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返城知青
第268章 返城知青
一九七九年,三月十九號,昌城。
周靈瑩是一九七一年十六歲剛高中畢業下的鄉,跟她同一時期下鄉的人,年齡都會差不多。因為到了她這年齡,高中也畢業了,沒有立刻找到工作都會被安排下鄉。初中畢業也是在十六歲左右就開始被安排了。
除了最早六八年左右的第一批知青年齡會參差不齊,後面下鄉的人都是年輕人。
所以在周靈瑩那一批知青的人裡面,基本都在鄉鎮裡結婚了,而現在很多知青在面臨著返城的抉擇。
「張艷,你說什麼,李明軍跑了?」周靈瑩有點驚訝的說道,但想想他的為人,又感覺很正常。
「對,靈瑩,你不是說他家裡條件不行的嘛,他怎麼獲得調令的。」張艷抱著自己的孩子說道。
當年李明軍因為騙周靈瑩一些錢糧的事情,在知青隊裡其實是記過了的。但家醜不可外揚,知青隊的隊長並沒有通報批評,怕他的事情在知青隊外也傳開,那樣就徹底抬不起頭了。
而李明軍在受到處罰後,為了不在知青隊被人指指點點,直接在公社裡一家條件還不錯的找了個姑娘結婚。然後申請從知青隊調到產生隊裡去了。
雖然李明軍到生產隊了,大家每年還是能偶爾碰見的。每年公社都有上面的人來放電影,還有參加大型活動的時候,還是能看見他的身影。
只不過李明軍碰見知青隊的人都會儘量避開,特別是面對周靈瑩。周靈瑩這些年有時候聽到公社放電影,也會回去湊熱鬧。
在公社看電影和電影院的氛圍是完全不一樣的,會更有意思一點。
那李明軍娶了公社的媳婦後,可也是有了兒女的。只不過一直沒去領結婚證,在農村也不辦那個,弄結婚證還得去縣城裡,並且年齡要達標。
而且知青結婚還要到知青隊去審批,會有些麻煩。在農村鄉鎮的人不計較結婚證,知青辦理結婚證又麻煩的情況下。很多地方的知青在公社結婚,大部分都是沒結婚證的。
就連張艷現在也是如此,她是後來嫁給了住鎮上的一戶人。因為自身有文化,現在還在鎮裡當小學教師。她跟她丈夫現在是生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結婚證也沒打。
不是不去辦理結婚證,而是在鄉鎮很多人沒那個概念。
如今李明軍在年後拋妻棄子的回城去了,屬於那種沒跟媳婦和子女打招呼就走了的那種,但肯定是通過什麼渠道活動了調令的。
知青返城也不是一窩蜂的回去,最早的一批就是通過高考返城的。然後第二批是關係戶,第三批其實還沒輪到像周靈瑩這樣的,反而是這兩年剛下鄉沒結婚的青年。
很多下鄉兩三年,年齡也就十八至二十歲左右的,自然是安排回去結婚的好。那些在農村結婚生子了的,晚點安排也不急於一時。
那李明軍明顯不屬於前面那幾批被安排的對象,但卻能獲得調令,然後偷偷走人了。
不過這樣的現象在國內各地其實都有上演,而且男的走人的比較多。而且男人偷偷回城也有優勢,男人有子女又不要他生,回到城裡有能力的一樣可以娶妻生子。
女人如果生了幾個孩子的就不一樣了,別說生過孩子,就算有過男人,在這個年代都容易被人嫌棄。所以女人偷偷回城的很少,有回去的都不少是讓家人再動用關係,把丈夫和子女也帶上。
除了一些要回城裡讀大學走人的比較多,更多的是跟張艷這樣,有了丈夫和孩子,也沒有讀大學什麼的追求,就繼續生活在這邊的。
而且張艷現在也有工作,雖然鄉鎮教師工資很低。但放暑假的時候,有周靈瑩這邊的照顧,她帶這這邊的家人去抓泥鰍黃鱔到城裡給周靈瑩,收入能增加不少。而且買布料和一些東西,沒有票證也可以找周靈瑩幫忙。
