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3)
(第三十六章續)
「那就強迫和尚,要求人們送……送大洋嘛。就說不送大洋就免……免不了瘟疫之災。」
「好,好主意。然後,我們就強迫和尚把大洋交給我們。」劉妨書喜不自勝地說。
「對。妨爺就可以發……發瘟疫之財了。」陳勝雙有意把自己的計謀挑得更明白。
「好,好主意。陳勝雙,你沒有食言。你給我獻了個好主意。」劉妨書憧憬著那即將到手的白花花的銀子,又心花怒放地說,「去,你去把我的管家找來。我把這件事交給他去做。」
陳勝雙遲疑了一下:「妨爺,我還有一……一個主意。」
「還有一個發瘟疫之財的主意?」
「當然是。」
「快說出來聽聽,」劉妨書確實覺得陳勝雙剛才的主意大有搞頭,這時,又聽說還有發瘟疫之財的主意,心裡自然是喜上加喜,便眉飛色舞地連連說,「快說出來聽聽。」
「妨爺,其實,嚴格說起來,我……我這算不上是還有一個主意。」陳勝雙覺得,他剛才最後說的那句話不合適,他得收收場,但又覺得,這正是他賣關子的好時機。
「沒有別的主意就算了。你能把你前面說的主意搞成功,我也就能發大財了。」劉妨書對陳勝雙前面說的主意心滿意足,這時也就不在乎陳勝雙的出言不遜了。
「雖說……不是還有一個主意,但還……還是一個主意,一個搞成功的主意。」
「行,你說吧,你說吧。」劉妨書爽快地說。
「我這個發……發瘟疫之財的計謀要分……分兩步走。第一步,由你的管家派……派些人到處煽動人們帶……帶大洋去武陵山敬菩薩。」
「第二步呢?」劉妨書急不可待地問。
「我帶人去搞……搞定那些和尚。」
劉妨書先是點頭,後是搖頭,心想,陳勝雙投靠自己才幾天,雖說是出了個好主意,但陳勝雙的投靠是真心還是假心,這幾天的時間還看不出來。到時候,人們敬菩薩時把大洋送給了和尚,如今陳勝雙提出由陳勝雙自己去搞定和尚,那就等於說,陳勝雙到時候就能從和尚手裡弄到許多大洋。陳勝雙最終會把大洋交給他嗎?想到這裡,劉妨書還是認為他的管家可靠一些,才這麼搖頭:「搞定和尚的事由管家去做,你還是去做煽動的事吧。」
「妨爺,你這樣安排……未嘗不可,只是我現……現在正在為你做事,人們不認識我,恐……恐怕難以煽動起來。」
劉妨書心想,陳勝雙說得不錯,一個生人是難以煽動人心的。如果不把人們煽動起來,這第一步邁不開,哪裡會談得上第二步?即使到了第二步,也就是說那些大洋到了陳勝雙之手,我量陳勝雙也不敢把大洋捲走。主意拿定,劉妨書也就同意了陳勝雙的說法:「好,就照你說的去做。你去把管家叫來。」
「好,我這就去叫。」
「等等,你讓管家把劉之福也叫來。」
「是。」陳勝雙點頭哈腰,快步走出了堂屋。
沒過多久,劉子午和劉之福一溜小跑地跑進堂屋,老遠就喊道:「妨爺,你找我們有事?」
劉妨書在古玩前轉過身來,回答道:「當然有事。而且事情非同小可。」
那兩人一聽「非同小可」幾個字,感覺到大事不妙,因而雙腳就像踏上了風火輪,三兩步就奔到了劉妨書的跟前,神色慌張地又問道:「妨爺,到底是什麼事啊?」
「人命關天的事!」劉妨書放大嗓門說道。
「那是什麼事啊?」劉之福驚奇地問道。
「瘟疫來了,」劉妨書賣關子說,到這時候,他才把事情說了個開頭,「石門縣鬧稻瘟疫,已經死人了。」
