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支招(二合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賭聖》上映13天,票房就突破了3000萬。

  之前在報紙上打出的「賭聖一出,所向披靡」的霸氣口號,可以說是一語中的,而且照著這種接連三次逆跌的漲勢,很有可能成為繼《英雄本色》之後,第二部達到4000萬票房的香江電影。

  不管是對邵氏,還是對TVB,都無疑是揚眉吐氣。

  假如後續的賭片都能有《賭聖》一半的的成績,邵氏自此就擁有真正的招牌頂樑柱,不必再擔心停工減產,放棄院線業務,甚至由《賭聖》掀起的賭片狂潮,可以反哺TVB的電視劇業務。

  TVB的編劇們正在借方言創作的新賭片模版,想方設法地編出一系列以賭博為題材的港劇。

  而賭王賀新在看到《賭聖》給賭場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源,自然迫不及待地想拍賭片的系列作。

  為此,攜愛女賀超穹親自參加了由邵氏舉辦的《賭聖》慶功宴,風頭一時蓋過了再次翻紅的林清霞、一片成名的周星池,只不過整個慶功宴惟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方言這個最大的功臣卻並不在場。

  就在三天前,方言便已經返回內地,處理積壓在手頭上的一堆事。

  比如,《人民文學》、《推理世界》最新一期的組稿工作,以及制定87年的編輯出版計劃。

  又比如,打電話通知上影廠和西影廠,準備籌劃《黃飛鴻》第二部和《霸王別姬》的合拍工作。

  更不必說,林清霞一家托自己轉交給林清霞叔叔、姐姐的信件,第一時間照地址郵寄了過去。

  忙前忙後,當然最重要的要屬《大決戰》劇本創作碰頭會。

  時隔一個多月之久,方言終於在老地方,再次把創作小組裡的聯合編劇召集到一塊開會。

  王軍、李平分等人挨個地匯報各自分工的工作進度,三大戰役的資料搜集如何如何、當事人的採訪情況如何如何,總之,事無巨細,好在一切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目前沒有出絲毫的岔子。

  「《大決戰》的創作能如此順利地推進,真的辛苦各位了。」

  方言環顧四周,由衷說道。

  「這也多虧了方老師把地基打的這麼牢靠。」

  李平分的話,深得眾人的同意。

  他在出發去國外之前,早早地就確定好了《大決戰》三部曲的故事大綱和劇情走向,相當於已經塑造好了骨架,他們所做的無非就是按照總編劇設計好的創作方向,往裡面填充血肉,注入靈魂。

  「照現在的進度來看,預計87年我們就能完成第一部《遼瀋戰役》的劇本。」

  方言敲了敲桌面,「如果進展得夠快的話,或許還能寫出淮海、平津戰役的初稿也說不定。」

  此話一出,一個個臉上無不充滿喜悅激動之色,屋內外頓時充滿著歡快的空氣。

  又討論了一會兒,方言作為總編劇交代完各項創作後,便鄭重其事地宣布道:

  「那今天的會就開到這裡,散會吧!」

  「吱呀。」

  伴隨著椅子摩擦地面發出的聲響,陸陸續續地有人離開了會議室。

  李平分卻叫住了方言,說鄧在君拜託自己,等他回京以後,務必請兩人去一趟中央台。

  方言大為意外,但很快就猜出了鄧在君的用意,「是為了今年的春晚吧?」

  「是啊,今年春晚的總導演是鄧導。」李平分說:「她希望我們兩個春晚創作小組的前顧問去趟中央台,有關春晚節目的一些事想找我們商量,其實準確地說,她想商量的對象應該是你。」