除了張艷被周靈瑩照顧,王芳那邊和另外兩個女知青也是如此。都嫁人有孩子了,但跟周靈瑩這邊的關係沒斷。
不嫁人也不現實,少女的時候思春。嫁人了,吃過肉了,知道味道了,女人也一樣少不了男人。
而且張艷和王芳她們結婚生孩子後,跟周靈瑩也有了很多共同的話題,可以在一起聊一些沒羞沒臊的事情。
「張艷,你以後要是能回去,你會一個人回濟南嘛。」周靈瑩詢問道。
「讓我丟下兒子女兒我是做不到,就算能把孩子帶回去我也不會跑回去。帶著孩子回去怎麼嫁人。」張艷回答道。
張艷自己的老家家庭條件可是一般,回去居住是一個問題,畢竟她是女兒不是兒子。然後也捨不得孩子。
至於男人,也結婚這樣多年了,初在一起的甜蜜早就沒了。而且農村男人也不會哄女人,多少人羨慕周靈瑩呀,找的男人條件好不說,又俊朗又會哄女人。
給周靈瑩買衣服,吃的用的,還會帶她去看電影,去拍照片。而農村男人,別說那些東西了,一些甜言蜜語都沒有。
但就算農村男人再不好,也是一個男人。有多少個女人願意守活寡呀,特別是在這個沒有什麼娛樂活動的年代。到了晚上男人喜歡折騰那事,女人也是一樣的。
所以就算以後張艷能回城了,她也不打算回去。目前就是想好好的過日子得了,在鎮裡當一個小學老師,她覺得也不錯。
而張艷雖然是在當老師,但她屬於民辦教師,其實是沒有工資只有補助和工分的。一個月八塊錢的補助,然後就是會記工分。
這工分收入是根據生產隊的產出來計算的,今年收成好,就多分一點,收成不好就少一點。也就是說收入是不穩定的,但也比一個農民強。
不過也就再過一年多,昌城這邊包產到戶沒有工分後。鄉村教師的支持就全部依靠鄉鎮裡財政了,因為光靠農村小孩給的學費是不夠大家工資和學校一些費用的。
農村很多女娃都不讀書,加上現在也沒有什么九年義務教育。
如果沒有財政補貼,哪怕一個教師只按照最低初級教員二十七塊錢左右的工資算。在農村一個老師得一百五十個學生的學費才夠,而一個年級的老師也不可能只有一個老師。
所以在包產到戶之前,鄉鎮裡都是給老師發點補助,然後生產大隊裡平攤掉其他收入的。
而包產到戶後,一些貧困的鄉鎮,以後拖欠教師工資是常態。因為民辦教師不屬於正式工,是學校在缺乏教導人員的時候,招的『臨時』工。
「你今天到這邊住嘛,要的雞蛋和糧食給你準備好了。」周靈瑩逗著張艷的兒子。
「不住了,你這邊沒以前那麼方便了。」張艷說道。
周靈瑩這邊現在有一個侄女住偏房,加上兩個女兒也是住那邊。張艷要在這邊住,基本就是周靈瑩的男人不在這邊的時候,跟她一起睡。
但張艷這次來這邊,是帶著了孩子過來,然後在城裡去逛了逛的。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到城裡,中午兩點就要回去,否則下午就沒車了。
以前縣城裡的汽車站就一輛汽車在各公社來迴轉,去市區裡的汽車都是市區里汽車站開過來的。
現在因為出行的需求,縣城也有汽車直接通往市區了,雖然是市區里淘汰下來的汽車。但市區至縣城往返的班車多了一班次,這樣一來縣城來市區這邊的,可以早上坐八點不到的班車。
下午市區回縣城的,一趟是一點五十的班車,一趟是三點四十的。
這樣一來安排好合理時間,縣城裡的人來一趟市區,能玩四五個小時。
「錢給你記帳上。」周靈瑩說道。
「恩,現在田地里開始插秧了,每天中午去田地里找點黃鱔,到時候多了就給你送來。」張艷點了點頭說道。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在贛省這邊,就是這個月份開始插秧播種工作。而這個月份黃鱔也算是結束了冬眠,不過活動量小。
