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兩件事
第682章 兩件事
汴京城外,一道契丹族打扮的隊伍,正朝著繁華的城門緩緩行來。
馬車的帘子被掀開,一老一青兩道面容赫然出現在簾後,正是蕭孝忠和耶律宗范。
「汴京城,好久不見。」
望著遠處繁華的城池,蕭孝忠眼神當中閃過一抹回憶之色。
「在這裡,可發生了不少讓人記憶猶新的事情呢!」
這話頗有幾分意味深長之意,讓對面的耶律宗范頗有幾分坐立不安。
其實,這次出使,他是不想來的。
畢竟,此前在汴京城的時候,他狠狠的算計了一次蕭孝忠,原本想著,
回朝之後,蕭孝忠會失勢,可沒想到,這位前宰相竟然還能翻過身來,不僅沒有失勢,反而被加封了楚王,甚至還主持起了上京城中的交子務。
說起這個交子務,這幾年在上京城裡,可謂是風靡一時。
蕭氏錢莊的鼎鼎大名,早已經傳遍了整個遼國,如今遼國各地的商人,
不管是和自己人交易,還是和宋,和西夏交易,都少不了蕭氏錢莊。
據說有很多的商人,都已經習慣於出門不帶金銀,只帶交子了。
而蕭氏,憑藉看這個錢莊,一方面拉攏了許多貴族成為錢莊的東家之一,另一方面,也成了上京城中大多數商人的大債主。
可以說,蕭氏的勢力,不僅沒有因為蕭太后被囚而逐漸衰落,反而這幾年,隱隱有獨霸一方的趨勢。
以至於,蕭孝忠這個原本在朝廷中並無實權的楚王,竟然能夠越過他的大哥,國舅蕭孝先,在蕭氏當中隱隱有話事人的地位。
這般勢力,即便是身為國主的耶律宗真,也慢慢開始忌憚起來。
所以,當蕭孝忠提出,他要再次出使南朝,為大宋皇帝賀新春之喜的時候,耶律宗真並沒有太過猶豫,就答應了下來。
因為,這是一個滲透和瓦解蕭氏錢莊的大好機會——不錯,事實上,蕭氏錢莊才是蕭孝忠真正的根基。
其實,當交子逐漸在遼國廣泛應用之後,耶律宗真也意識到,自己以往輕視了交子的作用,這才輕易的將和交子相關的事務全權交給了蕭孝忠。
他曾經想過,要從蕭孝忠的手中收回交子務的管理權,但是後來他發現,這根本就沒有用。
因為交子務雖然名義上負責交子的管理,但是,交子的實際發行和管理收納,都是由蕭氏錢莊來負責的。
說句不好聽的,如今的遼國百姓,也只認蕭氏錢莊,而且,如果真的另起爐灶的話,必然會觸動到蕭氏錢莊背後那些大貴族的利益。
所以,耶律宗真唯一的選擇,就是把蕭氏錢莊給拿回來,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
究其原因,是因為蕭氏錢莊,是蕭太后還當政的時候下令籌建的,其中大多數骨幹,都曾是她的親信。
如今蕭太后被囚,這些人基本上都只聽蕭孝忠的,甚至於,連蕭孝先這個蕭家老大過去,也基本控制不了這座錢莊。
萬般無奈之下,耶律宗真一面後悔,自己當初太過失算,沒有考慮到蕭氏錢莊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只得徐徐圖之,慢慢的想辦法在蕭氏錢莊當中安排人手,逐漸滲透。
這次蕭孝忠離開,顯然是一個大好良機,但同時,耶律宗真也明白,蕭孝忠不會輕易離開上京城。
所以,他還要防著蕭孝忠在南朝搞什么小動作,於是,便派了耶律宗范這個早已經和蕭孝忠徹底交惡,且打從一開始,就是鐵桿帝黨的大臣跟著一塊過來。
這一路上,耶律宗范都感覺有些如芒在背,每每和蕭孝忠獨處的時候,
他都感覺,對方似乎下一刻就會把他弄死。
如今,聽到對方意味深長的話,心中自然更是一陣不安,乾咳一聲,耶律宗范道。
「往事如煙,早就已經過去了,南朝北朝數十年的戰亂,都能重歸於好,如今更是商貿往來頻繁,個人之間的些許舊事,也早就該隨風而散了。」
聞言,蕭孝忠眯了眯眼,眼中似乎猛地閃過一絲精芒,道。
「朝廷之間牽涉眾多,恩怨反倒易解,只是這個人之間,怕就未必了。」
「南朝有一句話,十世之仇,猶可報也,吾深以為然。」
這話當中透出的明晃晃的威脅,頓時讓耶律宗范不由咽了咽唾沫。
定了定心神,他強笑著開口,道。
