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 主動請纓
第927章 主動請纓
豪格的話說的沒錯,皇太極也是這樣想的。
索倫人雖是蠻人,可索倫部的首領博穆博果爾卻是一個不簡單的人物,正是因為他的存在才使得皇太極一直沒能完成吞併索倫部的計劃。
現在他的作為就是試探自己的底線,如果這時候退一步,那麼博穆博果爾這傢伙必然得寸進尺,幾次下來大清的威望蕩然無存,更不用說收復索倫部了。
之所以對方有這樣的底氣,完全就是因為大明的緣故,一想到這皇太極心中就極其惱火,要不是當時自己無力顧及索倫部,怎麼能接受對方的求和?現在好了,這大半年過去,索倫部經過這些日子的休養生息肯定又多了幾分底氣,這才有膽量玩這種手段。
「博穆博果爾其心可誅!」皇太極冷冷說道。
「阿瑪!要不讓兒子帶兵北上,徹底掃平索倫部?索倫部就算得了大明的支援又如何?以我大清國力,區區索倫部幾千人根本算不得什麼,之前敗乃是意外,由兒子領兵,一定能為阿瑪拿下索倫部,擒回博穆博果爾!」
豪格的話讓皇太極心中動心,現在大清在經歷過之前錦州之戰和大明的對遼東後方騷擾,還有內部叛亂再加多重封鎖後,大清的軍力相比前些年最盛的時候已弱了不少。
皇太極通過各種手段重整了八旗,解決了不少內部不穩定因素,這才漸漸穩住了大清。但這時候,大清嚴重缺乏糧食,由於大明經濟封鎖的緣故已沒可能從大明那邊弄到糧食了,不過虧得有朝鮮在,通過朝鮮的糧食補充,大清依舊可以支持下去。
但皇太極也清楚僅憑朝鮮一地要養活整個大清更不不切實際,朝鮮只是小國,出產並不多,而且一味向朝鮮索求,這種行為短時間內還沒問題,根本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
一旦激起朝鮮內部的起義叛亂,朝鮮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和你拼命,朝鮮非但幫不了大清反而就成了一個燙手山芋,到時候大清唯一的物資來源也斷絕了,這對大清是非常不利的。
這一次借理由讓阿濟格找朝鮮索要多了五成的糧食,皇太極一方面是敲打朝鮮君臣,另一方面也是為他打算發動的戰爭做準備。
和地大物博的大明相比,大清的弱勢太過明顯,大清要和大明拼消耗是根本拼不過的,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先徹底拿下整個遼東,然後以遼東為根基打進山海關,然後再通過搶掠等各種手段不斷給大明放血,同時增強大清的資本,最終找機會占據天下。
范毓馪那邊馬上就要發動了,一旦大明內亂起就是他皇太極的機會。如果沒了朱慎錐就更好了,不管當大明皇帝的是崇禎還是其他人,皇太極根本不會懼怕,大清入主天下的機會就會到來。
但要和大明發動戰爭首先先得解決掉背後的索倫部,索倫部驍勇善戰,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大清出兵大明,索倫部在大明的教唆之下攻擊大清背後可不是小事。
而且皇太極一直都想吞併索倫部,現在正是最好的機會,既然索倫部連貢品數額都要用這種方式試探,他皇太極怎麼能忍?眼下朝鮮的糧食已陸續運到,皇太極心裡也有了幾分底氣,那麼就先解決索倫部的問題,等吞掉索倫部後以索倫人為先驅進攻大明,徹底打破這個僵局。
看了一眼躍躍欲試的豪格,皇太極很快就下了決心對索倫部開戰,對豪格領兵的能力他當然是放心的,自己這個兒子政治上雖弱了些,但打仗卻不差,既然他主動請纓就讓他當這個主帥,一旦吞併了索倫部,就直接把索倫部交給豪格,豪格有了這樣一支強軍,未來自己有三長兩短,豪格也能憑藉這份實力繼承大位。
「好!我兒有這份勇氣,朕甚是高興,既然我兒願意為朕解憂,此戰就交給你了!」
「謝阿瑪!請阿瑪放心,兒子一定為阿瑪滅掉索倫部,阿瑪您就瞧好吧。」豪格興奮地直搓手,他這一年多都在戶部管事,每天看著那些數字腦袋都大了,戶部的事務哪裡有打仗來的爽快?他早就巴不得領兵出征了。
「雖然你為主將,但索倫人擅戰不得不防,而且眼下索倫人得了大明的支援已不同從前,此戰千萬不要輕敵,當小心為上。」皇太極認真叮囑,繼續說道:「你領正藍旗一部,朕再把兩白旗和鑲黃旗各調撥一部分給你,此外再給你漢軍旗和蒙古八旗各一部,攜帶火器,讓祜塞、滿達海兩人做你的副將。」
豪格聽了連連點頭,這樣算下來他能領至少兩萬大軍,其中還有漢軍旗的火器包括大炮,有了這樣的軍力和軍械,區區索倫部算得了什麼?
