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嚼春
走進門檻前,鍾懷玉抬頭看見「洗墨居」的桐木招牌。招牌是店鋪的門面,特別對字畫店來說,掛在門上的招牌就是展示給顧客的第一幅字。
鍾懷玉見過貓戲燭圖上的題詩,那造假的畫師把徐應秋的字模仿得惟妙惟肖,也必然精通書法,這三個字寫的不差,卻算不得上佳,必然不是那位畫師寫的。
店裡的李蟬見鍾懷玉進來,只是點了下頭,說一句隨便看,便自顧自地看書,待客十分散漫。鍾懷玉邁靴繞前屋走罷一圈,打量牆上的畫,一看完,心底卻頗為驚訝。他的眼力比不得字畫行當里的老手,但也不是不識貨的主,要不然,也不至於能在那雅筆居的掌柜手裡搶下那幅貓戲燭圖。這洗墨居里的畫,每一幅都是上品,行價至少能賣到三兩往上。
一幅畫賣到三兩,已是極高的價格,當年有畫道名家曾為世間丹青手列品排名,將畫師分為神、妙、能三品,這些畫師未出名時,縱使畫技卓絕,所作的畫也只賣得出幾兩的價。俗話說三分買畫,七分買名,就拿那幅貓戲燭圖來說,當時鐘懷玉花的那二十兩里,九成買的是徐應秋的名聲。
此時鐘懷玉看著圖上帶著一抹若有若無嫩綠的粉苞,忽想起桃止節將近,他扭頭對李蟬道:「這畫怎麼賣?」
「五兩一幅。」李蟬抬頭看一眼那幅桃花圖,便低頭繼續看書。
鍾懷玉又看了那幅桃花圖一眼,說:「高了。」
李蟬掃了一眼鍾懷玉的石青起花蜀錦袍子和腰間玉佩,微笑道:「半日坊里的筆墨齋,還有不少價錢不高的,客人可以去那些地方看看。」
鍾懷玉臉色一僵,突然又回過神來,自己不是來買畫,是來打聽消息的。他走到櫃檯邊,打量著騎駝樂舞陶擺件的藍黃釉面,笑道:「這裡的東西都是上等貨色,的確值價。過幾天,我便來買它幾幅畫。對了,還有個消息要向掌柜的打聽打聽,半日坊里,可有特別擅長影書的畫師?」
李蟬翻書頁的手一頓,似笑非笑地掃鍾懷玉一眼。「影書」是字畫行的行話,有兩層意思,其一是臨摹或響拓,其二嘛,就是偽造了。經營字畫行當的老手,誰不認識幾個擅長偽造的高手。有些匠人,金石翰墨丹青圖畫樣樣精通,卻聲名不顯,這些人便是字畫行里的搖錢樹。
見到李蟬的表情,鍾懷玉把一兩銀子推到他面前,笑道:「掌柜的勿怪,在下不是要壞你的生意,只是打聽個消息。掌柜是否認識一個擅長偽造徐應秋字跡的畫師?」
鍾懷玉按著銀子尚未鬆手,李蟬便眉毛一挑,明白是苦主找上門了,問道:「你找他做什麼?」
「你認識?」鍾懷玉急忙追問。
「沒有,不認識,沒聽說過。」李蟬眼皮一垂,繼續看書。
鍾懷玉不肯輕易放棄,賠笑道:「掌柜的不要誤會,我不是來找他麻煩的,具體原因……卻不方便說,煩請掌柜的幫我牽牽線,這一兩銀子麼,只是定金,只要能找到他,另有答謝。」
但任鍾懷玉如何糾纏,李蟬都不去搭理。糾纏許久,後院忽然傳來一道聲音:「少郎,該吃飯了。」
鍾懷玉一愣,李蟬卻已起身,說道:「今天打烊了,客人不妨明天再來?」
鍾懷玉神色遲疑,卻沒再糾纏下去。他離開洗墨居,在坊道邊的槐樹下,回頭盯著關上的店門。黃昏里,招牌上的洗墨居三字已難以看清,但那個女人的聲音仍迴蕩在他耳中。他最後盯了一眼店門,便匆匆向巷口賃驢的租了一頭驢子,向巽寧宮趕去。
