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徐州碉堡了
第314章 徐州碉堡了
來安城東門外,35軍兩個師六個團,兩萬七千人的大軍整裝待發,朱亮祖披掛一身亮銀色魚鱗甲打馬來到陣前,給全軍將士訓話,做戰前動員。
「就在上個月,禁衛軍和37軍隨大帥渡江,連克七城,殲敵十餘萬,所部立下潑天大功,禁衛軍和37軍人人皆有升遷。
「排長升為連長,連長升營官,營官升指揮,指揮升督師,督師升總管,37軍總管楊璟,更是被大帥拜為大將軍,獨領一面戰事,如今手下有十個師,30個團,十幾萬人馬!
「禁衛軍陷陣營,更是有一個小小的班長,攻克當塗時,於萬軍之中生俘太平路元軍主將,被大帥封了丹陽伯,從一個小小的班長,一躍成了指揮使!羨慕不羨慕?眼紅不眼紅?!」
嘩————
在場的35軍將士聞言頓時一片譁然,許多人都是剛剛才知道此事,基層軍官們當然羨慕渡江的將士能全升一級,普通士卒則是用那個升為指揮的班長和自己做比較,人家能從班長升到指揮使,為何自己不能?
中高層將領,如鄭用、馮勝這些團指揮使,則是期望於能升為督師,甚至總管,當然他們更加震驚楊璟麾下現在的兵力規模,竟然有十個師,三十個團,這得多少大軍?
眼下他們35軍全加起來,也不過才六個團而已,楊璟的兵力足足是他們的五倍!
「怎麼沒人說話,都沒吃飯嗎?大聲告訴我!」
「羨慕!」
朱亮祖這才滿意的策馬在陣前小跑起來,邊跑邊喊道。
「羨慕個屁,咱們35軍用得著羨慕他們?」
「哈哈哈哈——」在場士卒頓時大笑起來。
等士卒們止住笑聲,朱亮祖又正色喊道。
「你們用不著羨慕別人,因為今日我們也要出征,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今他們的渡江戰役打完了,該輪到咱們35軍漲臉了!
「誰想升遷?誰想拜將?誰想封妻蔭子?我說了不算,想要得到這些,就要拿出你們的真本事來,到戰場上給我看!
「咱們聖武軍中,軍將任免雖是由大帥親自決斷,但你們的戰功卻要由我來評判,此次出征,誰打的如何我都看在眼裡,誰表現出眾,悍不畏死,奮勇殺敵,我就先替誰向大帥敘功!
「更加之,此次出征,大帥還許我便宜擴軍之權,若兵力不夠時,可先行任命臨時代理軍職,事後只需報與大帥知曉即可,所以你們那些有上進心的,都給我聽好了,你們做的什麼事我都看在眼裡,想要建功立業,封妻蔭子,等到了戰場上,就把你們吃奶的勁都給我使出來!」
「哈哈哈哈——」士卒們聞言再次鬨笑起來。
做完了戰前動員,朱亮祖又喊道。
「此次江北戰役,大帥沒別的要求,只給我提了一條,那就是兵貴神速!
「此戰我們進兵的速度一定要快,要快到元軍來不及反應,不給敵軍任何喘息調兵之機,因此我們要用最快的速度行軍!
「步兵要跑出騎兵的速度來,騎兵要跑的比鷹隼還要快,誰要是跑不動了,就是咬著牙,連拖帶拽也要給我跟上,誰敢給我拖後腿,老子就用這條馬鞭抽爛他,戰後我要上報大帥,把他趕回家去種田,讓他看著別人升官領賞!
「我35軍不要這樣的廢物,丟人現眼!都聽明白了嗎?」
「明白!」兩萬多將士頓時齊聲應諾。
朱亮祖滿意點頭,這才跑到陣列前方,開始調兵遣將。
「鄭用聽令。」
「末將在!」鄭用連忙打馬出列,抱拳等候命令。
「著你部領三個營騎兵,踏平天長西北的石樑寨營地,那裡有俞時良的六千賊兵步卒,你能打下來嗎?」
「末將一定做到!」
「好,軍中無戲言,我去建康時,大帥點名要那賊將俞時良,死活不論,不管是首級還是生俘,活要見人死要見屍,都得我給帶回來,還有俞時良那六千兵馬,打完能剩多少,也一併俘虜了帶去天長縣,我到天長再與你會兵。」朱亮祖又安排道。
「是,末將遵令!」
見鄭用領命退下,朱亮祖放心的點點頭,三個營差不多就是將近三千騎兵,三千騎兵打六千無甲的步兵,那還不是跟玩一樣,朱亮祖根本就沒把俞時良那幾千人放在眼裡。
交代完鄭用,然後他又跟剩下的人說道。
「第五團和馮勝的14團,還有山炮營,隨我去攻天長縣城,留下的一個騎兵營在前方開道,五團在前,炮營居中,14團殿後,即刻出發!
