把這些東西運用在現實里,得來的僅有當頭一棒。
這份不滿是如此難以消化,哪怕到了家中,仍是余怒未消。
「好了。」
季雲臉上的笑容收斂了起來,眉頭微皺,告誡道:「既是在家中,便少談國事。你現在雖說有了廩生之名,放在西山郡也照樣是人微言輕,遑論放到整個啟國?
多大能耐吃多少飯,上面的政令,等你有能力的時候再想辦法提建議吧,如現在這般氣憤,於事無補,莫要將外面的情緒帶到家裡來。」
「爹爹告誡的是。」
沉默片刻之後,季文點了點頭。
這些道理他何嘗不知?
只是目之所睹,耳之所聽,心之所聞,著實是義憤填膺。
季家鏢局家大業大,朝廷哪怕加派了些稅賦,也完全承擔得起,沒有什麼影響。
可千千萬萬的百姓,又該去如何過活呢?
終歸是人微言輕嗎?
片刻之後,季文似是下定了決心,說道:「爹爹、娘親,我要去國子監讀書!」
季雲和蔡淑蘭對視了一眼,沉吟片刻後點了點,道:「好。只是京城山高水遠,你若想苦心研讀,這一去怕是就要好幾年時間難以回家了。」
「下次鄉試前,我會回來的。」
季文雙拳捏緊,肯定的說道:「三年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