劉子午對此事略有所知,但弄不清劉妨書所說的話是不是就是他略有所知的事。為了弄個明白,他禁不住問道:「妨爺,石門縣哪個地方死人了?」
「陳家峪啊。」劉妨書直言相告。
「唔,」劉子午一下子明白了劉妨書所說的死人的事。他心裡明白,陳家峪的死人就是陳立宇。那陳立宇其實是死於他的槍下,根本不是死於稻瘟疫。可是,劉妨書現在為什麼說陳立宇死於稻瘟疫呢?他記得,他那天曾經向劉妨書做過報告,難道是劉妨書忘記了嗎?難道是劉妨書對此別有用心嗎?但不管怎麼樣,劉妨書是他的主子,奴婢就得聽主子的。劉子午想到這些,便改變口氣,迎合地說:「稻瘟疫死人,那可不得了啊。」
「石門縣鬧瘟疫死人,又不是我們這裡死人,那有什麼了不得的?」劉之福不以為然地說。
「我還沒有說到我們這裡嘞。」劉妨書一聽劉之福對他說的話無動於衷,生怕劉之福壞了他發瘟疫之財的夢,便生氣地說,「我們這裡已經大難臨頭了。」
「是啊,」劉子午這時已經聽明白了劉妨書的話意,便附和著說,「我們這裡已經發生稻瘟疫了,稻葉子上長滿了圈圈。」
「對,這就是大難。大難臨頭,我們這裡也會要死人啊。」劉妨書語氣顫慄而深沉地說,好像馬上要死的人就是他眼前這兩個人。
「哎呀,那可怎麼得了啊?」劉之福惶恐不安地說。
「死了死了,一死百了。只有等死了。」劉子午順著劉妨書的說法往下說。
「沒出息,真是沒出息!」劉妨書罵道。
「我可不想死啊。」劉之福哭喪著臉說。
「不想死就不會死嗎?」劉子午跟著劉妨書一唱一和,「過去鬧瘟疫不是死了很多人嗎?」
「這可如何是好?」劉之福恐懼地問。
「想辦法呀!我問你,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劉妨書問道。
劉子午對劉妨書覷了一眼,發現劉妨書的臉色並不為瘟疫而恐懼,更加知道劉妨書是在故弄玄虛,但不知劉妨書的詭計具體是什麼,因此不敢妄加述說:「請妨爺指點。」
「請我指點?我哪能指點啊?最好的辦法還是請菩薩指點。」劉妨書把面前兩個人的思想漸漸引上他的詭計。
「可是,菩薩不會說話呀。」劉之福老實地說。
「這我知道。」劉妨書害怕面前兩個人的思想從他的詭計上溜走,便立即搭話說,「俗話說,只要心誠,石頭也能開出花兒來啊。」
「我們應該怎樣做才算心誠呢?」劉子午不像劉之福那樣老實,而是緊跟主子的思路寸步不離,甚至還為主子添油加醋助紂為虐。
「敬啊,誠心敬菩薩。」劉妨書又將他的說法向前推進了一步。
「這我會。我在家裡經常敬菩薩。」劉之福像是找到了避免瘟疫的辦法,說話的口氣坦然了許多。
「家裡敬菩薩只能算小敬,小敬只能算小誠心。」劉妨書以鄙夷的口氣說,「而小誠心是不能讓石頭開出花兒來的。」
「對,妨爺說得對。小誠心是不能感動菩薩的。」劉子午又緊跟主子的說法說道。
「妨爺,那怎樣做才算是大誠心呢?」劉之福越聽越糊塗。
「要算大誠心哪,就得有大動作。像從前那樣,上武陵山去敬菩薩。別人都說,武陵山的菩薩最靈。」劉妨書把他的詭計展開到了高點,但還沒有到達頂點。
