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華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52章 華僑

  在義安縣的汽車站裡,江成他們等了二十分鐘才坐到了車。

  這去金河公社的站點也漲價了,以前二分錢就可以,現在要三分錢了。不過小孩依然只是江招娣半票,七個人給一毛錢車票錢就可以了。

  到了這邊還是合以往一樣,回村裡的小路還要走十來分鐘。

  這坐了一兩個小時的車了,走走路倒是也不錯。江成跟周靈瑩是一人抱一個,讓老大老二走著去家裡。

  一到家,江成他們自然是被熱情的招待。就是他們回自己屋的時候,房間裡有侄子的衣物,床上有被子不說,關鍵是屋裡還有一股子腳臭味。

  外面天氣冷,周靈瑩本來想帶著女兒到屋裡坐一會的都有些受不了。

  兩個侄子別看年齡小,但都是汗腳,加上穿的鞋子不怎麼洗。就算洗腳了,腳穿一下鞋又臭了。

  最後周靈瑩乾脆抱著兩個小女兒去廚房灶台那邊了,那邊起碼暖和。

  江成他們回來了,帶了各種東西。趙玉霞是直接讓李香蘭去殺雞,這冬天農村也就只有殺只雞,蔬菜也就是蘿蔔白菜的。

  不過對於兩個侄子來說,這就是豐盛的了。

  家裡的女人都在廚房幫忙弄飯,倒也是熱鬧,江成這回來一趟,也就到正屋裡跟他爹閒聊一會。

  「爹,安徽那邊農村都分田分地了,我感覺我們這邊也快了。」江成坐在桌子邊喝著熱水說道。

  「真的假的,這田地又分給大家啦,那這怎麼分。」江長河驚奇的說道。

  江長河也是剛從地里回來沒多久呢,人在村西頭跟著生產小隊挖溝。這大家幹活也就是混日子,反正乾的好壞,只要別偷懶的太明顯,工分基本上都能到手。

  可這要是又把地分給大家,自己家裡的地肯定不可能隨意的干。只不過這樣一來,大家好像就掙不了工分了。那江燕可是記分員呢,有她在,能幫襯江家人上工。

  也是因為江燕是記分員,江家人在地里幹活真偷懶了,也沒人說什麼,只要不太過分就可以。

  說到這分地,自然是按照村里戶籍人數來分,家裡人越多分的越多。

  而江成家的人並不多,他的戶籍在城裡,分不到地。周靈瑩今年也會因為她家裡那邊走了關係,戶籍先調會南京。然後再以夫妻關係的原因,調到昌城這邊來。

  到時候一家六口都可以在昌城吃定量,在昌城這邊起碼還有吃三四年的定量,那時候糧票才會變得可有可無。

  所以在老家這邊,江長河他們分不了多少地。但這地也分好壞,並不是固定面積的。分的差的就會多分一點,甚至你要荒地,能給你一大片。

  以前一些獵戶因為鄉鎮公社集體化,山林也都變成集體的了。打獵也算是集體的,打的獵物要一起分。

  這包產到戶後,一些打獵的就干起了老本行,他們沒有要田地的,有些人直接竹林的都有。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住在山腳下或者山腰間。

  「爹,這要是分地,我們就別要田地了。儘量往鎮裡方向去要一塊菜地或者荒地都可以,我到時候蓋個樓房。你要田地難道你一個人去種地呀,到時候養點雞鴨就可以了。糧食的話,到時候找村里人買就是了。」江成說到。

  江長河聽到兒子這樣說,內心稍微猶豫了一下。作為農村人,對田地其實都有一點執著的。其他人要是讓江長河去選菜地荒地,只為了多要點地,他肯定不會聽從。

  但就像江成說的,真要種地,家裡不是婦女就是小孩。除了他能折騰一下誰還能去種,而且他現在年齡也大了。

  特別是聽到江成說要去蓋樓房,那就更不用說了。這開陽村本來就比較靠近鎮裡,挑一個靠近鎮裡的地,建一個樓房,那跟鎮裡人也差不多了。

  不過目前這都是八字還沒一撇的事,就算按照江成說的,最少也是一年以後了。

  這父子兩人聊了一會,江長河倒是說了公社裡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成子,我們村里最近回來了一個人,一個從香江回來的人。」江長河說道。

