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星象異兆,燕藩困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北平府,寧靜而莊嚴的慶壽寺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坐落在城中一隅。

  寺牆之外,塵世喧囂,寺牆之內,別有洞天。

  寺內古木參天,枝幹交錯縱橫,繁茂的枝葉宛如一把把巨傘,遮天蔽日。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如金色的細絲般灑下,在地上形成斑駁陸離的景色。

  那禪房之中,檀香裊裊升騰,絲絲縷縷,如夢如幻。

  燕王朱棣和道衍和尚如往常一樣分坐在兩側。

  朱棣身著華服,錦緞上繡著的龍騰圖案栩栩如生,彰顯著他尊貴的身份。

  他劍眉微蹙,眼神中透著疑惑與急切。

  朱棣率先打破了沉默,開口道:「大師,今日本王來時你言有重大事情發生?不知是何事?」

  他的聲音在這靜謐的禪房中顯得格外清晰,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焦慮。

  道衍和尚不緊不慢地抬起右手,動作優雅而沉穩。

  他為燕王朱棣倒了一杯剛沏的茶水,茶水熱氣騰騰,縷縷清香瞬間瀰漫開來,仿佛能驅散人心頭的陰霾。

  隨後,他輕輕把杯子推了過去,杯底與桌面摩擦,發出輕微的聲響。

  道衍沒有立刻回答燕王的問題,卻問了一句看似莫名其妙的話:「皇孫朱雄英成親,燕王殿下派遣了何人去恭賀?」

  他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帶著一種洞悉一切的神秘力量。

  朱棣拿起茶杯,感受著杯壁傳來的溫熱,輕飲了一口。

  他回道:「大師為何會問此事?本王備了厚禮已派高熾和高煕去了應天府。」

  他的目光緊緊盯著道衍和尚,試圖從對方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道衍和尚微微點頭,目光深邃如潭,讓人難以捉摸。「貧僧之前說的事,燕王殿下可曾交代?」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鄭重。

  朱棣一臉疑惑,眉頭皺得更緊了,「可是讓去京師之人接近觀察本王的侄兒一事?本王交代了高熾,不知道為何大師這麼看重本王侄兒?」

  他的心中充滿了問號,迫切地想要得到一個清晰的答案。

  道衍微微嘆了口氣,看向朱棣,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那是憂慮與堅定交織的光芒。

  「貧僧前些時日,在藏經閣中翻閱那些古籍,再加上翻看之前幾年的星象記錄,竟發現了一樁奇特的星象!」

  他的聲音微微顫抖,仿佛那發現讓他的內心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朱棣愕然,心頭像是被重錘猛地一擊,瞬間收緊。

  「幾年之前?已經過去了,大師發現了何異常?」他的聲音變得急促,心跳也隨之加速。

  說實話,朱棣心裡對星象的預示向來深信不疑。

  主要原因還是他的父親朱元璋,朱元璋出身低微,卻能在亂世中崛起,奪得天下。

  對此,朱元璋本人格外感恩上天的眷顧,對星象等反映天命的事物帶有特殊情感與認知。

  朱棣作為其子,自幼耳濡目染,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深深受到這種觀念的薰陶。

  他堅信星象是天命的體現,關乎著皇權的合法性與穩固性。

  道衍和尚緩緩站起身來,腳步沉重如山,每一步都仿佛承載著千鈞之重。

  他喃喃道:「洪武十五年四月夏,丙戌日,客星犯紫微,癸巳日,熒惑出太微端門!但是在洪武十五年五月己酉朔日,出現熒惑守心與熒惑逆行相結合的異常星象!」

  他的聲音在空曠的禪房中迴蕩。

  朱棣也隨之起身,神色緊張得如同拉緊的弓弦,隨時都可能斷裂。

  他急忙道:「請大師解惑?」他的目光中充滿了急切與渴望,仿佛溺水之人在尋求救命的稻草。

  道衍和尚轉過頭,目光如炬地看向了燕王朱棣。

  那目光仿佛能穿透朱棣的靈魂,直達他內心最深處的恐懼與渴望。

  「紫微垣是星象中代表帝王和皇族的區域,客星(即新出現的星,可能是彗星或其他臨時出現的天體)犯紫微,預示著會發生對皇家的威脅,可能預示著皇家成員的不幸!」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每個字都如同重錘敲在朱棣的心間。