「是啊,武陵山的菩薩最靈。從前,有的人家裡死了人,結果一上武陵山敬菩薩,那死了的人又活過來了。」劉子午把故事說得活靈活現,就好像是他家裡從前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劉妨書心裡暗暗讚賞劉子午這個奴才的本事,劉子午竟然把死人都說活了。同時,劉妨書還認為,火候已到,這時正是他該把他的詭計推向頂點的好時候。於是,他鼓動說:「武陵山的菩薩是靈,但要看敬菩薩的人的心誠不誠。如果敬菩薩時送的大洋多,那菩薩才會靈。」
「妨爺,」劉之福心裡弄不明白,有話要說,「以往我們敬菩薩時,只是焚香燒紙點蠟燭磕頭作揖送祭品,從來就沒有聽說送大洋的啊。」
「以往的情況是以往的情況,而現在是什麼情況?難道你不知道嗎?」劉妨書聽見劉之福跟他抬槓,很不高興。
劉子午聽得出劉之福的話是什麼意思,那意思是不想送大洋。他也看得明白劉妨書的臉色,那臉色與大洋息息相關。他便迎合主子說:「現在是大難當頭,死神降臨,我們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樣敬菩薩了。」
「管家的話說得對。現在是特殊情況,現在是要保命的特殊情況,」劉妨書心裡明白,如果不把眼前這兩個人的思想說通,又怎麼能讓他們去煽動別人呢?劉子午是他的管家,自然不需他多費口舌,但劉之福呢?雖說劉之福是他的臨時工,但劉之福卻不像他的管家那樣貼心貼腹,他必得多費點口舌才能說通劉之福。況且,一旦說通了劉之福,劉之福的煽動性會比管家更強,「是保命要緊還是保錢要緊?」
「當然是保命要緊。如果沒有了命,那要錢幹什麼?」劉子午振振有詞地說。
劉之福不動聲色。
劉妨書見狀,心中直患急,但還是耐著性子,心中泛起不說通劉之福不罷休的決心。良久,沒有看見劉之福動嘴唇,便直截了當地問將起來:「劉之福啊,你是個要錢不要命的人吧?」
都點名道姓了,緊閉嘴巴恐怕是不行了。劉之福鼓動了幾下嘴巴,終於集聚起力氣打開了嘴巴:「那也不是。」
劉妨書聽見了話語,心裡稍感輕鬆,但他的目的還沒有達到,於是,笑了笑又慫恿說:「我相信你不是,你也應該相信我也不是。我這次也要去敬菩薩,我打算給廟裡送一百大洋。之福啊,你呢?你準備送多少?」
一百大洋是一個臨時工半年的工錢啊。劉妨書剛才又問上了臉,該怎麼回答呢?劉之福再次陷入尷尬。
剛剛被打開了的嘴巴怎麼又閉上了?劉妨書心裡真不是個滋味兒,但決心已定,得讓劉之福表明態度,這次得用一個激將的話撬開劉之福的嘴巴:「之福啊,你也送一百大洋吧。」
「妨爺,」劉之福不得不開口了,「我哪能跟你比啊。」
「算了吧。你雖說不能跟我比,但你送一百大洋還是沒有問題的。」劉妨書又撬開了劉之福的嘴巴之後,輕鬆地說。
「對,之福沒有問題。」劉子午又抓住機會附和說,「之福兄,給菩薩送一百大洋就能保住你家兩口人的性命,這還是划得來的。」
「划得來是划得來,」劉之福沒有說出反對的話,「我是手頭一下子拿錢不出呀。」
「唔,我想起來了,你的錢是買劉樹人的稻田時用了吧?」劉妨書口氣隨和地說。
「嗯。」劉之福點頭說。
「那就少送一點吧。我想,實在是沒有錢那就少送一點,菩薩也不會責怪。不過,送得太少了,菩薩是不會保人性命的。」
「那你說,至少要送多少菩薩才能保人性命呢?」劉之福直到這時才表現出對性命的關切。
「我想,至少一個人十塊大洋吧。」劉妨書溜著眼珠子說。
「這我還是拿不出啊。」劉之福傷心地說。
「拿不出?」劉妨書驚訝地問道,然後轉問劉子午,「管家,你拿不拿得出?」
