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老成持重
看起來戰爭是沒辦法避免了,這也不算是讓人意外的事情,主要就是早就有所預料了。
其實不管是衛青還是霍嬗,心裡也都認可遲早會和匈奴決戰的事情。前些天看似是沒有戰爭,但是雙方也沒少互相試探,或者打一些小規模的戰爭。
大漢和匈奴就是不死不休的關係,雙方都想要將對方徹底的置於死地,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有機會肯定就要去打死對方。
衛青表情嚴肅的問道,「這一次你去見陛下,可提起了出兵的具體事宜?」
「我本來是不想提,但是陛下提了。」霍嬗無奈解釋說道,「我沒法子,只能提出三路大軍的領軍主將之選。」
衛青點頭能夠理解,既然皇帝都已經將話挑明,那麼躲肯定是躲不過去,自然也就只能順著那些話題聊,而主將的人選可是不折不扣的大事。
霍嬗就無奈的說道,「我想著的是李廣利和路博德,趙破奴和李陵,分別走河西和酒泉。」
衛青就笑著開口說道,「這麼想也對,只是這麼做太求穩了,不像是你能提出來的出兵路線。」
霍嬗都無語了,因為就算是了解他的人,也都覺得他喜歡用兵用險。而在劉徹的眼裡,他更喜歡看到霍嬗用奇兵、直接狂飆突進。
「我倒是想要有人給我兜底,要是舅公領兵,我倒是可以領五萬騎兵突擊。」霍嬗就只能無奈說道,「只是現在沒這條件,我首先得想著不敗。」
聽到霍嬗這麼說,衛青也只能默默嘆氣,這麼想確實沒什麼問題。也難為霍嬗了,正處在年輕氣盛的年紀,可是考慮很多的事情就不得不以大局為重。
用兵求穩,這不是霍嬗的風格,因為他從小學的就是帶騎兵突擊,他就該是率領數萬騎兵穿沙漠、過河澤,在匈奴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殺到腹地。
可是現在的情況就是沒有這樣的條件,霍嬗所謂的不敗倒也不只是他所率領的軍隊,而是整個戰局都不能出現大敗。
現在的霍嬗即使不太管軍務,平時也確實不去上朝,不過他到底是大司馬驃騎將軍,大漢的家底如何,他顯然也是心裡有數。
「這一次真要是出兵,還要考慮不少事情。」衛青就開口說道,「主將人選我倒是沒意見,只是出兵路線還要再商議才好。」
霍嬗對此也心裡有數,不過還是說道,「我想也用不了多久就該定下來了,巡行之前就在調兵遣將、輸送糧草,出兵的路線基本上是定下來了。」
衛青也在點頭,可以稍微的做一點調整,但是變化大概率不會太大,這一點大家都心裡有數。
因為用兵是非常慎重的事情,前期的準備就是一場戰役能否取勝的重要基礎之一,大漢已經是箭在弦上了。
除非是得到情報,除非是匈奴那邊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動,要不然的話,大漢這邊還是大概率用先前制定的一些戰術策略,輕易變動不是什麼好事情。
衛青仔細想了想後說道,「李廣利和公孫敖各率一路兵馬,你是想要讓他們幫你牽制匈奴各部,還是驅趕匈奴人朝著王庭而去?」
霍嬗說著自己的想法,「最好是牽制一些匈奴各部,避免讓他們合兵於王庭。只是他們最多也就是帶三四萬人,遇到了右賢王這樣的必然難抵擋。」
既然是戰略決戰,那自然也就是要發動大軍了,規模自然也就是非常龐大的規模,這一點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從一開始進行籌畫的時候,大家也都是默契的將大戰的規模定在十五萬人以上,這自然也就是指軍隊的人數了。
要是算上那些輸送糧草的,或者是值守戍邊的,人數就要超過三十萬人了,不過那些事情暫時就不是霍嬗需要考慮的,他要考慮的是直接出動的軍隊。
