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與內庫
古代各朝代皇帝的內庫有不同稱呼,以下是一些常見的:
漢代:少府
少府是漢代管理皇室財政的機構,其職責包括掌管山海池澤之稅及宮廷手工業製造等,皇帝的私用財物多由少府負責管理和供給,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皇帝的內庫。
唐代:大盈庫
大盈庫是唐玄宗時期設立的內庫,主要收納各地進奉的財物以及宮廷中一些額外的收入,供皇帝個人私用或賞賜等。
宋代:內藏庫
內藏庫是宋代重要的內庫之一,始建於宋初。其收入來源廣泛,包括各地的上供財物、榷貨務的部分收入等,主要用於支付宮廷的各項開支、賞賜以及國家的一些特殊費用等,財物的收支由皇帝直接掌控。
明代:內承運庫
內承運庫是明代為皇帝服務的重要內庫,主要存儲金花銀等財物。金花銀是明代田賦折銀的一部分,原本是解送戶部的,但後來有一部分被改解內承運庫,供皇帝賞賜和宮廷開支等。
清代:內務府廣儲司
內務府廣儲司是清代管理宮廷事務和皇室財物的機構,其下設銀庫、緞庫、皮庫、茶庫等六庫,負責存儲和管理皇帝及宮廷的各類物資,承擔著類似內庫的職能,皇帝的私人用度、賞賜等財物多由此支取。
一種獲利方式~
短時間通過禁止、打擊、收繳,管理者獲取財富後,管治放鬆放開,髒錢合法後使用。
唐武宗滅佛
唐武宗於會昌五年展開「滅佛運動」,強制五十萬僧侶還俗,並拆毀了超過五千所大型寺院.當時佛教勢力龐大,寺院土地廣闊卻免稅,大量僧侶無需賦役,影響了國庫收入與兵源招募.唐武宗通過滅佛,將寺院中的金銀財寶和大量木材充公,用於國家軍需或救濟百姓,短時間內充實了國庫,增強了軍事力量.之後其繼任者唐宣宗雖稍微放寬了對佛教的禁令,但佛教已難恢復往日鼎盛.
趙匡胤收繳財富設封樁庫
趙匡胤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從各地割據政權統治者手中收繳了大量金銀珠寶等財富,並設立封樁庫存放.其目的是想用這筆財富贖回被契丹人占據的燕雲十六州,若贖回不成,則充作軍資強行奪取.不過趙匡胤尚未實施該計劃就去世了,之後宋朝也未實現用封樁庫財富贖回燕雲十六州.
英國圈地運動
15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英國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暴力手段大規模圈占農民土地。統治者在短時間內將土地集中,原本農民對土地的權益被剝奪,大量財富集中到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手中。之後,這些財富被用於投資工業、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等,推動了英國的工業化進程,促進了經濟結構的變革,使英國逐漸成為世界工廠。
法國沒收教會財產
法國大革命期間,雅各賓派專政時期,政府下令沒收教會的財產。教會作為當時法國的重要勢力,擁有大量土地、房產等財富。這些財富被沒收後,一部分被用於解決財政危機,一部分被出售給農民等,以獲取資金支持革命政府的運作和各項改革措施,鞏固了革命成果,推動了法國社會的變革。
養貪官殺貪官
嚴嵩
在明朝嘉靖時期,嚴嵩專權長達二十年之久。他利用職權大肆貪污受賄,賣官鬻爵。嚴嵩父子把控朝政,收受各級官員賄賂無數。例如,嚴嵩收受的財物包括大量的金銀財寶、珍稀書畫等。嚴氏父子在各地廣置房產、田產。
後來嘉靖皇帝對嚴嵩父子進行處置。嚴嵩倒台後,其家產被抄沒。這些抄沒的財物極大地充實了明朝的國庫。嘉靖帝可以利用這些財富來修繕宮殿、維持宮廷開支以及用於軍事等方面的開支。在嚴嵩得勢時,嘉靖帝一定程度上默許其貪污行為,而在需要時就將其作為獲取財富的目標。
元載
唐朝中期,元載擔任宰相,他是一個巨貪。他在任期間,利用職務之便,瘋狂斂財。元載所聚斂的財富包括大量的錢財、房產、土地等。據記載,他在長安城中有眾多豪華宅邸。而且他收受賄賂涉及眾多官員,幾乎壟斷了部分官員的晉升渠道。
唐代宗最終下令將元載賜死,並抄沒其家產。抄家後所得財物數量驚人,這些財物被收歸國有後,對唐朝當時的財政狀況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可用於補充軍費開支、治理水利工程等國家事務,也是統治者在縱容之後獲取財富用於國家事務的例子。
和珅
斂財手段
和珅的斂財手段多樣,包括受賄,利用官員升官、保官、「辦報銷」等需求,收受賄賂;貪污,借掌管皇家肥差之便,撈取皇家貨物進出的油水;勒索百官,借吏部尚書之職,敲詐勒索,還創立議罪銀制度;開店做生意,開設當鋪、銀號,經營糧店、酒店等各類店鋪,還涉足土地買賣.
財富規模
據史料推測,和珅被抄家時,家產價值高達八億兩白銀之多,相當於清朝15年的國庫收入,其名下有1266頃可收稅的土地.
乾隆態度
乾隆對和珅的貪腐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和珅深得乾隆信任和重用,能為乾隆籌備花銷,如乾隆巡遊等費用,且和珅不向百姓伸手,還會用自己的錢幫乾隆救濟災民,所以乾隆對其較為縱容.