「106師隨廖督師調遣,自行去攻六合縣,待我部攻下天長,便來與你合兵東進,你們的速度也要快!」
「是!」眾人當即領命。
給各部分配完任務,命令一下,大軍立刻行動。
十月十一,建康被攻克後的第五天,江北戰役開始,朱亮祖率領35軍主力,開始向東面的天長跟六合撲去。
與此同時,就在朱亮祖這邊率軍拔營的時候,從濠州離開的李喜喜和傅友德,也押著兩千副鐵甲回到了徐州,並且向芝麻李匯報了魯錦那邊的答覆。
「這麼說,他們如今正在擴軍,也急需甲冑,所以沒有多餘的甲冑援助咱們?」芝麻李再次確定道。
「是。」李喜喜點點頭,「不過那兩人說的更難聽些,說什麼公平交易,互通有無可以,但就算有甲冑也不會白給咱們,咱們的甲士又不會聽他們魯帥的調遣。」
「哈哈.」芝麻李聞言啞然失笑,倒也不生氣,而是說道。
「人家說的也是事實嘛,這有什麼可生氣的,我李二一生光明磊落,能拿出一倉芝麻救濟百姓不圖回報,自然干不出升米恩斗米仇的事情來。
「再說人家聖武軍也已經幫了咱們不少,如今再幫咱們是情誼,不給也是本分,沒什麼可埋怨的。」
李喜喜和傅友德都點了點頭,對這位李帥都十分敬重。
芝麻李又問道,「那出兵協防的事情呢?也沒答應?」
「嗯,沒答應,也是那般說的,說要他們出兵,軍糧誰供,城池誰管,還說除非在咱們地盤徵兵征糧收稅,否則斷不會出兵相助,這不就明擺著讓咱們把地盤交給他們嗎?」李喜喜還是有些不忿的說道。
傅友德則是在旁邊補充道。
「我看也不一定,之前駐守濠州的一直是那個朱亮祖,按照聖武軍那邊的番號,稱為第五團,但是我過去的時候,他們已經出現了大規模調動。
「朱亮祖本部的兩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全都到了濠州,輜重大車上也裝滿了糧食軍資,後面還來了一個第七團接管濠州城防,將領是巢湖老將俞家老二,底下的人叫他督師,聽說是新上任的113師督師。」
芝麻李聞言頓時咋舌道,「他們都已經擴編到13個師了?都是三個團,一萬四五千人那種?」
傅友德想了想,當即道,「應該不止13個師,這個第七團雖然番號比較靠前,但我注意到他們團里有不少新兵,而且甲冑不全,還有許多士卒是江南口音,應該是他們從江南新擴編出來的部隊。」
芝麻李點點頭,表示認可這個判斷。
傅友德又說道,「我說的意思是,那位聖武軍的魯帥派人接管了濠州城防,而朱亮祖的本部三個團兵馬又在濠州集結,載滿了物資,明顯是一副準備出征或者調防的狀態,而且我們回來時,那朱亮祖也說了,今後再有聯繫,直接派人去濠州找那俞老二就行,擺明了就是要走。」
芝麻李聞言皺了皺眉,「你的意思是,他們不出兵幫忙,是因為他們自己也有戰事?是江南那邊還是哪裡?」
傅友德點了點頭,然後推測道,「出兵是肯定要出兵的,但是打哪裡就不好說了,那朱亮祖臨走時還說,雖然他們不能出兵幫咱們協防,但兩家好歹還是友鄰,是友軍,唇亡齒寒的說法就是他們魯帥先說的,斷不會坐看咱們挨打的道理。
「所以他們也會出兵,搞不好可以吸引一部分脫脫的元軍過去,從側面幫咱們分攤一些壓力,因此按照他這個說法,我趨向於他們會打江北的揚州路。」
芝麻李蹙眉思考片刻,鄭重問道,「為何是江北?」
傅友德又分析道,「一來,朱亮祖說他們魯帥已經攻下了集慶路、鎮江路和太平路,那麼以聖武軍每攻破一地,必派重兵駐防的謹慎做派,他們若想守住建康,只拿下鎮江和當塗是不夠的。
「如果是我,我肯定要南面打到池州,與安慶東西呼應,徹底卡死長江上游的水道,下游這邊,既然已經占了鎮江,何不如再把江北的揚州打下來?讓敵軍沒有立足反攻之地,這樣建康不是更加穩妥?
「而且自古以來,守江必守淮,他們想要守住長江天險,那江北的揚州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忽視。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用新兵守老城,調老卒精銳去江南攻占更多的州縣,江南之地可比江北富庶多了,他們既然已經占了建康,再揮兵東出,去打江南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只是這樣一來,就難以起到從側面為我軍牽制的作用,他們打江南只會引來浙東的元軍,如何能幫咱們分攤北面脫脫的壓力?因此只要他們沒說假話,那就肯定是要打揚州。」
芝麻李聞言頓時點點頭,「惟學(傅友德的字)說的不錯,看來他們真是要打揚州了。」
隨即他又苦笑道,「這魯錦還真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即便是要幫忙,也絕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他賣給咱們一萬副鐵甲,又給咱們支那麼多招,到頭來讓咱們在北邊擋著,他趁機渡江占了江南富庶之地。
「就算現在要幫咱們從側面分擔壓力,也要從江北再咬下一口肉來,不知他們這次又要在江北擴張到何處,這人還真是,無利不起早。」
傅友德沒有跟著評價,在他看來,魯錦做的還真挑不出什麼錯,於私,人家之前答應的五次交易,一萬副鐵甲都說到做到了,沒有食言,這是守諾重信,於公,人家當然要先保證自己的利益,能在擴張自己地盤的時候,還能給你打打掩護,這已經比現在大多數義軍都要仗義了。
而且你看人家聖武軍發展的多好,跟徐州差不多同時起事,同樣是一年時間,看看人家都已經有多少兵,打下多少州縣了,要不是魯錦緊抓每一次機會,他們能擴張那麼快?
