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爭權奪利
大朝會開始。
小皇帝坐在御座之上,一臉懵懂地看著下面,眼神中透著一股清澈的光芒。
在小皇帝的身後,拉著一道帘子,後面坐著的就是太后,垂簾聽政。
原本太后攝政的時候是和皇帝坐在一起,一同位居帘子後面,攝政監國。
但是先帝時期,曾經為此幾乎鬧出過亂子,後面就改變了情況。
皇帝坐在前面,太后在後面攝政,隱於帘子後面。
既保證了孝道,又是讓皇帝可以直接面對文武百官,不至於出現那種魚目混珠的情況,縱然出了事情前朝也是絲毫不知。
「眾卿家可有事上奏?」
太后掃視了一眼,開口說道。
短暫的寂靜過後,莊華也不客氣,一馬當先地站了出來,頓時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朝堂上的事情其實和帶兵打仗一樣,除了極少數的情況之外,一般都是下面人率先開口試探情況,然後經歷了一番的爭論,最後得到結果或者是皇帝直接乾綱獨斷。
而像是莊華這樣直接出手的情況,卻是少之又少。
不過這樣一來,那些低級官員就是不敢輕易地開口,否則就會得罪這位輔政大臣。
「啟稟太后,微臣有事上奏。」
太后微微笑了笑,開口說道:「是莊愛卿,有事盡可說來。」
「微臣調入樞密院中已有著半年時間,深感禁軍將士疲軟,訓練鬆弛,甚至不少的將士平日裡直接是以錢財讓地痞之流頂替。更有甚者,一些禁軍高級軍官居然經商,將士兵視作自家僕役,從事各種勞役……」莊華毫不客氣地說道。
不少的官員都是互相打著眼色,就算是柳景和曾亮都是望了一眼。
反倒是英國公低垂著頭,沒有人看到他的臉色。
至於禹王趙宗全,更是宛如一個聾子般,什麼事情都是當做沒有聽到。
所有人都明白,這是莊華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是他作為江南一系魁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要是能夠破壞這件事情,對於莊華和江南一系的打擊肯定不小。
頓時,不少晉黨和京黨的官員都是有些蠢蠢欲動。
等到莊華說完之後,還沒有等那些官員開口,太后已經先行一步發話了:「很好,先帝生前也曾經說過禁軍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為之頭疼。如今莊愛卿有著如此壯志,實乃是我朝之福啊!」
此言一出,頓時許多官員都是傻眼了。
要是沒有太后開口,這些的壓力都是落在了莊華的頭上,他們攻擊也只是針對莊華。
可是太后一開口,再攻訐的話,那麼十有八九就是落在了太后的頭上。
這兩者之間,可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尤其這是太后第一次開口,就算是柳景和曾亮都不會輕易地駁斥。
最重要的是,這是禁軍方面的事情,幾乎沒有怎麼損傷到文官這邊的利益,所以文官這邊的反應都不是很大。
莊華微微低頭,臉上露出了一絲的笑容。
他為什麼要單獨和太后啟奏,就是為了這一手。
而且,他也看出了太后需要立威的心理,所以和太后之間算是彼此利用。
只是如此一來,受傷的就是那些想要上位的官員。
還有,就是禁軍的將領和勛貴……
太后說了一通之後,最後目光從柳景和曾亮身上掃過,看都沒有看禹王趙宗全一眼,最後落在了英國公的身上:「英國公,你認為怎麼樣?」
英國公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躬身說道:「一切謹遵聖喻。」
太后微微點頭,對此感到非常滿意。
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權利的滋味,也讓她有些不安的內心漸漸地穩定了下來。
「嗯,既然如此,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由莊愛卿全權處理。至於英國公,您就辛苦一下,幫幫年輕人……」太后最後拍板說道。