李廣利和趙破奴各率一路大軍,基本上也都是三四萬人的規模,這一點問題也不算大,他們也具備著這樣的能力。
能不能打勝仗暫且不說,率領大軍、和匈奴人僵持乃至小勝等,這是問題不大。主要不遇到主力或者是被包圍等,他們還有能力取得戰功。
因為大家都明白主力會被霍嬗牽制,他率領的人馬必然是十萬人,這也是從一開始就定下來的事情,李廣利和趙破奴也根本沒有其他選擇的餘地。
霍嬗帶兵打仗,基本上都是配精兵強將,這樣才能夠讓他將自身的能力徹底施展開來,他不像衛青那樣隨便安排什麼軍隊都能夠取得不俗的戰果。
自己的能力如何,霍嬗也心裡明白,他也從來都不避諱自己的一些短板和不足。
衛青和霍嬗在仔細的討論著出兵的陸續,在主將的人選確定之後,自然也需要考慮配備的其他偏將、列將,乃至是一些校尉、軍隊。
對於這些事情,霍嬗一點都不覺得繁瑣,如果一個大將想要取得勝利,那麼就要在出征之前將這些事情給安排好。
打仗可不是選了主將就行,給主將什麼樣的軍隊、對軍隊有沒有足夠的了解等,這也都關係著戰爭取勝與否。
不只是霍嬗對於這些非常的熱衷,看似有些虛弱的衛青聊起來這些事情也不覺得累,不只是他希望霍嬗能夠取勝,也是因為這就是他的興趣、他的專業。
「嬗兒,你倒是能藏。」聊了一些之後,衛青忽然說道,「本以為你不管軍務,可是看來對於軍中的事情,你倒是比誰都要了解。」
霍嬗笑著說道,「舅公過譽了,不過我確實留心軍中之事。除了久在陛下跟前能接觸,也是我愛亂跑。」
這話沒有任何的問題,哪怕霍嬗不管軍務,可是他一直跟在皇帝身邊,接觸到的信息自然就多,軍中的很多事情他都心知肚明,只是不說出來而已。
此前和皇帝慪氣跑出去,現在再仔細看看,還真的不一定就是慪氣,那就是去查看邊軍的情況,就是在認真的研究著一些出兵的路線等。
一點都不需要誇張,為了和匈奴的戰略決戰,霍嬗實際上準備了很久,也準備了很多。
所以及時不是在他最希望的時期開始戰爭,他也不會覺得手忙腳亂,因為有些事情不會只做一套方案。
衛青笑著對霍嬗說道,「你知兵就好,陛下此前也有埋怨,覺得你貪玩。我也時常考慮,是不是因為我管著軍務,讓你少了歷練。」
霍嬗連忙說道,「舅公,我不管軍務才好。我心裡有分寸,讓我知道這些情形沒事,可是真的讓我管,那我肯定也管不了,我沒有那麼細心。」
衛青稍微愣了一下,隨即也笑了起來,他知道霍嬗不是在自謙,就算霍嬗會藏拙,可是有些事情也是能看出來。
霍嬗對軍隊足夠的了解,那是因為他是大司馬,他也喜歡戰爭,所以願意花時間、花精力去了解這些。
可是真的要是讓他去管軍隊的日常、訓練,那麼他肯定會有些不耐煩了,他也不太願意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這些日常的事務上,雖然這些無比重要。
霍嬗懶洋洋的說道,「所以陛下現在不讓我插手軍隊日常,我才是最開心。現在有舅公,以後有曹宗,我就只需要戰時領兵就行。」
戰時領兵就行,一個看似不太管軍隊日常的大司馬,也是相對無害。哪怕軍功很高,可是似乎在軍中的經營不多、根基比較虛浮,這也是好事情。
對於皇帝來說會是好事情,這樣的大將不是尾大不掉的類型,這樣的將軍基本上不可能出現擁兵自重的情形。
衛青再次打量著霍嬗,這個甥孫的城府還是不能小看,哪怕此前就覺得霍嬗張揚的表象之下心思細膩,可是現在再看看,還是忍不住會讚嘆。
哪怕是皇帝的心腹,可是霍嬗從未真正的恃寵而驕,更不存在得意忘形,一直都是很有分寸感。
這甚至不只是在考慮著當下的一些事情了,未來的一些事情實際上也是考慮了不少,比如說如何處理好和現太子的一些關係。
這個書最近更新在##!!更新!
