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代理人戰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98章 代理人戰爭

  真是活見鬼了,大明的主力幾乎全部布設在中原至齊魯一線,和唐軍隔著黃河與泰山對峙。

  二線力量則在燕山、大鮮卑山至黑水一線,為大明的殖民者……呸,定居者提供保護,抵禦野人、野熊和東北大野貓的騷擾。

  至於平壤方向的高句麗故地大後方,則空虛得比月底的錢包還空。

  沒想到啊沒想到,以武德為開國第一個年號的大唐唐軍,居然一點也不講武德!

  在朝鮮半島刷了一波火星兵,發起了無恥偷襲!

  這下真的腹背受敵了。

  「可是大唐和平壤之間,隔了一整個大明啊,他們怎麼夠到的……

  「難道唐軍在仁川登陸了?!」

  李明大為震驚。

  能說不愧是李世民嗎,戰略眼光遙遙領先一千三百多年。

  「咦?什麼仁川登陸?而且突襲平壤的是李世民嗎?我還以為是金德曼呢。」

  情報頭子尉遲循毓撓撓黑炭頭,對李明老哥的「情報」感到很迷茫。

  李明同樣也很迷茫:

  「且慢,金德曼是誰?」

  大唐有姓「金」的將領嗎?曼,怎麼不叫羅德曼呢。

  「回陛下,金德曼是新羅的女王。」房玄齡道。

  作為在高句麗主持過工作的一把手,老房對那地區的形勢相當熟悉。

  「女王?」

  「是的陛下,上一任新羅國王真平王無子,死後他的王位便由嫡長女金德曼繼承。」

  「新羅?嘶,新羅……」

  李明下意識地在腦子裡回想了一下高句麗周邊的國家。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比如他,就把平壤下面的那兩個小不點給漏掉了——

  新羅和百濟。

  當初高句麗並沒有吃下整個朝鮮半島,而是止步於平壤一線。

  嗯,差不多就在北緯三十八度線那一帶。

  那條線以南,便是新羅和百濟兩個國家,新羅在東,百濟在西,兩國以小白山脈為界。

  李明是無傷速通高句麗的,所以也全盤繼承了原高句麗的領土,並沒有繼續向南推進。

  這並不是疏忽,他這麼做是有道理的。

  因為朝鮮半島的經濟價值實在太低了,僅有的那點兒銅礦煤礦又剛好在三十八度線以北,都在高句麗境內。

  至於南邊那鬼地方,更是土地貧瘠、物產稀少。

  為了那點芝麻打一仗,實在太不划算了。

  李明是來征服的,又不是來定向扶貧的。

  還不如把力量集中在中原爭霸賽上,放著那群通古斯野人在南邊自娛自樂吧。

  但是沒想到……

  「新羅一直龜縮在南方,連高句麗都不敢招惹,吃飽了撐的來招惹比高句麗還強數倍的大明?

  「更何況就算半島方向守備空虛,但也是高句麗山城防禦體系里的一環。新羅的那點老弱殘兵是吃了熊心豹子膽,怎麼敢拿頭來撞?」

  李明敲著桌子,對尉遲循毓說道:

  「這背後一定有大國勢力支持。你去細查,那些所謂新羅士兵,是不是唐軍披了層外衣。」

  在公元七世紀的朝鮮半島搞兩棲登陸作戰,那屬實有億點超前,和把自己軍隊送海里餵魚沒什麼區別。

  可是如果李世民以新羅為戰略支點,利用新羅的灘涂港口運輸部隊,再從新羅就地獲取後勤補給,那就具備可行性了……

  李明暗暗咬了咬牙。

  失誤了,忽略了海防,讓老李鑽了空子。

  房玄齡補充道:

  「金德曼積極對大唐朝貢,獲封柱國、郡公。她是甘願當大唐的馬前卒的。

  「查清楚大唐對新羅的支援形式和規模,是出錢、出將還是出兵。

  「現在是夏季,颱風高發,大唐對新羅的海運支援是有限的。」

  尉遲循毓重重地點頭:

