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有虞氏報恩
仲甄對寧有些佩服,不愧是有虞氏的首領,認知方面超過了憑蠻力成為一國之君的羿數倍。
正想要和寧說到說到全民族大一統的思想,就見大家已經到了內城邊上。
內城城門前,一個長須及胸的中年男子正在門口等候,見到眾人過來,急忙迎了上來。
「國君。」那男子先是跪拜了寧,然後起身,轉過頭看向安,道:「安殿下,您總算是回來了。」
安拱手回禮道:「大司命。」
這中年男子正是有虞氏主管祭祀的大司命,在氏族社會,大司命的地位超然物外,就算是氏族首領,也不能隨意更換。
傳言大司命等人都有一套方式可以溝通天地,知曉過去和未來。
這種能力是一脈相傳的,其他人就算想學,也不得其門而入。
寧在一旁笑了笑,道:「弟弟,你可要好好感謝叔父。叔父可是一個月前,便向天問你蹤跡,斷言你不日即歸。如今都快過了一個月了,為兄對於此次上天的示意,都已經不抱希望了,沒想到天依舊是無所不知的,將你帶回了虞。」
「我們兄弟倆齊心合力,按照父親的方針經營下去,虞地的人民一定會生活的越來越好的。」
大司命連忙道:「非是微臣之功,安殿下能回來,實屬天意。」
「自然是上天之德,不過叔父同樣有功,應該賞賜。」寧高興地道,大聲說道,「來人,賞大司命玉珏、玉環、玉炔各一,速速去辦。」
身邊自有人領命去了。
虞地本是舜髮際之地,青銅和玉的儲量,都遠比普通的氏族更加豐厚,因此寧經常是一高興,便封賞給各個大臣。虞的臣子,全都對寧極其擁護。
這個時候的國家,經常會進行遷都。大夏的祖都乃是夏,不過夏的資源並不豐富,只是能夠滿足人民溫飽。
禹繼位之後,便將都城遷到了陽翟,陽翟附近有銅礦,有玉石礦,在材料方面,遠比夏豐富,因此不論是人口還是部隊裝備,都比其他氏族更加強大。
這也是作為共主的氏族國,能夠從武力上威脅其他人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仲甄要說不眼紅肯定是假的,不過若是他的構想可以實現,那麼就可以達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局面,到了那時候,自然就不用和過去一樣,依靠遷都來保證自己的統治力了。
內城由一條河流將宮殿和宗廟區分開來,寧先將仲甄安置在宮殿大廳,讓仲甄在此稍坐片刻。
他和安則是由大司命帶著,先去了宗廟所在的位置。
仲甄在虞國宮殿,也見識了這些「貴族」的底蘊。虞的宮殿由紅木建造,牆體刷白,算是最早的白牆紅漆。
宮殿建了兩層,第一層用來議事,第二層仲甄雖然上不去,也大概猜到是寧的書房。兩層樓閣本就是建造在高台之上,劇目遠眺,整個虞的風景大概是可以盡收眼底的。
寧等人沒過多久便已經返回,尚在宮殿門口,寧便拱手邊說邊走進來,「勞煩仲甄君久等了。」
「寧君客氣了,虞城建築優美,就是在這欣賞一天,也是我的榮幸。」
寧對這番客套話卻是頗為滿意。
有虞氏在建造方面,可謂是當今世上第一,就算是大夏,和他們一比也相去甚遠。
舜善於制陶,整個虞地的陶壺、陶罐,都是極其豐厚的,順勢便帶動了整個虞製造業的發展。
人人都在耕作之餘,有一門技藝伴身,不少陶器,都被前來拜訪的其他氏族慕名求去。
宮殿內除了台上,沒有其他座位,寧命人搬來了兩張墊子,邀請仲甄二人在殿內坐下。
虞的幾位大臣,得知了安平安回歸,寧召人議事,也陸續趕了過來。
三正、六卿、大司命,幾人進殿以後,有些好奇的看了一眼坐在中間的仲甄和珩,然後按照自己往常在殿內站立的位置,紛紛立於兩旁。