畢竟劉據雖然是太子、是霍嬗的表叔,現在也確實需要霍嬗這個臂助。可是一旦登基,要是遇到了一個功高震主的大將,心裡多少也是會嘀咕。
劉據現在溫和賢明,可是登上皇位後會怎麼樣誰也搞不清,劉氏天子的刻薄也是出了名,對大將、對外戚,該狠的時候比誰都狠,翻臉的速度讓人瞠目結舌。
小小年紀能夠在皇帝身邊深受信任,在各方勢力之間不斷遊走,這可不是心思簡單的人能夠做到的事情。
衛青忍不住感慨說道,「你那三個表叔才智平平,以後還是要你多照顧。」
「我反倒是覺得這樣很好,以後能長久。」霍嬗就笑著說道,「真的到了以後,我肯定花天酒地、貪財好色。」
衛青笑著說道,「你倒是用不著擔心,你自小就是那個樣子,很難被人猜忌。無非就是以後想要再領兵就很難,朝廷也需要一個大將鎮守。」
霍嬗一想也有道理,「我貪吃、好享樂,做事也容易衝動,這不是陛下知道的事情,是全天下都知道了。」
衛青笑著點頭,霍嬗看起來一身的壞習慣,可是這不見得就是壞事情。一個處處都是短板的大將,皇帝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尤其是這個大將還能打勝仗,也只喜歡打仗,這可比一些老成持重、謹慎穩健的大將靠譜多了。
太過完美的大臣對於皇帝來說未必是最放心的,不管是劉徹還是劉據,他們看得到霍嬗的優點,同樣也看到了太多的不足,知道怎麼樣控制這個脫韁的野馬。
和衛青聊了一些事情,霍嬗也無事一身輕,這就要準備打道回府了。
因為他們也都明白,一旦確定要出征,接下來會有頻繁的軍事會議,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持續去商議才行。
現在兩個人私下裡商討自然沒問題,這是皇帝允許的事情。不過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的軍事會議會越來越嚴肅、越來越頻繁,商量的事情越來越細緻。
接下來的一些會議更是重點,所以也需要多做一些準備工作才行。
回到冠軍侯府的霍嬗懶洋洋的躺在靠椅上,冠軍侯愛享樂名聲在外,這不是別人刻意的宣揚等等,而是有目共睹的一些事實陳述。
為了坐的更舒服、為了能夠更好的偷懶,冠軍侯可是發明了不少家具等,這也是長安上下不少人都知道的事情。
現在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胡床』、『胡椅』了,而是出現了諸如『冠軍椅』之類的事情,乍一聽還以為是太師椅呢。
可是本質上來說,這也沒什麼區別,因為這就是霍嬗搗鼓出來的玩意兒,他養的一些木匠等等就是不折不扣的搶手貨。
長安權貴為了更好的享樂,有些好東西也確實需要請冠軍侯府的工匠們代工。
林媚走了過來,輕聲說道,「君侯,皇后殿下差人送來了食祿。」
霍嬗微微點頭,他這個冠軍侯的食邑很多。不過這一次顯然不是收的稅等等,而是國庫撥來的食祿,大漢的列侯就算是有食邑,也不能直接去食邑徵稅。
霍嬗隨即開口說道,「安排一下,送一些去莊田,再接濟一下戰死者孤寡、傷殘的將士。」
林媚自然也沒有意見,冠軍侯府的錢財很多,用不完。君侯雖然喜歡享樂,可是也花不完那些錢財,所以很多都是拿去接濟軍中的將士了。
收買軍心之類的可談不上,霍嬗只是在照料一些隨他征戰的將士,雖說朝廷有朝廷的封賞或者撫恤,但是不代表大將就可以什麼都不做。
這類情形在軍中也常見,霍嬗可不是真正的貴不省士。
該做的事情他肯定會做,至於會不會得到好名聲、會不會有回報,他其實也不是很在意那樣的事情。