  「香江回來的人~。」江成念叨了一句,然後說道:「這香江回來的人也沒什麼吧。」

  「這人在香江掙了很多錢,聽說要給我們村修一條到鎮上的路呢。」江長河說道。

  「掙了很多錢?難道是在香江做買賣的。」江成聽到這個,也是來了興致。


  「沒有做買賣,你是不知道,人家那是香江,我們國內可比不了。那人說在香江只是搬運東西,一個月就能掙幾千塊。成子,別看你是汽車司機,隨便去一個人在香江,一個月掙的錢比你一年都多。」江長河說道。

  「那他住哪裡你知道不。」江成好奇的詢問道。

  聽到詢問這個,江長河搖了搖頭。因為那人是離開了將近二十年,作為農村出來的人,是不存在下鄉這一說的。

  在公社沒成立之前,其實大家是可以做買賣的。大家也不需要開什麼證明,才能離開家鄉。所以那人是開陽村的人不錯,但回來後房子和地早就沒了。

  怎麼解決人家居住的問題,江長河不清楚,但公社裡的書記肯定知道。人家現在要出錢給村里修路,在公社那邊肯定也安置了人家的住處。

  江成點了點頭,他倒是準備吃過飯去鎮裡公社問問看,倒是也沒什麼事。就是對於一些這樣回國的人有點好奇。

  不過現在吃飯時間還早,因為江成他們回來的,中午雞都是現殺現燉的,不到十二點左右沒飯吃。

  就這樣江成在正屋跟他爹閒聊,周靈瑩帶著孩子在廚房跟娘和嫂子聊天。甚至因為周靈瑩要餵奶的原因,都不讓侄子江林他們進廚房。

  而江招娣也不小了,帶在妹妹江盼娣在附近溜達。

  「你在門口看著,有人來了跟立刻喊我知道嘛。」張林對著張楊說道。

  「嗯~。」張楊點頭應了一聲。

  雖然周靈瑩回來,沒待在曾經江成的房間裡。但自己縫的布包還是順手放在了房間裡的,布包裡面有一些亂七八糟的的東西。

  比如城裡帶來的紙,因為老家這邊上廁所的紙都是一些作業本或者小學的舊書本。上面有很多鉛筆寫的東西,周靈瑩不管是給自己還是小孩,還是用草紙感覺比較好。

  另外就是手帕,有小孩方便擦嘴巴。另外就是很多尿布,皮筋,甚至還有針線。當然了,還有冬天周靈瑩喜歡用的雪花膏。

  雪花膏不但護膚還保濕,冬天出門塗一些,能讓臉上防凍。今天早上出名,周靈瑩是給大家每個人都親手塗了的。

  這雪花膏在這年頭是高級貨,要一塊錢一盒呢。都是城裡有錢人才用的起的,家庭條件差的用一兩毛錢的蛤蜊油。

  不過蛤蜊殼裡面裝的蛤蜊油分量可沒雪花膏這種小鐵盒裝的多,按照分量計算,雪花膏比蛤蜊油貴是貴一些,但也沒貴太多。

  江林在布包里翻了半天,有點失望,他想要的東西是翻到了。但全部是零散的分幣和一些一點一毛的,都是周靈瑩出門買東西人家找零的,就隨手丟布袋裡面。

  不過就算如此,江林也沒放過這些『小錢』,幾乎都放兜里了。

  很快就到了吃飯的時間,江成在吃飯的時候就跟大夥說了,他吃過飯就去鎮裡公社那邊一趟。如果快到點沒回來,讓江捐幫忙抱老三去路邊汽車站點,他肯定會在那邊等的。

  所以江成一吃完飯就出門了,打算去找一下那從香江回來的人聊聊。

  其實上一年開始,就有很多華僑回來了。

  在廣州寶安縣那邊,已經弄了一個陽光農場,一個農場就接收了四千多回國的華僑。除了農場,周邊還有很多村子也安置不少人。

  只不過回國的大部分都是越南華僑,越南現在比國內還窮,因為幾乎一直在打仗。所以很多人回來這能理解。

  無錯版本在讀!首發本小說。

  但在香江甚至一些富裕地方的人回國,哪怕只是一個在香江打工的同胞,這讓江成有些不理解。

  江長河其實上午說的話是對的,真要對比,現在香江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收入能比國內一個司機一年的收入還多。

