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秦百福之謀
「百福,你就仔細和大家說說吧,為何第二點是我大秦滅韓的開始?」
「是啊,老夫和廷尉大人洗耳恭聽。你,深入地講講吧。」
「諾。」
秦百福再次捋了捋思路,慢慢說出了自己的謀略。
「當今天下,秦國最強,韓國最弱。而韓國之弱,弱在廟堂、弱在國策。其,為了生存,朝秦暮楚,可謂是六國當中,最沒有信用的國家。所以,百福之策,就是利用韓國這一點。」
「我先前說過,南陽之地,是我大秦銳士東出的必經之地。此地,自我秦昭王三十五年就初設為了南陽郡。按理說,此地本就是我大秦之地。如今,南陽在韓國治下,成為了遏制我軍的關隘。此番,趙軍來伐,我大秦正好以『援軍韓國』為條件,要回我秦國故地南陽。」
「有了南陽,韓國就沒了屏障,滅其國只是時間問題。而韓國一旦被滅,其境自然歸於我大秦。由此,我大秦可阻斷其他五國之交通,讓這五國之間難以結盟。隨即,可一一滅之。」
「眼下,強趙十萬大軍攻入韓國腹地,韓王不想滅國的話,只有盟秦一條路可選。所以,百福料定,無論寧騰能不能說服韓王,他韓王,必會割讓南陽之地給我大秦。」
「而,我大秦以此出兵援韓,可復攻趙國番吾。」
「不過,在攻打之前,要傳話給郭開與春平君,讓他們在趙國朝堂之上大肆宣揚,這一次我們大秦出兵,目的就是要來滅趙。關乎社稷,趙王遷不會不重視,一定會派大將李牧,出兵迎戰。而這一戰,我們大秦只需要做做樣子,只求一敗不准取勝……」
「百福兄弟,這是為何?我大秦銳士,個個奮勇,怎能求敗呢?」
「李信將軍,且請耐心,聽我把話說完。」
「要南陽,既是為了我大秦滅韓做準備,更是為了滅其他五國,提前占據交通要衝。」
「而復攻番吾,是為了援韓疲趙。我們勝了,韓國只會和我們爭奪分割趙地。這樣的話,反而會助其變強,阻礙我們滅韓。因此,『再攻番吾』唯有一敗。如此,韓王以為趙強秦弱,其就會再次動搖盟秦之策。一旦韓國又倒向趙國,那,我大秦就可名正言順地出兵滅韓了。」
「所以,敗於番吾而能得韓國一國。李將軍,這一敗一得,哪個更為大呢?」
「哈哈,當然是得韓國之地了。」
李信說著,面露出了敬佩之色。
「原來如此!月朔這下全明白了,百福此謀,可謂妙哉!」
「是啊,百福兄弟之謀略,遠在我李信之上。而依照此謀,韓國可滅,趙國必衰。」
「那是,那是,庶長之言,讓四畝茅塞頓開。」
聽著姚月朔和李信對秦百福的誇讚,半聽懂半糊塗的呂四畝,也跟著稱讚了起來。
他一臉憨態可掬的樣子,把屋內眾人,都逗笑了。
李斯和姚賈,往遠處走了走,低聲討論了一會兒,直到二人齊齊點了點頭,又站了過來。
「百福,斯與上卿大人商量了下,我們一致認為,你這謀略可行。所以,往下該如何進行,就由你統一調遣了。不知百福,可願意否?」
「百福願意!廷尉大人,我身為大秦男兒,為大秦出力,是畢生之責也。」
「說得好!斯和上卿大人說了,為了便於你調遣,仍讓你以『駟車庶長』之職,行韓國副使之責。往後三日,我等如何行事,你只管定奪吩咐。若是有誰阻撓不聽,依秦法嚴懲!」
「謝過廷尉大人,謝過上卿大人!」
「百福啊,你先不要急於言謝。此番,廷尉大人能給你這麼大的權力,可以說是將我大秦的命運,交到了你這個年輕人的手中了。你,不會讓廷尉大人,不會讓老夫失望吧?!」
「上卿大人放心,百福必然會讓韓王割讓南陽,也必會讓魏國出兵的。」
「好!此關軍事,而君無戲言,老夫與廷尉大人,等待你的好消息。」
「諾!」
秦百福應得非常乾脆,顯然是成竹在胸。
其實,他在謀劃的時候,有思考過同為穿越而來的趙王遷,在得知秦軍復攻番吾的消息後,到底會如何應對?