這插秧的話,人會在田地里踩踏,加上這年頭的黃鱔也多。會在插秧的時候發現一些黃鱔,甚至南方這邊種水稻會先灌溉田地。然後經常能在有水的田地邊發現很大的甲魚。
江成的空間裡就有很多甲魚,都是抓黃鱔的人抓道一起按照幾毛錢一斤賣過來的。關鍵是空間裡現在存放在三隻臉盆那麼大的甲魚了。
有一隻很大的甲魚還是一個小孩發現的,一開始還以為是一坨大牛糞。等靠近的時候才發現會動,然後喊附近的人抓了,又被周靈瑩認識的女知青花兩塊錢買了送過來的。
反正這野生的甲魚很補氣血是真的,那種很大的黃鱔也一樣補。江成吃過,這氣血旺盛的小伙子吃那個,吃多了跟吃沒副作用的偉哥沒區別。
張艷在公社裡當教師,加上他男人掙的一些工分,其實生活壓力挺大。可就是因為有周靈瑩這邊這條門路,那是經常來這邊弄點雞蛋和一些米麵油回去改善生活。
也正是因為如此,張艷雖然在這邊沒有娘家人。但她的公婆不敢欺負她,而且真吵架了,吵的過分了,她還真能帶著孩子跑到周靈瑩這邊住很多天。讓她男人和公婆著急,知道她在昌城這邊也是有依靠的。
這樣的事情也不光是張艷如此,王芳和其他兩個女知青也是對周靈瑩馬首是瞻。都是同一批知青,互相照應,把周靈瑩當成她們在昌城最大的關係戶。
以前有周靈瑩撐腰,讓她們能買到很多不要票的東西,又能通過在田地里抓些東西換錢,那時候女知青的公婆和一些丈夫這邊的親戚為了這些好處,是儘量把重男輕女的思想收了起來。
現在就更不得了了,很多知青都在返城。出現不少拋妻棄子和拋夫棄子的事情,買車票也不需要開證明。不少女知青的公婆家,還真怕兒媳婦就白白的跑了。
甚至農村有些娶了女知青的人,有時候人家還沒達到回城的條件,也擔心跑了,直接把女知青關起來不讓出門了。一分錢不給,想走也走不了的也很多。
「靈瑩,你這樣喜歡我兒子,要不讓你家女兒跟我兒子定個娃娃親吧。」張艷對著周靈瑩說道。
「這事可不行,我那男人在這方面有神經的,幾個女兒寵的沒邊了。這邊的副區長以前還是街道辦主任的時候,就想讓孫子跟我家女兒定娃娃親,他都不同意,哪怕是口頭說著玩的都不行。」周靈瑩說道。
其實周靈瑩也不是很喜歡張艷的兒子,因為長的一般,還挺黑。這喜歡逗弄張艷的兒子,只不過是羨慕張艷生了一個帶把的。
最近周靈瑩的確是稍微有點魔怔了,看見很小的小男孩,她老是會想著,要是是自家的就好了。
江成是不知道她的想法,要是知道媳婦老是想一些這樣不切實際的事,他得先崩潰了。
張艷是沒想到周靈瑩的丈夫連一個娃娃親都這樣抗拒,不過她也是臨時想到這個的。這話也有一半的玩笑成分在裡面,另外一半是真的想跟周靈瑩家定一個親。
周靈瑩的丈夫江成當司機這些年,認識了不少有人物。他侄女江娟能到城裡讀書,這就是走了關係了。
街道辦那邊的關係張艷也早就知道,還有供銷社和一些其他單位多多少少都能扯上點交情。
就比如搪瓷廠那邊,就算不去找對面在搪瓷廠上班的鄰居幫忙,江成去那邊購買幾個盆和被子什麼的,人家也是直接賣給他,不需要票證。
除了這個,還有肥皂廠,火柴廠,機械廠什麼的。
像張艷和王芳她們結婚,周靈瑩都是送臉盆水杯和熱水瓶,比隨禮送錢場面多了。關鍵是這個年代隨禮送錢的話送的不多,這送少了周靈瑩覺得寒磣,送多了又沒那個送法。
這送水瓶和臉盆,那是結婚人最需要的,而且價格也不便宜。
一個臉盆在這個年代也並不便宜,市場上要六七塊錢。江成不需要票證,還能在廠里拿到便宜的價格。再加上熱水瓶,一起當禮品送過去,得十多塊錢。
而十多塊錢,在農村都可以當彩禮錢了。
(想想開局寫了某人那麼多戲份,完全不出現好像虧了。所以還是把某人再上場一下,除了這人,之前出現過的人物也都該慢慢重新登場了。)