「唉」李二嘆了口氣,又說道。
「魯錦能在數月前就向咱們示警,還肯賣給咱們一萬副鐵甲,要說也已經仁至義盡了,換成別家義軍,那是斷然不可能的,咱們也不能奢求更多,若是處處都指望人家,那還不如直接投過去算了。
「人家說的也不錯,要是能在咱們這徵兵征糧徵稅,自然要來出兵守城的。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不管怎麼說,此人的人品還是不錯的,幫助咱們雖是有些目的,可那一萬副鐵甲卻是實實在在的真東西,還有這茴茴砲。
「要說此人打仗也真是有本事,先是打下廬州、安豐、安慶不說,這次渡江更是挑了個好時候,不動則已,動則侵略如火,我看他之前六月份給我寫的書信,裡面提到的幾種戰法就很有可用之處。
「比如這以砲制砲,我找人問過,前宋對抗金軍和元軍的時候,就慣用以砲制砲的法子,打過不少次勝仗,他送來的那架茴茴砲模型,可是幫了大忙,咱們照此法行事,定能多扛些時日。
「不過只扛住脫脫的進攻是不夠的,若不能野戰將其擊敗,脫脫是不可能退兵的,所以咱們還得用上他說的彈性防禦那法子。」
芝麻李說著,就從桌上找來一張輿圖,畫的很是潦草,跟水墨畫似的,然後指著輿圖對兩人說道。
「以徐州堅城挫敵銳氣,等敵軍兵鋒頓挫之後,可以考慮放棄徐州,誘敵深入,拖長敵軍糧道,再出奇兵繞後偷襲元軍糧道。
「元軍自大都遠道而來,千里饋糧,雖然有運河漕運可用,但他們沒了江南的漕糧補給,軍糧定然有限,只要燒掉他們的糧草,一定能使其退兵,甚至敵軍失去糧草後可能會出現慌亂,說不定咱們到時候還能尋到戰機,打一個反攻,留下一部分元軍來。」
芝麻李說完當即轉身拉住傅友德的手,鄭重道,「軍中常言惟學最勇,但我卻知道你是智勇雙全,到了這個時候,別人我也信不過,不如就由惟學你來當這個奇兵,你來。」
芝麻李拉著傅友德來到輿圖前,指著蕭縣西面的芒山和碭山說道。
「我給你三千精銳兵卒,再給你一千五百副鐵甲,你要多備引火之物,還有渡船,不需太多,只要你自己夠用即可,你帶這三千精銳伏於西面的芒山與碭山之間,只待我給你傳令,或我放棄徐州後退,你定要立刻出發,想辦法焚毀敵軍糧草。」
傅友德看了看輿圖,連忙答應道,「大帥放心,屬下定能做到,保管把脫脫的糧食燒的一顆不剩。」
芝麻李點點頭,又對旁邊的李喜喜說道,「我也給你五百甲騎,你要伏於渙水(澮河)上游的稽山,待我領軍退至宿州,你就想辦法繞去元軍側後,偷襲其後隊糧道,不必和其主力硬拼,以保存自身為主。
「即便一擊未中,也要立刻撤走,千萬不要被脫脫捉到,你要記住,只要你這五百騎藏在他身後,對脫脫而言就始終是個威脅,他就不得不放緩對我的追擊速度,好給我爭取更多的時間,你這五百騎只要還活著,就是最大的作用。」
「是,請大帥放心,我就是拼了命也要多堅持些時日,為大軍後撤爭取足夠的時間。」李喜喜當即鄭重答應道。
芝麻李也沒再多說,拍了拍二人的肩膀,「這就去準備吧,聽說脫脫已經率兵南下,伏兵的布置宜早不宜遲,儘量夜間行動,早些藏好,別露了蹤跡。」
「是!」
「唉」
待二人領命離開,芝麻李看著衙門外的徐州城,不禁發出一聲悠悠長嘆。
徐州一座原本四十多萬人的大城,為了準備跟脫脫打這一仗,現如今就只剩了不到十萬人,其中六萬義軍,將近四萬民夫青壯,至於老弱婦孺,他已經全部按照魯錦的建議,遷移疏散到南邊各個州縣安置去了。
本來造反是為了救百姓,這下也不知究竟是救了他們還是害了他們,如此大的遷徙搞下來,即便這一仗打贏了,肯定也要傷筋動骨。
不過好處嗎,也不是沒有的,脫脫要是還想像原歷史上那樣輕易打下徐州,那也是不可能的,更別說屠徐州城這種事,老弱全被提前遷走,留下的都是守城青壯,就算脫脫想屠城,怕到時候也只剩一座空城給他。
在這個位面的時空下,芝麻李提前四個月得到了魯錦的警示,有了這四個月的準備時間,他已經把徐州完全要塞化,碉堡化了。
城牆加厚加高加寬,主城牆更是被加高到五丈高,高十六七米,底寬十八米,頂寬十米,上面還築有瓮城和箭樓。
