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未雨綢繆(一)
作為中老雙方協調員的白天明與奕沙萬,因為工作職責相同,兩人碰面的機會自然要比其他人多。
茶香在白天明的居室內裊裊升騰,他與奕沙萬的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向了他們共同協同推進的中老鐵路項目。
白天明輕輕摩挲著手中的茶杯,內心充盈著對即將展開工作的期待:「奕沙萬先生,你我都知道,中老鐵路項目不僅僅是一條連接兩國的物理通道,它更是我們兩國人民友誼與合作的象徵。作為雙方的項目協調員,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
奕沙萬點頭表示贊同,他站起身來,走到窗邊,凝視著遠處蜿蜒流淌的湄公河,似乎在心中勾勒著中老鐵路的藍圖:「是的,白天明先生。從『中老鐵路項目協調組』成立的那一天起,我們就已經站在了歷史的新起點上。中老鐵路項目的前期工作,每一項都至關重要,特別是寮國國內法律法規調研、礦產資源調查、工程技術考察以及項目投資方案研究,這些都是我們雙方必須跨越的難關。」
白天明看向奕沙萬,對他剛才的見解點頭表示讚許:「法律法規方面,我們已經初步梳理了寮國的相關法規政策,但細節上還需要進一步與貴國公共工程與運輸部深入溝通,確保我們的項目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順利推進。」
奕沙萬接過話茬,語氣中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與自豪:「礦產資源調查同樣不容忽視,寮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如何在保護資源的同時,確保鐵路建設的安全與可持續性,是我們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我會與商務組和融資組溝通,確保每一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
提到工程技術考察,白天明的眼中閃過一絲興奮:「這正是我的專長所在。寮國的地形複雜多變,既有崇山峻岭,也有平原河流。我們會派出專業的技術團隊,對沿線地質、水文條件進行詳盡的勘察,確保工程技術方案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同時,我們還要充分借鑑中國鐵路建設的先進經驗,結合寮國的實際情況,創新設計,打造一條既經濟又高效的國際鐵路線。」
奕沙萬聞言,輕輕拍了拍白天明的肩膀,笑道:「有你們中國的參與,我們信心倍增。至於項目投資方案,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戰略問題。我們要充分考慮項目的長期效益,以及它對促進寮國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我相信,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投資方案,吸引更多的資方參與到這個偉大的項目中來。」
接下來,在中老鐵路項目協調組的提議下,中方派出的中老鐵路項目考察組來到了寮國萬象。
西邊天際的晚霞顯得非常絢爛,萬象瓦岱機場迎來了它最為繁忙而莊重的一刻。
機場大廳的出口處,白天明與奕沙萬夾雜在寮國政府高級官員組成的歡迎人群中,兩人並肩站在一起,目光不時掃向緩緩駛入的航班信息屏。
隨著廣播中傳來一聲聲溫軟的老語播報,一群身著專業服裝、面容堅毅的考察組成員緩緩步入大廳。
他們之中,有白髮蒼蒼的鐵路建設專家,有年輕有為的技術骨幹,還有負責環保、財務與法務的精英團隊。
寮國政府的高級官員走上前去,與中方考察組成員握手寒暄。
白天明與奕沙萬也隨著人流走上前,以最誠摯的笑容迎接每一位遠道而來的朋友。
寮國政府高級官員用最質樸的言語表達著感激之情:「歡迎來到寮國,你們的到來為中老鐵路項目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我們期待與你們並肩作戰,共同書寫這段跨越國界的友誼與合作新篇章。」
