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說服
李義匡回到甘露殿。
李治迫不及待地問道:「道衍,宿公舉薦何人為行軍副總管?」
「回稟陛下,家父舉薦左衛中郎將蘇烈,蘇定方。」
為了讓李治安心,李義匡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沒有講蘇定方是他自己提出來的人選。
「蘇烈?」李治一頭霧水,疑惑道:「朕對這個人似乎一點印象都沒有,宿公為何要舉薦一個小小的中郎將?這個蘇烈能擋得住隴右的叛軍嗎?」
前世李義匡只知道蘇定方有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的壯舉,但蘇定方的詳細履歷還是剛剛從程知節那裡聽來的。
李義匡現學現賣,介紹道:「回稟陛下,蘇烈不同於一般的中郎將,他今年已經五十九歲了,久歷沙場。」
李治立刻打斷了李義匡的介紹,皺眉道:「五十九歲才屈居中郎將之職,豈不更說明此人平庸?」
「陛下,蘇烈僅官中郎將是有原因的。隋末大爭之時,蘇烈就已嶄露頭角,因驍勇善戰,被竇建德、劉黑闥手下大將高雅賢收為養子。武德五年,先帝與劉黑闥在洺水決戰,高雅賢戰死,蘇烈僅以身免,卸甲歸田。
爾後或因隱太子把劉黑闥斬首之故,蘇烈一直歸隱鄉里,不肯仕唐,直到貞觀初年才被先帝徵辟為匡道府折衝都尉。
貞觀四年,蘇烈從征東突厥,為李景武公前部先鋒,率兩百精兵突襲頡利牙帳,為生擒頡利,平定東突厥立下大功。戰後敘功擢為左武候中郎將。」
李治更加疑惑,問道:「貞觀四年,距離現在已經整整二十年了,這個蘇烈既有這般能力,為何直到現在還是一個中郎將呢?」
「因為自從滅東突厥之戰以後,先帝再沒有讓蘇烈出征過,仿佛忘記了這個人一樣。而蘇烈又是竇建德麾下出身,在朝中並無故舊,也就沒有人舉薦他。至於李景武公,闔門自守多年,更不會向先帝舉薦蘇烈。
蘇烈爾後未立存功,所以便止步於中郎將。
臣斗膽猜測,或許是因為蘇烈義父高雅賢被先帝所殺,使得先帝對蘇烈有所防備吧。」
李治聽完李義匡的介紹,猶豫道:「道衍,連當年皇考都要防備蘇烈,朕能信任他嗎?」
「既然蘇烈肯從先帝徵辟,並在滅東突厥一戰中立下大功,就說明他已經放下了高雅賢之仇。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蘇烈被先帝閒置二十年時間,一朝起用,肯定會對陛下效死!」
李治對蘇定方還有疑慮,問道:「道衍,宿公執掌北門禁軍多年,在軍中肯定有不少故交,為什麼要舉薦一個被皇考棄用的中郎將。」
「陛下,家父是顧慮臣的年紀太小,如果選一個十六衛將軍做臣的副手,就算與家父交情深厚,也不見得會看得起臣一個年輕小輩,此乃行軍大忌。
所以最好從低階的中郎將里擇選一人為臣的副手。遍觀十六衛諸中郎將,蘇烈是最佳人選。」
李治恍然大悟,點頭道:「宿公老成謀國,言之有理!」心裡又權衡了許久,才下定決心道:「罷了,朕就信任這個蘇烈一次,希望他不要讓朕失望!你去政事堂讓高季輔擬詔吧。
朕的傷情還不能泄露出去,就不召見蘇烈了,到時候你替朕勉勵他幾句。」
「遵旨!」
「去吧,兵貴神速!一定要在叛軍走出汧水谷地前趕到岐州。」
高季輔回到門下省衙署,在政事堂等候高季輔消息的眾人得知李治要任命李義匡為隴關道行軍總管,頓時炸開了鍋。
宇文節立刻道:「聖人這是在胡鬧!再任人唯親,也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任命一個乳臭未乾的娃娃當行軍總管!
就算聖人不想起用江夏王,那盧國公程知節、虢國公張士貴、姑臧郡公契苾何力、天水郡公丘行恭,都是一時之選啊,怎麼會讓李義匡做行軍總管!我聽說過李義匡武藝高強,可是武藝和行軍作戰是兩回事。他之前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知道怎麼行軍布陣嗎?