洗墨居後院,紅藥把紅豆粥、糖油饅頭和辣蘿蔔擺上桌面,又在碟邊放了一瓣鮮芍藥。桃止將近,桃止節前,要先過花朝節。花朝前日,玄都有食花的習俗。食花的雅稱,叫做「嚼春」。
李蟬把那瓣芍藥放進嘴裡嚼碎,便是所謂的嚼春了。鮮花瓣的苦澀味和香氣充斥口腔,他問道:「晴娘,你之前說,那幅貓戲燭圖賣給誰了?」
「像是個浮浪子弟。」掃晴娘嘴離開碗沿,「少郎怎麼突然又問起這個?」
「剛才來了個客人……」李蟬沒繼續說下去,只在心裡嘀咕,那傢伙怕是發現自己買到贗品了。
「是他?」掃晴娘放下啜了半碗的紅豆粥,輕聲道:「方才在庖屋裡忙活,卻沒注意外面,不過少郎只要不說,想必他也不知道那幅畫是你畫的,就只怕……他聽出了我的聲音……」
「聽出就聽出了吧。」李蟬道,「大不了還他二十兩,把那幅畫收回來。」
……
戌正時分,夜黑如墨,一隊自巽寧宮駛出的人馬提著燈籠,停在半日坊的坊道上,馬匹和騎士的呼吸混雜著燈光,在黑夜裡化作白氣。
眾人望向那間燈光幽微的小院,馬下,鍾懷玉指向洗墨居緊閉的前門,「曹總管,就是這裡了,那賣出《貓戲燭圖》的女人就在這裡了,這間筆墨齋的掌柜是個年輕人,我聽那賣畫女子喚他少郎,想必這家的男主人,就是那幅圖的畫師。不過那年輕男人對我有些防備,我便沒有追問,直接到巽寧宮給你報了信。」
曹贇望著那小院,心裡終於鬆了口氣,離巽寧宮祭祖的日子還有十天,聖駕想必已在前來的路上了。十天時間,只要這位畫師真的是貓戲燭圖的作者,事情就還有轉機。
鍾懷玉見過貓戲燭圖上的題詩,那造假的畫師把徐應秋的字模仿得惟妙惟肖,也必然精通書法,這三個字寫的不差,卻算不得上佳,必然不是那位畫師寫的。
店裡的李蟬見鍾懷玉進來,只是點了下頭,說一句隨便看,便自顧自地看書,待客十分散漫。鍾懷玉邁靴繞前屋走罷一圈,打量牆上的畫,一看完,心底卻頗為驚訝。他的眼力比不得字畫行當里的老手,但也不是不識貨的主,要不然,也不至於能在那雅筆居的掌柜手裡搶下那幅貓戲燭圖。這洗墨居里的畫,每一幅都是上品,行價至少能賣到三兩往上。
一幅畫賣到三兩,已是極高的價格,當年有畫道名家曾為世間丹青手列品排名,將畫師分為神、妙、能三品,這些畫師未出名時,縱使畫技卓絕,所作的畫也只賣得出幾兩的價。俗話說三分買畫,七分買名,就拿那幅貓戲燭圖來說,當時鐘懷玉花的那二十兩里,九成買的是徐應秋的名聲。
此時鐘懷玉看著圖上帶著一抹若有若無嫩綠的粉苞,忽想起桃止節將近,他扭頭對李蟬道:「這畫怎麼賣?」
「五兩一幅。」李蟬抬頭看一眼那幅桃花圖,便低頭繼續看書。
鍾懷玉又看了那幅桃花圖一眼,說:「高了。」
李蟬掃了一眼鍾懷玉的石青起花蜀錦袍子和腰間玉佩,微笑道:「半日坊里的筆墨齋,還有不少價錢不高的,客人可以去那些地方看看。」
鍾懷玉臉色一僵,突然又回過神來,自己不是來買畫,是來打聽消息的。他走到櫃檯邊,打量著騎駝樂舞陶擺件的藍黃釉面,笑道:「這裡的東西都是上等貨色,的確值價。過幾天,我便來買它幾幅畫。對了,還有個消息要向掌柜的打聽打聽,半日坊里,可有特別擅長影書的畫師?」
