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犯漢家者,雖遠必誅!
第307章 犯漢家者,雖遠必誅!
「辛苦了!」
王崇古發自內心誇讚了丁啟睿,道:「從即日起,馬六甲海峽、南亞次大陸的所有事務,都將由我來接管,你不必再惶惶而不可終日,也不必再為戰爭而疲於奔命,不必著甲,素服還朝,聖上必將降下恩典。」
在寶船艦隊抵達果阿港口時,由葡萄牙海軍護航的「贖金」戰船也抵達了果阿港口附近,由於暫時未得到進港的許可,還在二十里外左右的海上飄著。
原由水師戰船在守著,寶船艦隊抵達後,便接過了守護權。
但錦衣衛已經傳遞了消息,洗劫歐羅巴大陸的財富,在航運中並沒有遭遇攔截或沉沒事件,完美完成「鬱金香計劃」的關鍵環節。
剩餘的事情,便是將葡萄牙那一萬五千多名戰俘交還給葡萄牙海軍,完成名義上的「贖金任務」,這件事會有寶船艦隊解決,與水師無關,與丁啟睿無關。
作為水師代主將的丁啟睿,完成了所有使命,果阿、達曼-第烏兩個港口寸土未丟,與葡萄牙海軍方面建立了聯繫。
不管以什麼樣的手段,丁啟睿、楊鶴、陳奇瑜的表現可圈可點,過去犯下再多的錯誤,這些功勞都足夠彌補。
換句話說,丁、楊、陳等水師將校可以活著回朝了,至於說,在還朝後接受錦衣衛、東廠、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軍方刑部、軍方督察院、軍方大理寺等方面的功過評估如何,那就要看此次出海為國西征,諸將校個人功勞到底有多大了。
以王崇古來看,水師將校們的結局,大抵是得到金銀等物賞賜,解籍還鄉,永不錄用。
這便是王崇古讓丁啟睿等水師將校脫掉甲冑,素服還朝的原因。
以此向聖上、內閣、朝廷、萬民表示沒有威脅。
雖然不太體面,但怎麼說,都活下來了。
面對王崇古的好意,丁啟睿搖搖頭,拒絕道:「閣老,我想留在這。」
成熟的大國,皆是以「穩定」為重,所以,維穩是大國第一要緊事。
而維穩中,「連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一人犯錯,家眷或受益者會為之付出代價,即連坐。
隨著大明朝的崛起,玉熙宮、內閣推出和制定了一系列新規,而其中一條,便是於國有罪或觸犯律法者,其人上下三代祖父、父、子、孫不得入仕,不得從軍。
他和水師將校們是可以活著還朝,但絕對無法通過事後錦衣衛、東廠、朝廷三法司、軍方三法司等部衙的聯合審查。
就如王崇古所想那樣,他和水師將校或許會得到金銀等物賞賜,然後被踢出軍伍行列,獎懲並行,獎的方面,朝廷、軍方會記下功勞,懲的方面,朝廷、軍方也會記下罪過。
父祖不提,他們的子孫,大都年輕,心中熱血未涼,對建功立業有著強烈的渴求。
作為父親、祖父,他們不能那麼自私,因為想活著,就堵上了兒孫所有的出路。
況且,國朝正值朝氣蓬勃發展之時,遍地是機遇,錯過了兩代人,幾十年的光陰,別說吃肉,恐怕連湯水都被喝的乾乾淨淨。
與其再空活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丁啟睿、楊鶴、陳奇瑜都認為,還不如死在此處,像前水師主將熊文燦一樣,以追贈侯爵裹屍還朝,以國葬入土,名垂青史。
熊文燦長子熊曰繪因此蒙蔭兵科給事中。
活著,顯然不如死了。
王崇古的目光緊緊盯著丁啟睿,丁啟睿沒有絲毫迴避,儘管多日食少事煩,使得丁啟睿精神、身體都不堪重負,雙目渙散,難以集中注意力,但王崇古依然從中看到了坦然,以及一絲解脫。
「留下來,你想做什麼?」王崇古問道。