畢竟,這個趙王遷,知道自己的存在,其在應對秦軍復攻番吾的策略上,就必然會謹慎小心。
此人野心勃勃,一心想取代秦始皇,從而改寫歷史,讓自己成為史冊上的第一位皇帝。
他拉攏盧生,行偷國之事,就是其謀劃帝位的陰險布局。
幸好,此事被自己撞見,才陰差陽錯的救出了真韓王。
如若不然,趙國還真有可能,在不費吹灰之力的前提下,輕而易舉地滅了整個韓國。
若韓國提前被趙國所滅,等同於秦國咽喉被趙國扼住,秦國再想東出,就比登天還難了。
趙王遷陰險狡詐,自己就得想出奇招,搶在趙軍之前,替秦國奪得韓國的南陽。
而秦百福提議秦軍復攻番吾,就是假借史料記載,來麻痹趙王遷。
他讓秦軍只敗不勝,就是為了讓趙王遷誤認為番吾之戰與歷史無二。
而秦百福所言,利用郭開與春平君,讓他們在趙國大肆宣揚,大秦出兵目的是滅趙,則是為了讓趙王遷派出李牧。
這樣一來,攻伐與謠言,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就會讓趙王遷放鬆警惕,而失去判斷。
只要秦軍在番吾牽制住李牧主力,讓戰事完全按照歷史記載那樣發展,那趙王遷,就不得不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番吾的戰事之上。
加之,魏國與韓國,同時與趙軍交戰,無論是趙王遷還是李牧,就只剩下疲於應對了。
而這期間,秦軍主力,則可趁機入駐南陽。
只要秦國順利得到南陽,就算趙王遷知曉,也無回天之力了。
這,是秦百福的謀劃。
因為,在他看來,穿越而來的趙王遷,同樣熟知歷史,是秦國東出最大的威脅。
對於此,秦百福當然不能和眾人明說。於是,就有了方才的一番謀略。
……
「對了,百福,你不是說,魏國也得出兵嗎?我們身在韓國,如何聯絡魏國呢?」
「回廷尉大人,若想成事,確實需要派一人去說服魏王,與魏國約定出兵時日。只要魏國出兵,則趙國必然會多線作戰,從而被牽制在番吾之地。由此,韓國之困可解。」
「至於聯絡魏國,百福以為,我秦國與韓國,應同時派人前去,這樣,才最為合適。」
「說得好!百福此言,與斯所想,不謀而合。先不說韓國,百福以為我們該派誰去呢?」
「百福不才,斗膽說上一說,還望廷尉大人和上卿大人,不要多怪。」
「都是為了我大秦,但說無妨。」
「是啊,百福,你說吧,老夫認真聽著便是。」
「謝過二位大人,百福以為,能說服魏王者,非姚大人莫屬。有姚大人前去,不怕魏國不出兵相助。同時,我們也得快馬加鞭地回去通知我王,這就得勞煩李信將軍和四畝兄弟了。」
「百福兄弟,你就說,我們何時動身?」
「李將軍,當然是即刻動身最好。」
「我李信這就下去準備。」
「四畝也去準備了。」
說著,二人匆匆忙忙出了屋子。
「廷尉大人,事情緊迫,且百福所言不差,老夫願往魏國走上一遭。」
「嗯,斯以為,可行。那就,辛苦上卿大人了……」
李斯的話音未落,忽聽得諸侯館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緊接著,就聽得一人,大呼小叫著闖了進來。
「是啊,老夫和廷尉大人洗耳恭聽。你,深入地講講吧。」
「諾。」
秦百福再次捋了捋思路,慢慢說出了自己的謀略。
