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沒有錯,為什麼要道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03章 沒有錯,為什麼要道歉

  這個不對勁兒怎麼說呢。

  整個電影的畫面,總給張秦川一種很熟悉的感覺,但他以前頂多樓過幾眼,這部片子他絕對沒完整看完,也達不到很熟悉的那種感覺。

  但現在這玩意就是給他一種很熟悉的感覺,就很怪。

  而...隨著故事的進行,電影給人傳遞的思想,也有點擰巴,張秦川拖看下巴想了想,扭頭輕輕拍了拍旁邊的國立。

  「張老師,我聽說這部電影是有原型人物和故事的?」

  《集結號》的整體故事,就是一個連隊的連長,接到了上級命令,讓他們留下來阻敵,然後聽到集結號之後,才能撤退。

  這就是故事的起點,而發生的時間,在解放戰爭時期,然後...後面的故事還穿插著朝戰時期。

  後者不用說了,前者這一段時期,可是很少出現在影視題材里的,畢竟影響不太好。

  這就給很多對這方面不太了解的觀眾,帶來了很大的新鮮感。

  「是,原型是一個老戰士,當時他們是一個班留下阻敵,因為戰損太大,最後和老部隊失聯了,他沒有其他證明身份的手段,後來這個故事上了總台的節目,然後被一個胡建的作家寫成了一個短篇小說。」

  國立介紹了一下前提背景,然後想了想又進一步解釋了一句。

  「咳咳...小說嘛,都經過一定的藝術加工,把一些小問題擴大化,加深矛盾對立,增加故事戲劇性。」

  「我當時看到這個小說,本來想留下來我自己拍的,後來小馮手上正好缺題材,找我說了說好話,我倆這關係...哈哈,最後就讓給他了。」

  6

  聽到這兒,張秦川算是明白了,有故事原型,但這個所謂的故事原型和電影裡的事件,大概率已經沒什麼關係了。

  怎麼說呢,按照國立的說法,故事原型雖然也是一個班的戰士阻敵,和部隊失散,但最後的結果是好的。

  而到了小說改編這裡,故事就被進一步「藝術加工」,強行增加了各種矛盾。

  按理說,到改編成小說這裡,已經是二次加工了。

  而現在這部電影,是買了那個小說之後,經過編劇第三次加工的成果!

  有一個小遊戲,叫你畫我猜,幾個人組成接龍,出題方給第一個人出一個題目,而第一個人把這個他看到的題目,用畫作的形式,畫出來。

  然後這幅畫給第二個人看,第二個人再根據他的理解繼續畫另一幅畫,

  人傳人,一直到最後一個人,經過幾輪傳遞,根據最後一幅畫,來猜最初出題人給出的題目。

  反正經過幾輪傳遞,最後那個負責猜的人,看著傳遞過來的畫面,往往很少有能猜對的,而那些經過幾輪傳遞所畫出來的畫作,基本上早就偏離主題了。

  而現在,這個故事演變,也差不多是這麼個意思。

  「怎麼了?」

  國立看著若有所思的張秦川問了一句。

  「沒事,我就是感覺這片子,我看起來總有種熟悉感,怪怪的。」

  「哦?你眼睛挺毒啊,我知道你為啥熟悉了。

  「嗯?

  」

  張秦川看了眼笑眯眯的國立。

  「李治允你認不認識?

  「???」

  聽到國立說的這個名字,一股子棒子氣息,張秦川好像突然明白了什麼「不認識,聽說過。」

  「哈哈,你這話跟當初小馮問李治允的時候,他說的話一樣,小馮問李治允認不認識你,他也是這麼說的。」

  國立有些惡趣味的看著一臉懵逼的張秦川,都知道這貨以前在韓國混『影視圈』的,如今馮導跟韓國那邊的人合作,大家聊起來,不可避免的就會提起張秦川,但韓國那邊的人,他們以前確實不認識張秦川,只是這兩年才聽說過他的名字。

  「他這部電影帶了韓國人一起做的?」

  張秦川總算明白這股子熟悉感是從哪來的了,原來是小棒子!