雙方簡短而熱烈的寒暄之後,便一同乘車前往早已準備好的接待酒店。
沿途,萬象的異國風情與人文景觀如畫卷般徐徐展開,白天明與奕沙萬不時向考察組成員介紹著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而考察組成員也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讚嘆之聲。
抵達酒店後,一場簡樸而莊重的歡迎晚宴正等待著他們。
席間,雙方就中老鐵路項目的下一步工作計劃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氣氛熱烈而融洽。
自中方考察組踏入寮國這片熱土,白天明便如同一名精心布局的戰略家,穿梭於技術團隊與勘察現場之間。
他親自踏勘每一處潛在難點,手中的地圖與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數據與分析,不時與技術人員溝通交流。
而奕沙萬,則如同一位外交使節,穿梭於寮國政府各部門之間,以他獨有的魅力和深厚的政治智慧,為中方考察組爭取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奕沙萬頻繁地出席各類協調會議,用流利的雙語闡述中老鐵路項目的深遠意義,不僅贏得了政府官員的理解與配合,更激發了民眾對這條友誼之路的期待與熱情。
每當夜幕降臨,奕沙萬總會抽空與白天明碰頭,兩人或在白天明的居室會面,或在月光下的庭院裡,交換著一天的進展,那份默契與信任,如同湄公河緩緩流動的江水,靜靜流淌。
在寮國高層親切接見後,中方考察組迅速投入到緊張的現場查勘工作中。
濃密的晨霧籠罩著上寮山區寂靜的山林,中老鐵路項目考察組的隊伍已整裝待發,他們的身影在濃霧中若隱若現。
白天明與奕沙萬站在一起,等待著還沒有整理好行頭的考察隊員。
「大家注意,今天我們將穿越一片密密匝匝的原始森林,那裡不僅有壯麗的山川,也有未知的挑戰。」奕沙萬大聲喊道,聲音沉穩有力,穿透了清晨的涼意,傳達到每一位考察組成員的耳中。
考察隊員們紛紛轉頭看向奕沙萬,大家互相交換著鼓勵的眼神,仿佛在說:「我們準備好了。」
奕沙萬還安排好了一支經驗豐富的寮國嚮導團隊,他們身穿傳統服飾,手持砍刀與繩索。
「各位中國朋友,請放心跟隨我們,這片森林是我們的家園,我們會確保大家的安全。」一位年長的嚮導用流利的中文說道,聲音里充滿了自信。
考察組一行沿著蜿蜒曲折的小徑緩緩前行,四周是鬱鬱蔥蔥的樹木,陽光透過密集的枝葉,灑下斑駁陸離的光影。
隨著林子的深入,空氣變得愈發清新,夾雜著一絲濕潤的氣息。
突然,前方傳來湍急的水聲,一條寬闊的河流橫亘在眾人面前,河水洶湧澎湃,仿佛隨時都能吞噬一切。
「這裡是湄公河的一條支流,水流湍急,我們必須小心通過。」白天明邊說邊取出地圖,仔細研究起最佳過河方案。
此時,幾位寮國嚮導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利用繩索和樹木,搭建起一座簡易的索橋。
奕沙萬則在一旁協助,確保每一個細節都萬無一失。「請大家依次過橋,務必保持平衡,不要慌張。」他大聲提醒著,自己則走在最前面,為考察組成員做著示範。
當最後一位考察組成員安全過橋時,大家不禁相視一笑,那份默契與信任在無形中又加深了幾分。
山路陡峭,每一步都需謹慎又謹慎。考察組成員們手持工具,或攀岩,或開路,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
寮國嚮導們身先士卒,用他們豐富的經驗為考察組指引方向,避開了一個又一個潛在的危險。
林莽深處,光線逐漸暗淡,仿佛被密不透風的樹冠吞噬,只余斑駁陸離的光影在地面跳躍,如同幽靈的低語。
空氣中瀰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濕重,伴隨著一陣陣奇異的草木香氣,卻也混雜著絲絲令人不安的氣息。
蚊蟲如同黑色風暴,驟然間從四面八方湧來,嗡嗡作響,它們肆意地在人們裸露的皮膚上叮咬,留下一個個紅腫的印記,帶來陣陣刺癢與不適。
