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可憐的李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59章 可憐的李顯

  立政門外,張多海正在小心翼翼的放哨。

  武媚娘當初聽了李治的話,對李賢諸多放任,最終導致這個兒子沒有教好。

  這件事也讓她明白,在教導孩子的問題上,不能完全聽丈夫的話。

  她當即改變策略,採取極為嚴厲的方法,教導第三個兒子李顯。

  這事不能讓李治知道,所以最近武媚娘教兒子時,都讓張多海在立政門外放哨,防止皇帝突然過去。

  眼下已過正午,紅日繞過中天,約莫是未時三刻。

  根據張多海對皇帝的了解,他應該剛剛在金水河附近的水閣午睡過,正朝甘露殿返回。

  等皇帝在甘露殿打個轉後,若是沒有緊急之事,便最有可能來立政殿找武皇后。

  若是皇帝興致好,也有可能去禁苑跑馬。

  除此之外,也不排除去薰風殿、蓬萊殿、承香殿、臨湖殿的可能。

  當然,皇帝有時候會突發奇想,做一些別人想不到的事,那就不是他能猜到的了。

  等了半響,也不見皇帝過來。

  正當他側頭望著大門附近的日時,一名內侍快步奔來,遠遠便朝他打了個手勢。

  這是皇帝正朝這邊過來的手勢。

  張多海腳步飛快,像一顆球一樣,朝著立政殿飛奔而去。

  來到殿外時,才放慢腳步,輕手輕腳的進入殿內。

  內殿中,武媚娘正在教子。

  在張多海看來,武皇后這次動了真格,比當初教太子時,還要嚴厲的多。

  只見七皇子李顯老老實實坐在榻上,查拉著腦袋,聽著武媚娘講解千字文。

  武皇后聲音稍大一些,他都會顫抖一下,顯得可憐兮兮的。

  張多海在心中同情了一下七皇子,快步來到武媚娘身邊,低聲道:「殿下,

  陛下過米了武媚娘「嗯」了一聲,吩咐一名保傅,將李顯帶了下去,隨即來到殿外候駕不一會,李治果然來了。

  武皇后將他迎入殿中,將自己最近調製的蜜酒,給他倒了一杯。

  武媚娘精力旺盛,只需花費部分精力,就能將後宮管理的井井有條。

  剩下的精力無處發泄,便開始研究各種養生駐顏的飲食。

  這種蜜酒便是其中一種。

  只要她不把精力用在朝政上,李治便不會管她,對她研究的飲食,都會給予很高的評價,以示鼓勵。

  「嗯,好喝!媚娘,再給朕倒一杯!」

  武媚娘微微一笑,又給他倒了一杯蜜酒。

  李治三兩口喝完,問道:「顯兒呢?」

  武媚娘道:「妾身讓保傅帶出去散步去了。」

  李治點點頭,朝武媚娘笑了笑,道:「媚娘,我跟你商量個事。」

  武媚娘見他表情怪異,奇道:「陛下不會又想讓妾身替您見什麼人吧?」

  李治一擺手,道:(「不,朕是想和你說一下元舅的事,朕將他從昭陵放出來,你是不是不太高興?」

  武媚娘眼臉下垂:「妾身知道他在吐番的事上立了大功,李親自為他求情,陛下這樣做,並無不妥。」

  李治伸手抓住她的手,捏了捏,笑道:「媚娘,你越來越識大體了,這次祿東贊的事,他又立了功,你看要不要恢復他的爵位?」

  武媚娘最近在各種事上,都成為李治的好幫手,並且並無越舉動。

  李治因此對她更加尊重,希望兩人的關係,朝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模式發展。

  武媚娘低頭沉思了一會,旋而抬起頭,鄭重的道:「陛下,妾身覺得並不妥當。」

  李治皺眉道:「為何?

  武媚娘柔聲道:「妾身並非對他懷有舊怨,只不過,陛下是否也應該為文成公主多考慮一下。」

  李治道:「文成公主?她怎麼了?』

  武媚娘道:「陛下是不是忘了,她的父親李道宗,當初也和李恪一樣,被長孫無忌無端捲入房遺愛之案。文成公主嘴上不說,心中對此事,難道就沒有不滿嗎?」

  李治沉默了一會,道:「你這麼一說,朕確實有些大意了。」


  武媚娘柔聲道:「陛下只是太忙了,所以忽略了這些。妾身以為,這次的事,長孫無忌確實立了大功,但不必嘉獎,只當抹去他陷害李道宗之事。」

  李治凝思片刻,點頭道:「好,那就聽你的。」

  武媚娘微笑道:「長孫無忌是聰明人,相信也不會抱怨。」

  便在這時,王伏勝忽然來到李治身邊,低聲道:「陛下,阿史那步真求見,

  正在承天門外等候。」

  李治皺了皺眉,道:「他有說什麼事嗎?」

  「好像與大食人有關。」王伏勝回答。

  李治沉思了一會,站起身,道:「宣他到甘露殿覲見吧。』

  和武媚娘打了個招呼,離開立政殿,朝甘露殿返回從側門進入外殿,在龍椅上坐下,命人召門外的阿史那步真勤見。

  「臣阿史那步真,拜見陛下。」

  步真進入大殿後,拱手行了一禮,隨即手舞足蹈,便開始獻蹈舞禮。

  一般來說,大臣如果長期不見皇帝,面聖時會通過蹈舞禮,表達心中的喜悅。

  李治抬手道:「蹈舞禮就不必了。你來見朕,是有什麼事想說吧?