「楚王殿下,我們還是談談這次來南朝的任務吧,臨來之前,陛下交代,說此次前來,讓我一切聽從殿下安排,卻不知,殿下可有什麼交代?」
這次使團前來,明面上仍然是恭賀正旦。
但是,誰都知道,蕭孝忠這樣的人物親自前來,肯定是有特殊的任務的。
拋開蕭孝忠真正的目的不談,至少他們這兩個使者之間,還是要相互透一下底的。
聞言,蕭孝忠倒是也沒有繼續提以前的事。
他心裡很清楚,耶律宗范就是來監視他的,使團此來的任務,耶律宗真肯定也交代過對方了。
但是,此時耶律宗范仍然伴裝不知的開口發問,擺明了就是在試探他。
「兩件事情。」
在這種事情上,蕭孝忠也沒有什麼要隱瞞的意思,微微肅容,道。
「第一件,陛下有意擴大和南朝的貿易,如今三方通兌已經鋪開,我大遼的商人,在党項掠取了不少的財富,但是,南朝這邊,卻仍舊不肯全面放開貿易,只肯維持舊制,讓我們在榨場當中貿易。」
「而且,南朝的商人可以到大遼貿易,我大遼的商人卻不能越過邊境,
到南朝貿易,陛下對於這一點,一直耿耿於懷,所以,這次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儘可能讓南朝做出讓步。」
「儘可能?」
耶律宗范皺了皺眉,帶看幾分疑問看向了對面。
蕭孝忠點頭道。
「此事難度不小,如今遼宋貿易繁榮,陛下不會輕啟戰事,否則,即便是短時間的貿易中斷,對我大遼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一》
「這一點,南朝肯定心裡也很清楚,所以,他們不會輕易讓步的,陛下的意思是,能爭取到多少就爭取到多少,如果爭取不到,那麼,也不可因此和大宋反目。」
耶律宗范思索片刻,同樣慎重的點了點頭,對此表示認可。
這些年來,遼宋之間的貿易的確繁榮之極,別的不說,光是他身上的絲綢,手邊的茶壺,就都是來自於大宋。
如今,遼國的這些貴族,都已經漸漸習慣了來自於南朝的各種瓷器,茶葉等奢侈品,這要是一旦斷了,短時間或許還可以,時間長了,怕是要出問題的。
「那,第二件事呢?
汴京城外,一道契丹族打扮的隊伍,正朝著繁華的城門緩緩行來。
馬車的帘子被掀開,一老一青兩道面容赫然出現在簾後,正是蕭孝忠和耶律宗范。
「汴京城,好久不見。」
望著遠處繁華的城池,蕭孝忠眼神當中閃過一抹回憶之色。
「在這裡,可發生了不少讓人記憶猶新的事情呢!」
這話頗有幾分意味深長之意,讓對面的耶律宗范頗有幾分坐立不安。
其實,這次出使,他是不想來的。
畢竟,此前在汴京城的時候,他狠狠的算計了一次蕭孝忠,原本想著,
回朝之後,蕭孝忠會失勢,可沒想到,這位前宰相竟然還能翻過身來,不僅沒有失勢,反而被加封了楚王,甚至還主持起了上京城中的交子務。
說起這個交子務,這幾年在上京城裡,可謂是風靡一時。
蕭氏錢莊的鼎鼎大名,早已經傳遍了整個遼國,如今遼國各地的商人,
不管是和自己人交易,還是和宋,和西夏交易,都少不了蕭氏錢莊。
據說有很多的商人,都已經習慣於出門不帶金銀,只帶交子了。
而蕭氏,憑藉看這個錢莊,一方面拉攏了許多貴族成為錢莊的東家之一,另一方面,也成了上京城中大多數商人的大債主。
可以說,蕭氏的勢力,不僅沒有因為蕭太后被囚而逐漸衰落,反而這幾年,隱隱有獨霸一方的趨勢。
以至於,蕭孝忠這個原本在朝廷中並無實權的楚王,竟然能夠越過他的大哥,國舅蕭孝先,在蕭氏當中隱隱有話事人的地位。
這般勢力,即便是身為國主的耶律宗真,也慢慢開始忌憚起來。
所以,當蕭孝忠提出,他要再次出使南朝,為大宋皇帝賀新春之喜的時候,耶律宗真並沒有太過猶豫,就答應了下來。
因為,這是一個滲透和瓦解蕭氏錢莊的大好機會——不錯,事實上,蕭氏錢莊才是蕭孝忠真正的根基。
其實,當交子逐漸在遼國廣泛應用之後,耶律宗真也意識到,自己以往輕視了交子的作用,這才輕易的將和交子相關的事務全權交給了蕭孝忠。
他曾經想過,要從蕭孝忠的手中收回交子務的管理權,但是後來他發現,這根本就沒有用。
因為交子務雖然名義上負責交子的管理,但是,交子的實際發行和管理收納,都是由蕭氏錢莊來負責的。