考察組的成員們不得不頻繁揮手驅趕,但似乎越是動作,這些微小的生物越是興奮,圍攻得更加猛烈。
更為嚴峻的是,毒蟲猛獸的威脅悄然潛伏。
偶爾,一條色彩斑斕的毒蛇會從枯葉堆中一閃而過,留下令人心悸的軌跡;或是某處傳來低沉而威嚴的吼聲,讓人不禁猜想那叢林深處隱藏著何種龐然大物。
大家的心弦緊繃,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驚擾了這片古老森林中的居民。
寮國嚮導們經驗豐富,他們不時停下腳步,用敏銳的雙眼和耳朵感知著周圍的一切,用特製的草藥塗抹在考察隊員們的衣物上,希望能暫時驅散這些不速之客。
奕沙萬從背包里取出驅蟲藥,分發給每位考察組成員,並提醒大家保持警惕。
「這裡的生態環境保持得非常好,但也意味著我們要更加小心。」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凝重,卻也透露出對這片土地的尊重與愛護。
夕陽西下,考察組在一片開闊地停下腳步,搭起帳篷,準備過夜。
篝火旁,大家圍坐一圈,分享著一天的所見所聞。
白天明與奕沙萬則幫著考察隊技術員整理數據,規劃明天的行程。
隨著夜幕的降臨,上寮山區的寂靜被篝火的噼啪聲打破。
白天明與奕沙萬對視一眼,兩人心中都明白,明日的考察任務將是他們此行最為艱巨的挑戰之一——探索那片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曾遭受美軍轟炸,至今仍可能隱藏著大量未爆炸物的山區。
「我們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白天明轉身對考察組負責人說,「今晚,我們要重新評估所有安全預案,確保每一位成員都了解並熟悉應對大量埋在地下的美軍轟炸機投下的未爆炸物的處理流程。」
奕沙萬則迅速聯繫了省政府負責人,請求他們派遣專業的排爆團隊隨行,並強調了此次考察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不久,轄區省政府方面回復,將派遣一支由退役特種兵組成的排爆小隊,於次日清晨與考察組匯合。
茶香在白天明的居室內裊裊升騰,他與奕沙萬的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向了他們共同協同推進的中老鐵路項目。
白天明輕輕摩挲著手中的茶杯,內心充盈著對即將展開工作的期待:「奕沙萬先生,你我都知道,中老鐵路項目不僅僅是一條連接兩國的物理通道,它更是我們兩國人民友誼與合作的象徵。作為雙方的項目協調員,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
奕沙萬點頭表示贊同,他站起身來,走到窗邊,凝視著遠處蜿蜒流淌的湄公河,似乎在心中勾勒著中老鐵路的藍圖:「是的,白天明先生。從『中老鐵路項目協調組』成立的那一天起,我們就已經站在了歷史的新起點上。中老鐵路項目的前期工作,每一項都至關重要,特別是寮國國內法律法規調研、礦產資源調查、工程技術考察以及項目投資方案研究,這些都是我們雙方必須跨越的難關。」
白天明看向奕沙萬,對他剛才的見解點頭表示讚許:「法律法規方面,我們已經初步梳理了寮國的相關法規政策,但細節上還需要進一步與貴國公共工程與運輸部深入溝通,確保我們的項目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順利推進。」
奕沙萬接過話茬,語氣中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與自豪:「礦產資源調查同樣不容忽視,寮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如何在保護資源的同時,確保鐵路建設的安全與可持續性,是我們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我會與商務組和融資組溝通,確保每一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
