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海轉》152石頭床
今日跟隨媽媽,頒布了新的交友道理,那就是不對外交友,只自我發展,會自然有人與你結交,因此,仍然不對外交友。
當你想求別人,或者為了某人巴結花錢……永遠是已經貶低了自己,拔高了對方,對方就會無意識的越來越討厭我們。
或者是說,我們自認為自己都是「良好的」,那麼對方就一定是壞蛋,為了維持我們自己的良好形象,我們會言而有信,但是如果我們委屈自己,我們不僅會失去利益,還要無意識被扣上「壞人」的帽子,失去大家對你的吸引力。
所以說放眼校園,霸凌演變成給你貼標籤,比如難看,答應你的事情,借東西不還,會接連上演。
發展自己很重要,形象當然更重要,不然就是會掉入這個怪圈。
關於我探索早期分離的案例和家族,今天這篇文章主要說這個。
先來說我和媽媽發生了什麼?
事實上,我對於母親很多的抱怨,思路模式都是父親這邊很相似(無意識),也包括父親後來,有意思讓我灌輸對我母親的隔閡。
只要是,我發現我成長,和學校生涯,只要媽媽離開家,或者和我分離,對,這個就是字面上的分離,我就會啟動我的自我保護……一直等待焦慮中期盼媽媽,恨媽媽,讓自己無處不在表達我對媽媽的氣憤。
爸爸有類似經歷嗎?
事實上,這個「脆弱的嬰兒」,和父親接受慣養家庭,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說其實這些也是父親家庭的集體感受。
如果想害掉一個孩子,那就是慣養,而不是養活教育,我越發堅信,教育就一個目的,養活教育。
爸爸可能或許恨奶奶,或許不恨,我曾經不是不敢恨爸爸,而是我知道,我的問題是不夠獨立,一旦我們解決問題,我們就能從這個無休止的「仇恨」怪圈跳出來。
事實上,大伯就做到了,他想走就走。
那麼我到現在呢,依舊不懂得感恩我的「母親的愛」,比如說,馬克沃林恩,李雪,李中瑩,這些老師的智慧「財富」,都是來自我的母親。
我肆意掠奪了這些財富,從沒有感謝過我的媽媽。
這一套又是很像爸爸的家庭,有需要,要「借」媽媽的書,或者請求媽媽把它送給你。
不要像強盜「一樣」,讓我們覺得這個人還是像個家裡的外人。
所以請記得,不要「不勞而獲」,不要再迷茫,教育和愛的本質,哪怕婚姻也一樣!讓對方,幹嘛?養活自己!有復原力。
我一直記得曾經看過武志紅老師的書,身體知道答案,裡面我印象特別深,他和他姐姐都有鼻炎,他姐姐忍無可忍做了手術,他自己痊癒了。
我差點因為鼻炎,做出一些可怕的行為,包括,我流鼻血,我和媽媽小時候一模一樣,媽媽流鼻血的時候(經常大便的時候用力就會)媽媽,氣急了,對著自己的鼻子說,你流吧,我也不管你了。
我是鼻黏膜脆弱,導致的情緒問題,也是曾經和家庭經歷密切相關。
我不會自我保護,因此,鼻黏膜曾經是很好的提示。
說說我的妹妹,她是個很棒的,獨立的,好孩子。
我一定能理解她是因為,我媽媽說過,我妹妹不聽話,她會把妹妹關起來,關廁所打。
我被三姨扇巴掌……三姨就是急起來一驚一乍的,我很害怕。