  「好的,我這就去查!」


  小黑炭頭走後,李明立刻飛撲到地圖邊上。

  「相父,舅舅,這下該如何是好啊?」

  他也撓起了頭皮。

  貨幣戰爭沒能繼續擴大效果,李明並不是很在意。

  因為這只是個添頭。

  封建社會的根基在農村,而小農經濟是壓根兒不需要貨幣的。

  只要農村不亂,國家不會亡。

  然而平壤被偷雞,這就讓李明頭禿了。

  因為東北是他統治的根基,要是唐和新羅聯軍順著半島,一路攪和到東北,這麻煩就大了。

  他們都不需要占領,只消在那兒一杵,時不時騷擾一下,就能對大明政權的經濟和政治造成沉重打擊。

  老李一出手,就讓小李也體會到了背後發涼的快感。

  「臣以為,首要任務是穩住中原前線。」

  長孫無忌立即建言:

  「以臣對陛……對大唐太上皇的了解,他一定有後手。

  「最有可能便是,趁我國後方不穩、兵力調動時,在中原前線發起全面進攻。」

  房玄齡對此表示同意:

  「現在的局勢十分明晰,對峙越往後拖,對大唐劣勢越大。

  「趁現在兩路對攻,便是他們最大的勝機所在。」

  李明點點頭:

  「兩位愛卿說得都對,前線不能丟——

  「那平壤方面怎麼辦?」

  「那自然是要派兵防守的,放著不管遺禍甚大。」長孫無忌又進言道。

  房玄齡再次表示同意:

  「東北是我經濟腹地,礦石主產。東北不穩,大明便不得安穩。」

  李明又點點頭:

  「兩位愛卿說得也對,後方也能丟。

  「只是,我有一個小問題——

  「我該怎麼做,才能同時鞏固前線與後方呢?」

  這不是讓我既要又要嗎?

  漂亮話誰都會說,問題是怎麼做到?

  「兵力是有限的,後勤和財政更是如此。」

  李明敲著桌子:

  「我們的重兵都布置在中原前線,距離平壤何止萬里。應該抽調多少部隊過去?中原和平壤哪裡才是主攻方向?大規模軍事調動的額外開支又從何而來?

  「為了防止你們遺忘,我提醒你們一下,第一筆戰爭國債就快要到期了,得要勻出資金兌付本息。」

  調兵不是框框a,士兵就能自動在前線刷新的。

  國家一大,就都是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

  前線和後方,總得有個取捨。

  小孩才會「我全都要」,大人知道自己吃不消。

  「陛下的意思是……」房玄齡聽出了李明陛下的弦外之音:

  「以中原前線為主攻方向,平壤為次要?」

  「是的,要抓住主要矛盾,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而長安就是那個主要矛盾。」李明指著地圖上的中原地區。

  「東北畢竟山高路遠,他們從半島進入核心區域,還要花不少時間。

  「而中原富庶地區就在大河之南,我們奪下中原,讓他們一頭扎進深山密林里,看誰耗得過誰。」

  長孫無忌表示同意:

  「如果我們被對面牽著鼻子走,新羅有事就打新羅,突厥有事就打突厥,無異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永無止境。

  「我軍頻繁調動疲憊不堪,而對方穩坐釣魚台以逸待勞,則危矣。」

  房玄齡提出不同的意見:

  「可若是放任新羅在我國後方大行其道,必定遺禍無窮。」

  李明反問:「那該怎麼打退他們呢?房相公可有主意?」

  長孫無忌抱著胳膊,斜眼看老對手怎麼回答。

  房玄齡慢條斯理地呷一口茶,眼珠子一轉,緩緩道:

  「臣確實有一計。」

  「什麼計策?」


  「別忘了,除了新羅,平壤之南還有一個百濟國。」房玄齡道:

  「百濟與新羅素來不合。唐以新羅為跳板牽制我國,那我國也可以百濟為支點,牽制新羅。」

  聽了大聰明房玄齡的主意,李明並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百濟和我們很熟嗎?如何說服他們為我們火中取栗,同時激怒鄰國和大唐?」

  李明的懷疑是很有道理的。

  他只是對那兩個半島小國漠不關心,又不是一無所知。

  他知道那個小小的百濟和大明的關係,不說睦鄰友好吧,也可以算是老死不相往來了。

  因為百濟原本是親高句麗和倭的,與高氏王族和淵蓋蘇文的關係都比較鐵。

  結果高句麗被大明奪舍了,寶藏王高寶藏被廢,淵蓋蘇文直接被當街刺死。

  這還了得?!

  百濟王一怒之下怒了一下,什麼也沒幹。

  總不能讓他們真的攻打大明為老鐵報仇吧。

  而大明在不流血吞併高句麗以後,也好像遺忘了這位小老弟。

  既沒有派遣使節,也沒有要求朝貢。

  大明就這麼和百濟湊合著過了,一直湊合到了今天。

  雙方沒有一點感情基礎,如今突然要求人家替自己抗線,和世界第一霸權大唐開戰。

  這多少沾點一廂情願了……

  嗎?

  「嗯,不過……」

  李明沉思了一會兒,似乎想到了什麼,看向左膀右臂。

  無錯版本在讀!首一發一本小說。讀

  房玄齡嘴角揚起一個沒有笑意的微笑:

  「未必沒有辦法……」

  長孫無忌輕撫著下巴:

  「我們可以仿效晉王攝政故事,故技重施……」

  三條老狐狸一對眼神,異口同聲:

  「畫大餅!」

  …………

  百濟,都城泗沘。

  國王扶餘義慈看著龍飛鳳舞的冊封詔書陷入了沉思。

  「大明的皇帝,冊封余為燕王?」

  義慈王顫抖著詢問明使。

  明使是高句麗扶餘人,用帶著口音的漢語回了幾個字:

  「嗯,陛下的好意,你是收下還是拒絕?」

  義慈王低下了頭,假裝再看一眼詔書,悄悄地用手擦去額頭的汗珠。

  大明鳥悄兒地成立以後,一直給他一種高冷的形象。

  不要求朝貢,不要求稱臣,連使節都懶得派。

  就這麼靜靜地橫亘在百濟的頭頂,給了他巨大的心理壓力。

  北方突然出現這麼一個橫貫大海與大漠、縱通黑水與大河的巨無霸,換誰心裡不打鼓啊。

  百濟不是不想主動遣使修貢,低頭做小,但又摸不准大明的態度,怕引起了對面的注意,反而招來天罰。

  就這麼別彆扭扭地沉默了將近一年。

  結果等來了大明的主動來信,一來就是王炸。

  封王還是小事,關鍵是詔書後附的一段話——

  「大明將小白山以東、直通大海的土地,都賜予余?」

  義慈王喃喃著這段信息。

  小白山以東……這不就相當於,把整個新羅,賜給他嗎?

  對新羅,百濟已經垂涎已久。

  兩國是多年的冤家,打了無數場仗。

  因為兩國處於同一個生態位,想要擴張只能打互相的主意。

  總不能北伐高句麗吧?

  如果能得到大明的支持,將新羅收入囊中……

  但!

  「大明皇帝的好意,余心領了。奈何百濟國小民窮,無法替皇帝牧守東方啊。」

  義慈王禮貌地表示,大明是不是有點「詔書開疆」了。

  畢竟新羅也妹在你大明手裡啊。

  要不,大明皇帝去勸勸新羅那老娘們兒?

  「呵。」明使早就料到了對面會這麼說,嘴角露出輕蔑的笑容:

  「國小?陛下會讓你的國土增大。民窮?陛下現在就讓你國富起來。」

  接著,他向身後一讓。

  隨行扈從推來一輛輛車,將倒斗在殿上一翻。

  嘩啦啦——

  成堆成堆的銅錢,就像沙土一樣,倒在了義慈王的面前。

  所有人的眼睛都直了。

  這些,都是如假包換的硬通貨,如假包換的開元通寶!