嘉慶處置
嘉慶四年正月,乾隆駕崩後,嘉慶宣布和珅二十幾條罪狀,將其抄家賜死,沒收的家產全部充公,極大地充實了國庫,緩解了當時清朝的財政壓力,這也被民間形容為「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漢代:少府
少府是漢代管理皇室財政的機構,其職責包括掌管山海池澤之稅及宮廷手工業製造等,皇帝的私用財物多由少府負責管理和供給,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皇帝的內庫。
唐代:大盈庫
大盈庫是唐玄宗時期設立的內庫,主要收納各地進奉的財物以及宮廷中一些額外的收入,供皇帝個人私用或賞賜等。
宋代:內藏庫
內藏庫是宋代重要的內庫之一,始建於宋初。其收入來源廣泛,包括各地的上供財物、榷貨務的部分收入等,主要用於支付宮廷的各項開支、賞賜以及國家的一些特殊費用等,財物的收支由皇帝直接掌控。
明代:內承運庫
內承運庫是明代為皇帝服務的重要內庫,主要存儲金花銀等財物。金花銀是明代田賦折銀的一部分,原本是解送戶部的,但後來有一部分被改解內承運庫,供皇帝賞賜和宮廷開支等。
清代:內務府廣儲司
內務府廣儲司是清代管理宮廷事務和皇室財物的機構,其下設銀庫、緞庫、皮庫、茶庫等六庫,負責存儲和管理皇帝及宮廷的各類物資,承擔著類似內庫的職能,皇帝的私人用度、賞賜等財物多由此支取。
一種獲利方式~
短時間通過禁止、打擊、收繳,管理者獲取財富後,管治放鬆放開,髒錢合法後使用。
唐武宗滅佛
唐武宗於會昌五年展開「滅佛運動」,強制五十萬僧侶還俗,並拆毀了超過五千所大型寺院.當時佛教勢力龐大,寺院土地廣闊卻免稅,大量僧侶無需賦役,影響了國庫收入與兵源招募.唐武宗通過滅佛,將寺院中的金銀財寶和大量木材充公,用於國家軍需或救濟百姓,短時間內充實了國庫,增強了軍事力量.之後其繼任者唐宣宗雖稍微放寬了對佛教的禁令,但佛教已難恢復往日鼎盛.
趙匡胤收繳財富設封樁庫
趙匡胤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從各地割據政權統治者手中收繳了大量金銀珠寶等財富,並設立封樁庫存放.其目的是想用這筆財富贖回被契丹人占據的燕雲十六州,若贖回不成,則充作軍資強行奪取.不過趙匡胤尚未實施該計劃就去世了,之後宋朝也未實現用封樁庫財富贖回燕雲十六州.
英國圈地運動
15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英國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暴力手段大規模圈占農民土地。統治者在短時間內將土地集中,原本農民對土地的權益被剝奪,大量財富集中到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手中。之後,這些財富被用於投資工業、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等,推動了英國的工業化進程,促進了經濟結構的變革,使英國逐漸成為世界工廠。
法國沒收教會財產
法國大革命期間,雅各賓派專政時期,政府下令沒收教會的財產。教會作為當時法國的重要勢力,擁有大量土地、房產等財富。這些財富被沒收後,一部分被用於解決財政危機,一部分被出售給農民等,以獲取資金支持革命政府的運作和各項改革措施,鞏固了革命成果,推動了法國社會的變革。
養貪官殺貪官
嚴嵩
在明朝嘉靖時期,嚴嵩專權長達二十年之久。他利用職權大肆貪污受賄,賣官鬻爵。嚴嵩父子把控朝政,收受各級官員賄賂無數。例如,嚴嵩收受的財物包括大量的金銀財寶、珍稀書畫等。嚴氏父子在各地廣置房產、田產。
後來嘉靖皇帝對嚴嵩父子進行處置。嚴嵩倒台後,其家產被抄沒。這些抄沒的財物極大地充實了明朝的國庫。嘉靖帝可以利用這些財富來修繕宮殿、維持宮廷開支以及用於軍事等方面的開支。在嚴嵩得勢時,嘉靖帝一定程度上默許其貪污行為,而在需要時就將其作為獲取財富的目標。
元載
唐朝中期,元載擔任宰相,他是一個巨貪。他在任期間,利用職務之便,瘋狂斂財。元載所聚斂的財富包括大量的錢財、房產、土地等。據記載,他在長安城中有眾多豪華宅邸。而且他收受賄賂涉及眾多官員,幾乎壟斷了部分官員的晉升渠道。
唐代宗最終下令將元載賜死,並抄沒其家產。抄家後所得財物數量驚人,這些財物被收歸國有後,對唐朝當時的財政狀況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可用於補充軍費開支、治理水利工程等國家事務,也是統治者在縱容之後獲取財富用於國家事務的例子。
和珅
斂財手段
和珅的斂財手段多樣,包括受賄,利用官員升官、保官、「辦報銷」等需求,收受賄賂;貪污,借掌管皇家肥差之便,撈取皇家貨物進出的油水;勒索百官,借吏部尚書之職,敲詐勒索,還創立議罪銀制度;開店做生意,開設當鋪、銀號,經營糧店、酒店等各類店鋪,還涉足土地買賣.
財富規模
據史料推測,和珅被抄家時,家產價值高達八億兩白銀之多,相當於清朝15年的國庫收入,其名下有1266頃可收稅的土地.
乾隆態度
乾隆對和珅的貪腐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和珅深得乾隆信任和重用,能為乾隆籌備花銷,如乾隆巡遊等費用,且和珅不向百姓伸手,還會用自己的錢幫乾隆救濟災民,所以乾隆對其較為縱容.
嘉慶處置
嘉慶四年正月,乾隆駕崩後,嘉慶宣布和珅二十幾條罪狀,將其抄家賜死,沒收的家產全部充公,極大地充實了國庫,緩解了當時清朝的財政壓力,這也被民間形容為「和珅跌倒,嘉慶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