提到工程技術考察,白天明的眼中閃過一絲興奮:「這正是我的專長所在。寮國的地形複雜多變,既有崇山峻岭,也有平原河流。我們會派出專業的技術團隊,對沿線地質、水文條件進行詳盡的勘察,確保工程技術方案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同時,我們還要充分借鑑中國鐵路建設的先進經驗,結合寮國的實際情況,創新設計,打造一條既經濟又高效的國際鐵路線。」
奕沙萬聞言,輕輕拍了拍白天明的肩膀,笑道:「有你們中國的參與,我們信心倍增。至於項目投資方案,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戰略問題。我們要充分考慮項目的長期效益,以及它對促進寮國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我相信,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投資方案,吸引更多的資方參與到這個偉大的項目中來。」
接下來,在中老鐵路項目協調組的提議下,中方派出的中老鐵路項目考察組來到了寮國萬象。
西邊天際的晚霞顯得非常絢爛,萬象瓦岱機場迎來了它最為繁忙而莊重的一刻。
機場大廳的出口處,白天明與奕沙萬夾雜在寮國政府高級官員組成的歡迎人群中,兩人並肩站在一起,目光不時掃向緩緩駛入的航班信息屏。
隨著廣播中傳來一聲聲溫軟的老語播報,一群身著專業服裝、面容堅毅的考察組成員緩緩步入大廳。
他們之中,有白髮蒼蒼的鐵路建設專家,有年輕有為的技術骨幹,還有負責環保、財務與法務的精英團隊。
寮國政府的高級官員走上前去,與中方考察組成員握手寒暄。
白天明與奕沙萬也隨著人流走上前,以最誠摯的笑容迎接每一位遠道而來的朋友。
寮國政府高級官員用最質樸的言語表達著感激之情:「歡迎來到寮國,你們的到來為中老鐵路項目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我們期待與你們並肩作戰,共同書寫這段跨越國界的友誼與合作新篇章。」
雙方簡短而熱烈的寒暄之後,便一同乘車前往早已準備好的接待酒店。
沿途,萬象的異國風情與人文景觀如畫卷般徐徐展開,白天明與奕沙萬不時向考察組成員介紹著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而考察組成員也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讚嘆之聲。
抵達酒店後,一場簡樸而莊重的歡迎晚宴正等待著他們。
席間,雙方就中老鐵路項目的下一步工作計劃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氣氛熱烈而融洽。
自中方考察組踏入寮國這片熱土,白天明便如同一名精心布局的戰略家,穿梭於技術團隊與勘察現場之間。
他親自踏勘每一處潛在難點,手中的地圖與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數據與分析,不時與技術人員溝通交流。
而奕沙萬,則如同一位外交使節,穿梭於寮國政府各部門之間,以他獨有的魅力和深厚的政治智慧,為中方考察組爭取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奕沙萬頻繁地出席各類協調會議,用流利的雙語闡述中老鐵路項目的深遠意義,不僅贏得了政府官員的理解與配合,更激發了民眾對這條友誼之路的期待與熱情。
每當夜幕降臨,奕沙萬總會抽空與白天明碰頭,兩人或在白天明的居室會面,或在月光下的庭院裡,交換著一天的進展,那份默契與信任,如同湄公河緩緩流動的江水,靜靜流淌。
在寮國高層親切接見後,中方考察組迅速投入到緊張的現場查勘工作中。
濃密的晨霧籠罩著上寮山區寂靜的山林,中老鐵路項目考察組的隊伍已整裝待發,他們的身影在濃霧中若隱若現。
白天明與奕沙萬站在一起,等待著還沒有整理好行頭的考察隊員。
「大家注意,今天我們將穿越一片密密匝匝的原始森林,那裡不僅有壯麗的山川,也有未知的挑戰。」奕沙萬大聲喊道,聲音沉穩有力,穿透了清晨的涼意,傳達到每一位考察組成員的耳中。
考察隊員們紛紛轉頭看向奕沙萬,大家互相交換著鼓勵的眼神,仿佛在說:「我們準備好了。」
