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漢家兒郎多才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貌不揚的卞內基對眾人說:「方才,向大家獻醜,說等大帥來了,要將標靶再後移一百米。」

  「現在大帥來了,請大人再將標靶後移。」

  這一次,卞內基從另外的小包里,掏出的不再是圓形的鉛彈,而是一個有尖頭的銅彈。

  眾人看到這彈丸竟然不是圓的,很是驚異。

  後世來的曾立昌卻是知道的。

  卞內基說道,「這火槍彈頭,最好如箭頭一樣,尖尖的,這樣才能射的更遠。」

  「圓形的箭矢,可是射不遠的。」

  邊說著,卞內基仔細的給火槍裝填火藥,將一小塊粗綢包著銅彈頭捅下去,壓實。

  瞄準前方超過六百米的標靶,在感覺到無風之時的瞬間,點燃火繩。

  一息之間,轟然命中標靶,貫穿而出。

  觀看的將士無不驚嘆,連自詡黃臉關公的聶徵也是微微色變。

  卞內基傲然上前,單膝跪向曾立昌,說道:

  「暴秦銷鋒鏑,蒙元禁刀劍,滿清忌火器。」

  「小人不才,獻此改良後的火槍,助將軍討平韃虜。」

  曾立昌接過火槍和銅彈頭,斜著槍看著槍口,果然是有膛線的,順便問了自己的疑惑。

  「為什麼不用更便宜的鐵彈呢?」畢竟好像中國的子彈是用的鋼做的。

  「大人,本人是鐵匠,這鐵摩擦撞擊之後,極容易產生火星。」

  「火星遇到火藥,估計很容易炸膛,實在是不太適合做彈丸。」

  「原來如此。」曾立昌哈哈一笑,感嘆這中華真是人才眾多,在前朝就有魯密銃、連發火銃等火槍,可惜前朝政事傾頹。

  而這滿清又忌憚漢人,宣傳以騎射立國,消極對待火器。

  以致被海外諸夷超越,但這並不能說明中國沒有相應的人才,只是被埋沒了而已。

  對於這樣才華出眾、仇視滿清的,曾立昌也是不吝封賞和讚譽。

  「有臥龍的地方,當有鳳雛,我觀你有鳳雛之才。」

  「本將軍這就告訴聖庫總管路之諫,這幾日,工匠營和城中匠人,金銀、銅鐵料和工具,任你挑選。」

  「組建軍械營,有困難可以直接找我,為我太平軍全力打造火槍!」

  感覺終於遇到識貨的,以後自己能大施拳腳的卞內基,喜笑顏開,連忙應下。

  回營後,又將馬振文、鄭尊遷分別任命管理為幕僚協助曾立昌出謀劃策和書記官負責記錄、管理文書。年輕頭腦靈活的林靜也留在身邊,任命為參軍負責協助處理匠人營等事務。

  安排好後,感覺身上的擔子輕鬆了不少。忍不住看向北方。

  派出信使已經五天,每個信使都配了雙馬,正常情況下,一天一夜也就到了。

  到了現在還沒有信,之前陳仕保詢問為什麼不立即北上,曾立昌其實也很急。

  他有些擔心新附的士兵會如歷史上一樣抗拒北上,然後四分五裂。

  最好是讓這些人都知道北伐軍還活得好好的,這樣才不至於太抗拒。

  能在勝算大的時候出手,曾立昌還是能忍的住的。

  時間回到四天前,穿越而來的曾立連續派出二十撥信使,命其分晝夜前往阜城附近,搜尋太平軍北伐軍大營,通知北援軍已經迫近的消息。

  殊不知,團團圍困北伐軍的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不是勝保這樣的庸才。

  僧格林沁下令周圍官府和哨探,有外地語言者,無需詢問緣由,皆殺。

  並將大量蒙古探馬,放至百里遠,攔截信差。極力阻止北伐軍林鳳祥、李開芳部得知援軍前來的消息。

  又圍繞阜城,深溝高壑,防止北伐軍出逃。

  先至的太平軍信使,數人遭其撲殺。

  後至的信使,遠遠望見阜城方向,沒有狼煙,得知前面的人並未成功通知。

  原來,當初侍衛黃致和安排人去向北伐軍送信時,為了避免信使多人重複送信冒險,交代道,如果有人成功送到,則讓北伐軍在大營里連日燃起狼煙,高高掛起紅色大旗。

  孫汝敬等後來的信使,已經離北伐軍不遠,看阜城方向並無狼煙,猜測前至的信使八成已經遭到不測。


  於是,幾人商議,一起強行沖入,有兩人則打算乘夜間黑暗,悄悄潛入。

  仗著騎射精湛的數人,在清軍薄弱處,猛然沖了進去,並射殺了數個蒙古兵。

  但大批清軍騎兵旋即而至,被射殺營中。

  連續遇到南來的太平軍信使,僧格林沁又加緊了戒備。

  晚上天黑後,兩個悄悄穿越清軍壕溝的太平軍,一人在下壕溝時,不知是踩到了削尖的竹籤,還是撒的鐵蒺藜,驟然吃痛忍不住悶哼了一聲。

  結果被清軍發現,附近的清軍,不但衣不解甲,還鞍不離馬,迅速騎馬沖向太平軍。

  兩個步行摸黑摸過去的太平軍信使,看到被發現,也不顧得什麼了,迅速爬過溝壑,向阜城城牆狂奔。