幾個不好守的城門直接被徹底堵死,只留東南西北四座城門,每座城門內外還築有四座瓮城,主城門外面是一座瓮城,裡面還有三重瓮城,瓮城套瓮城,每座瓮城城門上又修了箭樓,前後五棟箭樓,能對陷入瓮城的敵軍兩面射擊,打出交叉火力,防禦力堪稱變態。
主城牆外還有一圈攔馬牆,有三米高,兩米厚,用來阻擋元軍的馬匹騎兵,這樣能來攻城的就只有步兵。
而且攔馬牆到城牆之間只有八十米,且完全處於城頭的弓箭射程之內,只要敵軍步兵敢進攔馬牆的範圍,都得遭受城頭弓箭居高臨下的直射。
並且這八十米寬的地帶,還縱橫交錯挖了許多壕溝,挖出來的土就地築造一些矮牆,高低錯落,主要起到分割作用。
敵軍就算進了攔馬牆的範圍,也很難在城下展開兵力,因為這一段地帶根本就沒有平地,而他們想把攔馬牆到主城牆之間的這八十米填平,就得頂著城頭弓箭直射的情況下填壕。
而且如此狹小的區域,一次也不可能塞太多大軍,直接限制了敵軍的攻城兵力規模,如果脫脫一波波的投入兵力攻城,只會打成添油戰術,還有這狹窄的空間,重型攻城器械也根本別想進來。
芝麻李能搞出這種玩意,也算是費心了.
這還不止,攔馬牆的外面,還有一圈護城河,在原來的護城濠溝基礎上加寬加深,然後再引黃河水於其內,繞城而過,整個城池的防禦體系堪稱固若金湯。
別的不說,脫脫光是想把外面這內外兩圈壕溝和護城河填平,就得廢比原歷史上打徐州更多的時間。
你要問挖那麼多壕溝,挖出來的土去哪了?
答,挖出來的土除了新築一圈攔馬牆,加高城牆,增築瓮城,芝麻李還在徐州城內築了一圈內城,大城套小城.
這座內城和南門相連,方便撤退的時候從南門跑路,到時候大軍可以先放棄外城,全部到內城裡繼續據守,從南門出城。
整座徐州城的內部被這一圈新築的城牆分為兩個區域,北城是大城,南城是一座小城。
南城的房屋倒是還都留著,用來給守城的士卒和民夫居住,但是北城的防務,卻被芝麻李拆了個乾淨,築起幾十座炮台,上面架設著仿照魯錦給的模型製造的重型重力鐘擺式投石機,也就是茴茴砲。
其餘地方全被改成了倉庫和兵營,用來儲存滾木雷石,投石機的石彈,木柴、火油、金汁,還有糧食,甚至還修了一個大型畜欄,養著許多牲畜,給大軍提供肉食。
城內還打了許多水井,用來給守軍提供水源,儲存的糧草足夠十萬大軍吃上四個月。
只要脫脫敢來攻打徐州,肯定把他的牙都崩下來.
而且這還只是第一道防線,一旦徐州失守,後面還能以宿州組建第二道防線。
宿州同樣被加固了城防,雖然沒有徐州那麼誇張,但也不會被輕易攻克。
只是徐州到宿州之間,足有150里的真空地帶,中間一馬平川,沒有一座城池可以落腳休整,一旦徐州敗軍向宿州撤退,中間150里無依無靠,很可能被元軍騎兵攆上,到時候就得變成大潰敗。
於是芝麻李又讓人在徐州到宿州之間,修了四座大型軍寨,由木製的圍牆,望樓,棧道箭樓構成,軍寨外面還有壕溝陷坑,絆馬索和拒馬。
這樣的大型軍寨,三四十里一座,裡面儲存七日的糧草,供撤下來的軍隊食用,他們會利用這些軍寨節節抵抗,消耗脫脫的銳氣。
一直從徐州延伸到宿州,把撤退路線也安排好了。
然後又布置了奇兵藏在兩翼外圍的山中,只要大軍從徐州撤下來,兩翼的奇兵就能繞後摧毀脫脫的糧道,看他退不退兵。
做好了萬全打算,只等脫脫來攻,這個位面的徐州芝麻李,在魯錦的警示和援助下,把徐州防線打造的簡直強的可怕,不知道要崩掉脫脫幾顆門牙。
有個這麼強的隊友在旁邊主動扛兵線,聖武軍斷然沒有錯失良機的道理,開始在江北瘋狂擴張地盤
(本章完)
來安城東門外,35軍兩個師六個團,兩萬七千人的大軍整裝待發,朱亮祖披掛一身亮銀色魚鱗甲打馬來到陣前,給全軍將士訓話,做戰前動員。
「就在上個月,禁衛軍和37軍隨大帥渡江,連克七城,殲敵十餘萬,所部立下潑天大功,禁衛軍和37軍人人皆有升遷。
「排長升為連長,連長升營官,營官升指揮,指揮升督師,督師升總管,37軍總管楊璟,更是被大帥拜為大將軍,獨領一面戰事,如今手下有十個師,30個團,十幾萬人馬!