熊文燦死後,丁啟睿就再沒有露出過笑容,聞聽閣老的成全,想笑,可忘記了該怎麼笑,嘴扯動上揚,像笑,又像哭,沙啞著聲音,道:「閣老到來,我朝對莫臥兒帝國的反攻就要開始了,我想,閣老還缺一個先鋒營,我想去到那裡。」
先鋒營。
不妨說是死士營。
寶船的回歸,火器的改造,屬於大明朝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支海軍,也是第一支寶船艦隊,王崇古在訓練時,結合種種優勢,對海戰、搶灘登陸戰,乃至於深入作戰,都與傳統水師戰鬥有了很大區別。
在寶船艦隊中,已然沒有了死士營的存在和位置,遠距離火器作戰戰鬥方式,也少了,或避免了白刃戰的發生。
國制的改變,軍制的改變,也使得大明朝不再有發配充軍的人,大明朝軍隊不再有死士營,所有的將士,都是大明朝珍惜的存在。
但如丁啟睿這樣的水師將校,渾身散發著固執、腐朽的氣息,認為過去的戰爭是什麼樣,以後的戰爭還會是什麼樣。
王崇古之所以會親往江南組建海軍,招募將士,而放棄水師,水師內部的重大貪墨是其一,再就是這些人太頑固了。
不過,王崇古沒有去向丁啟睿說這些,沒有丁啟睿這些人,過去大明朝的東南海防早就崩解了,時間在走,只是這些人跟不上了。
這些人也曾是無數國度眼中的「神」,比如三寶太監鄭和,太陽落下,「神」也下山了。
而寶船艦隊是上山的人,不會去嘲諷下山的神。
「李錫,給他一把手銃!」王崇古吩咐道。
始終站在閣老身邊,望著昔日同在部堂大人胡宗憲、將軍戚繼光麾下的老戰友,老同袍,老袍澤,李錫感慨萬千,將自己的短式火銃遞給了他。
這也是錦衣衛研究的新火器,不必引線,體型較小,能夠連發,還能隨身攜帶。
錦衣衛內將之稱為「手銃」。
為了防止走火的事件發生,那些大匠作還特意加了「保險」,手持者,需要先打開保險,才能扣動扳機,射出鋼珠火藥。
在李錫的教導下,丁啟睿對著靶子射出了幾顆鋼珠火藥,那與傳統火銃相比,顯著提高的準度和攻擊次數,令丁啟睿神情複雜。
這種火銃,不是一朝一夕就成了,丁啟睿至今都記得,出海時熊文燦還在詢問新火器的事,得到的回應是沒有。
丁啟睿默了一下,將手銃還給了李錫,拍了拍腰間的佩劍,漠然道:「我還是習慣用這個!」
李錫望向王崇古,王崇古搖搖頭,知道丁啟睿是有心結,但沒有勉強,一邊吩咐李錫去與葡萄牙海軍交涉歸還戰俘事宜,一邊下達了整軍備戰的命令。
王崇古看向了莫臥兒帝國王都德里的方向,默念道:「犯我天朝者,雖遠必誅!」
戰俘交換,非常順利。
葡萄牙海軍接走了那一萬五千多名戰俘,登船,開船,回返,一氣呵成。
上千艘「贖金船」,移交給了寶船艦隊,再由水師戰船護送回大明朝。
一支全部由水師將校組成的五千人「先鋒營」成立,在組建時出現了明顯的騷亂,從軍多年,哪個不知道死士營是何物。
不是所有人都像丁啟睿那般為兒孫打算,抱著兒孫自有兒孫福想法的人也不是少數,於是乎,不甘心就此死去,為兒孫留福的將校欲掀起動亂,想拿回部曲,發動叛亂。
任憑丁啟睿如何勸說,都阻止不了這些將校對死亡的恐懼,在事情即將不可挽回前,王崇古、李錫出手了。
將校親衛制,本就是王崇古在內閣提出制定的,所有從朝廷派遣出的將校,一,聽從聖意,二,聽從閣老命令。
王崇古在此,一聲令下,意欲叛亂的將校親衛紛紛動手,把那些將校全部拿下。
倒是有幾個身手靈活從親衛手中走脫,往外逃走的,王崇古、李錫都掏出了佩戴手銃,打開保險,從背後將脫逃者一個個擊斃。
手銃的威力,鎮住了「將校先鋒營」,望著這新式火器,眼中又敬又畏。