  豈料,城牆外的黑暗處,竟也殺出了清軍騎兵,腳掌受傷的太平軍跑不快,被砍殺當場。

  次日,躲在附近林木中的孫汝敬看到阜城既沒有狼煙,也沒有紅旗,嘆了口氣。

  他不知道的是,前後二十撥信使,如今已經只剩下了他。

  等至中午,阜城方向還是沒有狼煙。孫茹敬自忖,單論武藝,自己單挑不懼清軍,但論騎術,與其他信使只能算中下,別人組隊硬闖也不行,自己一人硬闖恐怕也是送死。

  這時,瞧見附近一個帶著人挑著擔子向清軍售賣蔬菜的農戶。

  說起來,這僧格林沁也是清軍中的一朵奇葩。

  別的清軍對於壯丁,直接就抓。而僧格林沁則不然。

  這時的僧格林沁,軍紀甚好。

  挖掘圍困太平軍的壕溝時,沒有直接去抓壯丁,反而是以每天兩三百文結算工錢。是以周圍村民並不是太畏懼這裡的清軍。

  孫汝敬計上心來,將一匹健馬與一農戶換了扁擔和菜蔬。

  孫汝敬本來就是山東人,也務農,口音與這裡的人差別並不大。挑著菜,扮作向清軍賣菜的農戶,近距離查看圍困阜城的清軍防衛部署。

  發現城東北角方向的清軍營帳少,防備鬆弛。

  夜晚天黑後,孫汝敬沒有急著就出發。而是等到大約夜晚十二點之後,才開始潛入。

  身上的衣服在地上滾了好幾下,儘量與泥土同色,嘴裡也咬著根木棍,防止自己出聲。

  估摸著快到清軍營帳附近,孫汝敬乾脆匍匐前進,一寸一寸的慢慢前移。

  一聽到風吹草動,就馬上靜止不動。

  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時辰,摸到了清軍挖的壕溝邊上。

  謹慎的向溝里看了看,月光不亮看不清楚壕溝內的情況,只是隱約看到溝內似乎有什麼凸起,不太平整的樣子。

  看到遠處的城牆似乎已經不遠,孫汝敬忍住衝動,把身上的棉襖脫了下來,橫疊了一下,丟入溝中。

  自己小心的跳入一人多高的溝壑里。

  剛一落地,左腳就感覺好像被什麼扎到了,還好有棉襖踩著,堪堪扎穿鞋底。

  即使這樣,孫汝敬還是悶哼一聲,還好嘴上咬著木棍,聲音不大。

  小心的從溝底的一端挪到另一邊,正要準備爬上去,突然隱約聽到有馬蹄聲傳來,驚得孫汝敬貼在壕溝邊上一動不動。

  過了一會兒,有巡邏的蒙古騎兵經過,一個蒙古兵對另外一個說,好像剛才聽到什麼動靜了。

  另一個蒙古兵說,估計是土塊滑到溝里了吧。所幸,月光稀疏,蒙古騎兵也沒看到孫汝敬。

  匍匐前進了一路,孫汝敬已經是全身是汗,沒想到這清軍,夜晚竟然在壕溝對面也部下了巡邏隊,驚得他心臟砰砰直跳,更是小心不已。

  待巡邏的蒙古騎兵走遠,孫汝敬爬出壕溝,繼續向前匍匐前進,直到接近阜城城牆。

  城上巡邏的太平軍也是看不清城下,孫汝敬怕貿然上前,城上的太平軍一旦驚呼,吸引來附近巡邏的蒙古騎兵,自己又徒手爬不上高高的城牆,怕是會被清軍射殺。

  只好尋到一處凹陷躺下,在旁邊用腳寫了「我是太平軍,速拉我上去!」幾個大字。

  然後一直目視城上巡邏的太平軍,寄希望於對方能發現。

  直到天色漸亮,一個城上的太平軍瞧見了城下不遠處的孫汝敬,比著一個噤聲的手勢。

  接著叫來了巡邏的軍官,軍官看到字後,急忙找了繩子,丟到了離孫汝敬最近的城牆處,隨後調集附近城牆的弓箭手、火槍手前來。


  附近巡邏的清騎兵,看到異常,也打馬靠近。

  孫汝敬也是果斷,向繩子狂奔,然後城牆上人向上拉著繩子,孫汝敬也拽著繩子奮力向上攀爬。

  迫近的蒙古騎兵,被城牆上的太平軍一陣射擊,不能靠的太近。

  只能遠遠的搭弓射箭,瞄向了孫汝敬。

  孫汝敬感覺似乎後方有弓弦響動,蹬了一下城牆躲閃射來的羽箭。

  匆忙爬上城牆,精神緊繃了一整夜的孫汝敬,大喊了一聲「天京北援軍大軍將至!」就倒了下去。

  城牆上的太平軍聽到後,紛紛面露喜色,稟告林鳳祥、李開芳等將。

  阜城太平軍北伐軍大營中,林鳳祥、李開芳等將稍微休息後的孫茹敬叫來,詳細詢問了北援軍的情況後,也是欣喜不已。

  當得知北援軍主要是曾立昌部等揚州守軍,其餘數萬人多是招募的新兵後,決定派千人精兵南下接應。

  北伐軍將領們商議,派出大將,組建千騎。

  在營中挑選健卒,選拔標準是:能跳躍一丈寬的壕溝、能將火毬拋至一丈二高的、能跟上戰馬跑一個馬道的。挑選了六百多人,騎上挑選的千匹壯馬,隨後南下。

  後人蘭陵苦笑生從史籍觀之,賦詩云:

  太平軍北伐記事

  孤師懸中原,

  刀槍戰胡馬。

  祛除鼠尾膻。

  無悔絕此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