仲甄左右看了看,最前方大司命在進城之後便已經見過,另外還有三名花發皆白的老者,正是在虞經歷了兩代國君的三正。在他們後方六卿分別列於兩邊,其中一人年紀稍大,其他五人皆二三十歲的年紀,未來可期。
一個重視年輕人培養的氏族。
仲甄心中暗自想到。
無怪乎在遙遠的未來,少康藉助有虞氏的幫助,完成了夏朝的中興之舉。
寧見所有人都已經到齊了,便壓了壓手腕,道:「今日是我有虞氏大喜之日,吾弟失蹤一年有餘,如今平安歸來,皆依仗六國之君仲甄君的助力。」
寧說著向仲甄鞠了一躬,其他人紛紛效仿。
仲甄擺擺手客氣地道不必。
寧又道:「仲甄大恩,我有虞氏自然不是知恩不報之徒。虞地物產豐富,依吾之意,不如將銅與玉贈予仲甄一部分,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銅器和玉器,乃是國力的象徵。
牧正率先道:「國君,仲甄君大恩,然而此事重大,不可不多加考慮。」
「正是因為重大,才召集大家過來商量,若是普通的錢糧之物,實在不足以報此大恩。」
庖正上前道:「國君所言甚是,安殿下回來,於國有益,銅玉一物,雖然對於虞國十分重要,然而與安殿下一比,不值一提。不過銅贈予多少,玉贈予多少,卻需要詳加斟酌。」
寧點點頭,道:「具體細節,就煩請庖正、牧正、車正三位大人商討,最終敲定方案給我即可。」
仲甄見寧要贈予銅,按禮貌應該推辭一二。不過現在戰事在即,這可是銅,是製作兵器最重要的物資,自己要是推辭了,那就是對手下士卒不負責了,默默的就承受了下來。
作為來賓,端坐在中間有些奇怪,仲甄站起身來,拱手道:「寧君,仲甄此次前來,還有一事,想與寧君商量。」
「仲甄親自前來,想來是因為結盟之事。伯益與夏後一山不容二虎,天下共知,想來待伯益從會稽山出山,兩人便會有一戰,不知我說的是否正確?」
仲甄點點頭,正要說話,卻被寧搶先道:「但是戰事一起,百姓生靈塗炭,伯益君真的有體諒自己治下百姓嗎?仲甄君輕啟戰端,又真的不是為了一己之私嗎?」
正想要和寧說到說到全民族大一統的思想,就見大家已經到了內城邊上。
內城城門前,一個長須及胸的中年男子正在門口等候,見到眾人過來,急忙迎了上來。
「國君。」那男子先是跪拜了寧,然後起身,轉過頭看向安,道:「安殿下,您總算是回來了。」
安拱手回禮道:「大司命。」
這中年男子正是有虞氏主管祭祀的大司命,在氏族社會,大司命的地位超然物外,就算是氏族首領,也不能隨意更換。
傳言大司命等人都有一套方式可以溝通天地,知曉過去和未來。
這種能力是一脈相傳的,其他人就算想學,也不得其門而入。
寧在一旁笑了笑,道:「弟弟,你可要好好感謝叔父。叔父可是一個月前,便向天問你蹤跡,斷言你不日即歸。如今都快過了一個月了,為兄對於此次上天的示意,都已經不抱希望了,沒想到天依舊是無所不知的,將你帶回了虞。」
「我們兄弟倆齊心合力,按照父親的方針經營下去,虞地的人民一定會生活的越來越好的。」
大司命連忙道:「非是微臣之功,安殿下能回來,實屬天意。」
「自然是上天之德,不過叔父同樣有功,應該賞賜。」寧高興地道,大聲說道,「來人,賞大司命玉珏、玉環、玉炔各一,速速去辦。」
身邊自有人領命去了。
虞地本是舜髮際之地,青銅和玉的儲量,都遠比普通的氏族更加豐厚,因此寧經常是一高興,便封賞給各個大臣。虞的臣子,全都對寧極其擁護。
這個時候的國家,經常會進行遷都。大夏的祖都乃是夏,不過夏的資源並不豐富,只是能夠滿足人民溫飽。
禹繼位之後,便將都城遷到了陽翟,陽翟附近有銅礦,有玉石礦,在材料方面,遠比夏豐富,因此不論是人口還是部隊裝備,都比其他氏族更加強大。