王崇古收起了配槍,望著被拿下的水師將校,淡漠道:「意欲叛亂,試圖擾亂軍心者,殺無赦!」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閣老命令下達。
親衛們對曾經護佑過的將校沒有絲毫猶豫,提刀痛下殺手。
丁啟睿想要勸說王崇古手下留情,讓這些人有個為國犧牲的機會,王崇古也只是淡淡說了一句,「已經給過他們機會了。」
這個機會。
其實不是給這些將校,而是給了丁啟睿。
軍隊是個集體。
丁啟睿作為水師代主將,任何選擇,無論對錯,其下的將校都要服從,這便是「服從命令為天職」的真諦。
在抵達果阿港口時,王崇古給了丁啟睿機會,讓丁啟睿率領水師將校們素服還朝,而丁啟睿的拒絕,也代表了水師將校們的拒絕。
從那一刻起,將校先鋒營就成了大明朝最後一支死士營。
根據大明律,死士營的人,要麼活著走出戰場,要麼死在戰場上,任何脫逃者,必將受到嚴懲。
不光本人被督戰官斬殺,就連親人都要受到牽連。
這就是前內閣首輔大臣張居正胞弟張居易,被扔進死士營後,寧死於迷路的暴風雪中,也不敢脫逃的原因。
眼前這些被他和李錫,以及親衛們斬殺的將校,被判定為臨戰脫逃者,過去的一切戰功將一筆勾銷,錦衣衛、東廠、朝廷三法司、軍方三法司將會對其們在大明朝內的貪墨和在果阿這裡的脫逃,數罪併罰,從重從嚴處置。
朝廷、軍方給予了這些人選擇的機會,也願意提供體面死去的戲台,但朝廷、軍方的仁慈不是無限度的。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不外如是。
丁啟睿愣在原地,久久無法回神,他沒有想過自己的一個決定,竟會讓上千名水師將校萬劫不復。
王崇古拍了拍丁啟睿的肩膀,沉著聲調,道:「歸隊吧!」
事到如今,丁啟睿什麼都不需要再想,引領著將校先鋒營一直為寶船艦隊海軍戰士開路即可,什麼時候死去,什麼時候就結束了。
丁啟睿恍恍惚惚回到了營中,當著營首,而見識過王崇古鐵血無情的統帥手段後,將校先鋒營徹底安靜了下來,認清了現實,也認了命。
往東的山火還沒有徹底熄滅,王崇古很快便制定了進攻莫臥兒帝國的行軍路線。
先向北,攻占莫臥兒帝國孔坎邦的重要城市,薩塔拉、浦那、孟買、巴塞因,抵達達曼港口,與那裡的楊鶴、陳奇瑜所率領的水師將士匯合,然後再朝著東北方向,攻占莫臥兒帝國馬爾瓦邦、拉傑普塔納邦,最後攻占莫臥兒帝國王都德里。
而行軍,由將校先鋒營沖在最前,其次是八萬水師兵卒,最後是兩萬寶船艦隊海軍戰士,形成前、中、後三軍。
但與傳統三軍,中軍為重為主不同,這三軍,一軍比一軍強大。
王崇古下達三軍令,不論遭遇進攻、抵抗,不論是莫臥兒帝國百姓、莫臥兒帝國軍隊,只要對大明軍隊產生影響,都要判定為敵人,將之斬殺。
王崇古重申,戰場上,沒有婦孺,沒有老幼,任何仁慈,都將害死自己,害死袍澤,甚至影響到朝廷的戰略。
所有人,把自己當成一把快刀,刀,是無心的。
對丁啟睿、楊鶴、陳奇瑜所認為的殺戮灰燼軍隊過多,對將士內心產生不好影響的擔心,王崇古卻毫不關心。
殺戮過多,心靈創傷,那都是戰後醫者要解決的事情,不是為將者該操心的事,為將者,只需完成任務即可。
殺一人為賊,殺十人為寇,殺萬人為侯。
在南亞次大陸這塊地方,大明朝投入海軍、水師已經超過了十萬人,一人殺十人,能殺一百萬人,一人殺百人,能殺一千萬人,一人殺千人,能殺一億人,縱使將莫臥兒帝國屠滅,也不過一千多個「侯」。
萬般因果、罪孽,大明朝承受的住。
在王崇古手上,水師兵卒完全換了模樣,昂揚的血氣沖天,驅散了頭頂灰色的煙霾,吼道:「日月山河永在!」
「大明江山永在!」