劉子午睜大眼睛,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好了。為了感動菩薩,我們要多邀一些人去。你們兩個,錢不夠不要緊。如果你們能多邀一個人去,我給你們一塊大洋,但你們一定得對別人說清楚:為了感動菩薩,為了請菩薩保住大家的性命,大家一定得給菩薩送大洋,每人送十塊大洋,一塊都不得少。」劉妨書生怕眼前這兩個人沒有聽清楚或者沒有聽明白或者會搞錯,把他自己的意思又總結性地說了一遍。
「好,妨爺真好。為我們想得周到。妨爺,你的意思是說,如果我能邀得十個人去,那我自己就可以不用掏大洋了?」劉子午滿心歡喜地說。
「對,你說得對。如果你能邀得十一個人去,那你不只是不掏一塊大洋,你還能得到一塊大洋嘞,」劉妨書進一步提示說,「之福啊,你能邀多少人去啊?」
「我,我心裡無數。」劉之福答道。
「無數?無數是好事。天上的星星是無數的,無數就說明很多,是不是?」劉妨書牽強附會強拉硬扯,言下之意就是硬要劉之福煽動人們去武陵山敬菩薩,「我希望你得的大洋比管家得的多。」
「好,」劉子午對劉妨書的意思有了大致的理解,因此,心裡並不因主子說他少得大洋而不高興,反而大大咧咧地慫恿說,「之福兄,預祝你多得大洋。」
「多得大洋是好,」劉之福坦然地說,「可是,事情還沒有開始啊。」
「明兒就開始邀人,後兒大清早在轄神崗集合,像以往那樣,集體去敬菩薩。」
「可是……」劉之福心裡還有顧慮。
「之福啊,你哪裡有那麼多的可是啊?是不是不想得大洋?」劉妨書心裡厭煩劉之福的瞻前怕後,但為了達到他自己的目的,還是耐著性子進一步試問。
「不是。我是想說,現在去武陵山敬菩薩,路上的情況與以往大不一樣了。」劉之福眉頭緊皺地說。
劉妨書沒有聽明白這句話,問道:「有什麼不一樣?」
「路上很亂,經常有強人出沒。」劉之福將擔心的事說了出來。
「強人?強人也是人。我還沒有看見比我強的人嘞!」劉妨書盛氣凌人地說。
「對,誰會比我們妨爺強。」劉子午諂媚地說。
「即使有,我們也不會怕。我剛才說的集體去敬菩薩,就是考慮了這種情況。即使遇到強人,我們人多力量大。再說,我讓弟兄們都帶著短槍去。」
「好,妨爺高明。」劉子午奉承說。
劉之福再也無二話可說。
第三十七章才知瘟疫至,又遇匪情生;
恰似當年父,欲幫鄉里人。
(本章大意:胡庭仁發現自己的稻子出現怪現象,去問劉樹人什麼原因。劉樹人看了自己的稻子,只有當初點播的稻子抵抗力強,其它幾個人的稻子都出現怪現象。劉之福說是稻瘟疫,石門縣因為稻瘟疫還死了人,應該拿大洋去武陵山敬菩薩。劉樹人與劉清用去桃源師範找人解救,無果而回。徐福來找到劉樹人,秘密派龔慧成去太浮山尋找民x聯軍師長郭仁派兵去駱駝峰救人,派劉樹人去駱駝峰助陣。
為了救鄉親們,劉樹人的爹劉原清曾經與劉之任闖縣衙門,進專署,跑省城。劉樹人就像他爹當年那樣,做好紅旗,與龔慧成分頭驅馬前行。)
「汪汪,汪汪,汪汪……」那條大黃狗又在劉樹人屋外禾場裡叫開了。
劉瑞之手裡拿著正在納的鞋墊底,從橫屋門裡走出來,對著狗叫的方向看過去,笑容可掬地說:「呀,是仁姑丫來了呀。」
「啊,瑞之呀。」胡家壪的胡庭仁應聲說道。
「仁姑丫,你好久都沒有過來了,你看,連我們的狗都不認得你了。今兒怎麼有空過來呀?」(待續)