這也是作為共主的氏族國,能夠從武力上威脅其他人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仲甄要說不眼紅肯定是假的,不過若是他的構想可以實現,那麼就可以達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局面,到了那時候,自然就不用和過去一樣,依靠遷都來保證自己的統治力了。
內城由一條河流將宮殿和宗廟區分開來,寧先將仲甄安置在宮殿大廳,讓仲甄在此稍坐片刻。
他和安則是由大司命帶著,先去了宗廟所在的位置。
仲甄在虞國宮殿,也見識了這些「貴族」的底蘊。虞的宮殿由紅木建造,牆體刷白,算是最早的白牆紅漆。
宮殿建了兩層,第一層用來議事,第二層仲甄雖然上不去,也大概猜到是寧的書房。兩層樓閣本就是建造在高台之上,劇目遠眺,整個虞的風景大概是可以盡收眼底的。
寧等人沒過多久便已經返回,尚在宮殿門口,寧便拱手邊說邊走進來,「勞煩仲甄君久等了。」
「寧君客氣了,虞城建築優美,就是在這欣賞一天,也是我的榮幸。」
寧對這番客套話卻是頗為滿意。
有虞氏在建造方面,可謂是當今世上第一,就算是大夏,和他們一比也相去甚遠。
舜善於制陶,整個虞地的陶壺、陶罐,都是極其豐厚的,順勢便帶動了整個虞製造業的發展。
人人都在耕作之餘,有一門技藝伴身,不少陶器,都被前來拜訪的其他氏族慕名求去。
宮殿內除了台上,沒有其他座位,寧命人搬來了兩張墊子,邀請仲甄二人在殿內坐下。
虞的幾位大臣,得知了安平安回歸,寧召人議事,也陸續趕了過來。
三正、六卿、大司命,幾人進殿以後,有些好奇的看了一眼坐在中間的仲甄和珩,然後按照自己往常在殿內站立的位置,紛紛立於兩旁。
仲甄左右看了看,最前方大司命在進城之後便已經見過,另外還有三名花發皆白的老者,正是在虞經歷了兩代國君的三正。在他們後方六卿分別列於兩邊,其中一人年紀稍大,其他五人皆二三十歲的年紀,未來可期。
一個重視年輕人培養的氏族。
仲甄心中暗自想到。
無怪乎在遙遠的未來,少康藉助有虞氏的幫助,完成了夏朝的中興之舉。
寧見所有人都已經到齊了,便壓了壓手腕,道:「今日是我有虞氏大喜之日,吾弟失蹤一年有餘,如今平安歸來,皆依仗六國之君仲甄君的助力。」
寧說著向仲甄鞠了一躬,其他人紛紛效仿。
仲甄擺擺手客氣地道不必。
寧又道:「仲甄大恩,我有虞氏自然不是知恩不報之徒。虞地物產豐富,依吾之意,不如將銅與玉贈予仲甄一部分,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銅器和玉器,乃是國力的象徵。
牧正率先道:「國君,仲甄君大恩,然而此事重大,不可不多加考慮。」
「正是因為重大,才召集大家過來商量,若是普通的錢糧之物,實在不足以報此大恩。」
庖正上前道:「國君所言甚是,安殿下回來,於國有益,銅玉一物,雖然對於虞國十分重要,然而與安殿下一比,不值一提。不過銅贈予多少,玉贈予多少,卻需要詳加斟酌。」
寧點點頭,道:「具體細節,就煩請庖正、牧正、車正三位大人商討,最終敲定方案給我即可。」
仲甄見寧要贈予銅,按禮貌應該推辭一二。不過現在戰事在即,這可是銅,是製作兵器最重要的物資,自己要是推辭了,那就是對手下士卒不負責了,默默的就承受了下來。
作為來賓,端坐在中間有些奇怪,仲甄站起身來,拱手道:「寧君,仲甄此次前來,還有一事,想與寧君商量。」
「仲甄親自前來,想來是因為結盟之事。伯益與夏後一山不容二虎,天下共知,想來待伯益從會稽山出山,兩人便會有一戰,不知我說的是否正確?」
仲甄點點頭,正要說話,卻被寧搶先道:「但是戰事一起,百姓生靈塗炭,伯益君真的有體諒自己治下百姓嗎?仲甄君輕啟戰端,又真的不是為了一己之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