這只是求一個心安罷了,這只是在做一些自己該做的事情,僅此而已。(本章完)
其實不管是衛青還是霍嬗,心裡也都認可遲早會和匈奴決戰的事情。前些天看似是沒有戰爭,但是雙方也沒少互相試探,或者打一些小規模的戰爭。
大漢和匈奴就是不死不休的關係,雙方都想要將對方徹底的置於死地,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有機會肯定就要去打死對方。
衛青表情嚴肅的問道,「這一次你去見陛下,可提起了出兵的具體事宜?」
「我本來是不想提,但是陛下提了。」霍嬗無奈解釋說道,「我沒法子,只能提出三路大軍的領軍主將之選。」
衛青點頭能夠理解,既然皇帝都已經將話挑明,那麼躲肯定是躲不過去,自然也就只能順著那些話題聊,而主將的人選可是不折不扣的大事。
霍嬗就無奈的說道,「我想著的是李廣利和路博德,趙破奴和李陵,分別走河西和酒泉。」
衛青就笑著開口說道,「這麼想也對,只是這麼做太求穩了,不像是你能提出來的出兵路線。」
霍嬗都無語了,因為就算是了解他的人,也都覺得他喜歡用兵用險。而在劉徹的眼裡,他更喜歡看到霍嬗用奇兵、直接狂飆突進。
「我倒是想要有人給我兜底,要是舅公領兵,我倒是可以領五萬騎兵突擊。」霍嬗就只能無奈說道,「只是現在沒這條件,我首先得想著不敗。」
聽到霍嬗這麼說,衛青也只能默默嘆氣,這麼想確實沒什麼問題。也難為霍嬗了,正處在年輕氣盛的年紀,可是考慮很多的事情就不得不以大局為重。
用兵求穩,這不是霍嬗的風格,因為他從小學的就是帶騎兵突擊,他就該是率領數萬騎兵穿沙漠、過河澤,在匈奴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殺到腹地。
可是現在的情況就是沒有這樣的條件,霍嬗所謂的不敗倒也不只是他所率領的軍隊,而是整個戰局都不能出現大敗。
現在的霍嬗即使不太管軍務,平時也確實不去上朝,不過他到底是大司馬驃騎將軍,大漢的家底如何,他顯然也是心裡有數。
「這一次真要是出兵,還要考慮不少事情。」衛青就開口說道,「主將人選我倒是沒意見,只是出兵路線還要再商議才好。」
霍嬗對此也心裡有數,不過還是說道,「我想也用不了多久就該定下來了,巡行之前就在調兵遣將、輸送糧草,出兵的路線基本上是定下來了。」
衛青也在點頭,可以稍微的做一點調整,但是變化大概率不會太大,這一點大家都心裡有數。
因為用兵是非常慎重的事情,前期的準備就是一場戰役能否取勝的重要基礎之一,大漢已經是箭在弦上了。
除非是得到情報,除非是匈奴那邊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動,要不然的話,大漢這邊還是大概率用先前制定的一些戰術策略,輕易變動不是什麼好事情。
衛青仔細想了想後說道,「李廣利和公孫敖各率一路兵馬,你是想要讓他們幫你牽制匈奴各部,還是驅趕匈奴人朝著王庭而去?」
霍嬗說著自己的想法,「最好是牽制一些匈奴各部,避免讓他們合兵於王庭。只是他們最多也就是帶三四萬人,遇到了右賢王這樣的必然難抵擋。」
既然是戰略決戰,那自然也就是要發動大軍了,規模自然也就是非常龐大的規模,這一點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從一開始進行籌畫的時候,大家也都是默契的將大戰的規模定在十五萬人以上,這自然也就是指軍隊的人數了。
要是算上那些輸送糧草的,或者是值守戍邊的,人數就要超過三十萬人了,不過那些事情暫時就不是霍嬗需要考慮的,他要考慮的是直接出動的軍隊。