李蟬翻書頁的手一頓,似笑非笑地掃鍾懷玉一眼。「影書」是字畫行的行話,有兩層意思,其一是臨摹或響拓,其二嘛,就是偽造了。經營字畫行當的老手,誰不認識幾個擅長偽造的高手。有些匠人,金石翰墨丹青圖畫樣樣精通,卻聲名不顯,這些人便是字畫行里的搖錢樹。
見到李蟬的表情,鍾懷玉把一兩銀子推到他面前,笑道:「掌柜的勿怪,在下不是要壞你的生意,只是打聽個消息。掌柜是否認識一個擅長偽造徐應秋字跡的畫師?」
鍾懷玉按著銀子尚未鬆手,李蟬便眉毛一挑,明白是苦主找上門了,問道:「你找他做什麼?」
「你認識?」鍾懷玉急忙追問。
「沒有,不認識,沒聽說過。」李蟬眼皮一垂,繼續看書。
鍾懷玉不肯輕易放棄,賠笑道:「掌柜的不要誤會,我不是來找他麻煩的,具體原因……卻不方便說,煩請掌柜的幫我牽牽線,這一兩銀子麼,只是定金,只要能找到他,另有答謝。」
但任鍾懷玉如何糾纏,李蟬都不去搭理。糾纏許久,後院忽然傳來一道聲音:「少郎,該吃飯了。」
鍾懷玉一愣,李蟬卻已起身,說道:「今天打烊了,客人不妨明天再來?」
鍾懷玉神色遲疑,卻沒再糾纏下去。他離開洗墨居,在坊道邊的槐樹下,回頭盯著關上的店門。黃昏里,招牌上的洗墨居三字已難以看清,但那個女人的聲音仍迴蕩在他耳中。他最後盯了一眼店門,便匆匆向巷口賃驢的租了一頭驢子,向巽寧宮趕去。
洗墨居後院,紅藥把紅豆粥、糖油饅頭和辣蘿蔔擺上桌面,又在碟邊放了一瓣鮮芍藥。桃止將近,桃止節前,要先過花朝節。花朝前日,玄都有食花的習俗。食花的雅稱,叫做「嚼春」。
李蟬把那瓣芍藥放進嘴裡嚼碎,便是所謂的嚼春了。鮮花瓣的苦澀味和香氣充斥口腔,他問道:「晴娘,你之前說,那幅貓戲燭圖賣給誰了?」
「像是個浮浪子弟。」掃晴娘嘴離開碗沿,「少郎怎麼突然又問起這個?」
「剛才來了個客人……」李蟬沒繼續說下去,只在心裡嘀咕,那傢伙怕是發現自己買到贗品了。
「是他?」掃晴娘放下啜了半碗的紅豆粥,輕聲道:「方才在庖屋裡忙活,卻沒注意外面,不過少郎只要不說,想必他也不知道那幅畫是你畫的,就只怕……他聽出了我的聲音……」
「聽出就聽出了吧。」李蟬道,「大不了還他二十兩,把那幅畫收回來。」
……
戌正時分,夜黑如墨,一隊自巽寧宮駛出的人馬提著燈籠,停在半日坊的坊道上,馬匹和騎士的呼吸混雜著燈光,在黑夜裡化作白氣。
眾人望向那間燈光幽微的小院,馬下,鍾懷玉指向洗墨居緊閉的前門,「曹總管,就是這裡了,那賣出《貓戲燭圖》的女人就在這裡了,這間筆墨齋的掌柜是個年輕人,我聽那賣畫女子喚他少郎,想必這家的男主人,就是那幅圖的畫師。不過那年輕男人對我有些防備,我便沒有追問,直接到巽寧宮給你報了信。」
曹贇望著那小院,心裡終於鬆了口氣,離巽寧宮祭祖的日子還有十天,聖駕想必已在前來的路上了。十天時間,只要這位畫師真的是貓戲燭圖的作者,事情就還有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