奕沙萬還安排好了一支經驗豐富的寮國嚮導團隊,他們身穿傳統服飾,手持砍刀與繩索。
「各位中國朋友,請放心跟隨我們,這片森林是我們的家園,我們會確保大家的安全。」一位年長的嚮導用流利的中文說道,聲音里充滿了自信。
考察組一行沿著蜿蜒曲折的小徑緩緩前行,四周是鬱鬱蔥蔥的樹木,陽光透過密集的枝葉,灑下斑駁陸離的光影。
隨著林子的深入,空氣變得愈發清新,夾雜著一絲濕潤的氣息。
突然,前方傳來湍急的水聲,一條寬闊的河流橫亘在眾人面前,河水洶湧澎湃,仿佛隨時都能吞噬一切。
「這裡是湄公河的一條支流,水流湍急,我們必須小心通過。」白天明邊說邊取出地圖,仔細研究起最佳過河方案。
此時,幾位寮國嚮導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利用繩索和樹木,搭建起一座簡易的索橋。
奕沙萬則在一旁協助,確保每一個細節都萬無一失。「請大家依次過橋,務必保持平衡,不要慌張。」他大聲提醒著,自己則走在最前面,為考察組成員做著示範。
當最後一位考察組成員安全過橋時,大家不禁相視一笑,那份默契與信任在無形中又加深了幾分。
山路陡峭,每一步都需謹慎又謹慎。考察組成員們手持工具,或攀岩,或開路,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
寮國嚮導們身先士卒,用他們豐富的經驗為考察組指引方向,避開了一個又一個潛在的危險。
林莽深處,光線逐漸暗淡,仿佛被密不透風的樹冠吞噬,只余斑駁陸離的光影在地面跳躍,如同幽靈的低語。
空氣中瀰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濕重,伴隨著一陣陣奇異的草木香氣,卻也混雜著絲絲令人不安的氣息。
蚊蟲如同黑色風暴,驟然間從四面八方湧來,嗡嗡作響,它們肆意地在人們裸露的皮膚上叮咬,留下一個個紅腫的印記,帶來陣陣刺癢與不適。
考察組的成員們不得不頻繁揮手驅趕,但似乎越是動作,這些微小的生物越是興奮,圍攻得更加猛烈。
更為嚴峻的是,毒蟲猛獸的威脅悄然潛伏。
偶爾,一條色彩斑斕的毒蛇會從枯葉堆中一閃而過,留下令人心悸的軌跡;或是某處傳來低沉而威嚴的吼聲,讓人不禁猜想那叢林深處隱藏著何種龐然大物。
大家的心弦緊繃,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驚擾了這片古老森林中的居民。
寮國嚮導們經驗豐富,他們不時停下腳步,用敏銳的雙眼和耳朵感知著周圍的一切,用特製的草藥塗抹在考察隊員們的衣物上,希望能暫時驅散這些不速之客。
奕沙萬從背包里取出驅蟲藥,分發給每位考察組成員,並提醒大家保持警惕。
「這裡的生態環境保持得非常好,但也意味著我們要更加小心。」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凝重,卻也透露出對這片土地的尊重與愛護。
夕陽西下,考察組在一片開闊地停下腳步,搭起帳篷,準備過夜。
篝火旁,大家圍坐一圈,分享著一天的所見所聞。
白天明與奕沙萬則幫著考察隊技術員整理數據,規劃明天的行程。
隨著夜幕的降臨,上寮山區的寂靜被篝火的噼啪聲打破。
白天明與奕沙萬對視一眼,兩人心中都明白,明日的考察任務將是他們此行最為艱巨的挑戰之一——探索那片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曾遭受美軍轟炸,至今仍可能隱藏著大量未爆炸物的山區。
「我們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白天明轉身對考察組負責人說,「今晚,我們要重新評估所有安全預案,確保每一位成員都了解並熟悉應對大量埋在地下的美軍轟炸機投下的未爆炸物的處理流程。」
奕沙萬則迅速聯繫了省政府負責人,請求他們派遣專業的排爆團隊隨行,並強調了此次考察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不久,轄區省政府方面回復,將派遣一支由退役特種兵組成的排爆小隊,於次日清晨與考察組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