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混亂
第651章 混亂
張觀還是比較克制的,或者說,他的行事作風,其實就是一個標準的士大夫。
有句話怎麼說來看,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但事實上在儒家的語境當中,直接指責皇帝過錯的時候,反而不多。
因為皇帝是天子,代表上天,按照天人感應的理論,皇帝有過錯,應該是上天降罰,輪不到他人指責。
可皇帝畢竟是人,實實在在的會犯錯誤。
那麼這種時候怎麼辦呢?
答案很簡單,皇帝犯錯,但錯不是皇帝的。
典型案例就是現在,張觀並不說皇帝的決策失誤,而說是中書的決策失誤,誤導了皇帝,請求皇帝責罰中書。
這種做法,既維護了皇權尊嚴,又達到了勸諫的目的,算是慣用手段了。
理論上來說,這種時候,作為被彈劾的對象,中書就應該站出來進行自辯。
然後雙方展開一場酣暢淋漓的唇槍舌戰之後,皇帝視情況再做出最終的判斷。
事實上,王曾此時也已經做好了準備,打算邁步上前,和張觀好好論上一論。
但是,他們都忘了一點,那就是,自己遇到的這位陛下,和以往的官家都不一樣。
就在王曾邁步出列的同時,趙禎卻擺了擺手,示意他退下,隨後道。
「張卿家這話說的太委婉了,你反對授爵一事的奏札送到宮中,朕看過了,也批過了,隨後才是中書下札子。」
「再說這爵位新制,也是朕給的方向,中書按圖索驥,細化詳化之後再呈送御前核准的。」
「張卿家如今說,這都是中書之過,未免有些冤枉諸公了—」
這話趙禎是笑著說的,但是,殿中的氣氛便頓時變得更加緊張起來。
包括宰執大臣在內,所有人都沒想到,官家竟然會站出來維護中書,親自下場和張觀論辯。
這一下,可謂是給所有人都整不會了。
所幸的是,張觀在短暫的沉默之後,也迅速反應了過來,再次拱手道。
「陛下,此事即便不是中書蒙蔽陛下而出,可中書宰執,不僅有協助陛下佐理政事之責,更有遇過勸諫之用。」
「這份爵位新制,重武輕文,與祖宗之法不合,然而,中書宰執卻視而不見,仍舊奉行。」
「故而,臣彈劾中書曲意媚上,尸位素餐,並無不妥。」
這話給旁邊的一干宰執大臣都看傻了。
這tm都能圓的上?
合著就不管怎麼著,全是他們的鍋唄?
趙禎也是有些無語,同時,再次認識到了,這幫士大夫強大的邏輯自洽性。
「也罷,張卿家你既要如此說,倒也過得去,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
爵位新制的確有錯。」
「可現在,朕不這麼覺得,你打算如何說服朕?」
糾結於小節沒有用。
今日的這場朝會,趙禎之所以要醞釀良久,而且從一開始就親自上場,
自然是有他的目的的。
張觀顯然也沒有糾纏的意思,原本他以為,自己的對手會是中書宰執,
現如今換了皇帝本人,雖然心理壓力大了一些,但其實本質上,也沒什麼不一樣的。
因此,沉吟片刻之後,張觀便再度拱手道。
「回陛下,原因其實臣方才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崇文抑武,乃是祖宗之法,這份爵位新制當中,過於看重武功,而文臣能得授爵者,寥寥無幾。」
「如此做法,實乃亂朝廷之制也,臣不敢不諫。」
話音落下,一旁的中書諸臣雖然沒有說話,但是心中卻不由腹誹一句。
這張觀真以為,這些話他們就沒說過嗎?
要是這樣有用,那還哪來的這份爵位新制?