李廣利和趙破奴各率一路大軍,基本上也都是三四萬人的規模,這一點問題也不算大,他們也具備著這樣的能力。
能不能打勝仗暫且不說,率領大軍、和匈奴人僵持乃至小勝等,這是問題不大。主要不遇到主力或者是被包圍等,他們還有能力取得戰功。
因為大家都明白主力會被霍嬗牽制,他率領的人馬必然是十萬人,這也是從一開始就定下來的事情,李廣利和趙破奴也根本沒有其他選擇的餘地。
霍嬗帶兵打仗,基本上都是配精兵強將,這樣才能夠讓他將自身的能力徹底施展開來,他不像衛青那樣隨便安排什麼軍隊都能夠取得不俗的戰果。
自己的能力如何,霍嬗也心裡明白,他也從來都不避諱自己的一些短板和不足。
衛青和霍嬗在仔細的討論著出兵的陸續,在主將的人選確定之後,自然也需要考慮配備的其他偏將、列將,乃至是一些校尉、軍隊。
對於這些事情,霍嬗一點都不覺得繁瑣,如果一個大將想要取得勝利,那麼就要在出征之前將這些事情給安排好。
打仗可不是選了主將就行,給主將什麼樣的軍隊、對軍隊有沒有足夠的了解等,這也都關係著戰爭取勝與否。
不只是霍嬗對於這些非常的熱衷,看似有些虛弱的衛青聊起來這些事情也不覺得累,不只是他希望霍嬗能夠取勝,也是因為這就是他的興趣、他的專業。
「嬗兒,你倒是能藏。」聊了一些之後,衛青忽然說道,「本以為你不管軍務,可是看來對於軍中的事情,你倒是比誰都要了解。」
霍嬗笑著說道,「舅公過譽了,不過我確實留心軍中之事。除了久在陛下跟前能接觸,也是我愛亂跑。」
這話沒有任何的問題,哪怕霍嬗不管軍務,可是他一直跟在皇帝身邊,接觸到的信息自然就多,軍中的很多事情他都心知肚明,只是不說出來而已。
此前和皇帝慪氣跑出去,現在再仔細看看,還真的不一定就是慪氣,那就是去查看邊軍的情況,就是在認真的研究著一些出兵的路線等。
一點都不需要誇張,為了和匈奴的戰略決戰,霍嬗實際上準備了很久,也準備了很多。
所以及時不是在他最希望的時期開始戰爭,他也不會覺得手忙腳亂,因為有些事情不會只做一套方案。
衛青笑著對霍嬗說道,「你知兵就好,陛下此前也有埋怨,覺得你貪玩。我也時常考慮,是不是因為我管著軍務,讓你少了歷練。」
霍嬗連忙說道,「舅公,我不管軍務才好。我心裡有分寸,讓我知道這些情形沒事,可是真的讓我管,那我肯定也管不了,我沒有那麼細心。」
衛青稍微愣了一下,隨即也笑了起來,他知道霍嬗不是在自謙,就算霍嬗會藏拙,可是有些事情也是能看出來。
霍嬗對軍隊足夠的了解,那是因為他是大司馬,他也喜歡戰爭,所以願意花時間、花精力去了解這些。
可是真的要是讓他去管軍隊的日常、訓練,那麼他肯定會有些不耐煩了,他也不太願意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這些日常的事務上,雖然這些無比重要。
霍嬗懶洋洋的說道,「所以陛下現在不讓我插手軍隊日常,我才是最開心。現在有舅公,以後有曹宗,我就只需要戰時領兵就行。」
戰時領兵就行,一個看似不太管軍隊日常的大司馬,也是相對無害。哪怕軍功很高,可是似乎在軍中的經營不多、根基比較虛浮,這也是好事情。
對於皇帝來說會是好事情,這樣的大將不是尾大不掉的類型,這樣的將軍基本上不可能出現擁兵自重的情形。
衛青再次打量著霍嬗,這個甥孫的城府還是不能小看,哪怕此前就覺得霍嬗張揚的表象之下心思細膩,可是現在再看看,還是忍不住會讚嘆。
哪怕是皇帝的心腹,可是霍嬗從未真正的恃寵而驕,更不存在得意忘形,一直都是很有分寸感。
這甚至不只是在考慮著當下的一些事情了,未來的一些事情實際上也是考慮了不少,比如說如何處理好和現太子的一些關係。
這個書最近更新在##!!更新!