  看著這幾個土老帽像烏鴉一樣,被亮晶晶的玩意兒勾去了魂,使者就感到好笑。

  他也懶得掩飾自己的嘲笑之色,在國王面前就這麼笑了出來:

  「呵呵,少見多怪,這些算什麼?不過是我們陛下給你的些許見面禮而已。

  「還有更多,就看你有沒有本事拿了。」

  咕嘟……義慈王被大明皇帝的出手之闊綽震撼了,艱難地咽了口水,哆哆嗦嗦地說:

  「余……懾於陛下威嚴,不知該如何報答……」

  用詞已經從「大明皇帝」轉變成陛下了。

  使者嘴角勾勒,在眾目睽睽之下大步向前,旁若無人地貼到國王身邊,以一種十分失禮的舉動,附在義慈王耳邊低語道:

  「唐國在扶持新羅。你知道該怎麼辦吧?」

  扶餘義慈渾身一震。

  他明白對方的用意了

  作為新羅的鄰居,他當然知道大唐派了許多船渡過大海,登陸新羅。

  之後,新羅就和磕了藥一樣,瘋狂地進攻北方強鄰。

  這其中有什麼內情,義慈王也不知道,義慈王也不敢問。

  但他知道一件事——他和新羅是仇家,而新羅也覬覦百濟好多年了?

  如果唐新聯軍的進展順利,他和百濟的結局大概率不會太好。

  他的出路有且只有一個。

  夾縫中的小國,是沒有資格當牆頭草坐山觀虎鬥的。

  要麼倒向一方,要麼寸草不生。

  「可是……對方可是大唐啊。」

  義慈王驚疑不定。

  他並不是在推脫,巨唐給周圍蠻夷造成的心理陰影實在太大了。

  我打大唐,真的假的。

  「哼,蕞爾小蠻,孬種也就罷了,你還蠢。」

  大明使者一點也沒有給小國國王面子,開口就噴。

  百濟君臣不和明使計較,是因為他們修養比較好,絕對不是怕他後面的那個神秘巨無霸。

  「唐國和新羅隔著什麼?現在是什麼季節?你再好好想想。」明使給對方打了個啞謎。

  義慈王撓破腦袋也沒琢磨明白,乾脆也不要這國王架子了,拱手一拜:

  「請天使明示。」

  那使者一臉「不出所料」的鄙夷模樣,道:

  「唐國和新羅陸路不通,只能漂洋過海。而現在是夏季,颱風肆虐,航運大受影響,唐國能運多少人員物資到新羅?

  「所謂唐新聯軍,不過是唐人在後指揮,新羅賣命填線而已。但你們不一樣。」

  明使改用扶餘土話,似乎在和百濟人說掏心窩子的話,莫名讓人覺得極有說服力:

  「你們和我大明有陸路可通,你們若有難,大明可以隨時提供支援。

  「比如,這些。」

  他用下巴點了點堆成山的銅錢。

  「你說呢,燕王殿下?」

  義慈王的臉頰滾落汗珠,喉嚨動了一動。

  使者說的好似惡魔低語,很危險,但讓人難以抗拒。

  海量的財富,新羅的土地。

  以及,被華夏文明冊封為王……

  這些都是他以前做夢也不敢想的利益和榮耀。

  他的老對頭、新羅國王金德曼,把唐國都舔爽了,也才只撈到一個樂浪郡公。


  而大明要封他為王!

  華夏文明的輻射之處,即使在百濟,也是有華夏情節的。

  他們莫不視被華夏正朔冊封為人生最大的驕傲,以及壓服國內其他貴族的最大砝碼。

  而今,對義慈王和全體百濟人來說。

  天無二日,他們心中只有大明一個太陽啊!

  許久,他從王位上起身,向明使行藩屬國的跪拜禮:

  「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次日。

  百濟軍傾巢出動,突襲守備空虛的新羅國都。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