  他在韓國待那麼久,不管是電視節自還是盜版電影,多多少少都看過如今一看這部《集結號》,這部電影裡的觀影效果還有鏡頭視角,都給他一種熟悉的感覺,現在經過國立這麼一解釋,一切都清楚了。


  《太極旗飄揚》,以前小馮看過這部片子後,很喜歡這部電影,這次拍集結號的時候,就把他們的幕後團隊拉過來了,爆破、服化道、特效,都有韓國人參與。」

  「嗯.明白了!」

  國立說完,張秦川點點頭,又緊了緊身上的羽絨服,繼續看電影。

  隨著劇情發展到戰爭結束,主演穀子地把老戰友的遺孤,介紹給另一個戰友當老婆,張秦川看到這兒徹底忍不住了。

  掃了眼周圍聚精會神看電影的人,他突然有點迷茫,不知道是他自己的問題,還是周圍這些人的問題。

  首先,這部電影的劇情,拍著拍著,就給張秦川一種走歪的感覺,這個歪不是劇情歪,而是思想歪了。

  嗯.::怎麼說呢,如果站在普通觀眾的角度上來看,這段歷史本來被拍成影視作品的就不多,這樣一來,普通觀眾很少有對這段歷史有特別了解的。

  這個切入點,有一個天然的優勢,大部人對於他們不了解的領域,除了那種鍵盤俠、噴子能張口就來之外,其他人大部分都是抱著獵奇的態度來看的,影片裡的故事對不對,他們不管,他們看的只是這個故事本身。

  但哪怕就事論事來說,這個故事在張秦川看來,也不對勁兒。

  首先,但凡上過學,學過正經歷史書,哪怕是經常看電視的人,大概都聽過一句話,服從命令聽指揮!

  就這一句話,就把我軍的基調定下來了,如果作為一個兵,別管你再牛逼,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服從命令聽指揮。

  這是最基本最基本的東西。

  而很多戰爭類電影,特別是老電影裡,都比較注重宣傳戰鬥英雄,什麼奮不顧身堵搶眼的,這都是小孩子都知道的英雄事跡,這是無可爭議的。

  而對大部分思想正常的戰士來說,在戰爭年代,上戰場就意味看有風險,這個風險說難聽點,就是犧牲。

  而我軍不管是當年還是現在,最不怕的就是犧牲。

  一句黨和人民需要我們就夠了,剩下的該幹什麼大家心裡都清楚。

  很多影視作品裡,往往都有一句話,不惜一切代價拿下某某陣地。

  有這句話,不管再大的犧牲,該上就得上。

  而有了這麼多前提,刨除掉那些極個別膽小的逃兵或者害群之馬,剩下的大部分戰士,都稱得上不怕犧牲。

  這個主題思想不管是當兵的,還是百姓,大家經過這麼多年的宣傳,腦子裡是有個最基本的印象的。

  而關於部隊作戰,就不可能在這種大家都不怕犧牲的前提下,因為害怕士兵怯戰,而發生上級欺騙下級的情況。

  從邏輯上來說,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連死都不怕,為什麼會發生上級怕下級怕死而欺騙的事兒?

  但這部電影裡的劇情,就是這樣的,

  主角穀子地接到的命令是聽到集結號才能撤退,但一直到戰役結束,他都沒有聽到集結號,然後..:故事給人的感覺,就往上級欺騙他這個方向上偏了。

  是,理論上來說,有了這個衝突,能讓故事更立體,但我軍內部是不可能,或者只有極小概率發生這種情況。

  就拿這個作戰命令來說,但凡當過兵,或者認知正常的人都知道,戰場上槍炮無眼,聲音的傳遞是非常不保險的。

  就像前段時間張秦川讓寧昊躺在發射台裡面拍攝大腳印發射的情況一樣。

  寧昊哪怕是帶了耳塞,經過一輪小煙花的齊射,他耳朵好幾天都沒緩過勁兒來。

  而戰場上的槍炮聲可比煙花大多了,但凡一個正常的指揮人員,不可能只把撤退信號定在一個集結號上。

  正常的做法是什麼?