「殺!」
「殺!」
「殺!」
(本章完)
「辛苦了!」
王崇古發自內心誇讚了丁啟睿,道:「從即日起,馬六甲海峽、南亞次大陸的所有事務,都將由我來接管,你不必再惶惶而不可終日,也不必再為戰爭而疲於奔命,不必著甲,素服還朝,聖上必將降下恩典。」
在寶船艦隊抵達果阿港口時,由葡萄牙海軍護航的「贖金」戰船也抵達了果阿港口附近,由於暫時未得到進港的許可,還在二十里外左右的海上飄著。
原由水師戰船在守著,寶船艦隊抵達後,便接過了守護權。
但錦衣衛已經傳遞了消息,洗劫歐羅巴大陸的財富,在航運中並沒有遭遇攔截或沉沒事件,完美完成「鬱金香計劃」的關鍵環節。
剩餘的事情,便是將葡萄牙那一萬五千多名戰俘交還給葡萄牙海軍,完成名義上的「贖金任務」,這件事會有寶船艦隊解決,與水師無關,與丁啟睿無關。
作為水師代主將的丁啟睿,完成了所有使命,果阿、達曼-第烏兩個港口寸土未丟,與葡萄牙海軍方面建立了聯繫。
不管以什麼樣的手段,丁啟睿、楊鶴、陳奇瑜的表現可圈可點,過去犯下再多的錯誤,這些功勞都足夠彌補。
換句話說,丁、楊、陳等水師將校可以活著回朝了,至於說,在還朝後接受錦衣衛、東廠、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軍方刑部、軍方督察院、軍方大理寺等方面的功過評估如何,那就要看此次出海為國西征,諸將校個人功勞到底有多大了。
以王崇古來看,水師將校們的結局,大抵是得到金銀等物賞賜,解籍還鄉,永不錄用。
這便是王崇古讓丁啟睿等水師將校脫掉甲冑,素服還朝的原因。
以此向聖上、內閣、朝廷、萬民表示沒有威脅。
雖然不太體面,但怎麼說,都活下來了。
面對王崇古的好意,丁啟睿搖搖頭,拒絕道:「閣老,我想留在這。」
成熟的大國,皆是以「穩定」為重,所以,維穩是大國第一要緊事。
而維穩中,「連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一人犯錯,家眷或受益者會為之付出代價,即連坐。
隨著大明朝的崛起,玉熙宮、內閣推出和制定了一系列新規,而其中一條,便是於國有罪或觸犯律法者,其人上下三代祖父、父、子、孫不得入仕,不得從軍。
他和水師將校們是可以活著還朝,但絕對無法通過事後錦衣衛、東廠、朝廷三法司、軍方三法司等部衙的聯合審查。
就如王崇古所想那樣,他和水師將校或許會得到金銀等物賞賜,然後被踢出軍伍行列,獎懲並行,獎的方面,朝廷、軍方會記下功勞,懲的方面,朝廷、軍方也會記下罪過。
父祖不提,他們的子孫,大都年輕,心中熱血未涼,對建功立業有著強烈的渴求。
作為父親、祖父,他們不能那麼自私,因為想活著,就堵上了兒孫所有的出路。
況且,國朝正值朝氣蓬勃發展之時,遍地是機遇,錯過了兩代人,幾十年的光陰,別說吃肉,恐怕連湯水都被喝的乾乾淨淨。
與其再空活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丁啟睿、楊鶴、陳奇瑜都認為,還不如死在此處,像前水師主將熊文燦一樣,以追贈侯爵裹屍還朝,以國葬入土,名垂青史。
熊文燦長子熊曰繪因此蒙蔭兵科給事中。
活著,顯然不如死了。
王崇古的目光緊緊盯著丁啟睿,丁啟睿沒有絲毫迴避,儘管多日食少事煩,使得丁啟睿精神、身體都不堪重負,雙目渙散,難以集中注意力,但王崇古依然從中看到了坦然,以及一絲解脫。
「留下來,你想做什麼?」王崇古問道。
熊文燦死後,丁啟睿就再沒有露出過笑容,聞聽閣老的成全,想笑,可忘記了該怎麼笑,嘴扯動上揚,像笑,又像哭,沙啞著聲音,道:「閣老到來,我朝對莫臥兒帝國的反攻就要開始了,我想,閣老還缺一個先鋒營,我想去到那裡。」