說句不好聽的,如今的遼國百姓,也只認蕭氏錢莊,而且,如果真的另起爐灶的話,必然會觸動到蕭氏錢莊背後那些大貴族的利益。
所以,耶律宗真唯一的選擇,就是把蕭氏錢莊給拿回來,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
究其原因,是因為蕭氏錢莊,是蕭太后還當政的時候下令籌建的,其中大多數骨幹,都曾是她的親信。
如今蕭太后被囚,這些人基本上都只聽蕭孝忠的,甚至於,連蕭孝先這個蕭家老大過去,也基本控制不了這座錢莊。
萬般無奈之下,耶律宗真一面後悔,自己當初太過失算,沒有考慮到蕭氏錢莊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只得徐徐圖之,慢慢的想辦法在蕭氏錢莊當中安排人手,逐漸滲透。
這次蕭孝忠離開,顯然是一個大好良機,但同時,耶律宗真也明白,蕭孝忠不會輕易離開上京城。
所以,他還要防著蕭孝忠在南朝搞什么小動作,於是,便派了耶律宗范這個早已經和蕭孝忠徹底交惡,且打從一開始,就是鐵桿帝黨的大臣跟著一塊過來。
這一路上,耶律宗范都感覺有些如芒在背,每每和蕭孝忠獨處的時候,
他都感覺,對方似乎下一刻就會把他弄死。
如今,聽到對方意味深長的話,心中自然更是一陣不安,乾咳一聲,耶律宗范道。
「往事如煙,早就已經過去了,南朝北朝數十年的戰亂,都能重歸於好,如今更是商貿往來頻繁,個人之間的些許舊事,也早就該隨風而散了。」
聞言,蕭孝忠眯了眯眼,眼中似乎猛地閃過一絲精芒,道。
「朝廷之間牽涉眾多,恩怨反倒易解,只是這個人之間,怕就未必了。」
「南朝有一句話,十世之仇,猶可報也,吾深以為然。」
這話當中透出的明晃晃的威脅,頓時讓耶律宗范不由咽了咽唾沫。
定了定心神,他強笑著開口,道。
「楚王殿下,我們還是談談這次來南朝的任務吧,臨來之前,陛下交代,說此次前來,讓我一切聽從殿下安排,卻不知,殿下可有什麼交代?」
這次使團前來,明面上仍然是恭賀正旦。
但是,誰都知道,蕭孝忠這樣的人物親自前來,肯定是有特殊的任務的。
拋開蕭孝忠真正的目的不談,至少他們這兩個使者之間,還是要相互透一下底的。
聞言,蕭孝忠倒是也沒有繼續提以前的事。
他心裡很清楚,耶律宗范就是來監視他的,使團此來的任務,耶律宗真肯定也交代過對方了。
但是,此時耶律宗范仍然伴裝不知的開口發問,擺明了就是在試探他。
「兩件事情。」
在這種事情上,蕭孝忠也沒有什麼要隱瞞的意思,微微肅容,道。
「第一件,陛下有意擴大和南朝的貿易,如今三方通兌已經鋪開,我大遼的商人,在党項掠取了不少的財富,但是,南朝這邊,卻仍舊不肯全面放開貿易,只肯維持舊制,讓我們在榨場當中貿易。」
「而且,南朝的商人可以到大遼貿易,我大遼的商人卻不能越過邊境,
到南朝貿易,陛下對於這一點,一直耿耿於懷,所以,這次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儘可能讓南朝做出讓步。」
「儘可能?」
耶律宗范皺了皺眉,帶看幾分疑問看向了對面。
蕭孝忠點頭道。
「此事難度不小,如今遼宋貿易繁榮,陛下不會輕啟戰事,否則,即便是短時間的貿易中斷,對我大遼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一》
「這一點,南朝肯定心裡也很清楚,所以,他們不會輕易讓步的,陛下的意思是,能爭取到多少就爭取到多少,如果爭取不到,那麼,也不可因此和大宋反目。」
耶律宗范思索片刻,同樣慎重的點了點頭,對此表示認可。
這些年來,遼宋之間的貿易的確繁榮之極,別的不說,光是他身上的絲綢,手邊的茶壺,就都是來自於大宋。
如今,遼國的這些貴族,都已經漸漸習慣了來自於南朝的各種瓷器,茶葉等奢侈品,這要是一旦斷了,短時間或許還可以,時間長了,怕是要出問題的。
「那,第二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