至於,「關起來,打」這樣的感受,其實,三姨沒有對我這樣,可能是因為我已經十幾歲了,但是,我的三表姐(三姨的女兒)這麼對待過我!而且很多次。
我能明白,打就打了,但是「關起來」這個動作太傷人,關黑屋,孩子一定會哭,那種感覺就像,與世界和生命本身分離。
我害怕離婚這部分核心怨言,是因為,我的媽媽離婚三次了。
我的妹妹不結婚,實際上,也和她的經歷有關,她親眼看到過自己的爸爸和一個陌生人在一起,並且她沒有辦法融入,被排擠,她很生氣很害怕,但是從來不告訴我們。
我不介意媽媽以後找對象,但是,
我妹妹不希望我媽媽再今後又找對象了……她真的害怕,新的「繼父」,依舊不喜歡我,讓我無法融入。
這部分對於我的妹妹和媽媽的同情,需要我們處理好,喚醒好,我對妹妹一切批判都會改變的。
石頭床,是我大伯的親身經歷,是刻在他骨子裡的精神。
他結婚的時候,全家沒有一分錢,因此,幾塊磚頭,上面壓一塊木板,就是我大伯的婚房。
石頭床的說法一點不誇張,不是一個句號,而是一個生活縮影。
想像一下,它不是個擺設,而是一張床,要在上面睡覺。
我們都說,早期分離,過早的經歷創傷(包括妹妹),這讓我們體驗著身體內在的感覺與信念,卻無法將它們與過去連接起來。
早期分離,無法從記憶當中提取,因此,有關這部分,不是源於先輩,但是誕生的核心語言,需要我們被體驗和看到。
石頭床帶來的婚姻,還是沒有善終……我媽媽親眼看到奶奶折磨兒媳,然後模仿她們痛苦不堪的模樣,以此為樂。
大伯在他的長子,寧寧哥,還一歲的時候,離婚了。
後來,他媽媽多次想見他,奶奶死活不讓。
這段經歷太早了,天吶,所以我寧寧哥和大表哥年紀相仿,三十出頭,還深深活在控制當中。
有一次……集市上,看到了他媽媽,奶奶頓時跟瘋了一樣,死活不讓寧寧哥見他媽媽。
我嘆息,因為,那有可能是他唯一一次,見到親生母親的機會,親生母親的模樣。
大伯錯在自己「賺錢了」,愛了後來的女兒,「愛」都有了「錯」
那這背後深深的負罪感,是沒有人能接受的。
有關像「罪大惡極」我這樣痛苦恐懼的感受,我第一次看清,和我的奶奶,這些問題有關聯。
當你想求別人,或者為了某人巴結花錢……永遠是已經貶低了自己,拔高了對方,對方就會無意識的越來越討厭我們。
或者是說,我們自認為自己都是「良好的」,那麼對方就一定是壞蛋,為了維持我們自己的良好形象,我們會言而有信,但是如果我們委屈自己,我們不僅會失去利益,還要無意識被扣上「壞人」的帽子,失去大家對你的吸引力。
所以說放眼校園,霸凌演變成給你貼標籤,比如難看,答應你的事情,借東西不還,會接連上演。
發展自己很重要,形象當然更重要,不然就是會掉入這個怪圈。
關於我探索早期分離的案例和家族,今天這篇文章主要說這個。
先來說我和媽媽發生了什麼?
事實上,我對於母親很多的抱怨,思路模式都是父親這邊很相似(無意識),也包括父親後來,有意思讓我灌輸對我母親的隔閡。
只要是,我發現我成長,和學校生涯,只要媽媽離開家,或者和我分離,對,這個就是字面上的分離,我就會啟動我的自我保護……一直等待焦慮中期盼媽媽,恨媽媽,讓自己無處不在表達我對媽媽的氣憤。
爸爸有類似經歷嗎?