莊華和英國公同時領命。
旋即,太后環顧了一圈,開口說道:「諸位卿家可有其他的事要奏?」
「微臣戶部右侍郎厲端有事啟奏,彈劾禮部左侍郎錢其……」
「微臣鹽鐵副使馬毅彈劾度支副使周旻……」
「微臣禮部……」
莊華剛剛退下去,朝堂上迅速地恢復了往昔的模樣,許多官員紛紛開口,而且都是在互相彈劾。
韓章退下去之後,雖然柳景上位,但是曾亮並不服氣。
要知道,韓章擔任大相公的時候,真正地做到大權獨攬。
曾亮就是韓章的副手,而柳景只是一個名不副實的大學士,連計相都不是。
按理來說,韓章退下之後應該是由曾亮接手的。
但是皇帝厭惡曾亮算計韓章,再加上韓章暗中出手,導致了曾亮最後的算計落空,反而讓不怎麼起眼的柳景上位。
最重要的是,曾亮是晉黨,柳景是京黨。
雖然京黨和晉黨曾經同出一源,但是分裂後,雙方斗的反而更加激烈。
如今朝堂上群龍無首,柳景和京黨想要奪取韓章退下的大權,就要問曾亮和他背後的晉黨答不答應。
哪怕是莊華這個繼承人都是退避三舍,但是柳景和曾亮之間卻是槓上了。
一個想要立威,一個想要奪權,自然是斗得不亦樂乎。
莊華站在一旁,對於朝堂上的一切都是當做看不到,和英國公、禹王趙宗全三人就像是三個擺在前排的擺設,甚至還閉起眼睛養神。
隨著韓章的退下,再加上莊華之前只是在翰林院待過,根本沒有在中書門下待過一天。
哪怕有著江南一系的支持,也是無法繼承韓章在中書門下的大權,所以莊華直接跳了出來。
他索性將江南一系的主要力量縮回了樞密院和兵部、工部,對於其他部門很少插手,還有著一部分官員下放到了地方上去,等待著日後時機的到來。
這在外人眼中看來,就是莊華和江南一系畏懼了,所以才會主動收縮勢力。
為此,莊華也是受到了不少派系內官員的埋怨。
不過他並不在意,只是按照自己心中思慮多年的計劃,一步一步地來,不爭一時的長短。
莊華的舉動不算高明,卻是足夠捨得。
就算是外人看出了他的計劃,也是無能為力。
這就是一個陽謀,不僅自身足夠捨得,還讓京黨和晉黨都是無法輕易地脫身……
小皇帝坐在御座之上,一臉懵懂地看著下面,眼神中透著一股清澈的光芒。
在小皇帝的身後,拉著一道帘子,後面坐著的就是太后,垂簾聽政。
原本太后攝政的時候是和皇帝坐在一起,一同位居帘子後面,攝政監國。
但是先帝時期,曾經為此幾乎鬧出過亂子,後面就改變了情況。
皇帝坐在前面,太后在後面攝政,隱於帘子後面。
既保證了孝道,又是讓皇帝可以直接面對文武百官,不至於出現那種魚目混珠的情況,縱然出了事情前朝也是絲毫不知。
「眾卿家可有事上奏?」
太后掃視了一眼,開口說道。
短暫的寂靜過後,莊華也不客氣,一馬當先地站了出來,頓時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朝堂上的事情其實和帶兵打仗一樣,除了極少數的情況之外,一般都是下面人率先開口試探情況,然後經歷了一番的爭論,最後得到結果或者是皇帝直接乾綱獨斷。
而像是莊華這樣直接出手的情況,卻是少之又少。
不過這樣一來,那些低級官員就是不敢輕易地開口,否則就會得罪這位輔政大臣。
「啟稟太后,微臣有事上奏。」
太后微微笑了笑,開口說道:「是莊愛卿,有事盡可說來。」
「微臣調入樞密院中已有著半年時間,深感禁軍將士疲軟,訓練鬆弛,甚至不少的將士平日裡直接是以錢財讓地痞之流頂替。更有甚者,一些禁軍高級軍官居然經商,將士兵視作自家僕役,從事各種勞役……」莊華毫不客氣地說道。
不少的官員都是互相打著眼色,就算是柳景和曾亮都是望了一眼。
反倒是英國公低垂著頭,沒有人看到他的臉色。
至於禹王趙宗全,更是宛如一個聾子般,什麼事情都是當做沒有聽到。
所有人都明白,這是莊華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是他作為江南一系魁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要是能夠破壞這件事情,對於莊華和江南一系的打擊肯定不小。