  方言沉吟片刻,「什麼時候?」

  李平分道:「這周之內,隨時歡迎。」

  「那就現在吧。」

  方言接下來準備去人文社,正好順路去一趟中央台。

  ………………

  中央台的演播室里,此時春晚節目正在進行最後一輪的彩排。

  秘書腳步匆匆地走來,把方言和李平分即將到來的消息通知給鄧在君他們。

  「老茅,方老師來了!」

  陳佩廝和朱時茅離得近,聽得一清二楚。

  眼見著鄧在君指名道姓地讓姜坤幾個陪同,兩人全都坐不住了,主動請纓去大樓門口迎接方言。


  於是乎,一行人浩浩蕩蕩地下了樓,過了五六分鐘,就見一輛雪鐵龍緩緩地駛進他們的視線中。

  方言下了車,和李平分拾級而上,剛到門口,就受到了鄧在君、姜坤、陳佩廝等人的熱情接待。

  被簇擁著迎進了演播室,一路上,鄧在君直接開門見山地說,希望方言能幫自己出謀劃策。

  「鄧導這麼說,莫非春晚的節目出了什麼問題嗎?」

  「你猜的一點兒都沒錯,的的確確出了些紕漏。」

  「鄧導,你我也合作過好幾回春晚了,算得上是熟人,能幫上忙的地方我一定會幫忙。」

  「那我可就說了。」

  「但說無妨!」

  「其實這些事說大也不大,但說小也不小,就是處理起來沒有經驗,非常棘手。」

  鄧在君如實相告,「時代在發展,中央台應該了解觀眾的需求,尤其要掌握觀眾的審美意識和娛樂需求變化,所以今年的春晚我們做了大膽的嘗試,在你給之前春晚定的『民族團結』的基礎上,把主題延伸到兩岸三地、全球僑胞上,所以這次在歌曲類節目上,不僅請了代表香江的歌手,也請了能代表寶島、代表海外華人的歌手……」

  「這是好事啊!」

  方言一問才知,請的代表寶島的歌手是費祥。

  姜坤以為方老師不認識他,於是簡單地介紹了一番,他的母親來自寶島,父親卻是美國人,所以嚴格意義上只能算是華人,也正因為此,在討論會上就有人反對讓費祥上春晚。

  「結果還是我力排眾議,排版讓他上的。」

  鄧在君說:「他也是炎黃子孫的後代,也有為同胞獻歌的心愿,就應該給機會!」

  方言好奇不已,「既然不是身份上的問題,那他的問題出在哪兒呢?」

  鄧在君說在選歌上出了麻煩。

  一開始,費祥被定下的歌曲是《故鄉的雲》,但包括自己在內,創作組裡有不少人覺得要與時俱進,應該讓費祥加唱《冬天裡的一把火》,畢竟這首歌很有時代感,而且舞曲風格在全國相當流行。

  但問題就出在,當時的央媽有規定,每個歌手上春晚,只能唱一首歌。

  「這有何難。」

  方言建議把兩首歌通過間奏編排在一起,也是讓《故鄉的雲》和《冬天裡的一把火》以歌曲串燒形式地來演出,而且在唱《冬天裡的一把火》時,最好能加入迪斯科舞蹈,邊唱邊跳,引爆舞台。

  上輩子《冬天裡的一把火》能火爆全國,有一半的功勞要歸功於費祥那魔性動感的舞蹈。

  「的確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鄧在君不禁意動,但耳畔邊立刻傳來姜坤善意的提醒:

  「可是中央台有明確規定,任何節目都不允許播迪斯科舞蹈,認為是太過張揚,有傷風化。」

  「姜老師說得對,如果加入迪斯科舞曲,反而可能讓費祥的整個歌唱節目被斃掉。」

  秘書也跟著勸說鄧在君。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但顯然低估了鄧在君的決心,為了節目不被砍掉,準備偷偷地藏了個心眼,在節目的最終審查時,就讓費祥彩排的時候先別跳了,等正式演出時再跳,如此就可以「矇混過關」。

  畢竟,《故鄉的雲》可是符合春晚主題的抒情歌,領導們肯定會審核通過。

  「這會不會不太好啊?」

  姜坤等人面面相覷,不免遲疑。

  「上有審查,下有對策,就這麼辦,我是總導演,出了什麼情況,就由我負責好了。」

  鄧在君語氣認真道:「當務之急,是通知費祥為《冬天裡的一把火》設計些跳舞動作,來配合歌曲節奏,無論如何,我都要讓這個節目,真真正正地在春晚這個喜慶的冬日裡,在全國人民的心裡點上一把火,紅紅火火地過個大年!」

  ……………

  在討論完歌曲類節目後,緊接著就是語言類節目。

  今年春晚的小品和相聲,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都一點兒不比往屆的差。

  小品有陳佩廝、朱時茅壓軸的《羊肉串》,相聲有馬紀率領馮恭等人演出的《五官爭功》。

  倒是以往非常活躍的姜坤,儘管接替了馬紀擔任了廣播說唱團團長,而且當選了曲藝家協會的副主xi,還在去年當選了「全國十大笑星」,但是巔峰之後,就是衰落,他也很快地陷入創作瓶頸。