(本章完)
一九七九年,三月十九號,昌城。
周靈瑩是一九七一年十六歲剛高中畢業下的鄉,跟她同一時期下鄉的人,年齡都會差不多。因為到了她這年齡,高中也畢業了,沒有立刻找到工作都會被安排下鄉。初中畢業也是在十六歲左右就開始被安排了。
除了最早六八年左右的第一批知青年齡會參差不齊,後面下鄉的人都是年輕人。
所以在周靈瑩那一批知青的人裡面,基本都在鄉鎮裡結婚了,而現在很多知青在面臨著返城的抉擇。
「張艷,你說什麼,李明軍跑了?」周靈瑩有點驚訝的說道,但想想他的為人,又感覺很正常。
「對,靈瑩,你不是說他家裡條件不行的嘛,他怎麼獲得調令的。」張艷抱著自己的孩子說道。
當年李明軍因為騙周靈瑩一些錢糧的事情,在知青隊裡其實是記過了的。但家醜不可外揚,知青隊的隊長並沒有通報批評,怕他的事情在知青隊外也傳開,那樣就徹底抬不起頭了。
而李明軍在受到處罰後,為了不在知青隊被人指指點點,直接在公社裡一家條件還不錯的找了個姑娘結婚。然後申請從知青隊調到產生隊裡去了。
雖然李明軍到生產隊了,大家每年還是能偶爾碰見的。每年公社都有上面的人來放電影,還有參加大型活動的時候,還是能看見他的身影。
只不過李明軍碰見知青隊的人都會儘量避開,特別是面對周靈瑩。周靈瑩這些年有時候聽到公社放電影,也會回去湊熱鬧。
在公社看電影和電影院的氛圍是完全不一樣的,會更有意思一點。
那李明軍娶了公社的媳婦後,可也是有了兒女的。只不過一直沒去領結婚證,在農村也不辦那個,弄結婚證還得去縣城裡,並且年齡要達標。
而且知青結婚還要到知青隊去審批,會有些麻煩。在農村鄉鎮的人不計較結婚證,知青辦理結婚證又麻煩的情況下。很多地方的知青在公社結婚,大部分都是沒結婚證的。
就連張艷現在也是如此,她是後來嫁給了住鎮上的一戶人。因為自身有文化,現在還在鎮裡當小學教師。她跟她丈夫現在是生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結婚證也沒打。
不是不去辦理結婚證,而是在鄉鎮很多人沒那個概念。
如今李明軍在年後拋妻棄子的回城去了,屬於那種沒跟媳婦和子女打招呼就走了的那種,但肯定是通過什麼渠道活動了調令的。
知青返城也不是一窩蜂的回去,最早的一批就是通過高考返城的。然後第二批是關係戶,第三批其實還沒輪到像周靈瑩這樣的,反而是這兩年剛下鄉沒結婚的青年。
很多下鄉兩三年,年齡也就十八至二十歲左右的,自然是安排回去結婚的好。那些在農村結婚生子了的,晚點安排也不急於一時。
那李明軍明顯不屬於前面那幾批被安排的對象,但卻能獲得調令,然後偷偷走人了。
不過這樣的現象在國內各地其實都有上演,而且男的走人的比較多。而且男人偷偷回城也有優勢,男人有子女又不要他生,回到城裡有能力的一樣可以娶妻生子。
女人如果生了幾個孩子的就不一樣了,別說生過孩子,就算有過男人,在這個年代都容易被人嫌棄。所以女人偷偷回城的很少,有回去的都不少是讓家人再動用關係,把丈夫和子女也帶上。
除了一些要回城裡讀大學走人的比較多,更多的是跟張艷這樣,有了丈夫和孩子,也沒有讀大學什麼的追求,就繼續生活在這邊的。
而且張艷現在也有工作,雖然鄉鎮教師工資很低。但放暑假的時候,有周靈瑩這邊的照顧,她帶這這邊的家人去抓泥鰍黃鱔到城裡給周靈瑩,收入能增加不少。而且買布料和一些東西,沒有票證也可以找周靈瑩幫忙。
除了張艷被周靈瑩照顧,王芳那邊和另外兩個女知青也是如此。都嫁人有孩子了,但跟周靈瑩這邊的關係沒斷。
不嫁人也不現實,少女的時候思春。嫁人了,吃過肉了,知道味道了,女人也一樣少不了男人。
