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宮牆之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64章 宮牆之外

  武媚娘懷孕之後,日子又回到了當初懷李顯的時候。

  李治每天上午都會過來陪她一會。

  因為楊夫人年紀大了,出入宮廷不便,武媚娘向李治請旨,讓武如意代替胎教,李治欣然同意。

  這日上午,李治過來時,武家姊妹正在說話,旁邊還坐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小丫頭,正是賀蘭敏柔。

  李治坐在武媚娘旁邊,聽著武如意說一些長安城的趣事,賀蘭敏柔偶爾也會插兩句嘴。

  深宮就像一面高牆,將宮內和宮外隔絕成兩個世界。

  在李治印象中,李忠和李吉都還只是小孩子,平日入宮時,李治也只會考問一下他們的功課,並不清楚他們別的事情。

  從武如意口中,李治才發現兩人有著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一面。

  兩人才剛滿十六歲,竟然在長安城非常有名了。

  李忠出名是因為他的孝。

  每隔三天,他就會入宮拜見劉充媛,風雨無阻,從無間斷。

  這位大皇子對娘舅家也非常關照,時常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

  李治仔細想想,李忠確實是向自己請安最勤的皇子,只是自己平日太忙,根本沒有注意。

  依稀記得,李忠剛開府時,毆打兩名老師,導致名聲很差。

  當時還有很多官員上奏彈劾他,希望李治對他加強管教。

  不過自那以後,人們逐漸發現,陳王其實對老師非常尊敬,老師生病還會親自去看望。

  不知不覺間,風評已悄然扭轉。

  唐人重視孝道,李忠身份高貴,卻能恪守孝道,也不仗勢欺人,故而很得長安民眾喜愛。

  與李忠相比,李吉出名,卻是憑著音律。

  他小小年紀,已能演奏十幾種樂器,水準都很高,府中也養了很多音律大家為清客。

  在這些清客的宣傳下,小吳王頗有風雅之名。

  再加上他與李忠關係密切,形影不離,名聲相互加成下,兩人都成為長安百姓津津樂道的話題人物。

  聽起來,似乎這兩小子都成長的不錯,李治頗感欣慰。

  可繼續聽下來,李治突然又覺得,武如意的話也不能完全相信。

  因為在她口中,賀蘭敏之竟然也有不錯的名聲,什麼文武雙全,風流之類的,很受長安百姓的追捧。

  無論真假,聽她們說起這些事,倒也新鮮有趣,李治便笑吟吟的坐在旁邊聽著。

  王伏勝對這些就沒有多大興趣了。

  他站在大殿角落,目光時不時的看向門口,沒多久,便看到一名內侍來到門口,朝他直打眼色。

  王伏勝悄悄離開了內殿,來到門外,朝那名內侍道:「秦少監來了嗎?」

  那內侍道:「秦少監去了內侍監衙房,請您過去見他。」

  太極宮內侍上萬,敢讓王伏勝這個內侍大監過去見面的人,整個後宮,

  也只有秦少監一人了。

  連張多海最囂張的時候,也不敢這麼做。

  王伏勝卻並未露出不悅之色,朝幾名內侍吩咐了一句後,邁步朝著內侍監而去。

  秦少監是後宮中年紀最大的內侍。

  王伏勝入宮時,他便是太宗李世民身邊的內侍,地位僅次於內侍大監張阿難。

  太宗死後,張阿難殉葬。

  新皇帝即位之初,王伏勝憑著從龍之功,升為了內侍少監,當時的內侍大監便是秦少監。

  一朝天子一朝臣,內侍也是臣。

  王伏勝年紀雖輕,憑著與皇帝的關係,沒幾年便取代了秦少監,後者則降為了少監。

  不僅如此,另一位少監張多海憑著武皇后的寵幸,在後宮十分囂張,根本不把秦少監放在眼裡。

  這位宮中資歷最老的內侍只好退居幕後,管理山池院等偏僻院落。

  平日他也不大去內侍監點卯,不與這兩個年輕後輩相爭,樂得清閒自在。

  正因如此,王伏勝平日很難見到這位老前輩,

  李治前兩日在高安公主的秘密花園中,聽到一名女子唱歌,讓王伏勝調查。


  然而王伏勝查了一日,竟毫無收穫,無奈之下,只好向秦少監求助。

  既然是求助對方,王伏勝自然也不敢拿架子,邁著小碎步,很快來到了內侍監。

  穿過兩條走廊,來到秦少監的辦公房,只見門外站著四名年輕的小內侍,一起朝著他行禮。

  王伏勝擺手道:「秦翁可在屋中?」

  一名小內侍笑道:「正等著大監您呢。」推開門,把王伏勝請了進去。

  屋內點著很濃的香,煙霧繚繞。

  一張錦榻之上,躺著一名頭髮花白的老內侍,不時發出一道咳嗽聲,旁邊兩名小內侍正在幫他捶腿。

  王伏勝上前兩步,拱手道:「秦翁,冒昧把您請過來,還請見諒。」