  說到底,這種抖包袱逗人笑的語言類節目,非常需要創作者擁有源源不斷的靈感。

  因為現在是廣播電視的年代,任何一個小品一個相聲,在媒體的傳播發酵下,很快就能在全國廣而告之,不像以前天橋說書的那樣,一個故事一個相聲就是壓箱底的絕活,可以在線下各地巡演。

  強如陳佩廝、趙麗榕、趙本善三代「小品之王」,也有靈感枯竭、不招人笑的時候。

  之所以如今的春晚小品相聲節目不好笑,並不缺少表演者,而是沒有足夠優秀的創作者。

  恰恰姜坤也是這種情況,他一個半路出家的相聲演員,急需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劇本合作者。

  「老薑,這人你就別瞎找了,你要找的不就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嘛!」

  說話間,陳佩廝把目光投向方言。

  朱時茅、鄧在君等人深以為然,儘管方言從來沒寫過相聲的本子,可是他幫陳佩廝、朱時茅創造出了「相聲劇」升級版本的小品,所以想必能協助姜坤,在短時間之內寫出一個不錯的相聲。

  姜坤道:「本來我想找的也是方老師,可不是方老師那陣子到國外出差了嘛。」

  方言問:「那後來又找了誰?現在有著落了嗎?」

  「托人介紹,我和諶蓉同志接觸了下。」

  姜坤說,這兩天她就邀請自己到家裡一聚,準備向他推薦自己的短篇小說《減去十歲》,這是一部具有黑色喜劇內涵的作品,的確有改編成相聲喜劇作品的可能。

  方言挑了挑眉,諶蓉不就是寫《我愛我家》、《小偷公司》等作品的梁佐的母親嘛!

  「這能行嗎?」

  陳佩廝緊皺眉頭,「《減去十歲》的小說我雖然沒看過,但是電影我還是見過,雖然很荒誕幽默,但我覺得並不適合改編成小品和相聲。」然後環顧眾人,向方言、朱時茅等人投去問詢的目光。

  聽著一個個看衰的回答,鄧在君問道:「方老師,你怎麼看?」

  方言點了點頭:「這本小說我看過,太過於文學,改編成相聲的難度恐怕不小。」

  「不瞞各位,我也並不抱太大的希望,但好歹是諶蓉同志的一片好意,我也不好推辭。」

  姜坤苦笑連連。

  方言道:「其實相比於《減去十歲》,我倒覺得或許有其它的小說更適合你。」

  姜坤又驚又喜,忙不迭道:「方老師,您說的這小說具體叫什麼?大概講了個什麼樣的故事?」

  方言道:「說來也巧,這小說正好是諶老師兒子的作品。」

  眾人無不驚愕,幾乎從來沒聽說過諶蓉的兒子竟然也從事文學工作,還能入了方老師的法眼!

  方言笑而不語,並沒有細說諶蓉曾經有意推梁佐一把,在給《人民文學》投稿的同時,在信件里夾帶著自己兒子的作品,當然這年頭的作家還是講臉面的,並沒有搞強行捆綁發表這一套。

  不像賈平窪的女兒,簡直是臉都不要了,「屎尿屁」體也敢稱之為詩。

  「方老師,那他的作品……」

  姜坤言語裡透著幾分期待。

  「這麼說,也許上《人民文學》可能還差一些火候,但這些小說里的故事,卻非常適合改變成相聲,我記得不差的話,有關於耗子的,有關於老太太和年輕小伙子結婚的,還有小伙子掉進老虎洞和老虎聊天的。」方言道,「奇思妙想,妙趣橫生,我想你肯定會喜歡這些故事的。」

  「既然方老師都這麼說了,那肯定是不錯的!」

  陳佩廝讓姜坤借著去諶蓉家的機會,乾脆也跟梁佐接觸交流一番。

  「如此甚好,不過我還有個不情之請。」

  姜坤希望能拉方言、陳佩廝、朱時茅三人,陪他一同去趟諶蓉家,替自己參謀一二。(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