「當今天下,秦國最強,韓國最弱。而韓國之弱,弱在廟堂、弱在國策。其,為了生存,朝秦暮楚,可謂是六國當中,最沒有信用的國家。所以,百福之策,就是利用韓國這一點。」
「我先前說過,南陽之地,是我大秦銳士東出的必經之地。此地,自我秦昭王三十五年就初設為了南陽郡。按理說,此地本就是我大秦之地。如今,南陽在韓國治下,成為了遏制我軍的關隘。此番,趙軍來伐,我大秦正好以『援軍韓國』為條件,要回我秦國故地南陽。」
「有了南陽,韓國就沒了屏障,滅其國只是時間問題。而韓國一旦被滅,其境自然歸於我大秦。由此,我大秦可阻斷其他五國之交通,讓這五國之間難以結盟。隨即,可一一滅之。」
「眼下,強趙十萬大軍攻入韓國腹地,韓王不想滅國的話,只有盟秦一條路可選。所以,百福料定,無論寧騰能不能說服韓王,他韓王,必會割讓南陽之地給我大秦。」
「而,我大秦以此出兵援韓,可復攻趙國番吾。」
「不過,在攻打之前,要傳話給郭開與春平君,讓他們在趙國朝堂之上大肆宣揚,這一次我們大秦出兵,目的就是要來滅趙。關乎社稷,趙王遷不會不重視,一定會派大將李牧,出兵迎戰。而這一戰,我們大秦只需要做做樣子,只求一敗不准取勝……」
「百福兄弟,這是為何?我大秦銳士,個個奮勇,怎能求敗呢?」
「李信將軍,且請耐心,聽我把話說完。」
「要南陽,既是為了我大秦滅韓做準備,更是為了滅其他五國,提前占據交通要衝。」
「而復攻番吾,是為了援韓疲趙。我們勝了,韓國只會和我們爭奪分割趙地。這樣的話,反而會助其變強,阻礙我們滅韓。因此,『再攻番吾』唯有一敗。如此,韓王以為趙強秦弱,其就會再次動搖盟秦之策。一旦韓國又倒向趙國,那,我大秦就可名正言順地出兵滅韓了。」
「所以,敗於番吾而能得韓國一國。李將軍,這一敗一得,哪個更為大呢?」
「哈哈,當然是得韓國之地了。」
李信說著,面露出了敬佩之色。
「原來如此!月朔這下全明白了,百福此謀,可謂妙哉!」
「是啊,百福兄弟之謀略,遠在我李信之上。而依照此謀,韓國可滅,趙國必衰。」
「那是,那是,庶長之言,讓四畝茅塞頓開。」
聽著姚月朔和李信對秦百福的誇讚,半聽懂半糊塗的呂四畝,也跟著稱讚了起來。
他一臉憨態可掬的樣子,把屋內眾人,都逗笑了。
李斯和姚賈,往遠處走了走,低聲討論了一會兒,直到二人齊齊點了點頭,又站了過來。
「百福,斯與上卿大人商量了下,我們一致認為,你這謀略可行。所以,往下該如何進行,就由你統一調遣了。不知百福,可願意否?」
「百福願意!廷尉大人,我身為大秦男兒,為大秦出力,是畢生之責也。」
「說得好!斯和上卿大人說了,為了便於你調遣,仍讓你以『駟車庶長』之職,行韓國副使之責。往後三日,我等如何行事,你只管定奪吩咐。若是有誰阻撓不聽,依秦法嚴懲!」
「謝過廷尉大人,謝過上卿大人!」
「百福啊,你先不要急於言謝。此番,廷尉大人能給你這麼大的權力,可以說是將我大秦的命運,交到了你這個年輕人的手中了。你,不會讓廷尉大人,不會讓老夫失望吧?!」
「上卿大人放心,百福必然會讓韓王割讓南陽,也必會讓魏國出兵的。」
「好!此關軍事,而君無戲言,老夫與廷尉大人,等待你的好消息。」
「諾!」
秦百福應得非常乾脆,顯然是成竹在胸。
其實,他在謀劃的時候,有思考過同為穿越而來的趙王遷,在得知秦軍復攻番吾的消息後,到底會如何應對?