「祖宗之法,變不得嗎?」
御座之上,趙禎聽到張觀的話,卻微微往前俯了俯身子,目光凜然。
這話一出,底下群臣再次心神巨震。
甚至於,就連原本還在心裡默默吐槽的宰執大臣們,此刻也紛紛站直了身子,臉色變得前所未有的嚴肅。
他們好像知道,官家今天想做什麼了——··
「陛下,我大宋立國至今,歷代先皇,皆遵照祖宗之法,此社稷安穩之根本,百姓太平之基石也,如何能變?」
此時,不僅是張觀,其他在場的大臣反應過來之後,也是紛紛議論了起來。
隨後,禮部郎中杜衍很快站了出來,拱手道。
他只是第一個。
趙禎的這句話,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在偌大的殿宇當中,掀起一陣陣的聲浪。
「不錯,祖宗之法不可變,此乃社稷之根本也。」
「陛下承祖宗之業,何故竟疑祖宗之法?」
『朝中定有奸臣作祟,蠱惑陛下,臣懇請陛下且不可聽信奸人之言,擅變祖宗之法。」
無數道反對的聲浪紛紛而起,幾乎要將殿宇掀翻,大殿當中,一時之間,隱隱有混亂的跡象。
見此狀況,負責維持朝會秩序的內侍也不得不再三揮動手中的拂塵,試圖讓人群冷靜下來。
然而,這卻無濟於事,仍舊是一大幫的官員紛紛上前,說個不停,甚至於,還有官員生怕自己說的話皇帝聽不見,向前了好幾步,要不是有內侍攔著,說不準他們都敢撲到趙禎的腳下。
不得不說,這般狀況,也讓趙禎有些始料未及。
他想到過這些文臣反應不會小,但是,卻沒想到,自己這才剛剛露了一個苗頭,便引起了如此激烈的反應。
不過也只是片刻,趙禎心中便大約明白了過來。
說白了,這就是這幫文臣的施壓手段罷了,和他登基之後的屢次即闕,
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其實無非就是鼓譟聚眾,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不滿,然後迫使皇帝改變心意罷了。
正常來說,見到這種場面,只要心性稍微軟弱一點的皇帝,肯定是要驚慌失措,草草收尾的。
但可惜,他們遇到的是趙禎。
看著底下越發混亂的場面,這位年輕官家的眸色緩緩變冷·-看來,有些事情是過去的太久了,久到這些文臣,都已經忘了他到底是什麼樣的手段了。
趙禎坐在原地,就這麼冷冷的盯著底下混亂不堪的眾人,隨後,給側旁的張從訓打了個眼色。
於是,後者立刻退下,僅是片刻之後,嘈雜不堪的紫宸殿中,便傳來了一陣急促整齊且沉重的腳步聲。
兩隊禁軍全身披掛,腰間懸著長刀,從殿門而入,迅速在大殿兩側站定。
盔甲之聲陣陣交鳴,便如一盆冷水,澆在殿中所有正在鼓譟的大臣頭上幾平是片刻之間,殿中安靜了一瞬,但旋即,又爆發出更大的議論之聲。
這幫已經上頭了的文臣見此狀況,不僅沒有害怕,反而是衝到了禁軍的面前,厲聲喝道。
「朝議重地,爾等持刀而入,意欲何為?」
張觀還是比較克制的,或者說,他的行事作風,其實就是一個標準的士大夫。
有句話怎麼說來看,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但事實上在儒家的語境當中,直接指責皇帝過錯的時候,反而不多。
因為皇帝是天子,代表上天,按照天人感應的理論,皇帝有過錯,應該是上天降罰,輪不到他人指責。
可皇帝畢竟是人,實實在在的會犯錯誤。
那麼這種時候怎麼辦呢?
答案很簡單,皇帝犯錯,但錯不是皇帝的。
典型案例就是現在,張觀並不說皇帝的決策失誤,而說是中書的決策失誤,誤導了皇帝,請求皇帝責罰中書。
這種做法,既維護了皇權尊嚴,又達到了勸諫的目的,算是慣用手段了。
理論上來說,這種時候,作為被彈劾的對象,中書就應該站出來進行自辯。
然後雙方展開一場酣暢淋漓的唇槍舌戰之後,皇帝視情況再做出最終的判斷。
事實上,王曾此時也已經做好了準備,打算邁步上前,和張觀好好論上一論。
但是,他們都忘了一點,那就是,自己遇到的這位陛下,和以往的官家都不一樣。
就在王曾邁步出列的同時,趙禎卻擺了擺手,示意他退下,隨後道。
「張卿家這話說的太委婉了,你反對授爵一事的奏札送到宮中,朕看過了,也批過了,隨後才是中書下札子。」
「再說這爵位新制,也是朕給的方向,中書按圖索驥,細化詳化之後再呈送御前核准的。」
「張卿家如今說,這都是中書之過,未免有些冤枉諸公了—」
這話趙禎是笑著說的,但是,殿中的氣氛便頓時變得更加緊張起來。
包括宰執大臣在內,所有人都沒想到,官家竟然會站出來維護中書,親自下場和張觀論辯。
這一下,可謂是給所有人都整不會了。
所幸的是,張觀在短暫的沉默之後,也迅速反應了過來,再次拱手道。
「陛下,此事即便不是中書蒙蔽陛下而出,可中書宰執,不僅有協助陛下佐理政事之責,更有遇過勸諫之用。」
「這份爵位新制,重武輕文,與祖宗之法不合,然而,中書宰執卻視而不見,仍舊奉行。」
「故而,臣彈劾中書曲意媚上,尸位素餐,並無不妥。」
這話給旁邊的一干宰執大臣都看傻了。
這tm都能圓的上?