「禁衛軍陷陣營,更是有一個小小的班長,攻克當塗時,於萬軍之中生俘太平路元軍主將,被大帥封了丹陽伯,從一個小小的班長,一躍成了指揮使!羨慕不羨慕?眼紅不眼紅?!」
嘩————
在場的35軍將士聞言頓時一片譁然,許多人都是剛剛才知道此事,基層軍官們當然羨慕渡江的將士能全升一級,普通士卒則是用那個升為指揮的班長和自己做比較,人家能從班長升到指揮使,為何自己不能?
中高層將領,如鄭用、馮勝這些團指揮使,則是期望於能升為督師,甚至總管,當然他們更加震驚楊璟麾下現在的兵力規模,竟然有十個師,三十個團,這得多少大軍?
眼下他們35軍全加起來,也不過才六個團而已,楊璟的兵力足足是他們的五倍!
「怎麼沒人說話,都沒吃飯嗎?大聲告訴我!」
「羨慕!」
朱亮祖這才滿意的策馬在陣前小跑起來,邊跑邊喊道。
「羨慕個屁,咱們35軍用得著羨慕他們?」
「哈哈哈哈——」在場士卒頓時大笑起來。
等士卒們止住笑聲,朱亮祖又正色喊道。
「你們用不著羨慕別人,因為今日我們也要出征,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今他們的渡江戰役打完了,該輪到咱們35軍漲臉了!
「誰想升遷?誰想拜將?誰想封妻蔭子?我說了不算,想要得到這些,就要拿出你們的真本事來,到戰場上給我看!
「咱們聖武軍中,軍將任免雖是由大帥親自決斷,但你們的戰功卻要由我來評判,此次出征,誰打的如何我都看在眼裡,誰表現出眾,悍不畏死,奮勇殺敵,我就先替誰向大帥敘功!
「更加之,此次出征,大帥還許我便宜擴軍之權,若兵力不夠時,可先行任命臨時代理軍職,事後只需報與大帥知曉即可,所以你們那些有上進心的,都給我聽好了,你們做的什麼事我都看在眼裡,想要建功立業,封妻蔭子,等到了戰場上,就把你們吃奶的勁都給我使出來!」
「哈哈哈哈——」士卒們聞言再次鬨笑起來。
做完了戰前動員,朱亮祖又喊道。
「此次江北戰役,大帥沒別的要求,只給我提了一條,那就是兵貴神速!
「此戰我們進兵的速度一定要快,要快到元軍來不及反應,不給敵軍任何喘息調兵之機,因此我們要用最快的速度行軍!
「步兵要跑出騎兵的速度來,騎兵要跑的比鷹隼還要快,誰要是跑不動了,就是咬著牙,連拖帶拽也要給我跟上,誰敢給我拖後腿,老子就用這條馬鞭抽爛他,戰後我要上報大帥,把他趕回家去種田,讓他看著別人升官領賞!
「我35軍不要這樣的廢物,丟人現眼!都聽明白了嗎?」
「明白!」兩萬多將士頓時齊聲應諾。
朱亮祖滿意點頭,這才跑到陣列前方,開始調兵遣將。
「鄭用聽令。」
「末將在!」鄭用連忙打馬出列,抱拳等候命令。
「著你部領三個營騎兵,踏平天長西北的石樑寨營地,那裡有俞時良的六千賊兵步卒,你能打下來嗎?」
「末將一定做到!」
「好,軍中無戲言,我去建康時,大帥點名要那賊將俞時良,死活不論,不管是首級還是生俘,活要見人死要見屍,都得我給帶回來,還有俞時良那六千兵馬,打完能剩多少,也一併俘虜了帶去天長縣,我到天長再與你會兵。」朱亮祖又安排道。
「是,末將遵令!」
見鄭用領命退下,朱亮祖放心的點點頭,三個營差不多就是將近三千騎兵,三千騎兵打六千無甲的步兵,那還不是跟玩一樣,朱亮祖根本就沒把俞時良那幾千人放在眼裡。
交代完鄭用,然後他又跟剩下的人說道。
「第五團和馮勝的14團,還有山炮營,隨我去攻天長縣城,留下的一個騎兵營在前方開道,五團在前,炮營居中,14團殿後,即刻出發!