畢竟,這個趙王遷,知道自己的存在,其在應對秦軍復攻番吾的策略上,就必然會謹慎小心。
此人野心勃勃,一心想取代秦始皇,從而改寫歷史,讓自己成為史冊上的第一位皇帝。
他拉攏盧生,行偷國之事,就是其謀劃帝位的陰險布局。
幸好,此事被自己撞見,才陰差陽錯的救出了真韓王。
如若不然,趙國還真有可能,在不費吹灰之力的前提下,輕而易舉地滅了整個韓國。
若韓國提前被趙國所滅,等同於秦國咽喉被趙國扼住,秦國再想東出,就比登天還難了。
趙王遷陰險狡詐,自己就得想出奇招,搶在趙軍之前,替秦國奪得韓國的南陽。
而秦百福提議秦軍復攻番吾,就是假借史料記載,來麻痹趙王遷。
他讓秦軍只敗不勝,就是為了讓趙王遷誤認為番吾之戰與歷史無二。
而秦百福所言,利用郭開與春平君,讓他們在趙國大肆宣揚,大秦出兵目的是滅趙,則是為了讓趙王遷派出李牧。
這樣一來,攻伐與謠言,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就會讓趙王遷放鬆警惕,而失去判斷。
只要秦軍在番吾牽制住李牧主力,讓戰事完全按照歷史記載那樣發展,那趙王遷,就不得不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番吾的戰事之上。
加之,魏國與韓國,同時與趙軍交戰,無論是趙王遷還是李牧,就只剩下疲於應對了。
而這期間,秦軍主力,則可趁機入駐南陽。
只要秦國順利得到南陽,就算趙王遷知曉,也無回天之力了。
這,是秦百福的謀劃。
因為,在他看來,穿越而來的趙王遷,同樣熟知歷史,是秦國東出最大的威脅。
對於此,秦百福當然不能和眾人明說。於是,就有了方才的一番謀略。
……
「對了,百福,你不是說,魏國也得出兵嗎?我們身在韓國,如何聯絡魏國呢?」
「回廷尉大人,若想成事,確實需要派一人去說服魏王,與魏國約定出兵時日。只要魏國出兵,則趙國必然會多線作戰,從而被牽制在番吾之地。由此,韓國之困可解。」
「至於聯絡魏國,百福以為,我秦國與韓國,應同時派人前去,這樣,才最為合適。」
「說得好!百福此言,與斯所想,不謀而合。先不說韓國,百福以為我們該派誰去呢?」
「百福不才,斗膽說上一說,還望廷尉大人和上卿大人,不要多怪。」
「都是為了我大秦,但說無妨。」
「是啊,百福,你說吧,老夫認真聽著便是。」
「謝過二位大人,百福以為,能說服魏王者,非姚大人莫屬。有姚大人前去,不怕魏國不出兵相助。同時,我們也得快馬加鞭地回去通知我王,這就得勞煩李信將軍和四畝兄弟了。」
「百福兄弟,你就說,我們何時動身?」
「李將軍,當然是即刻動身最好。」
「我李信這就下去準備。」
「四畝也去準備了。」
說著,二人匆匆忙忙出了屋子。
「廷尉大人,事情緊迫,且百福所言不差,老夫願往魏國走上一遭。」
「嗯,斯以為,可行。那就,辛苦上卿大人了……」
李斯的話音未落,忽聽得諸侯館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緊接著,就聽得一人,大呼小叫著闖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