  朱棣眯著眼睛,努力回想著那段時間發生的事情,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


  「那幾個月,我朱家沒有離去或者有恙之人啊!」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疑惑。

  道衍和尚擺擺手,神色凝重得如同烏雲密布的天空。

  「燕王殿下,聽貧僧細細說來。」他深吸一口氣。

  「癸巳日的星象顯示此星象乃大凶之兆!熒惑現於太微端門,主戰亂、災禍。儲君恐有傷身之危,宮廷亦將生變,皇孫之位或有更迭。太微者,天子之庭也,端門乃出入之要衝,熒惑居此,示朝中權柄失衡,奸邪作祟。或有外邦窺伺,內廷爭鬥,致皇孫易主!」

  他的話語如狂風驟雨,無情地衝擊著朱棣的心靈防線。

  朱棣大驚失色,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如紙,額頭的汗珠滾滾而下。「大師所言若是如此,那!那!本王那侄兒?」他的聲音顫抖著,幾乎無法成句。

  道衍和尚點點頭,語氣沉重得如同鉛塊。「星象所顯示,確是如此!」他的目光堅定,仿佛對自己的解讀確信無疑。

  朱棣急切又道:「我那侄兒不是剛成親嗎!好端端的!」

  他的眼中充滿了不甘與難以置信,無法接受這突如其來的預言。

  道衍和尚雙手合十,低誦佛號:「阿彌陀佛!」那聲音在禪房中迴蕩,帶著一種空靈與超脫。

  「就是洪武十五年五月己酉朔日這一星象!出現熒惑守心與熒惑逆行相結合的異常星象!」他的聲音再次響起,打破了短暫的寧靜。

  燕王朱棣著急開口:「這一星象又有何意?」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急切與恐懼。

  「此星象實乃大異之兆!熒惑守心與逆行相疊,預示著皇孫將逢大難,有傷身之虞,且宮廷中皇孫之位恐生變動。然,皇孫竟奇蹟生還,此乃天數莫測,陰陽逆轉之象!」

  朱棣驚異的追問:「大師為何如此篤定是我那侄兒呢!」他的目光中充滿了質疑與困惑。

  道衍和尚深深嘆了一口氣,目光中透著一絲決然。

  「其一,貧僧仔細推算過,適應之人為殿下的下一輩之人,而且居長!其二為洪武十五年五月己酉朔日,太孫朱雄英在武昌得了痘疾!本該殞命的他卻活了下來!」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不容置疑。

  朱棣愣愣的看著道衍和尚,內心翻江倒海,思緒亂如麻,不敢相信這一切。他的目光游離,仿佛失去了焦點。

  道衍和尚看到燕王朱棣這一神情,也怕自己太著急,讓朱棣亂了以後的心神。

  又道:「或言,此乃上天對皇孫之考驗,雖歷經生死之劫,卻能浴火重生。亦或是冥冥中有神秘之力庇佑,使其在絕境中得一線生機吧!」

  朱棣沉默不語,輕輕點點頭,眼神遊離,不知在想些什麼。

  兩人都沉默不語,禪房內的氣氛愈發凝重。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有那檀香依舊裊裊升起,無聲地訴說著歲月的流轉。

  過了半晌,仿佛一個世紀那麼漫長。

  朱棣才緩緩開口問道:「大師,若據你之前推算那一卦,本王還?」他的聲音低沉而沙啞。

  道衍和尚雙手背後,身姿挺拔如松。

  「對於星象和推卦一事,貧僧還從未出過什麼差錯!但是,太子的長子這一星象貧僧從未聽說過!」他的語氣堅定而自信。

  「若有機緣,貧僧定要親眼瞧上一番!望王爺以後要相助貧僧!」他的目光中帶著一絲期待,希望能得到朱棣的支持。

  朱棣深深點了點頭,表情複雜,似有千言萬語,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禪房外,微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仿佛也在訴說著這未知的命運。

  那風聲似乎在低語,又似乎在嘆息,讓人不禁心生感慨。

  在這風雲變幻的時代,每個人都如同風中的落葉,漂泊不定,難以掌控自己的命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