  敵人進攻到哪裡,我們可以撤,有規定的地區。

  或者堅守到什麼時間,在開戰前就定好時間,到時間就算完成任務了,

  也可以撤。

  甚至於,在開戰前就說好,死守不退,哪怕全員陣亡。

  而電影裡只給了個模稜兩可的聽到號聲才能撤退。

  哪個指揮人員腦子進水了,只會以號聲為指令?打仗又不是過家家。

  被槍炮聲震的耳朵聽不清楚這種事,在戰場上太常見了!

  這樣的戰鬥命令,本身就太戲劇性,甚至太兒戲了。


  以這種兒戲的命令為基準,後續的故事就正經不起來了,穀子地恰好耳朵出問題聽不清了,然後部隊錯過了撤退時間,最後全體陣亡,只剩他一個了。

  一切看似都是巧合,但從根源上來說,就不對勁兒。

  而到了剛剛,更是發生了穀子地把老戰友的遺介紹給另一個戰友當老婆的橋段。

  這樣的事兒,發生在我軍,說扯蛋有點誇張,但這種事情,但凡是個華國人,都有點考驗普通人的道德觀。

  對於大部分華國人來說,如果幫助照顧犧牲戰友的遺孤,那給點經濟援助,或者幫忙什麼的,這裡面數一千條理由,都輪不到把戰友的遺孤照顧成自己老婆,更或者介紹給別人當老婆。

  越是有血性的男人,越是干不出來這樣的事兒,有哪個正常男人會接受自己死了,兄弟幫你把媳婦介紹給另外的人當老婆這種事兒?

  幫忙照顧妻兒是這樣照顧的?

  更何況電影裡的年代還是五幾年,想想那個年頭的大眾道德觀,這樣的事兒不說被人戳脊梁骨吧,哪怕是人死了,到下面該怎麼給戰友交代?

  「我把你媳婦介紹給另一個好男人了,讓他們結婚了,你放心吧。」

  這...這種話或者這種事兒,是那個年代能幹出來的事兒嗎?

  當然...如果把這些讓人擰巴的理念單獨拎出來,放到好萊塢電影裡,

  比如...很多人都看過的珍珠港里,這個邏輯就沒啥問題了,不僅沒問題,

  大部分甚至會覺得有些熟悉。

  《珍珠港》這部電影裡,就有兄弟之間共同愛上一個女人的橋段。

  當然也有美利堅資本集團,為了發戰爭財,隱瞞戰士的橋段,這些邏輯換個地方,全部都合理了。

  但現在到了《集結號》這裡,不管是他們原創還是嫁接的故事內核,把這些東西放在一部國內戰爭題材的電影裡,就很割裂。

  電影裡充滿了批判,反思的形式。

  把故事情節設定為上級下達的命令,對了穀子地隱瞞了內情,穀子地實際上是被拋棄的,所以他一路都在追尋答案。

  這像不像好萊塢大片裡的那種被情報部門拋棄的特工,獨自踏上尋找真相的套路?

  但雙方能一樣嗎?

  這種把好萊塢模式的故事內核,生搬硬套的拿過來的行為,非常噁心通過一些列的電影劇情,最後得出一個本來就錯的結論,最後再來個反思,如何如何的。

  看似解決的很圓滿,上面也做出了所謂的「道歉」和「彌補」。

  但這根本不是錯不錯的問題,而是上級根本就不可能發生這種低級失誤,沒有這種失誤,哪來的道歉?!

  這玩意兒的後果就是,有了他這樣的劇情,會給人很多人一種潛意識,

  原來即使當兵了,打仗的時候上級也會犯錯,甚至戰士受了委屈,還沒辦法這不與是動搖軍心嗎?

  這種思想...如果真被直白的表達出來,以後真的上戰場了,上下級之間還有個毛的信任!

  乾脆別打了。

  張秦川摸著下巴,雖然他這麼想,思想可能有些極端,但現在大丫境給他一種很噁心的感覺,動不動就錯了。

  老子人在家坐,哪錯了?

  而電影裡最後隨著穀子地身份被證實,槓里行間的影射著,上級錯了!

  就像那個歪理一樣,人不是你撞的,就不能扶,沒做錯,就不能道歉,

  既然道歉了,就證明做錯了,哪怕是這部電影是改編的,我們也要「反思」。

  他們這套理論已經緊跟時事的塞電影裡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