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王安石像
那頭像退回去,靠在碑文上,說:「你們肯定會好奇,這碑文上面為什麼會有我的名字吧?」別人還沒有回答,他便開始自問自答:「對,你們當然會好奇了,哈哈,這是我的主意,我死後就算去京都了,最後在這裡也要留一個名字,一個閃亮發光的名字。既然他們那些蝦兵蟹將都能成為後世讚揚的人物,我為什麼不行?所以我也留在這裡,當然我也有點私心,我要向後人傾訴我的想法!叫別人可以理解我,我沒有失敗,失敗也不是因為我!」說著激動的用頭撞了碑,那碑紋絲不動,反而把他撞的彈了回來!明月看著心疼不已,喊了聲:「小心!」
那頭像又回到碑附近:「想當初,皇上要吃沒吃的,要喝沒喝的,要打仗的沒打仗的。」說到這裡,沒有繼續說下去,反問起來:「你說,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說完用眼睛看著明月,等待明月的答案。明月還沒回答,樊星先問了起來:「都成皇帝了,怎麼還能要吃沒吃,要喝沒喝的呢?」
頭像嘆氣一聲,「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易處,皇上貴為一國之家長,也有他的難處啊!我大宋一朝,推行恩蔭制,也就是說可以世襲官位,子、孫、期親、異姓親都可以世襲,還有科舉、制舉等等,後來發展的光在編做官的就有兩萬多人啊,這些當官的要吃飯,當官的家屬、僕人也要吃飯,他們又不下地種田,最後還不是吃老百姓的。老百姓怎麼辦?自己辛辛苦苦種的糧食,一年到頭來,都養不活老婆孩子的,那膽子大的,落草為寇,成了宋江方臘,那膽子小的,便當兵躲稅賦。皇帝又需要當兵的去征討賊寇,結果,軍隊越來越多,種地的越來越少,一面是開支大了,一面是收入少了,好婦難為無米之炊,皇帝也為難啊,連自己都勤儉持家,裡面都是穿打補丁的襯衣,皇后貴為一國之母,都需要親自操勞紡線織布。後來招安綠林好漢,叫他們狗咬狗一嘴毛,也是迫不得已啊!你那裡見過與強盜做生意的一國之君!」
明月問:「我倒是看過你說的這些,基本都對,但當兵的那麼多,為什麼還是打不贏別人呢?西夏打不過,北遼也不行!最後還簽了個澶淵之盟,年年給人家歲貢,喪權辱國啊!想我泱泱中華,自大漢以來,何曾如此丟人現眼。」
頭像搖搖頭,又嘆,「哎!你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打仗是靠人多的嗎?沒有戰鬥力不啥也不是啊!」頓了頓,又沒等別人回答,繼續說:「你可知我開國皇帝趙匡胤如何上位的?你可知杯酒釋兵權的典故嗎?」明月點點頭,頭像繼續說:「因緣因此而生,他老人家武將出身,王位來之不易,也怕手下的人再來一個陳橋兵變啊,於是在軍隊裡實行更戍法,地方軍與京城軍周期輪轉,最後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這凝聚力怎麼能有,作戰能力也大大減弱啊!遇那虎狼之師,如何敵得過?」
樊星說:「哦,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上位的啊,這麼說來,是不容易,比我們這平頭老百姓要難多了,每天需要考慮那麼多人吃飯問題,不像我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回答您剛才的問題,缺衣少吃,自古以來,無非就兩點,增加收入,減少開支,也就是經常說的開源節流。增加收入,聽你意思是怕不行了,農民自己都養不活自己了還怎麼增加,減少開支呢,比如減少官員和士兵呢?」
頭像說道:「減少官員也走不通啊!」
樊星問:「為什麼不行?」
頭像看了看樊星,再嘆:「哎,假如你做了官,一個職位上好多人,原來一個人的工作量,現在十個人分,即便乾的不好了,也有十個人分擔,然後便有不錯的收入,上班期間喝喝茶吹吹牛,看看報紙寫寫文章就是一天,下班了,大家再用公款吃吃喝喝,聽個小曲,什麼怡紅院的來一波,突然有一天,告訴你你被開了,這些你都享受不到了,你願意嗎?」
樊星拽了拽明月,小聲對明月說:「怎麼聽的跟現在某些貪污腐敗的、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公務員差不多了,看來每個朝代都有這麼一群尸位素餐的官員啊!這可真的是國之不幸!」
明月扭頭低聲說:「是啊,宋皇帝從開國以來,又崇文貶武,言論自由,就連皇帝都經常被大臣氣的抹眼淚。就那柳永,公開調侃皇帝,說自己是奉旨填詞柳三變,這如果放在大明一朝,不得殺頭啊!」
樊星點點頭,對頭像說:「當然不願意,換你你也不願意吧。」
頭像說道:「是,是人都不願意,這是人之常情!那些做官的也是這麼想的。不願意也得做啊,皇帝都叫你們這麼做了,於是照你說的,開始動他們了,你會發現,從一開始你就錯了!從你有這個想法,你就錯了。他們私下聯合起來與你對抗,最後連個七品芝麻官都動不了,只要一動,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做官的找你活動,談話、送禮、約飯叫你屈服的!這裡面或許有你的老鄉,或許有你的恩師,或許有你的親戚,官官相護在這個時候表現的淋漓盡致,最後你甚至不知道他是誰的人,這事就不了了之。」
明月聽頭像說這話,起初以為很有道理,說到最後的時候,又覺得無理,便和頭像探討起來,「說個題外話,你也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油條了,你說你們這官僚系統內,是貪官心狠,還是清官心狠?」
頭像一時沒明白明月問這話的意思,便想當然的說:「當然是貪官心狠,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只會一味的強取豪奪,貪贓枉法,根本不管百姓死活,甚至官逼民反,逼良為娼,這些不都是他們幹的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明天搖搖頭說:「不對,是清官心狠!」
