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海軍和鐵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848年的財政讓納賽爾丁基本滿意,這說明伊朗已經擺脫了內戰的影響重新走上快車道。

  而且伊朗貿易公司去年給他帶來的收入猛增到六萬里亞爾,聽說勞倫斯在索馬利亞地區開始搞種植園了,想必很快就能帶動當地繁榮。

  「沙阿,那對兄弟已經帶著給的資金去印度了,所有的條件都已經和他們說好,不管賺錢還是虧損,五年後全面轉行,從此不再涉足這個東西的貿易。」

  納賽爾丁嗯了一聲,不管是他們自己做還是什麼,反正他不想和這個東西有一點關係。現在洋務運動沒有開始,甚至連上帝二兒子都沒有起義,他們對其他東西的需求也不大,只能從事這個了。

  「安拉,希望您能饒恕我的過錯,未來一定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變化。」納賽爾丁心裡說道。

  「不提這個了,過幾天我要去一趟庫姆,你安排一下吧。」

  賽義德領命後就去安排了,接下來是日常的君臣會面時間。

  由於鐵路需要的資金很多,每年300多萬的撥款已經顯得不夠用了。而且政府直接控制鐵路的所有地方也會顯得不太方便,不如由鐵路局領頭成立一家鐵路公司,專門負責鐵路建設,還可以公開募股,以籌集資金。

  「這個一定要落實好,我知道各位都有些累了,但現在不能停下。如果我們不能起來,到時候恐怕就是俄國人拿著鞭子抽著我們為他們幹活了。」

  眾人都清楚沙俄的威脅,也知道電報和鐵路的重要作用。大不里士靠近邊境,加上重要的軍工廠又在那裡,所以德黑蘭鐵路已經成為國家建設的優先項。

  「沙阿不用擔心,預計明年從德黑蘭到大不里士到鐵路就可以開通。另外電報也已經加快鋪設,以後的人員往來就方便多了。」

  「好啊,好啊。從父親宣誓要振興國家開始已經過了兩年,伊朗的歷代國王都在看著呢,這片土地終歸會有不同。」

  很多時候決策都是由納賽爾丁一想就拍板決定的,當然那些大臣也是人精,知道沙阿的初衷,具體怎麼做就看他們的了。

  「對了,和英國商討的有關購買戰艦的事情談妥了嗎?」

  佩澤什基安馬上說道:「沙阿,英國大使已經將資料匯報回來,這是戰艦情況。」

  納賽爾丁仔細看著艦船資料,由於這個時候蒸汽動力還沒有應用於艦船上,所以這個時候還是風帆戰艦。英國推薦的風帆戰艦是最平常的,排水量達1630噸,長52米,寬14米,吃水7米,可以搭載700名船員和74門火炮。造價達到85萬里亞爾。

  「沙阿,這樣的艦船可是伊朗海軍的振興。有了他們,我們也就可以擁有自己的海上力量了。」阿米爾說道。

  可是納賽爾丁有些想法,「這個好是好,但也不能過快發展,不然英國以為伊朗要搶他的印度。只要能夠維護沿岸安全就夠用了。」

  這也是無奈,印度作為大英帝國王冠上的明珠,任何威脅這裡的舉動都會刺激倫敦那些敏感而脆弱的神經。

  但是伊朗也有自己的海防需求,波斯灣沿岸和東非沿岸的海盜需要剿滅,商船的往來需要海軍護航。沒有海軍是不行的,所以就和英國商量,看看他們的最大容忍度是多少。

  伊朗海軍的高光時刻應該就是兩千多年前的希波戰爭了,波斯國王薛西斯親征希臘,經過充分準備,在公元前480年波斯集結18萬陸軍,並調集1400餘艘戰船載著17.5萬名海軍,共30多萬大軍,另外還有幾百艘運輸船專門負責運送給養。陸軍以舟為橋,跨越達達尼爾海峽踏上希臘土地,沿著海岸向南挺進。然後就被希臘海軍打敗。

  之後的薩珊和薩法維王朝海軍基本還說的上可以,但到了現在,只有小船三兩艘,上面不給經費,就自己打漁補貼,這都不叫海軍了,只能叫漁船。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海軍都比這好。

  納賽爾丁當時就翻了個白眼,看來重建海軍任重而道遠。他上來後才開始逐漸提高海軍預算,但現在政府仍然施行陸軍優先,因此能購買兩艘海軍戰艦和準備開設海軍學校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既然南邊不行,那北邊的裏海能不能去游一下?也不行,根據和約,伊朗不能在裏海擁有戰艦,只能俄國有。

  憋屈啊,北方不行,南方也不行。伊朗海軍只能讓他們盯著發展,有時候,你也不得不低頭。

  「算了,反正急也急不出來,告訴我們的英國大使,讓他和英國政府討論好後就訂購吧。越快越好。」

  都說造不如買不可取,但至少現在還是要買,不然你造都沒法造。

  而且英國對造船廠的設備看的很嚴,不管怎麼交涉,出價多少都不會賣,沒有辦法,只能去找法國購買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交通不便,從歐洲到伊朗除了經過奧斯曼,就只有繞過好望角了。這一來一去時間就需要很多,這就算是買也費很長時間。所以,還是造吧。

  而且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種做法在後世看來,只是資金從一個口袋轉移到另一個口袋,無論是流向國內還是國外,對於國家的長遠利益來說,都不過是短視的虧損交易。這種短期的計算忽視了一個更為重要的長期目標:技術自主和創新。

  拉丁美洲和後來的非洲國家就是陷入這樣的情況,如果說太遠了看看奧斯曼也行。他們傾向於通過貿易和購買來獲取所需的資源和財富,而不是通過自己的生產和製造,這種策略使得奧斯曼帝國能夠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的財富和資源,但也限制了帝國的長期發展和自主創新能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