整個索倫部滿打滿算也就萬餘人,其中能上戰場的不過三千人,以兩萬打三千,他豪格如果再打不贏也不要領兵了,哪怕索倫人再能打,豪格也有決定信心能把索倫部給徹底殲滅。
幾日後,在皇太極的旨意下豪格以肅親王身份領征北大將軍調集兵馬準備北上解決索倫部。
消息傳出後,大清內部都在摩拳擦掌,之前北上被索倫部擊敗,這場戰敗對於大清而言是莫大的羞辱,大清自當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以來所向披靡,縱橫天下從無對手,區區一個索倫部居然讓大清吃了這樣的虧?大家怎麼能咽下這口氣。
現在皇太極要打索倫部,所有人都舉雙手贊同,甚至還有不少人主動請纓要跟隨豪格一起北上作戰。不過這些建議都被皇太極否決了,在他看看豪格的兵力足夠了,不需要這麼多人,而且動用的兵力越多後勤壓力也越大,大清的底子太薄,他還要留餘力對付大明呢。
豪格很快就調動好了軍隊,領兵浩浩蕩蕩從盛京北上,短短几日之間就兵峰就抵達了法因河衛,也就是後世牡丹江市和雞西市中間地區。
豪格吸取了上次兵敗教訓,沒有分兵而是直接一路北上。他意圖直插現在索倫部所在奴兒干地區,然後掃蕩此處,逼迫索倫部同他決戰。
如果索倫部避而不戰,豪格也早就有準備,他會直接破壞掉奴兒干區域的所有設施,讓索倫部無法繼續在此居住。哪怕等冬天到來,豪格退兵後,索倫部回到這裡也生存不下去。要知道北方可是寒冷的很,奴兒干區域冰天雪地,沒了各類設施,在野外生存可以說是十不存一。
而且根據豪格所知,大明對索倫部的支援就是通過奴兒幹這邊的海灣進行的,只要把這裡全部破壞掉,大明以後想再運輸物資過來給索倫部也極其困難。
斷其後路,索倫部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繼續向北跑,可再北就沒辦法生存了,另一個選擇就是和大清正面決戰,這是豪格正期望的,無論哪種選擇,豪格都是勝券在握。
豪格領兵北上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奴兒干,索倫部的首領博穆博果爾對此並不意外。在上繳貢品的時候他就預料到了這點,知道皇太極肯定要報復。
其實對於貢品一事,在之前求和的時候皇太極所提出的要求本就苛刻,皇太極算準了索倫部的能力,特意加大數額進行索取。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從對方的要求數額來看,索倫部倒也不是完全拿不出來,可一旦以這個數額上繳索倫部自己的生存怎麼辦?總不能不顧自己的生存上繳貢品吧?而且對方的用意本就惡毒,意圖用貢品數量來控制索倫部的發展,博穆博果爾一眼就看穿了皇太極的想法。
正是因為如此,博穆博果爾才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他本打算用這個法子拖延一下,能拖多久就拖多久給自己爭取時間。但沒想皇太極的反應這麼快,前腳貢品剛送過去,後腳就派豪格來了,這根本就不給自己半點活路啊!