頭像聽明月這麼一說,興趣上來了,便恭敬的說:「願聞其詳!」
那頭像又回到碑附近:「想當初,皇上要吃沒吃的,要喝沒喝的,要打仗的沒打仗的。」說到這裡,沒有繼續說下去,反問起來:「你說,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說完用眼睛看著明月,等待明月的答案。明月還沒回答,樊星先問了起來:「都成皇帝了,怎麼還能要吃沒吃,要喝沒喝的呢?」
頭像嘆氣一聲,「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易處,皇上貴為一國之家長,也有他的難處啊!我大宋一朝,推行恩蔭制,也就是說可以世襲官位,子、孫、期親、異姓親都可以世襲,還有科舉、制舉等等,後來發展的光在編做官的就有兩萬多人啊,這些當官的要吃飯,當官的家屬、僕人也要吃飯,他們又不下地種田,最後還不是吃老百姓的。老百姓怎麼辦?自己辛辛苦苦種的糧食,一年到頭來,都養不活老婆孩子的,那膽子大的,落草為寇,成了宋江方臘,那膽子小的,便當兵躲稅賦。皇帝又需要當兵的去征討賊寇,結果,軍隊越來越多,種地的越來越少,一面是開支大了,一面是收入少了,好婦難為無米之炊,皇帝也為難啊,連自己都勤儉持家,裡面都是穿打補丁的襯衣,皇后貴為一國之母,都需要親自操勞紡線織布。後來招安綠林好漢,叫他們狗咬狗一嘴毛,也是迫不得已啊!你那裡見過與強盜做生意的一國之君!」
明月問:「我倒是看過你說的這些,基本都對,但當兵的那麼多,為什麼還是打不贏別人呢?西夏打不過,北遼也不行!最後還簽了個澶淵之盟,年年給人家歲貢,喪權辱國啊!想我泱泱中華,自大漢以來,何曾如此丟人現眼。」
頭像搖搖頭,又嘆,「哎!你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打仗是靠人多的嗎?沒有戰鬥力不啥也不是啊!」頓了頓,又沒等別人回答,繼續說:「你可知我開國皇帝趙匡胤如何上位的?你可知杯酒釋兵權的典故嗎?」明月點點頭,頭像繼續說:「因緣因此而生,他老人家武將出身,王位來之不易,也怕手下的人再來一個陳橋兵變啊,於是在軍隊裡實行更戍法,地方軍與京城軍周期輪轉,最後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這凝聚力怎麼能有,作戰能力也大大減弱啊!遇那虎狼之師,如何敵得過?」
樊星說:「哦,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上位的啊,這麼說來,是不容易,比我們這平頭老百姓要難多了,每天需要考慮那麼多人吃飯問題,不像我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回答您剛才的問題,缺衣少吃,自古以來,無非就兩點,增加收入,減少開支,也就是經常說的開源節流。增加收入,聽你意思是怕不行了,農民自己都養不活自己了還怎麼增加,減少開支呢,比如減少官員和士兵呢?」
頭像說道:「減少官員也走不通啊!」
樊星問:「為什麼不行?」
頭像看了看樊星,再嘆:「哎,假如你做了官,一個職位上好多人,原來一個人的工作量,現在十個人分,即便乾的不好了,也有十個人分擔,然後便有不錯的收入,上班期間喝喝茶吹吹牛,看看報紙寫寫文章就是一天,下班了,大家再用公款吃吃喝喝,聽個小曲,什麼怡紅院的來一波,突然有一天,告訴你你被開了,這些你都享受不到了,你願意嗎?」
樊星拽了拽明月,小聲對明月說:「怎麼聽的跟現在某些貪污腐敗的、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公務員差不多了,看來每個朝代都有這麼一群尸位素餐的官員啊!這可真的是國之不幸!」
明月扭頭低聲說:「是啊,宋皇帝從開國以來,又崇文貶武,言論自由,就連皇帝都經常被大臣氣的抹眼淚。就那柳永,公開調侃皇帝,說自己是奉旨填詞柳三變,這如果放在大明一朝,不得殺頭啊!」
樊星點點頭,對頭像說:「當然不願意,換你你也不願意吧。」
頭像說道:「是,是人都不願意,這是人之常情!那些做官的也是這麼想的。不願意也得做啊,皇帝都叫你們這麼做了,於是照你說的,開始動他們了,你會發現,從一開始你就錯了!從你有這個想法,你就錯了。他們私下聯合起來與你對抗,最後連個七品芝麻官都動不了,只要一動,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做官的找你活動,談話、送禮、約飯叫你屈服的!這裡面或許有你的老鄉,或許有你的恩師,或許有你的親戚,官官相護在這個時候表現的淋漓盡致,最後你甚至不知道他是誰的人,這事就不了了之。」
明月聽頭像說這話,起初以為很有道理,說到最後的時候,又覺得無理,便和頭像探討起來,「說個題外話,你也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油條了,你說你們這官僚系統內,是貪官心狠,還是清官心狠?」
頭像一時沒明白明月問這話的意思,便想當然的說:「當然是貪官心狠,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只會一味的強取豪奪,貪贓枉法,根本不管百姓死活,甚至官逼民反,逼良為娼,這些不都是他們幹的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明天搖搖頭說:「不對,是清官心狠!」
頭像聽明月這麼一說,興趣上來了,便恭敬的說:「願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