而且張艷和王芳她們結婚生孩子後,跟周靈瑩也有了很多共同的話題,可以在一起聊一些沒羞沒臊的事情。
「張艷,你以後要是能回去,你會一個人回濟南嘛。」周靈瑩詢問道。
「讓我丟下兒子女兒我是做不到,就算能把孩子帶回去我也不會跑回去。帶著孩子回去怎麼嫁人。」張艷回答道。
張艷自己的老家家庭條件可是一般,回去居住是一個問題,畢竟她是女兒不是兒子。然後也捨不得孩子。
至於男人,也結婚這樣多年了,初在一起的甜蜜早就沒了。而且農村男人也不會哄女人,多少人羨慕周靈瑩呀,找的男人條件好不說,又俊朗又會哄女人。
給周靈瑩買衣服,吃的用的,還會帶她去看電影,去拍照片。而農村男人,別說那些東西了,一些甜言蜜語都沒有。
但就算農村男人再不好,也是一個男人。有多少個女人願意守活寡呀,特別是在這個沒有什麼娛樂活動的年代。到了晚上男人喜歡折騰那事,女人也是一樣的。
所以就算以後張艷能回城了,她也不打算回去。目前就是想好好的過日子得了,在鎮裡當一個小學老師,她覺得也不錯。
而張艷雖然是在當老師,但她屬於民辦教師,其實是沒有工資只有補助和工分的。一個月八塊錢的補助,然後就是會記工分。
這工分收入是根據生產隊的產出來計算的,今年收成好,就多分一點,收成不好就少一點。也就是說收入是不穩定的,但也比一個農民強。
不過也就再過一年多,昌城這邊包產到戶沒有工分後。鄉村教師的支持就全部依靠鄉鎮裡財政了,因為光靠農村小孩給的學費是不夠大家工資和學校一些費用的。
農村很多女娃都不讀書,加上現在也沒有什么九年義務教育。
如果沒有財政補貼,哪怕一個教師只按照最低初級教員二十七塊錢左右的工資算。在農村一個老師得一百五十個學生的學費才夠,而一個年級的老師也不可能只有一個老師。
所以在包產到戶之前,鄉鎮裡都是給老師發點補助,然後生產大隊裡平攤掉其他收入的。
而包產到戶後,一些貧困的鄉鎮,以後拖欠教師工資是常態。因為民辦教師不屬於正式工,是學校在缺乏教導人員的時候,招的『臨時』工。
「你今天到這邊住嘛,要的雞蛋和糧食給你準備好了。」周靈瑩逗著張艷的兒子。
「不住了,你這邊沒以前那麼方便了。」張艷說道。
周靈瑩這邊現在有一個侄女住偏房,加上兩個女兒也是住那邊。張艷要在這邊住,基本就是周靈瑩的男人不在這邊的時候,跟她一起睡。
但張艷這次來這邊,是帶著了孩子過來,然後在城裡去逛了逛的。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到城裡,中午兩點就要回去,否則下午就沒車了。
以前縣城裡的汽車站就一輛汽車在各公社來迴轉,去市區裡的汽車都是市區里汽車站開過來的。
現在因為出行的需求,縣城也有汽車直接通往市區了,雖然是市區里淘汰下來的汽車。但市區至縣城往返的班車多了一班次,這樣一來縣城來市區這邊的,可以早上坐八點不到的班車。
下午市區回縣城的,一趟是一點五十的班車,一趟是三點四十的。
這樣一來安排好合理時間,縣城裡的人來一趟市區,能玩四五個小時。
「錢給你記帳上。」周靈瑩說道。
「恩,現在田地里開始插秧了,每天中午去田地里找點黃鱔,到時候多了就給你送來。」張艷點了點頭說道。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在贛省這邊,就是這個月份開始插秧播種工作。而這個月份黃鱔也算是結束了冬眠,不過活動量小。
這插秧的話,人會在田地里踩踏,加上這年頭的黃鱔也多。會在插秧的時候發現一些黃鱔,甚至南方這邊種水稻會先灌溉田地。然後經常能在有水的田地邊發現很大的甲魚。