頓時,不少晉黨和京黨的官員都是有些蠢蠢欲動。
等到莊華說完之後,還沒有等那些官員開口,太后已經先行一步發話了:「很好,先帝生前也曾經說過禁軍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為之頭疼。如今莊愛卿有著如此壯志,實乃是我朝之福啊!」
此言一出,頓時許多官員都是傻眼了。
要是沒有太后開口,這些的壓力都是落在了莊華的頭上,他們攻擊也只是針對莊華。
可是太后一開口,再攻訐的話,那麼十有八九就是落在了太后的頭上。
這兩者之間,可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尤其這是太后第一次開口,就算是柳景和曾亮都不會輕易地駁斥。
最重要的是,這是禁軍方面的事情,幾乎沒有怎麼損傷到文官這邊的利益,所以文官這邊的反應都不是很大。
莊華微微低頭,臉上露出了一絲的笑容。
他為什麼要單獨和太后啟奏,就是為了這一手。
而且,他也看出了太后需要立威的心理,所以和太后之間算是彼此利用。
只是如此一來,受傷的就是那些想要上位的官員。
還有,就是禁軍的將領和勛貴……
太后說了一通之後,最後目光從柳景和曾亮身上掃過,看都沒有看禹王趙宗全一眼,最後落在了英國公的身上:「英國公,你認為怎麼樣?」
英國公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躬身說道:「一切謹遵聖喻。」
太后微微點頭,對此感到非常滿意。
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權利的滋味,也讓她有些不安的內心漸漸地穩定了下來。
「嗯,既然如此,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由莊愛卿全權處理。至於英國公,您就辛苦一下,幫幫年輕人……」太后最後拍板說道。
莊華和英國公同時領命。
旋即,太后環顧了一圈,開口說道:「諸位卿家可有其他的事要奏?」
「微臣戶部右侍郎厲端有事啟奏,彈劾禮部左侍郎錢其……」
「微臣鹽鐵副使馬毅彈劾度支副使周旻……」
「微臣禮部……」
莊華剛剛退下去,朝堂上迅速地恢復了往昔的模樣,許多官員紛紛開口,而且都是在互相彈劾。
韓章退下去之後,雖然柳景上位,但是曾亮並不服氣。
要知道,韓章擔任大相公的時候,真正地做到大權獨攬。
曾亮就是韓章的副手,而柳景只是一個名不副實的大學士,連計相都不是。
按理來說,韓章退下之後應該是由曾亮接手的。
但是皇帝厭惡曾亮算計韓章,再加上韓章暗中出手,導致了曾亮最後的算計落空,反而讓不怎麼起眼的柳景上位。
最重要的是,曾亮是晉黨,柳景是京黨。
雖然京黨和晉黨曾經同出一源,但是分裂後,雙方斗的反而更加激烈。
如今朝堂上群龍無首,柳景和京黨想要奪取韓章退下的大權,就要問曾亮和他背後的晉黨答不答應。
哪怕是莊華這個繼承人都是退避三舍,但是柳景和曾亮之間卻是槓上了。
一個想要立威,一個想要奪權,自然是斗得不亦樂乎。
莊華站在一旁,對於朝堂上的一切都是當做看不到,和英國公、禹王趙宗全三人就像是三個擺在前排的擺設,甚至還閉起眼睛養神。
隨著韓章的退下,再加上莊華之前只是在翰林院待過,根本沒有在中書門下待過一天。
哪怕有著江南一系的支持,也是無法繼承韓章在中書門下的大權,所以莊華直接跳了出來。
他索性將江南一系的主要力量縮回了樞密院和兵部、工部,對於其他部門很少插手,還有著一部分官員下放到了地方上去,等待著日後時機的到來。
這在外人眼中看來,就是莊華和江南一系畏懼了,所以才會主動收縮勢力。
為此,莊華也是受到了不少派系內官員的埋怨。
不過他並不在意,只是按照自己心中思慮多年的計劃,一步一步地來,不爭一時的長短。
莊華的舉動不算高明,卻是足夠捨得。
就算是外人看出了他的計劃,也是無能為力。
這就是一個陽謀,不僅自身足夠捨得,還讓京黨和晉黨都是無法輕易地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