「那就強迫和尚,要求人們送……送大洋嘛。就說不送大洋就免……免不了瘟疫之災。」
「好,好主意。然後,我們就強迫和尚把大洋交給我們。」劉妨書喜不自勝地說。
「對。妨爺就可以發……發瘟疫之財了。」陳勝雙有意把自己的計謀挑得更明白。
「好,好主意。陳勝雙,你沒有食言。你給我獻了個好主意。」劉妨書憧憬著那即將到手的白花花的銀子,又心花怒放地說,「去,你去把我的管家找來。我把這件事交給他去做。」
陳勝雙遲疑了一下:「妨爺,我還有一……一個主意。」
「還有一個發瘟疫之財的主意?」
「當然是。」
「快說出來聽聽,」劉妨書確實覺得陳勝雙剛才的主意大有搞頭,這時,又聽說還有發瘟疫之財的主意,心裡自然是喜上加喜,便眉飛色舞地連連說,「快說出來聽聽。」
「妨爺,其實,嚴格說起來,我……我這算不上是還有一個主意。」陳勝雙覺得,他剛才最後說的那句話不合適,他得收收場,但又覺得,這正是他賣關子的好時機。
「沒有別的主意就算了。你能把你前面說的主意搞成功,我也就能發大財了。」劉妨書對陳勝雙前面說的主意心滿意足,這時也就不在乎陳勝雙的出言不遜了。
「雖說……不是還有一個主意,但還……還是一個主意,一個搞成功的主意。」
「行,你說吧,你說吧。」劉妨書爽快地說。
「我這個發……發瘟疫之財的計謀要分……分兩步走。第一步,由你的管家派……派些人到處煽動人們帶……帶大洋去武陵山敬菩薩。」
「第二步呢?」劉妨書急不可待地問。
「我帶人去搞……搞定那些和尚。」
劉妨書先是點頭,後是搖頭,心想,陳勝雙投靠自己才幾天,雖說是出了個好主意,但陳勝雙的投靠是真心還是假心,這幾天的時間還看不出來。到時候,人們敬菩薩時把大洋送給了和尚,如今陳勝雙提出由陳勝雙自己去搞定和尚,那就等於說,陳勝雙到時候就能從和尚手裡弄到許多大洋。陳勝雙最終會把大洋交給他嗎?想到這裡,劉妨書還是認為他的管家可靠一些,才這麼搖頭:「搞定和尚的事由管家去做,你還是去做煽動的事吧。」
「妨爺,你這樣安排……未嘗不可,只是我現……現在正在為你做事,人們不認識我,恐……恐怕難以煽動起來。」
劉妨書心想,陳勝雙說得不錯,一個生人是難以煽動人心的。如果不把人們煽動起來,這第一步邁不開,哪裡會談得上第二步?即使到了第二步,也就是說那些大洋到了陳勝雙之手,我量陳勝雙也不敢把大洋捲走。主意拿定,劉妨書也就同意了陳勝雙的說法:「好,就照你說的去做。你去把管家叫來。」
「好,我這就去叫。」
「等等,你讓管家把劉之福也叫來。」
「是。」陳勝雙點頭哈腰,快步走出了堂屋。
沒過多久,劉子午和劉之福一溜小跑地跑進堂屋,老遠就喊道:「妨爺,你找我們有事?」
劉妨書在古玩前轉過身來,回答道:「當然有事。而且事情非同小可。」
那兩人一聽「非同小可」幾個字,感覺到大事不妙,因而雙腳就像踏上了風火輪,三兩步就奔到了劉妨書的跟前,神色慌張地又問道:「妨爺,到底是什麼事啊?」
「人命關天的事!」劉妨書放大嗓門說道。
「那是什麼事啊?」劉之福驚奇地問道。
「瘟疫來了,」劉妨書賣關子說,到這時候,他才把事情說了個開頭,「石門縣鬧稻瘟疫,已經死人了。」
劉子午對此事略有所知,但弄不清劉妨書所說的話是不是就是他略有所知的事。為了弄個明白,他禁不住問道:「妨爺,石門縣哪個地方死人了?」