  老內侍拾日阿你門西小畝子快扶我起來見禮?」顫巍巍就要起身。

  王伏勝快步過去,按住秦少監,笑道:「秦翁,您快躺下,我是您的孩兒輩,哪能讓您見禮,折煞了不是。」

  內侍之中,自有規矩。

  除官職之外,輩分最為重要,倘若有人沒大沒小,就會遭到其他內侍的鄙夷。

  秦少監微微一笑,橘子皮一樣的老臉舒展了幾分,笑道:「王大監客氣了,有什麼吩咐,儘管吩咐我這把老骨頭便是。」

  王伏勝細聲道:「山池院是您負責管理的吧?」

  秦少監臉上的笑容消失了,眯著眼道:「莫不是山池院哪個兔崽子惹到您王大監了,找老奴來興師問罪啦?」

  王伏勝趕忙道:「您多慮了,其實是前兩日,聖人聽到一名女子唱歌,

  很可能是山池院的人,故而向您問問。」

  秦少監沙啞著聲音,道:「我說您怎麼突然派人,在山池院內打聽消息,原來是為這事啊。」

  王伏勝道:「本不想打擾您,實在是下面那些孩子辦不好事,無法向聖人回話,這才叻擾您。」

  秦少監揮了揮乾枯的手臂,笑眯眯道:(「好說好說,既然是聖人的差事,老奴一定儘快查出來。」

  他向王伏勝詳細詢問皇帝碰到那名女子的時間和地點。

  王伏勝盡數回答了,問道:「您大概要多久?」

  秦少監忽然急咳了幾聲,一名小內侍舉起唾孟待他咳出一口老痰後,才氣喘吁吁的說:「你也知道,山池院宮人不少,可能要費上三兩日功夫。」

  王伏勝低聲道:「那恐怕就有些晚了。」

  秦少監淡淡道:!「老奴這把老骨頭,辦事確實不怎麼利索了。這樣吧,

  你更任在

  夫就能杏出夾」

  王伏勝道:,「您別誤會,我的意思是,能不能先排查一下兩位御女,如此也好先向聖人回話。」

  秦少監灰白的眉毛皺了皺,道:「你說的是鄭御女和楊御女?」

  「正是。」

  「為何要排查她們?

  王伏勝道:「那女子唱的曲子,似乎是長門賦,料來普通宮人不會唱此曲。」

  秦少監搖了搖頭,道:「不,不會是她們倆。」

  王伏勝微微一驚,道:「您如何知道?」

  秦少監眯著眼道:「我還沒到頭昏耳聾的地步,兩位御女做了什麼,還是知道的。」

  聽他如此說,似乎一直派人監視著兩位御女。

  王伏勝沉默了一會,緩緩道:「那不知秦翁是否知道,杞王殿下最近也經常去山池院?」

  秦少監昏黃的眼眶中,掠過一絲冷光,凝視著王伏勝。

  王伏勝坦然與他對視著。

  「秦翁,後宮的一切,您應該都清楚,山池院的兩位娘子本是王皇后的人,我問這些,絕無惡意。」

  秦少監揮了揮手,兩名小內侍都出去了。

  待屋中只剩下兩人,秦少監才用低沉沙啞的聲音開口。

  「不錯,是我默許杞王殿下進山池院,還暗中替他遮掩。」

  王伏勝道:「您為何這麼做?」

  秦少監淡淡一笑,道:「王大監,你還記不記得,永徽六年,十一月,

  有一日,聖人一個人不帶,悄悄來到了山池院。」


  王伏勝心中一凜。

  當時皇帝剛剛犯了頭疾,隨即性情大變,不准他們跟隨,在皇宮中四處亂逛。

  當時他十分驚恐,只能默默跟在後面,幸好聖人後來慢慢恢復,總算沒有出大的問題。

  「我當然記得。」

  秦少監悠悠道:「那你也該知道,聖人無意中撞見劉御女與陳王見面,

  隨後劉御女才被封為充媛。」

  「當時太子去找劉御女,老奴也是默許的,若是此事被老奴破壞,就沒有如今的劉充媛。」

  王伏勝證望著秦少監,隱約明白他的意思了。

  他默許三皇子與楊御女見面,就是希望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然而春小監什他知相不明戶秦少監似乎看出他的困惑,眯著眼道:,「王大監,你入宮時,還記得學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嗎?」

  王伏勝證了愜,低聲道:「記得,學的第一件事,是何為內侍。內者,

  內宮,卑在尊者之側,為侍。內侍便是尊者身邊的卑者。」

  秦少監沙啞著聲音,道:「不錯,你我官職再高,也不能忘了尊卑。御女品級再低,也是尊者。我們幫她們是本份,不能忘了。」

  「再者,老奴伺候過三代君王,高祖皇帝有四十多位嬪妃,太宗皇帝有三十多位嬪妃,當今聖人卻只有十位不到,卻還有幾位關在山池院,老奴當然希望她們出去,伺候聖人!」

  王伏勝愜了半響,感嘆道:「是我失職了。」

  秦少監說了這麼久的話,露出幾分疲憊之色。

  「王大監還有什麼要問的嗎?」

  王伏勝拱手道:!「沒有了,那女子的事就拜託秦翁了。」轉身離開了屋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