事實上,這個「脆弱的嬰兒」,和父親接受慣養家庭,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說其實這些也是父親家庭的集體感受。
如果想害掉一個孩子,那就是慣養,而不是養活教育,我越發堅信,教育就一個目的,養活教育。
爸爸可能或許恨奶奶,或許不恨,我曾經不是不敢恨爸爸,而是我知道,我的問題是不夠獨立,一旦我們解決問題,我們就能從這個無休止的「仇恨」怪圈跳出來。
事實上,大伯就做到了,他想走就走。
那麼我到現在呢,依舊不懂得感恩我的「母親的愛」,比如說,馬克沃林恩,李雪,李中瑩,這些老師的智慧「財富」,都是來自我的母親。
我肆意掠奪了這些財富,從沒有感謝過我的媽媽。
這一套又是很像爸爸的家庭,有需要,要「借」媽媽的書,或者請求媽媽把它送給你。
不要像強盜「一樣」,讓我們覺得這個人還是像個家裡的外人。
所以請記得,不要「不勞而獲」,不要再迷茫,教育和愛的本質,哪怕婚姻也一樣!讓對方,幹嘛?養活自己!有復原力。
我一直記得曾經看過武志紅老師的書,身體知道答案,裡面我印象特別深,他和他姐姐都有鼻炎,他姐姐忍無可忍做了手術,他自己痊癒了。
我差點因為鼻炎,做出一些可怕的行為,包括,我流鼻血,我和媽媽小時候一模一樣,媽媽流鼻血的時候(經常大便的時候用力就會)媽媽,氣急了,對著自己的鼻子說,你流吧,我也不管你了。
我是鼻黏膜脆弱,導致的情緒問題,也是曾經和家庭經歷密切相關。
我不會自我保護,因此,鼻黏膜曾經是很好的提示。
說說我的妹妹,她是個很棒的,獨立的,好孩子。
我一定能理解她是因為,我媽媽說過,我妹妹不聽話,她會把妹妹關起來,關廁所打。
我被三姨扇巴掌……三姨就是急起來一驚一乍的,我很害怕。
至於,「關起來,打」這樣的感受,其實,三姨沒有對我這樣,可能是因為我已經十幾歲了,但是,我的三表姐(三姨的女兒)這麼對待過我!而且很多次。
我能明白,打就打了,但是「關起來」這個動作太傷人,關黑屋,孩子一定會哭,那種感覺就像,與世界和生命本身分離。
我害怕離婚這部分核心怨言,是因為,我的媽媽離婚三次了。
我的妹妹不結婚,實際上,也和她的經歷有關,她親眼看到過自己的爸爸和一個陌生人在一起,並且她沒有辦法融入,被排擠,她很生氣很害怕,但是從來不告訴我們。
我不介意媽媽以後找對象,但是,
我妹妹不希望我媽媽再今後又找對象了……她真的害怕,新的「繼父」,依舊不喜歡我,讓我無法融入。
這部分對於我的妹妹和媽媽的同情,需要我們處理好,喚醒好,我對妹妹一切批判都會改變的。
石頭床,是我大伯的親身經歷,是刻在他骨子裡的精神。
他結婚的時候,全家沒有一分錢,因此,幾塊磚頭,上面壓一塊木板,就是我大伯的婚房。
石頭床的說法一點不誇張,不是一個句號,而是一個生活縮影。
想像一下,它不是個擺設,而是一張床,要在上面睡覺。
我們都說,早期分離,過早的經歷創傷(包括妹妹),這讓我們體驗著身體內在的感覺與信念,卻無法將它們與過去連接起來。
早期分離,無法從記憶當中提取,因此,有關這部分,不是源於先輩,但是誕生的核心語言,需要我們被體驗和看到。
石頭床帶來的婚姻,還是沒有善終……我媽媽親眼看到奶奶折磨兒媳,然後模仿她們痛苦不堪的模樣,以此為樂。
大伯在他的長子,寧寧哥,還一歲的時候,離婚了。
後來,他媽媽多次想見他,奶奶死活不讓。
這段經歷太早了,天吶,所以我寧寧哥和大表哥年紀相仿,三十出頭,還深深活在控制當中。
有一次……集市上,看到了他媽媽,奶奶頓時跟瘋了一樣,死活不讓寧寧哥見他媽媽。
我嘆息,因為,那有可能是他唯一一次,見到親生母親的機會,親生母親的模樣。
大伯錯在自己「賺錢了」,愛了後來的女兒,「愛」都有了「錯」
那這背後深深的負罪感,是沒有人能接受的。
有關像「罪大惡極」我這樣痛苦恐懼的感受,我第一次看清,和我的奶奶,這些問題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