「陳家峪啊。」劉妨書直言相告。
「唔,」劉子午一下子明白了劉妨書所說的死人的事。他心裡明白,陳家峪的死人就是陳立宇。那陳立宇其實是死於他的槍下,根本不是死於稻瘟疫。可是,劉妨書現在為什麼說陳立宇死於稻瘟疫呢?他記得,他那天曾經向劉妨書做過報告,難道是劉妨書忘記了嗎?難道是劉妨書對此別有用心嗎?但不管怎麼樣,劉妨書是他的主子,奴婢就得聽主子的。劉子午想到這些,便改變口氣,迎合地說:「稻瘟疫死人,那可不得了啊。」
「石門縣鬧瘟疫死人,又不是我們這裡死人,那有什麼了不得的?」劉之福不以為然地說。
「我還沒有說到我們這裡嘞。」劉妨書一聽劉之福對他說的話無動於衷,生怕劉之福壞了他發瘟疫之財的夢,便生氣地說,「我們這裡已經大難臨頭了。」
「是啊,」劉子午這時已經聽明白了劉妨書的話意,便附和著說,「我們這裡已經發生稻瘟疫了,稻葉子上長滿了圈圈。」
「對,這就是大難。大難臨頭,我們這裡也會要死人啊。」劉妨書語氣顫慄而深沉地說,好像馬上要死的人就是他眼前這兩個人。
「哎呀,那可怎麼得了啊?」劉之福惶恐不安地說。
「死了死了,一死百了。只有等死了。」劉子午順著劉妨書的說法往下說。
「沒出息,真是沒出息!」劉妨書罵道。
「我可不想死啊。」劉之福哭喪著臉說。
「不想死就不會死嗎?」劉子午跟著劉妨書一唱一和,「過去鬧瘟疫不是死了很多人嗎?」
「這可如何是好?」劉之福恐懼地問。
「想辦法呀!我問你,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劉妨書問道。
劉子午對劉妨書覷了一眼,發現劉妨書的臉色並不為瘟疫而恐懼,更加知道劉妨書是在故弄玄虛,但不知劉妨書的詭計具體是什麼,因此不敢妄加述說:「請妨爺指點。」
「請我指點?我哪能指點啊?最好的辦法還是請菩薩指點。」劉妨書把面前兩個人的思想漸漸引上他的詭計。
「可是,菩薩不會說話呀。」劉之福老實地說。
「這我知道。」劉妨書害怕面前兩個人的思想從他的詭計上溜走,便立即搭話說,「俗話說,只要心誠,石頭也能開出花兒來啊。」
「我們應該怎樣做才算心誠呢?」劉子午不像劉之福那樣老實,而是緊跟主子的思路寸步不離,甚至還為主子添油加醋助紂為虐。
「敬啊,誠心敬菩薩。」劉妨書又將他的說法向前推進了一步。
「這我會。我在家裡經常敬菩薩。」劉之福像是找到了避免瘟疫的辦法,說話的口氣坦然了許多。
「家裡敬菩薩只能算小敬,小敬只能算小誠心。」劉妨書以鄙夷的口氣說,「而小誠心是不能讓石頭開出花兒來的。」
「對,妨爺說得對。小誠心是不能感動菩薩的。」劉子午又緊跟主子的說法說道。
「妨爺,那怎樣做才算是大誠心呢?」劉之福越聽越糊塗。
「要算大誠心哪,就得有大動作。像從前那樣,上武陵山去敬菩薩。別人都說,武陵山的菩薩最靈。」劉妨書把他的詭計展開到了高點,但還沒有到達頂點。
「是啊,武陵山的菩薩最靈。從前,有的人家裡死了人,結果一上武陵山敬菩薩,那死了的人又活過來了。」劉子午把故事說得活靈活現,就好像是他家裡從前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劉妨書心裡暗暗讚賞劉子午這個奴才的本事,劉子午竟然把死人都說活了。同時,劉妨書還認為,火候已到,這時正是他該把他的詭計推向頂點的好時候。於是,他鼓動說:「武陵山的菩薩是靈,但要看敬菩薩的人的心誠不誠。如果敬菩薩時送的大洋多,那菩薩才會靈。」