高相公,你為什麼不勸諫聖人?
不行,我要去甘露殿請聖人收回成命!」
以高季輔的聰慧,當然猜得到李治之所以要讓李義匡掛帥,是因為閻莊行刺之後,現在誰都不敢相信了。
但李治遇刺的事情又不能告訴眾人。
只好攔住要出門的宇文節,說道:「宇文相公莫急!聖人本意是要盧公程知節掛帥的,只是程知節今天墜馬受傷,無法出征,才退而求其次選定李義匡。」
「就算程知節受傷,那也不能用李義匡啊!這不是拿將士的性命開玩笑嗎?」
高季輔腦筋急轉,說道:「宇文相公,難道我會讓將士們去送死嗎?聖人雖然任命李義匡為行軍總管,但還會再擇選一個副總管專門輔佐李義匡。
宇文相公,你想一想,如今逆人泰謀反,在此朝野人心浮動之時,又有荊王造反,平心而論,率軍平叛之人肯定要最受聖人的信任。
而遍觀朝中大將,最受聖人信任的人,除了盧公以外,就只有左屯衛將軍李義匡了。
李義匡會不會行兵布陣不要緊,要的只是這個名,軍中庶務,自有副總管為其協助。宇文相公難道忘記了從前河間元王經略江南之故事。」
「這……」經過高季輔的解釋,宇文節這才沒有再暴走,問道:「那聖人任命哪位將軍做李義匡的行軍副總管?李義匡雖然是聖人心腹近臣,但身份畢竟不比河間元王尊貴,如果佐貳不服李義匡怎麼辦?只怕還是會壞平叛大事!」
高季輔笑道:「你能想到的,聖人當然早有考慮,聖人讓李義匡回家,請宿公舉薦一個輔佐李義匡的副帥。」
好說歹說,高季輔總算把宇文節等人安撫下來。
在等待李義匡回來的時間裡,號稱官場百曉生的高季輔忽然想起了一個人的履歷,馬上叫了一個令史進來,吩咐道:「你去一下給事中房,把劉仁軌叫來政事堂。」
李治迫不及待地問道:「道衍,宿公舉薦何人為行軍副總管?」
「回稟陛下,家父舉薦左衛中郎將蘇烈,蘇定方。」
為了讓李治安心,李義匡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沒有講蘇定方是他自己提出來的人選。
「蘇烈?」李治一頭霧水,疑惑道:「朕對這個人似乎一點印象都沒有,宿公為何要舉薦一個小小的中郎將?這個蘇烈能擋得住隴右的叛軍嗎?」
前世李義匡只知道蘇定方有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的壯舉,但蘇定方的詳細履歷還是剛剛從程知節那裡聽來的。
李義匡現學現賣,介紹道:「回稟陛下,蘇烈不同於一般的中郎將,他今年已經五十九歲了,久歷沙場。」
李治立刻打斷了李義匡的介紹,皺眉道:「五十九歲才屈居中郎將之職,豈不更說明此人平庸?」
「陛下,蘇烈僅官中郎將是有原因的。隋末大爭之時,蘇烈就已嶄露頭角,因驍勇善戰,被竇建德、劉黑闥手下大將高雅賢收為養子。武德五年,先帝與劉黑闥在洺水決戰,高雅賢戰死,蘇烈僅以身免,卸甲歸田。
爾後或因隱太子把劉黑闥斬首之故,蘇烈一直歸隱鄉里,不肯仕唐,直到貞觀初年才被先帝徵辟為匡道府折衝都尉。
貞觀四年,蘇烈從征東突厥,為李景武公前部先鋒,率兩百精兵突襲頡利牙帳,為生擒頡利,平定東突厥立下大功。戰後敘功擢為左武候中郎將。」
李治更加疑惑,問道:「貞觀四年,距離現在已經整整二十年了,這個蘇烈既有這般能力,為何直到現在還是一個中郎將呢?」
「因為自從滅東突厥之戰以後,先帝再沒有讓蘇烈出征過,仿佛忘記了這個人一樣。而蘇烈又是竇建德麾下出身,在朝中並無故舊,也就沒有人舉薦他。至於李景武公,闔門自守多年,更不會向先帝舉薦蘇烈。
蘇烈爾後未立存功,所以便止步於中郎將。
臣斗膽猜測,或許是因為蘇烈義父高雅賢被先帝所殺,使得先帝對蘇烈有所防備吧。」