江成的空間裡就有很多甲魚,都是抓黃鱔的人抓道一起按照幾毛錢一斤賣過來的。關鍵是空間裡現在存放在三隻臉盆那麼大的甲魚了。
有一隻很大的甲魚還是一個小孩發現的,一開始還以為是一坨大牛糞。等靠近的時候才發現會動,然後喊附近的人抓了,又被周靈瑩認識的女知青花兩塊錢買了送過來的。
反正這野生的甲魚很補氣血是真的,那種很大的黃鱔也一樣補。江成吃過,這氣血旺盛的小伙子吃那個,吃多了跟吃沒副作用的偉哥沒區別。
張艷在公社裡當教師,加上他男人掙的一些工分,其實生活壓力挺大。可就是因為有周靈瑩這邊這條門路,那是經常來這邊弄點雞蛋和一些米麵油回去改善生活。
也正是因為如此,張艷雖然在這邊沒有娘家人。但她的公婆不敢欺負她,而且真吵架了,吵的過分了,她還真能帶著孩子跑到周靈瑩這邊住很多天。讓她男人和公婆著急,知道她在昌城這邊也是有依靠的。
這樣的事情也不光是張艷如此,王芳和其他兩個女知青也是對周靈瑩馬首是瞻。都是同一批知青,互相照應,把周靈瑩當成她們在昌城最大的關係戶。
以前有周靈瑩撐腰,讓她們能買到很多不要票的東西,又能通過在田地里抓些東西換錢,那時候女知青的公婆和一些丈夫這邊的親戚為了這些好處,是儘量把重男輕女的思想收了起來。
現在就更不得了了,很多知青都在返城。出現不少拋妻棄子和拋夫棄子的事情,買車票也不需要開證明。不少女知青的公婆家,還真怕兒媳婦就白白的跑了。
甚至農村有些娶了女知青的人,有時候人家還沒達到回城的條件,也擔心跑了,直接把女知青關起來不讓出門了。一分錢不給,想走也走不了的也很多。
「靈瑩,你這樣喜歡我兒子,要不讓你家女兒跟我兒子定個娃娃親吧。」張艷對著周靈瑩說道。
「這事可不行,我那男人在這方面有神經的,幾個女兒寵的沒邊了。這邊的副區長以前還是街道辦主任的時候,就想讓孫子跟我家女兒定娃娃親,他都不同意,哪怕是口頭說著玩的都不行。」周靈瑩說道。
其實周靈瑩也不是很喜歡張艷的兒子,因為長的一般,還挺黑。這喜歡逗弄張艷的兒子,只不過是羨慕張艷生了一個帶把的。
最近周靈瑩的確是稍微有點魔怔了,看見很小的小男孩,她老是會想著,要是是自家的就好了。
江成是不知道她的想法,要是知道媳婦老是想一些這樣不切實際的事,他得先崩潰了。
張艷是沒想到周靈瑩的丈夫連一個娃娃親都這樣抗拒,不過她也是臨時想到這個的。這話也有一半的玩笑成分在裡面,另外一半是真的想跟周靈瑩家定一個親。
周靈瑩的丈夫江成當司機這些年,認識了不少有人物。他侄女江娟能到城裡讀書,這就是走了關係了。
街道辦那邊的關係張艷也早就知道,還有供銷社和一些其他單位多多少少都能扯上點交情。
就比如搪瓷廠那邊,就算不去找對面在搪瓷廠上班的鄰居幫忙,江成去那邊購買幾個盆和被子什麼的,人家也是直接賣給他,不需要票證。
除了這個,還有肥皂廠,火柴廠,機械廠什麼的。
像張艷和王芳她們結婚,周靈瑩都是送臉盆水杯和熱水瓶,比隨禮送錢場面多了。關鍵是這個年代隨禮送錢的話送的不多,這送少了周靈瑩覺得寒磣,送多了又沒那個送法。
這送水瓶和臉盆,那是結婚人最需要的,而且價格也不便宜。
一個臉盆在這個年代也並不便宜,市場上要六七塊錢。江成不需要票證,還能在廠里拿到便宜的價格。再加上熱水瓶,一起當禮品送過去,得十多塊錢。
而十多塊錢,在農村都可以當彩禮錢了。
(想想開局寫了某人那麼多戲份,完全不出現好像虧了。所以還是把某人再上場一下,除了這人,之前出現過的人物也都該慢慢重新登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