「妨爺,」劉之福心裡弄不明白,有話要說,「以往我們敬菩薩時,只是焚香燒紙點蠟燭磕頭作揖送祭品,從來就沒有聽說送大洋的啊。」
「以往的情況是以往的情況,而現在是什麼情況?難道你不知道嗎?」劉妨書聽見劉之福跟他抬槓,很不高興。
劉子午聽得出劉之福的話是什麼意思,那意思是不想送大洋。他也看得明白劉妨書的臉色,那臉色與大洋息息相關。他便迎合主子說:「現在是大難當頭,死神降臨,我們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樣敬菩薩了。」
「管家的話說得對。現在是特殊情況,現在是要保命的特殊情況,」劉妨書心裡明白,如果不把眼前這兩個人的思想說通,又怎麼能讓他們去煽動別人呢?劉子午是他的管家,自然不需他多費口舌,但劉之福呢?雖說劉之福是他的臨時工,但劉之福卻不像他的管家那樣貼心貼腹,他必得多費點口舌才能說通劉之福。況且,一旦說通了劉之福,劉之福的煽動性會比管家更強,「是保命要緊還是保錢要緊?」
「當然是保命要緊。如果沒有了命,那要錢幹什麼?」劉子午振振有詞地說。
劉之福不動聲色。
劉妨書見狀,心中直患急,但還是耐著性子,心中泛起不說通劉之福不罷休的決心。良久,沒有看見劉之福動嘴唇,便直截了當地問將起來:「劉之福啊,你是個要錢不要命的人吧?」
都點名道姓了,緊閉嘴巴恐怕是不行了。劉之福鼓動了幾下嘴巴,終於集聚起力氣打開了嘴巴:「那也不是。」
劉妨書聽見了話語,心裡稍感輕鬆,但他的目的還沒有達到,於是,笑了笑又慫恿說:「我相信你不是,你也應該相信我也不是。我這次也要去敬菩薩,我打算給廟裡送一百大洋。之福啊,你呢?你準備送多少?」
一百大洋是一個臨時工半年的工錢啊。劉妨書剛才又問上了臉,該怎麼回答呢?劉之福再次陷入尷尬。
剛剛被打開了的嘴巴怎麼又閉上了?劉妨書心裡真不是個滋味兒,但決心已定,得讓劉之福表明態度,這次得用一個激將的話撬開劉之福的嘴巴:「之福啊,你也送一百大洋吧。」
「妨爺,」劉之福不得不開口了,「我哪能跟你比啊。」
「算了吧。你雖說不能跟我比,但你送一百大洋還是沒有問題的。」劉妨書又撬開了劉之福的嘴巴之後,輕鬆地說。
「對,之福沒有問題。」劉子午又抓住機會附和說,「之福兄,給菩薩送一百大洋就能保住你家兩口人的性命,這還是划得來的。」
「划得來是划得來,」劉之福沒有說出反對的話,「我是手頭一下子拿錢不出呀。」
「唔,我想起來了,你的錢是買劉樹人的稻田時用了吧?」劉妨書口氣隨和地說。
「嗯。」劉之福點頭說。
「那就少送一點吧。我想,實在是沒有錢那就少送一點,菩薩也不會責怪。不過,送得太少了,菩薩是不會保人性命的。」
「那你說,至少要送多少菩薩才能保人性命呢?」劉之福直到這時才表現出對性命的關切。
「我想,至少一個人十塊大洋吧。」劉妨書溜著眼珠子說。
「這我還是拿不出啊。」劉之福傷心地說。
「拿不出?」劉妨書驚訝地問道,然後轉問劉子午,「管家,你拿不拿得出?」