畢竟劉據雖然是太子、是霍嬗的表叔,現在也確實需要霍嬗這個臂助。可是一旦登基,要是遇到了一個功高震主的大將,心裡多少也是會嘀咕。
劉據現在溫和賢明,可是登上皇位後會怎麼樣誰也搞不清,劉氏天子的刻薄也是出了名,對大將、對外戚,該狠的時候比誰都狠,翻臉的速度讓人瞠目結舌。
小小年紀能夠在皇帝身邊深受信任,在各方勢力之間不斷遊走,這可不是心思簡單的人能夠做到的事情。
衛青忍不住感慨說道,「你那三個表叔才智平平,以後還是要你多照顧。」
「我反倒是覺得這樣很好,以後能長久。」霍嬗就笑著說道,「真的到了以後,我肯定花天酒地、貪財好色。」
衛青笑著說道,「你倒是用不著擔心,你自小就是那個樣子,很難被人猜忌。無非就是以後想要再領兵就很難,朝廷也需要一個大將鎮守。」
霍嬗一想也有道理,「我貪吃、好享樂,做事也容易衝動,這不是陛下知道的事情,是全天下都知道了。」
衛青笑著點頭,霍嬗看起來一身的壞習慣,可是這不見得就是壞事情。一個處處都是短板的大將,皇帝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尤其是這個大將還能打勝仗,也只喜歡打仗,這可比一些老成持重、謹慎穩健的大將靠譜多了。
太過完美的大臣對於皇帝來說未必是最放心的,不管是劉徹還是劉據,他們看得到霍嬗的優點,同樣也看到了太多的不足,知道怎麼樣控制這個脫韁的野馬。
和衛青聊了一些事情,霍嬗也無事一身輕,這就要準備打道回府了。
因為他們也都明白,一旦確定要出征,接下來會有頻繁的軍事會議,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持續去商議才行。
現在兩個人私下裡商討自然沒問題,這是皇帝允許的事情。不過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的軍事會議會越來越嚴肅、越來越頻繁,商量的事情越來越細緻。
接下來的一些會議更是重點,所以也需要多做一些準備工作才行。
回到冠軍侯府的霍嬗懶洋洋的躺在靠椅上,冠軍侯愛享樂名聲在外,這不是別人刻意的宣揚等等,而是有目共睹的一些事實陳述。
為了坐的更舒服、為了能夠更好的偷懶,冠軍侯可是發明了不少家具等,這也是長安上下不少人都知道的事情。
現在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胡床』、『胡椅』了,而是出現了諸如『冠軍椅』之類的事情,乍一聽還以為是太師椅呢。
可是本質上來說,這也沒什麼區別,因為這就是霍嬗搗鼓出來的玩意兒,他養的一些木匠等等就是不折不扣的搶手貨。
長安權貴為了更好的享樂,有些好東西也確實需要請冠軍侯府的工匠們代工。
林媚走了過來,輕聲說道,「君侯,皇后殿下差人送來了食祿。」
霍嬗微微點頭,他這個冠軍侯的食邑很多。不過這一次顯然不是收的稅等等,而是國庫撥來的食祿,大漢的列侯就算是有食邑,也不能直接去食邑徵稅。
霍嬗隨即開口說道,「安排一下,送一些去莊田,再接濟一下戰死者孤寡、傷殘的將士。」
林媚自然也沒有意見,冠軍侯府的錢財很多,用不完。君侯雖然喜歡享樂,可是也花不完那些錢財,所以很多都是拿去接濟軍中的將士了。
收買軍心之類的可談不上,霍嬗只是在照料一些隨他征戰的將士,雖說朝廷有朝廷的封賞或者撫恤,但是不代表大將就可以什麼都不做。
這類情形在軍中也常見,霍嬗可不是真正的貴不省士。
該做的事情他肯定會做,至於會不會得到好名聲、會不會有回報,他其實也不是很在意那樣的事情。
這只是求一個心安罷了,這只是在做一些自己該做的事情,僅此而已。(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