先鋒營。
不妨說是死士營。
寶船的回歸,火器的改造,屬於大明朝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支海軍,也是第一支寶船艦隊,王崇古在訓練時,結合種種優勢,對海戰、搶灘登陸戰,乃至於深入作戰,都與傳統水師戰鬥有了很大區別。
在寶船艦隊中,已然沒有了死士營的存在和位置,遠距離火器作戰戰鬥方式,也少了,或避免了白刃戰的發生。
國制的改變,軍制的改變,也使得大明朝不再有發配充軍的人,大明朝軍隊不再有死士營,所有的將士,都是大明朝珍惜的存在。
但如丁啟睿這樣的水師將校,渾身散發著固執、腐朽的氣息,認為過去的戰爭是什麼樣,以後的戰爭還會是什麼樣。
王崇古之所以會親往江南組建海軍,招募將士,而放棄水師,水師內部的重大貪墨是其一,再就是這些人太頑固了。
不過,王崇古沒有去向丁啟睿說這些,沒有丁啟睿這些人,過去大明朝的東南海防早就崩解了,時間在走,只是這些人跟不上了。
這些人也曾是無數國度眼中的「神」,比如三寶太監鄭和,太陽落下,「神」也下山了。
而寶船艦隊是上山的人,不會去嘲諷下山的神。
「李錫,給他一把手銃!」王崇古吩咐道。
始終站在閣老身邊,望著昔日同在部堂大人胡宗憲、將軍戚繼光麾下的老戰友,老同袍,老袍澤,李錫感慨萬千,將自己的短式火銃遞給了他。
這也是錦衣衛研究的新火器,不必引線,體型較小,能夠連發,還能隨身攜帶。
錦衣衛內將之稱為「手銃」。
為了防止走火的事件發生,那些大匠作還特意加了「保險」,手持者,需要先打開保險,才能扣動扳機,射出鋼珠火藥。
在李錫的教導下,丁啟睿對著靶子射出了幾顆鋼珠火藥,那與傳統火銃相比,顯著提高的準度和攻擊次數,令丁啟睿神情複雜。
這種火銃,不是一朝一夕就成了,丁啟睿至今都記得,出海時熊文燦還在詢問新火器的事,得到的回應是沒有。
丁啟睿默了一下,將手銃還給了李錫,拍了拍腰間的佩劍,漠然道:「我還是習慣用這個!」
李錫望向王崇古,王崇古搖搖頭,知道丁啟睿是有心結,但沒有勉強,一邊吩咐李錫去與葡萄牙海軍交涉歸還戰俘事宜,一邊下達了整軍備戰的命令。
王崇古看向了莫臥兒帝國王都德里的方向,默念道:「犯我天朝者,雖遠必誅!」
戰俘交換,非常順利。
葡萄牙海軍接走了那一萬五千多名戰俘,登船,開船,回返,一氣呵成。
上千艘「贖金船」,移交給了寶船艦隊,再由水師戰船護送回大明朝。
一支全部由水師將校組成的五千人「先鋒營」成立,在組建時出現了明顯的騷亂,從軍多年,哪個不知道死士營是何物。
不是所有人都像丁啟睿那般為兒孫打算,抱著兒孫自有兒孫福想法的人也不是少數,於是乎,不甘心就此死去,為兒孫留福的將校欲掀起動亂,想拿回部曲,發動叛亂。
任憑丁啟睿如何勸說,都阻止不了這些將校對死亡的恐懼,在事情即將不可挽回前,王崇古、李錫出手了。
將校親衛制,本就是王崇古在內閣提出制定的,所有從朝廷派遣出的將校,一,聽從聖意,二,聽從閣老命令。
王崇古在此,一聲令下,意欲叛亂的將校親衛紛紛動手,把那些將校全部拿下。
倒是有幾個身手靈活從親衛手中走脫,往外逃走的,王崇古、李錫都掏出了佩戴手銃,打開保險,從背後將脫逃者一個個擊斃。
手銃的威力,鎮住了「將校先鋒營」,望著這新式火器,眼中又敬又畏。
王崇古收起了配槍,望著被拿下的水師將校,淡漠道:「意欲叛亂,試圖擾亂軍心者,殺無赦!」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閣老命令下達。