李治聽完李義匡的介紹,猶豫道:「道衍,連當年皇考都要防備蘇烈,朕能信任他嗎?」
「既然蘇烈肯從先帝徵辟,並在滅東突厥一戰中立下大功,就說明他已經放下了高雅賢之仇。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蘇烈被先帝閒置二十年時間,一朝起用,肯定會對陛下效死!」
李治對蘇定方還有疑慮,問道:「道衍,宿公執掌北門禁軍多年,在軍中肯定有不少故交,為什麼要舉薦一個被皇考棄用的中郎將。」
「陛下,家父是顧慮臣的年紀太小,如果選一個十六衛將軍做臣的副手,就算與家父交情深厚,也不見得會看得起臣一個年輕小輩,此乃行軍大忌。
所以最好從低階的中郎將里擇選一人為臣的副手。遍觀十六衛諸中郎將,蘇烈是最佳人選。」
李治恍然大悟,點頭道:「宿公老成謀國,言之有理!」心裡又權衡了許久,才下定決心道:「罷了,朕就信任這個蘇烈一次,希望他不要讓朕失望!你去政事堂讓高季輔擬詔吧。
朕的傷情還不能泄露出去,就不召見蘇烈了,到時候你替朕勉勵他幾句。」
「遵旨!」
「去吧,兵貴神速!一定要在叛軍走出汧水谷地前趕到岐州。」
高季輔回到門下省衙署,在政事堂等候高季輔消息的眾人得知李治要任命李義匡為隴關道行軍總管,頓時炸開了鍋。
宇文節立刻道:「聖人這是在胡鬧!再任人唯親,也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任命一個乳臭未乾的娃娃當行軍總管!
就算聖人不想起用江夏王,那盧國公程知節、虢國公張士貴、姑臧郡公契苾何力、天水郡公丘行恭,都是一時之選啊,怎麼會讓李義匡做行軍總管!我聽說過李義匡武藝高強,可是武藝和行軍作戰是兩回事。他之前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知道怎麼行軍布陣嗎?
高相公,你為什麼不勸諫聖人?
不行,我要去甘露殿請聖人收回成命!」
以高季輔的聰慧,當然猜得到李治之所以要讓李義匡掛帥,是因為閻莊行刺之後,現在誰都不敢相信了。
但李治遇刺的事情又不能告訴眾人。
只好攔住要出門的宇文節,說道:「宇文相公莫急!聖人本意是要盧公程知節掛帥的,只是程知節今天墜馬受傷,無法出征,才退而求其次選定李義匡。」
「就算程知節受傷,那也不能用李義匡啊!這不是拿將士的性命開玩笑嗎?」
高季輔腦筋急轉,說道:「宇文相公,難道我會讓將士們去送死嗎?聖人雖然任命李義匡為行軍總管,但還會再擇選一個副總管專門輔佐李義匡。
宇文相公,你想一想,如今逆人泰謀反,在此朝野人心浮動之時,又有荊王造反,平心而論,率軍平叛之人肯定要最受聖人的信任。
而遍觀朝中大將,最受聖人信任的人,除了盧公以外,就只有左屯衛將軍李義匡了。
李義匡會不會行兵布陣不要緊,要的只是這個名,軍中庶務,自有副總管為其協助。宇文相公難道忘記了從前河間元王經略江南之故事。」
「這……」經過高季輔的解釋,宇文節這才沒有再暴走,問道:「那聖人任命哪位將軍做李義匡的行軍副總管?李義匡雖然是聖人心腹近臣,但身份畢竟不比河間元王尊貴,如果佐貳不服李義匡怎麼辦?只怕還是會壞平叛大事!」
高季輔笑道:「你能想到的,聖人當然早有考慮,聖人讓李義匡回家,請宿公舉薦一個輔佐李義匡的副帥。」
好說歹說,高季輔總算把宇文節等人安撫下來。
在等待李義匡回來的時間裡,號稱官場百曉生的高季輔忽然想起了一個人的履歷,馬上叫了一個令史進來,吩咐道:「你去一下給事中房,把劉仁軌叫來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