  步真肅然道:「陛下,昨天下午,突騎施部首領,烏質勒突然來到臣的府邸。」

  李治目光一閃:「礎陸部投靠了大食,他是和大食使節一起來的吧?」

  步真道:「陛下聖明,此人正是隨伊本來到長安,他來找臣,是為了轉達大食人的話。」

  李治淡淡道:「朕故意晾著大食使節不見,你應該知道朕的用意吧?」

  步真趕忙道:「臣明白陛下的意思,如果大食人找臣,是想要占據噶爾城以北,臣絕不會來替他們說話!」

  「那你來見朕,莫非是他們開出其他條件?」

  「正是。」步真道:「陛下,大食人表示願意退出吐蕃,讓出所有土地,只有一個要求!」

  「什麼?」

  「他們希望能允許在吐蕃地區,傳播大食教,官府不得阻攔!」

  李治聽了後,心中一突。

  大食人果然狡猾,若是李治把大食教當做和佛教類似的宗教,肯定會答應下來。

  不口。

  任由他們在吐番傳教,等吐番地區的大食教信徒越來越多,將來再攻打吐蕃時,這些信徒都會成為他們的內應,戰爭結果就兩說了。

  李治靜靜思索了好一會,才終於抬起頭。

  「步真將軍,你再見烏質勒時,可發現他身上出現什麼變化?」

  步真愣了一下,略微想了想,皺眉道:「他似乎————沒什麼變化。」

  「那你覺得他對大食忠心嗎?」李治換了一個問題。

  步真道:「從昨天的見面來看,他對大食頗有幾分忠心,要想讓他背叛,只怕不容易。」

  他還以為皇帝想讓他策反烏質勒。

  李治道:「那你覺得,烏質勒當初歸附大唐時,對唐朝的忠心,可比得上對大食的忠心?」

  步真露出疇曙之色,道:「這個—這個.—·

  李治道:「朕要聽你的心裡話。」

  步真低聲道:「他對大食人的忠心,似乎比當初對我大唐時,要多那麼一點。」

  李治點頭道:「這就是了,他投靠大食不過短短兩年,大食人是怎麼這麼快獲得他的效忠呢?」

  步真回想起與烏質勒的對話,道:「陛下,可能是宗教的緣故。他已經信了大食教!」

  李治道:「不錯,這就是宗教之國的優勢,若是任由大食人在吐蕃傳教,將來他們再攻打吐蕃時,優勢就在他們一邊了。」

  步真吃了一驚,跪在地上,道:「臣不察,險些上了大食人的當。」

  李治抬手道:「起來吧,這不能怪你,朕若不是對大食教有所了解,也會同意他們的條件。」

  步真咬牙道:「陛下,大食人如此可惡,臣願前往吐蕃,擔任先鋒,替陛下打下噶爾城!」

  李治擺手道:「不急,眼下既還在談判階段,那就繼續談,談不攏再打也不遲。」

  步真道:「可如果兩個條件都不答應他們,大食人只怕不會再讓步了。」


  李治閉上雙眼,露出思索的表情。

  這時,王伏勝來到身邊,低聲道:「陛下,兵部尚書蕭嗣業求見。」

  李治睜眼道:「讓他進來吧。」

  不一會,蕭嗣業進入殿內,朝李治見禮。

  李治抬手道:「不必多禮。蕭卿,可是前線又傳來軍情?」

  蕭嗣業滿臉喜色,笑道:「陛下,是天竺傳回的消息。」

  李治心中一動:「王玄策又有什麼行動嗎?」

  蕭嗣業笑道:「王玄策趁欽陵領兵返回吐蕃,率領天竺幾國,奪下幾座城池。如今兵勢越來越強,正計劃攻占曲女城!」

  李治目光一閃,似乎想到了什麼,沒有說話。

  蕭嗣業等了半響,見皇帝依然沒有反應,只好開口提醒道:「陛下,王玄策還提出一個策略,可以消滅吐蕃殘軍。」

  李治定了定神,問道:「哦,他提出什麼策略?

  蕭嗣業道:「他認為只要他攻打曲女城,吐蕃軍隊必定回防,朝廷可派一支軍隊穿過大雪山,與天竺軍合擊吐蕃,定能擊敗他們,收復天竺!」

  李治搖了搖頭,道:「不可,眼下吐蕃還不穩定,不能貿然出兵天竺。」

  蕭嗣業道:「那要不要通知王玄策,讓他率領天竺軍隊,暫時撤退,避開吐蕃主力,等候朝廷指令?」

  李治並沒有回答他,反而把目光看向了阿史那步真。

  「步真將軍,你去告訴烏質勒,吐蕃已是大唐領土,他們傳教需遵循大唐律法,不得肆意傳教。」

  「不過朕可以答應他們另一個條件,只要他們撤出吐蕃,朕可以把天竺讓給他們。」

  步真還未說話,蕭嗣業就急忙道:「陛下,吐蕃收復之後,天竺很快就能收復,為何輕易讓給大食?」

  李治面無表情道:「不要好高驁遠,眼下穩定吐蕃才是第一要務,天竺離的太遠,我們管不過來。」

  蕭嗣業道:「可王玄策—.

  李治抬手道:「王玄策的能耐,朕已經見識到了,朕會下旨,讓他擔任昆藏副都護。給他傳消息,讓他不必待在天竺了,回來吧。」

  蕭嗣業暗暗皺眉,心道:「陛下為何對吐蕃和天竺的態度完全不同?」見皇帝心意已決,不敢再勸。

  另一邊,步真聽了李治的話,也暗暗心驚。

  他仔細琢磨了一下,小心翼翼的問道:「陛下,您的意思是說,大食攻打天竺時,咱們不插手,換取大食退出吐蕃?」

  李治道:「不錯。」

  步真神情肅然,拱手道:「臣明白了,臣定會竭盡全力,與大食人達成契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