親衛們對曾經護佑過的將校沒有絲毫猶豫,提刀痛下殺手。
丁啟睿想要勸說王崇古手下留情,讓這些人有個為國犧牲的機會,王崇古也只是淡淡說了一句,「已經給過他們機會了。」
這個機會。
其實不是給這些將校,而是給了丁啟睿。
軍隊是個集體。
丁啟睿作為水師代主將,任何選擇,無論對錯,其下的將校都要服從,這便是「服從命令為天職」的真諦。
在抵達果阿港口時,王崇古給了丁啟睿機會,讓丁啟睿率領水師將校們素服還朝,而丁啟睿的拒絕,也代表了水師將校們的拒絕。
從那一刻起,將校先鋒營就成了大明朝最後一支死士營。
根據大明律,死士營的人,要麼活著走出戰場,要麼死在戰場上,任何脫逃者,必將受到嚴懲。
不光本人被督戰官斬殺,就連親人都要受到牽連。
這就是前內閣首輔大臣張居正胞弟張居易,被扔進死士營後,寧死於迷路的暴風雪中,也不敢脫逃的原因。
眼前這些被他和李錫,以及親衛們斬殺的將校,被判定為臨戰脫逃者,過去的一切戰功將一筆勾銷,錦衣衛、東廠、朝廷三法司、軍方三法司將會對其們在大明朝內的貪墨和在果阿這裡的脫逃,數罪併罰,從重從嚴處置。
朝廷、軍方給予了這些人選擇的機會,也願意提供體面死去的戲台,但朝廷、軍方的仁慈不是無限度的。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不外如是。
丁啟睿愣在原地,久久無法回神,他沒有想過自己的一個決定,竟會讓上千名水師將校萬劫不復。
王崇古拍了拍丁啟睿的肩膀,沉著聲調,道:「歸隊吧!」
事到如今,丁啟睿什麼都不需要再想,引領著將校先鋒營一直為寶船艦隊海軍戰士開路即可,什麼時候死去,什麼時候就結束了。
丁啟睿恍恍惚惚回到了營中,當著營首,而見識過王崇古鐵血無情的統帥手段後,將校先鋒營徹底安靜了下來,認清了現實,也認了命。
往東的山火還沒有徹底熄滅,王崇古很快便制定了進攻莫臥兒帝國的行軍路線。
先向北,攻占莫臥兒帝國孔坎邦的重要城市,薩塔拉、浦那、孟買、巴塞因,抵達達曼港口,與那裡的楊鶴、陳奇瑜所率領的水師將士匯合,然後再朝著東北方向,攻占莫臥兒帝國馬爾瓦邦、拉傑普塔納邦,最後攻占莫臥兒帝國王都德里。
而行軍,由將校先鋒營沖在最前,其次是八萬水師兵卒,最後是兩萬寶船艦隊海軍戰士,形成前、中、後三軍。
但與傳統三軍,中軍為重為主不同,這三軍,一軍比一軍強大。
王崇古下達三軍令,不論遭遇進攻、抵抗,不論是莫臥兒帝國百姓、莫臥兒帝國軍隊,只要對大明軍隊產生影響,都要判定為敵人,將之斬殺。
王崇古重申,戰場上,沒有婦孺,沒有老幼,任何仁慈,都將害死自己,害死袍澤,甚至影響到朝廷的戰略。
所有人,把自己當成一把快刀,刀,是無心的。
對丁啟睿、楊鶴、陳奇瑜所認為的殺戮灰燼軍隊過多,對將士內心產生不好影響的擔心,王崇古卻毫不關心。
殺戮過多,心靈創傷,那都是戰後醫者要解決的事情,不是為將者該操心的事,為將者,只需完成任務即可。
殺一人為賊,殺十人為寇,殺萬人為侯。
在南亞次大陸這塊地方,大明朝投入海軍、水師已經超過了十萬人,一人殺十人,能殺一百萬人,一人殺百人,能殺一千萬人,一人殺千人,能殺一億人,縱使將莫臥兒帝國屠滅,也不過一千多個「侯」。
萬般因果、罪孽,大明朝承受的住。
在王崇古手上,水師兵卒完全換了模樣,昂揚的血氣沖天,驅散了頭頂灰色的煙霾,吼道:「日月山河永在!」
「大明江山永在!」
「殺!」
「殺!」
「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