劉子午睜大眼睛,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好了。為了感動菩薩,我們要多邀一些人去。你們兩個,錢不夠不要緊。如果你們能多邀一個人去,我給你們一塊大洋,但你們一定得對別人說清楚:為了感動菩薩,為了請菩薩保住大家的性命,大家一定得給菩薩送大洋,每人送十塊大洋,一塊都不得少。」劉妨書生怕眼前這兩個人沒有聽清楚或者沒有聽明白或者會搞錯,把他自己的意思又總結性地說了一遍。
「好,妨爺真好。為我們想得周到。妨爺,你的意思是說,如果我能邀得十個人去,那我自己就可以不用掏大洋了?」劉子午滿心歡喜地說。
「對,你說得對。如果你能邀得十一個人去,那你不只是不掏一塊大洋,你還能得到一塊大洋嘞,」劉妨書進一步提示說,「之福啊,你能邀多少人去啊?」
「我,我心裡無數。」劉之福答道。
「無數?無數是好事。天上的星星是無數的,無數就說明很多,是不是?」劉妨書牽強附會強拉硬扯,言下之意就是硬要劉之福煽動人們去武陵山敬菩薩,「我希望你得的大洋比管家得的多。」
「好,」劉子午對劉妨書的意思有了大致的理解,因此,心裡並不因主子說他少得大洋而不高興,反而大大咧咧地慫恿說,「之福兄,預祝你多得大洋。」
「多得大洋是好,」劉之福坦然地說,「可是,事情還沒有開始啊。」
「明兒就開始邀人,後兒大清早在轄神崗集合,像以往那樣,集體去敬菩薩。」
「可是……」劉之福心裡還有顧慮。
「之福啊,你哪裡有那麼多的可是啊?是不是不想得大洋?」劉妨書心裡厭煩劉之福的瞻前怕後,但為了達到他自己的目的,還是耐著性子進一步試問。
「不是。我是想說,現在去武陵山敬菩薩,路上的情況與以往大不一樣了。」劉之福眉頭緊皺地說。
劉妨書沒有聽明白這句話,問道:「有什麼不一樣?」
「路上很亂,經常有強人出沒。」劉之福將擔心的事說了出來。
「強人?強人也是人。我還沒有看見比我強的人嘞!」劉妨書盛氣凌人地說。
「對,誰會比我們妨爺強。」劉子午諂媚地說。
「即使有,我們也不會怕。我剛才說的集體去敬菩薩,就是考慮了這種情況。即使遇到強人,我們人多力量大。再說,我讓弟兄們都帶著短槍去。」
「好,妨爺高明。」劉子午奉承說。
劉之福再也無二話可說。
第三十七章才知瘟疫至,又遇匪情生;
恰似當年父,欲幫鄉里人。
(本章大意:胡庭仁發現自己的稻子出現怪現象,去問劉樹人什麼原因。劉樹人看了自己的稻子,只有當初點播的稻子抵抗力強,其它幾個人的稻子都出現怪現象。劉之福說是稻瘟疫,石門縣因為稻瘟疫還死了人,應該拿大洋去武陵山敬菩薩。劉樹人與劉清用去桃源師範找人解救,無果而回。徐福來找到劉樹人,秘密派龔慧成去太浮山尋找民x聯軍師長郭仁派兵去駱駝峰救人,派劉樹人去駱駝峰助陣。
為了救鄉親們,劉樹人的爹劉原清曾經與劉之任闖縣衙門,進專署,跑省城。劉樹人就像他爹當年那樣,做好紅旗,與龔慧成分頭驅馬前行。)
「汪汪,汪汪,汪汪……」那條大黃狗又在劉樹人屋外禾場裡叫開了。
劉瑞之手裡拿著正在納的鞋墊底,從橫屋門裡走出來,對著狗叫的方向看過去,笑容可掬地說:「呀,是仁姑丫來了呀。」
「啊,瑞之呀。」胡家壪的胡庭仁應聲說道。
「仁姑丫,你好久都沒有過來了,你看,連我們的狗都不認得你了。今兒怎麼有空過來呀?」(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