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工人吃飯
2024年10月19日,人與人的悲歡是從喜馬拉雅雪山冷冽的寒風,到馬里亞納海溝深邃的海床,差距甚大。我去參觀了大學室友的宿舍,因為我們簽的同一家單位,但是工作的地方,分配得不一樣。
看著他雙休的日子,和住在商品房中的舒適條件,與我板房條件對比,巨大的落差不禁悲從心來,沒有剛畢業就腳踩泥濘,沒有人剛參加工作就花團錦簇,時光在我們身後駐足,看著一切,又抽身離去。
即使這般,我的同學內心仍舊不滿足,因為單位要給他們換新宿舍,就在對面的那條街上,走路從4分鐘,變成了14分鐘,單人間變成雙人間。
反過來安慰我,工地上的板房至少單人間,你還是很不錯的,就是隔熱差,冬冷夏熱的,空調得一直開。忽然間,心裡有些難受,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思維,我們之間仿佛隔了一層厚障壁。
思想上的差距仿佛雲泥之別,我沉默應答,那聲安慰卻是如此刺耳。
這個朋友性格里是帶點獨斷專行的味道,但是對於事情的安排又不夠周密,我們晚上去給研究生同學接風,明明是漢口站,卻看成了武昌站,南轅北轍又是一番折騰。
最後去了江漢路吃飯,好生熱鬧,遊人如織,形影交錯。
吃完飯提議逛一逛,我內心是抗拒的,我喜歡商業化的城市,卻不喜歡在人潮裡面翻湧,這是一種窒息的感覺。
現代化的設施是給人提供便利的,而非依舊是原始、粗魯的生活方式。
工人因為沒有收到工資,占據食堂吃喝已經有5天了,他們占據了我們的位置,提前就在食堂裡面候著了。
一個工人打電話說這裡包吃包住,正在叫他弟弟過來。今天吃飯的同事只有4人,工人用嘴巴嗦了一下筷子,插進菜盆里夾菜,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號角仿佛已經吹響。
看著他雙休的日子,和住在商品房中的舒適條件,與我板房條件對比,巨大的落差不禁悲從心來,沒有剛畢業就腳踩泥濘,沒有人剛參加工作就花團錦簇,時光在我們身後駐足,看著一切,又抽身離去。
即使這般,我的同學內心仍舊不滿足,因為單位要給他們換新宿舍,就在對面的那條街上,走路從4分鐘,變成了14分鐘,單人間變成雙人間。
反過來安慰我,工地上的板房至少單人間,你還是很不錯的,就是隔熱差,冬冷夏熱的,空調得一直開。忽然間,心裡有些難受,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思維,我們之間仿佛隔了一層厚障壁。
思想上的差距仿佛雲泥之別,我沉默應答,那聲安慰卻是如此刺耳。
這個朋友性格里是帶點獨斷專行的味道,但是對於事情的安排又不夠周密,我們晚上去給研究生同學接風,明明是漢口站,卻看成了武昌站,南轅北轍又是一番折騰。
最後去了江漢路吃飯,好生熱鬧,遊人如織,形影交錯。
吃完飯提議逛一逛,我內心是抗拒的,我喜歡商業化的城市,卻不喜歡在人潮裡面翻湧,這是一種窒息的感覺。
現代化的設施是給人提供便利的,而非依舊是原始、粗魯的生活方式。
工人因為沒有收到工資,占據食堂吃喝已經有5天了,他們占據了我們的位置,提前就在食堂裡面候著了。
一個工人打電話說這裡包吃包住,正在叫他弟弟過來。今天吃飯的同事只有4人,工人用嘴巴嗦了一下筷子,插進菜盆里夾菜,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號角仿佛已經吹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