早知道這樣博穆博果爾當初連半點貢品都不會給皇太極,反正要打留著自己用不好麼?不過現在說這些已經晚了,隨著豪格出兵的消息傳來,博穆博果爾立即就做起了開戰的準備,他並沒打算放棄奴兒干地區的想法,更沒有想帶著族人繼續北上避開鋒芒的打算。
因為這裡已經很北了,繼續北上在一年四季冰天雪地的地方人根本沒辦法生存,這樣的話最終索倫部就會自取滅亡。而且這一年來,大明對索倫部的支援一直在繼續,索倫部鳥槍換炮之下已不同往日,而且大明不僅送來了支援,還有不少明軍的軍官隨著來到了奴兒干,這些軍官和普通明軍軍官不同,他們都是出自於新軍的基層軍官,是來幫索倫部的。
除去這些軍官外,還有一個營的新軍軍隊,雖然這軍隊不是最初的新軍,但卻是按照新軍模式訓練出來的軍隊,配備了強大的火器,有了大明的支持和索倫人對自身戰鬥力的信心,博穆博果爾開始召集部眾應戰,只要這一次再贏大清,那麼索倫人就不會再懼怕皇太極了。
(本章完)
豪格的話說的沒錯,皇太極也是這樣想的。
索倫人雖是蠻人,可索倫部的首領博穆博果爾卻是一個不簡單的人物,正是因為他的存在才使得皇太極一直沒能完成吞併索倫部的計劃。
現在他的作為就是試探自己的底線,如果這時候退一步,那麼博穆博果爾這傢伙必然得寸進尺,幾次下來大清的威望蕩然無存,更不用說收復索倫部了。
之所以對方有這樣的底氣,完全就是因為大明的緣故,一想到這皇太極心中就極其惱火,要不是當時自己無力顧及索倫部,怎麼能接受對方的求和?現在好了,這大半年過去,索倫部經過這些日子的休養生息肯定又多了幾分底氣,這才有膽量玩這種手段。
「博穆博果爾其心可誅!」皇太極冷冷說道。
「阿瑪!要不讓兒子帶兵北上,徹底掃平索倫部?索倫部就算得了大明的支援又如何?以我大清國力,區區索倫部幾千人根本算不得什麼,之前敗乃是意外,由兒子領兵,一定能為阿瑪拿下索倫部,擒回博穆博果爾!」
豪格的話讓皇太極心中動心,現在大清在經歷過之前錦州之戰和大明的對遼東後方騷擾,還有內部叛亂再加多重封鎖後,大清的軍力相比前些年最盛的時候已弱了不少。
皇太極通過各種手段重整了八旗,解決了不少內部不穩定因素,這才漸漸穩住了大清。但這時候,大清嚴重缺乏糧食,由於大明經濟封鎖的緣故已沒可能從大明那邊弄到糧食了,不過虧得有朝鮮在,通過朝鮮的糧食補充,大清依舊可以支持下去。
但皇太極也清楚僅憑朝鮮一地要養活整個大清更不不切實際,朝鮮只是小國,出產並不多,而且一味向朝鮮索求,這種行為短時間內還沒問題,根本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
一旦激起朝鮮內部的起義叛亂,朝鮮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和你拼命,朝鮮非但幫不了大清反而就成了一個燙手山芋,到時候大清唯一的物資來源也斷絕了,這對大清是非常不利的。
這一次借理由讓阿濟格找朝鮮索要多了五成的糧食,皇太極一方面是敲打朝鮮君臣,另一方面也是為他打算發動的戰爭做準備。
和地大物博的大明相比,大清的弱勢太過明顯,大清要和大明拼消耗是根本拼不過的,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先徹底拿下整個遼東,然後以遼東為根基打進山海關,然後再通過搶掠等各種手段不斷給大明放血,同時增強大清的資本,最終找機會占據天下。
范毓馪那邊馬上就要發動了,一旦大明內亂起就是他皇太極的機會。如果沒了朱慎錐就更好了,不管當大明皇帝的是崇禎還是其他人,皇太極根本不會懼怕,大清入主天下的機會就會到來。
但要和大明發動戰爭首先先得解決掉背後的索倫部,索倫部驍勇善戰,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大清出兵大明,索倫部在大明的教唆之下攻擊大清背後可不是小事。
而且皇太極一直都想吞併索倫部,現在正是最好的機會,既然索倫部連貢品數額都要用這種方式試探,他皇太極怎麼能忍?眼下朝鮮的糧食已陸續運到,皇太極心裡也有了幾分底氣,那麼就先解決索倫部的問題,等吞掉索倫部後以索倫人為先驅進攻大明,徹底打破這個僵局。
看了一眼躍躍欲試的豪格,皇太極很快就下了決心對索倫部開戰,對豪格領兵的能力他當然是放心的,自己這個兒子政治上雖弱了些,但打仗卻不差,既然他主動請纓就讓他當這個主帥,一旦吞併了索倫部,就直接把索倫部交給豪格,豪格有了這樣一支強軍,未來自己有三長兩短,豪格也能憑藉這份實力繼承大位。
「好!我兒有這份勇氣,朕甚是高興,既然我兒願意為朕解憂,此戰就交給你了!」
「謝阿瑪!請阿瑪放心,兒子一定為阿瑪滅掉索倫部,阿瑪您就瞧好吧。」豪格興奮地直搓手,他這一年多都在戶部管事,每天看著那些數字腦袋都大了,戶部的事務哪裡有打仗來的爽快?他早就巴不得領兵出征了。
「雖然你為主將,但索倫人擅戰不得不防,而且眼下索倫人得了大明的支援已不同從前,此戰千萬不要輕敵,當小心為上。」皇太極認真叮囑,繼續說道:「你領正藍旗一部,朕再把兩白旗和鑲黃旗各調撥一部分給你,此外再給你漢軍旗和蒙古八旗各一部,攜帶火器,讓祜塞、滿達海兩人做你的副將。」
豪格聽了連連點頭,這樣算下來他能領至少兩萬大軍,其中還有漢軍旗的火器包括大炮,有了這樣的軍力和軍械,區區索倫部算得了什麼?