合著就不管怎麼著,全是他們的鍋唄?
趙禎也是有些無語,同時,再次認識到了,這幫士大夫強大的邏輯自洽性。
「也罷,張卿家你既要如此說,倒也過得去,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
爵位新制的確有錯。」
「可現在,朕不這麼覺得,你打算如何說服朕?」
糾結於小節沒有用。
今日的這場朝會,趙禎之所以要醞釀良久,而且從一開始就親自上場,
自然是有他的目的的。
張觀顯然也沒有糾纏的意思,原本他以為,自己的對手會是中書宰執,
現如今換了皇帝本人,雖然心理壓力大了一些,但其實本質上,也沒什麼不一樣的。
因此,沉吟片刻之後,張觀便再度拱手道。
「回陛下,原因其實臣方才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崇文抑武,乃是祖宗之法,這份爵位新制當中,過於看重武功,而文臣能得授爵者,寥寥無幾。」
「如此做法,實乃亂朝廷之制也,臣不敢不諫。」
話音落下,一旁的中書諸臣雖然沒有說話,但是心中卻不由腹誹一句。
這張觀真以為,這些話他們就沒說過嗎?
要是這樣有用,那還哪來的這份爵位新制?
「祖宗之法,變不得嗎?」
御座之上,趙禎聽到張觀的話,卻微微往前俯了俯身子,目光凜然。
這話一出,底下群臣再次心神巨震。
甚至於,就連原本還在心裡默默吐槽的宰執大臣們,此刻也紛紛站直了身子,臉色變得前所未有的嚴肅。
他們好像知道,官家今天想做什麼了——··
「陛下,我大宋立國至今,歷代先皇,皆遵照祖宗之法,此社稷安穩之根本,百姓太平之基石也,如何能變?」
此時,不僅是張觀,其他在場的大臣反應過來之後,也是紛紛議論了起來。
隨後,禮部郎中杜衍很快站了出來,拱手道。
他只是第一個。
趙禎的這句話,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在偌大的殿宇當中,掀起一陣陣的聲浪。
「不錯,祖宗之法不可變,此乃社稷之根本也。」
「陛下承祖宗之業,何故竟疑祖宗之法?」
『朝中定有奸臣作祟,蠱惑陛下,臣懇請陛下且不可聽信奸人之言,擅變祖宗之法。」
無數道反對的聲浪紛紛而起,幾乎要將殿宇掀翻,大殿當中,一時之間,隱隱有混亂的跡象。
見此狀況,負責維持朝會秩序的內侍也不得不再三揮動手中的拂塵,試圖讓人群冷靜下來。
然而,這卻無濟於事,仍舊是一大幫的官員紛紛上前,說個不停,甚至於,還有官員生怕自己說的話皇帝聽不見,向前了好幾步,要不是有內侍攔著,說不準他們都敢撲到趙禎的腳下。
不得不說,這般狀況,也讓趙禎有些始料未及。
他想到過這些文臣反應不會小,但是,卻沒想到,自己這才剛剛露了一個苗頭,便引起了如此激烈的反應。
不過也只是片刻,趙禎心中便大約明白了過來。
說白了,這就是這幫文臣的施壓手段罷了,和他登基之後的屢次即闕,
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其實無非就是鼓譟聚眾,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不滿,然後迫使皇帝改變心意罷了。
正常來說,見到這種場面,只要心性稍微軟弱一點的皇帝,肯定是要驚慌失措,草草收尾的。
但可惜,他們遇到的是趙禎。
看著底下越發混亂的場面,這位年輕官家的眸色緩緩變冷·-看來,有些事情是過去的太久了,久到這些文臣,都已經忘了他到底是什麼樣的手段了。
趙禎坐在原地,就這麼冷冷的盯著底下混亂不堪的眾人,隨後,給側旁的張從訓打了個眼色。
於是,後者立刻退下,僅是片刻之後,嘈雜不堪的紫宸殿中,便傳來了一陣急促整齊且沉重的腳步聲。
兩隊禁軍全身披掛,腰間懸著長刀,從殿門而入,迅速在大殿兩側站定。
盔甲之聲陣陣交鳴,便如一盆冷水,澆在殿中所有正在鼓譟的大臣頭上幾平是片刻之間,殿中安靜了一瞬,但旋即,又爆發出更大的議論之聲。
這幫已經上頭了的文臣見此狀況,不僅沒有害怕,反而是衝到了禁軍的面前,厲聲喝道。
「朝議重地,爾等持刀而入,意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