「106師隨廖督師調遣,自行去攻六合縣,待我部攻下天長,便來與你合兵東進,你們的速度也要快!」
「是!」眾人當即領命。
給各部分配完任務,命令一下,大軍立刻行動。
十月十一,建康被攻克後的第五天,江北戰役開始,朱亮祖率領35軍主力,開始向東面的天長跟六合撲去。
與此同時,就在朱亮祖這邊率軍拔營的時候,從濠州離開的李喜喜和傅友德,也押著兩千副鐵甲回到了徐州,並且向芝麻李匯報了魯錦那邊的答覆。
「這麼說,他們如今正在擴軍,也急需甲冑,所以沒有多餘的甲冑援助咱們?」芝麻李再次確定道。
「是。」李喜喜點點頭,「不過那兩人說的更難聽些,說什麼公平交易,互通有無可以,但就算有甲冑也不會白給咱們,咱們的甲士又不會聽他們魯帥的調遣。」
「哈哈.」芝麻李聞言啞然失笑,倒也不生氣,而是說道。
「人家說的也是事實嘛,這有什麼可生氣的,我李二一生光明磊落,能拿出一倉芝麻救濟百姓不圖回報,自然干不出升米恩斗米仇的事情來。
「再說人家聖武軍也已經幫了咱們不少,如今再幫咱們是情誼,不給也是本分,沒什麼可埋怨的。」
李喜喜和傅友德都點了點頭,對這位李帥都十分敬重。
芝麻李又問道,「那出兵協防的事情呢?也沒答應?」
「嗯,沒答應,也是那般說的,說要他們出兵,軍糧誰供,城池誰管,還說除非在咱們地盤徵兵征糧收稅,否則斷不會出兵相助,這不就明擺著讓咱們把地盤交給他們嗎?」李喜喜還是有些不忿的說道。
傅友德則是在旁邊補充道。
「我看也不一定,之前駐守濠州的一直是那個朱亮祖,按照聖武軍那邊的番號,稱為第五團,但是我過去的時候,他們已經出現了大規模調動。
「朱亮祖本部的兩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全都到了濠州,輜重大車上也裝滿了糧食軍資,後面還來了一個第七團接管濠州城防,將領是巢湖老將俞家老二,底下的人叫他督師,聽說是新上任的113師督師。」
芝麻李聞言頓時咋舌道,「他們都已經擴編到13個師了?都是三個團,一萬四五千人那種?」
傅友德想了想,當即道,「應該不止13個師,這個第七團雖然番號比較靠前,但我注意到他們團里有不少新兵,而且甲冑不全,還有許多士卒是江南口音,應該是他們從江南新擴編出來的部隊。」
芝麻李點點頭,表示認可這個判斷。
傅友德又說道,「我說的意思是,那位聖武軍的魯帥派人接管了濠州城防,而朱亮祖的本部三個團兵馬又在濠州集結,載滿了物資,明顯是一副準備出征或者調防的狀態,而且我們回來時,那朱亮祖也說了,今後再有聯繫,直接派人去濠州找那俞老二就行,擺明了就是要走。」
芝麻李聞言皺了皺眉,「你的意思是,他們不出兵幫忙,是因為他們自己也有戰事?是江南那邊還是哪裡?」
傅友德點了點頭,然後推測道,「出兵是肯定要出兵的,但是打哪裡就不好說了,那朱亮祖臨走時還說,雖然他們不能出兵幫咱們協防,但兩家好歹還是友鄰,是友軍,唇亡齒寒的說法就是他們魯帥先說的,斷不會坐看咱們挨打的道理。
「所以他們也會出兵,搞不好可以吸引一部分脫脫的元軍過去,從側面幫咱們分攤一些壓力,因此按照他這個說法,我趨向於他們會打江北的揚州路。」
芝麻李蹙眉思考片刻,鄭重問道,「為何是江北?」
傅友德又分析道,「一來,朱亮祖說他們魯帥已經攻下了集慶路、鎮江路和太平路,那麼以聖武軍每攻破一地,必派重兵駐防的謹慎做派,他們若想守住建康,只拿下鎮江和當塗是不夠的。
「如果是我,我肯定要南面打到池州,與安慶東西呼應,徹底卡死長江上游的水道,下游這邊,既然已經占了鎮江,何不如再把江北的揚州打下來?讓敵軍沒有立足反攻之地,這樣建康不是更加穩妥?
「而且自古以來,守江必守淮,他們想要守住長江天險,那江北的揚州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忽視。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用新兵守老城,調老卒精銳去江南攻占更多的州縣,江南之地可比江北富庶多了,他們既然已經占了建康,再揮兵東出,去打江南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只是這樣一來,就難以起到從側面為我軍牽制的作用,他們打江南只會引來浙東的元軍,如何能幫咱們分攤北面脫脫的壓力?因此只要他們沒說假話,那就肯定是要打揚州。」
芝麻李聞言頓時點點頭,「惟學(傅友德的字)說的不錯,看來他們真是要打揚州了。」
隨即他又苦笑道,「這魯錦還真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即便是要幫忙,也絕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他賣給咱們一萬副鐵甲,又給咱們支那麼多招,到頭來讓咱們在北邊擋著,他趁機渡江占了江南富庶之地。
「就算現在要幫咱們從側面分擔壓力,也要從江北再咬下一口肉來,不知他們這次又要在江北擴張到何處,這人還真是,無利不起早。」
傅友德沒有跟著評價,在他看來,魯錦做的還真挑不出什麼錯,於私,人家之前答應的五次交易,一萬副鐵甲都說到做到了,沒有食言,這是守諾重信,於公,人家當然要先保證自己的利益,能在擴張自己地盤的時候,還能給你打打掩護,這已經比現在大多數義軍都要仗義了。
而且你看人家聖武軍發展的多好,跟徐州差不多同時起事,同樣是一年時間,看看人家都已經有多少兵,打下多少州縣了,要不是魯錦緊抓每一次機會,他們能擴張那麼快?