整個索倫部滿打滿算也就萬餘人,其中能上戰場的不過三千人,以兩萬打三千,他豪格如果再打不贏也不要領兵了,哪怕索倫人再能打,豪格也有決定信心能把索倫部給徹底殲滅。
幾日後,在皇太極的旨意下豪格以肅親王身份領征北大將軍調集兵馬準備北上解決索倫部。
消息傳出後,大清內部都在摩拳擦掌,之前北上被索倫部擊敗,這場戰敗對於大清而言是莫大的羞辱,大清自當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以來所向披靡,縱橫天下從無對手,區區一個索倫部居然讓大清吃了這樣的虧?大家怎麼能咽下這口氣。
現在皇太極要打索倫部,所有人都舉雙手贊同,甚至還有不少人主動請纓要跟隨豪格一起北上作戰。不過這些建議都被皇太極否決了,在他看看豪格的兵力足夠了,不需要這麼多人,而且動用的兵力越多後勤壓力也越大,大清的底子太薄,他還要留餘力對付大明呢。
豪格很快就調動好了軍隊,領兵浩浩蕩蕩從盛京北上,短短几日之間就兵峰就抵達了法因河衛,也就是後世牡丹江市和雞西市中間地區。
豪格吸取了上次兵敗教訓,沒有分兵而是直接一路北上。他意圖直插現在索倫部所在奴兒干地區,然後掃蕩此處,逼迫索倫部同他決戰。
如果索倫部避而不戰,豪格也早就有準備,他會直接破壞掉奴兒干區域的所有設施,讓索倫部無法繼續在此居住。哪怕等冬天到來,豪格退兵後,索倫部回到這裡也生存不下去。要知道北方可是寒冷的很,奴兒干區域冰天雪地,沒了各類設施,在野外生存可以說是十不存一。
而且根據豪格所知,大明對索倫部的支援就是通過奴兒幹這邊的海灣進行的,只要把這裡全部破壞掉,大明以後想再運輸物資過來給索倫部也極其困難。
斷其後路,索倫部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繼續向北跑,可再北就沒辦法生存了,另一個選擇就是和大清正面決戰,這是豪格正期望的,無論哪種選擇,豪格都是勝券在握。
豪格領兵北上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奴兒干,索倫部的首領博穆博果爾對此並不意外。在上繳貢品的時候他就預料到了這點,知道皇太極肯定要報復。
其實對於貢品一事,在之前求和的時候皇太極所提出的要求本就苛刻,皇太極算準了索倫部的能力,特意加大數額進行索取。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從對方的要求數額來看,索倫部倒也不是完全拿不出來,可一旦以這個數額上繳索倫部自己的生存怎麼辦?總不能不顧自己的生存上繳貢品吧?而且對方的用意本就惡毒,意圖用貢品數量來控制索倫部的發展,博穆博果爾一眼就看穿了皇太極的想法。
正是因為如此,博穆博果爾才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他本打算用這個法子拖延一下,能拖多久就拖多久給自己爭取時間。但沒想皇太極的反應這麼快,前腳貢品剛送過去,後腳就派豪格來了,這根本就不給自己半點活路啊!
早知道這樣博穆博果爾當初連半點貢品都不會給皇太極,反正要打留著自己用不好麼?不過現在說這些已經晚了,隨著豪格出兵的消息傳來,博穆博果爾立即就做起了開戰的準備,他並沒打算放棄奴兒干地區的想法,更沒有想帶著族人繼續北上避開鋒芒的打算。
因為這裡已經很北了,繼續北上在一年四季冰天雪地的地方人根本沒辦法生存,這樣的話最終索倫部就會自取滅亡。而且這一年來,大明對索倫部的支援一直在繼續,索倫部鳥槍換炮之下已不同往日,而且大明不僅送來了支援,還有不少明軍的軍官隨著來到了奴兒干,這些軍官和普通明軍軍官不同,他們都是出自於新軍的基層軍官,是來幫索倫部的。
除去這些軍官外,還有一個營的新軍軍隊,雖然這軍隊不是最初的新軍,但卻是按照新軍模式訓練出來的軍隊,配備了強大的火器,有了大明的支持和索倫人對自身戰鬥力的信心,博穆博果爾開始召集部眾應戰,只要這一次再贏大清,那麼索倫人就不會再懼怕皇太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