  對於香江,江成很清楚那邊現在的工資,基本上可以跟後世一些小縣城的數據來對比了。

  在香江,很多北方來的人,就是那種體型高大的。都是被選去當警察,在六七十年代香江警察工資很低的。畢竟那時候黑白兩道是互相勾結的,只有沒出息的人才會去當警察。

  而現在香江警察的工資在四千左右,普通工人兩三千,技術工人能有四五千塊錢,管理層能突破上萬塊。

  所以在香江哪怕是打工的,回國內最低起步都是萬元戶了。關鍵是江成不理解他們這樣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回國的。

  現在回國,除了把財富進行捐贈,做好事,其他方面是什麼都不能做。


  江成現在也能算的是華僑之一,因為他有香江的第二代身份證,並且還有出境證明。

  現在江成想要去香江,可以用香江的身份證和其他證明,走外賓特殊通道。不需要像國內人要出境,還要辦理出國證明。

  但江成作為一個偽華僑,他是不會拿錢出來進行捐贈,修橋修路弄學校什麼的。

  不是說他沒愛心,而是後世多少農村的小學被荒廢掉了,大家都去城裡了,農村的小學也沒學生。

  江成寧願以後多在金河公社招工人,讓大家生活條件好起來,也不去搞一些吃力不討好的公益。

  在金河公社,江成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不用找公社書記,隨便找了一個辦事員就詢問出了自己想要找的人。

  現在被臨時安排在鎮裡小學旁邊住著,那邊以前是支教老師住的地方。

  江成按照地址很快找了過去,並且也找到了人。

  一個四十多歲但看上去像有五十好幾歲的人,雖然在農村四十多歲就顯得蒼老的人不少。但在香江,那邊的人比國內更顯年輕化一點。而且很多三四歲的人,現在就開始講究養生了。

  在江成用香江話來了一個開場白後,很快就了解了對方的情況。對方叫陳平,是在五九年去的香江,到現在剛好二十年。

  當年離開是因為被人舉報了做買賣的事情,他那時候是和幾個人一起在縣城裡搞生意,然後被人舉報了。

  當時要是不走的話,其實那兩年也是剛開始禁止這方面的事情,處罰也不會太嚴重。但陳平不甘心當一個農民而已,就逃走了。

  也是機緣巧合的情況下去到了廣州,再去的香江。

  在香江積累了一些本錢,本來也是做了生意的,而且在那邊還學會了炒股。但在七三年的時候,遇到了股災,不但把做生意掙的錢賠了個精光,還欠下不少債。

  為了還債,只能一直打工。不是陳平不想繼續創業,而是逼債的根本不讓他有本錢去創業。怕他錢沒還,又因為創業虧進去。

  後來債務是還完了,但創業做生意的心思也磨沒了。

  加上當年離開的時候,家裡還有父母,有老婆孩子。在香江待的越久越想回來,在聽到國內放寬了政策後,陳平就帶著積蓄立刻回國了。

  但二十年了,回來後發現父母沒了,他老婆在他走後第二年就帶著孩子改嫁了。關鍵是人家幫他養了二十年的孩子,而且還沒自己的孩子。

  養恩比生恩大,這個道理陳平是懂的。所以也沒去打擾人家,倒是偷偷給了他以前的老婆一些錢。

  現在陳平回到這邊就是不想折騰了,他帶的錢覺得夠用了。當年因為還在開陽村的時候,他做生意很多村里人都幫過忙的,一些東西讓他去賣,都是先給東西他,賣了錢再付貨款。

  所以陳平很感覺當年幫助他的村民,這修一條路,也不是說要修水泥路,花不了多少錢。他就打算出了。

  至於說陳平到底有多少錢,他在香江雖然是打工的,但後來在幫人做銷售。除了工資還有提成,在香江有能力的銷售能掙不少。

  就這樣說吧,如果不是回國被那噁心的匯率給坑到了,他要是私下換人民幣回來。最少是好幾個萬元戶。

  但現在也還不錯了,只不過在江成看來,陳平這心態,想拿著幾萬塊在國內養老。早晚要後悔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