「唉」李二嘆了口氣,又說道。
「魯錦能在數月前就向咱們示警,還肯賣給咱們一萬副鐵甲,要說也已經仁至義盡了,換成別家義軍,那是斷然不可能的,咱們也不能奢求更多,若是處處都指望人家,那還不如直接投過去算了。
「人家說的也不錯,要是能在咱們這徵兵征糧徵稅,自然要來出兵守城的。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不管怎麼說,此人的人品還是不錯的,幫助咱們雖是有些目的,可那一萬副鐵甲卻是實實在在的真東西,還有這茴茴砲。
「要說此人打仗也真是有本事,先是打下廬州、安豐、安慶不說,這次渡江更是挑了個好時候,不動則已,動則侵略如火,我看他之前六月份給我寫的書信,裡面提到的幾種戰法就很有可用之處。
「比如這以砲制砲,我找人問過,前宋對抗金軍和元軍的時候,就慣用以砲制砲的法子,打過不少次勝仗,他送來的那架茴茴砲模型,可是幫了大忙,咱們照此法行事,定能多扛些時日。
「不過只扛住脫脫的進攻是不夠的,若不能野戰將其擊敗,脫脫是不可能退兵的,所以咱們還得用上他說的彈性防禦那法子。」
芝麻李說著,就從桌上找來一張輿圖,畫的很是潦草,跟水墨畫似的,然後指著輿圖對兩人說道。
「以徐州堅城挫敵銳氣,等敵軍兵鋒頓挫之後,可以考慮放棄徐州,誘敵深入,拖長敵軍糧道,再出奇兵繞後偷襲元軍糧道。
「元軍自大都遠道而來,千里饋糧,雖然有運河漕運可用,但他們沒了江南的漕糧補給,軍糧定然有限,只要燒掉他們的糧草,一定能使其退兵,甚至敵軍失去糧草後可能會出現慌亂,說不定咱們到時候還能尋到戰機,打一個反攻,留下一部分元軍來。」
芝麻李說完當即轉身拉住傅友德的手,鄭重道,「軍中常言惟學最勇,但我卻知道你是智勇雙全,到了這個時候,別人我也信不過,不如就由惟學你來當這個奇兵,你來。」
芝麻李拉著傅友德來到輿圖前,指著蕭縣西面的芒山和碭山說道。
「我給你三千精銳兵卒,再給你一千五百副鐵甲,你要多備引火之物,還有渡船,不需太多,只要你自己夠用即可,你帶這三千精銳伏於西面的芒山與碭山之間,只待我給你傳令,或我放棄徐州後退,你定要立刻出發,想辦法焚毀敵軍糧草。」
傅友德看了看輿圖,連忙答應道,「大帥放心,屬下定能做到,保管把脫脫的糧食燒的一顆不剩。」
芝麻李點點頭,又對旁邊的李喜喜說道,「我也給你五百甲騎,你要伏於渙水(澮河)上游的稽山,待我領軍退至宿州,你就想辦法繞去元軍側後,偷襲其後隊糧道,不必和其主力硬拼,以保存自身為主。
「即便一擊未中,也要立刻撤走,千萬不要被脫脫捉到,你要記住,只要你這五百騎藏在他身後,對脫脫而言就始終是個威脅,他就不得不放緩對我的追擊速度,好給我爭取更多的時間,你這五百騎只要還活著,就是最大的作用。」
「是,請大帥放心,我就是拼了命也要多堅持些時日,為大軍後撤爭取足夠的時間。」李喜喜當即鄭重答應道。
芝麻李也沒再多說,拍了拍二人的肩膀,「這就去準備吧,聽說脫脫已經率兵南下,伏兵的布置宜早不宜遲,儘量夜間行動,早些藏好,別露了蹤跡。」
「是!」
「唉」
待二人領命離開,芝麻李看著衙門外的徐州城,不禁發出一聲悠悠長嘆。
徐州一座原本四十多萬人的大城,為了準備跟脫脫打這一仗,現如今就只剩了不到十萬人,其中六萬義軍,將近四萬民夫青壯,至於老弱婦孺,他已經全部按照魯錦的建議,遷移疏散到南邊各個州縣安置去了。
本來造反是為了救百姓,這下也不知究竟是救了他們還是害了他們,如此大的遷徙搞下來,即便這一仗打贏了,肯定也要傷筋動骨。
不過好處嗎,也不是沒有的,脫脫要是還想像原歷史上那樣輕易打下徐州,那也是不可能的,更別說屠徐州城這種事,老弱全被提前遷走,留下的都是守城青壯,就算脫脫想屠城,怕到時候也只剩一座空城給他。
在這個位面的時空下,芝麻李提前四個月得到了魯錦的警示,有了這四個月的準備時間,他已經把徐州完全要塞化,碉堡化了。
城牆加厚加高加寬,主城牆更是被加高到五丈高,高十六七米,底寬十八米,頂寬十米,上面還築有瓮城和箭樓。
幾個不好守的城門直接被徹底堵死,只留東南西北四座城門,每座城門內外還築有四座瓮城,主城門外面是一座瓮城,裡面還有三重瓮城,瓮城套瓮城,每座瓮城城門上又修了箭樓,前後五棟箭樓,能對陷入瓮城的敵軍兩面射擊,打出交叉火力,防禦力堪稱變態。
主城牆外還有一圈攔馬牆,有三米高,兩米厚,用來阻擋元軍的馬匹騎兵,這樣能來攻城的就只有步兵。
而且攔馬牆到城牆之間只有八十米,且完全處於城頭的弓箭射程之內,只要敵軍步兵敢進攔馬牆的範圍,都得遭受城頭弓箭居高臨下的直射。
並且這八十米寬的地帶,還縱橫交錯挖了許多壕溝,挖出來的土就地築造一些矮牆,高低錯落,主要起到分割作用。
敵軍就算進了攔馬牆的範圍,也很難在城下展開兵力,因為這一段地帶根本就沒有平地,而他們想把攔馬牆到主城牆之間的這八十米填平,就得頂著城頭弓箭直射的情況下填壕。
而且如此狹小的區域,一次也不可能塞太多大軍,直接限制了敵軍的攻城兵力規模,如果脫脫一波波的投入兵力攻城,只會打成添油戰術,還有這狹窄的空間,重型攻城器械也根本別想進來。
芝麻李能搞出這種玩意,也算是費心了.
這還不止,攔馬牆的外面,還有一圈護城河,在原來的護城濠溝基礎上加寬加深,然後再引黃河水於其內,繞城而過,整個城池的防禦體系堪稱固若金湯。
別的不說,脫脫光是想把外面這內外兩圈壕溝和護城河填平,就得廢比原歷史上打徐州更多的時間。
你要問挖那麼多壕溝,挖出來的土去哪了?
答,挖出來的土除了新築一圈攔馬牆,加高城牆,增築瓮城,芝麻李還在徐州城內築了一圈內城,大城套小城.
這座內城和南門相連,方便撤退的時候從南門跑路,到時候大軍可以先放棄外城,全部到內城裡繼續據守,從南門出城。
整座徐州城的內部被這一圈新築的城牆分為兩個區域,北城是大城,南城是一座小城。
南城的房屋倒是還都留著,用來給守城的士卒和民夫居住,但是北城的防務,卻被芝麻李拆了個乾淨,築起幾十座炮台,上面架設著仿照魯錦給的模型製造的重型重力鐘擺式投石機,也就是茴茴砲。
其餘地方全被改成了倉庫和兵營,用來儲存滾木雷石,投石機的石彈,木柴、火油、金汁,還有糧食,甚至還修了一個大型畜欄,養著許多牲畜,給大軍提供肉食。
城內還打了許多水井,用來給守軍提供水源,儲存的糧草足夠十萬大軍吃上四個月。
只要脫脫敢來攻打徐州,肯定把他的牙都崩下來.
而且這還只是第一道防線,一旦徐州失守,後面還能以宿州組建第二道防線。
宿州同樣被加固了城防,雖然沒有徐州那麼誇張,但也不會被輕易攻克。
只是徐州到宿州之間,足有150里的真空地帶,中間一馬平川,沒有一座城池可以落腳休整,一旦徐州敗軍向宿州撤退,中間150里無依無靠,很可能被元軍騎兵攆上,到時候就得變成大潰敗。
於是芝麻李又讓人在徐州到宿州之間,修了四座大型軍寨,由木製的圍牆,望樓,棧道箭樓構成,軍寨外面還有壕溝陷坑,絆馬索和拒馬。
這樣的大型軍寨,三四十里一座,裡面儲存七日的糧草,供撤下來的軍隊食用,他們會利用這些軍寨節節抵抗,消耗脫脫的銳氣。
一直從徐州延伸到宿州,把撤退路線也安排好了。
然後又布置了奇兵藏在兩翼外圍的山中,只要大軍從徐州撤下來,兩翼的奇兵就能繞後摧毀脫脫的糧道,看他退不退兵。
做好了萬全打算,只等脫脫來攻,這個位面的徐州芝麻李,在魯錦的警示和援助下,把徐州防線打造的簡直強的可怕,不知道要崩掉脫脫幾顆門牙。
有個這麼強的隊友在旁邊主動扛兵線,聖武軍斷然沒有錯失良機的道理,開始在江北瘋狂擴張地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