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熬鷹初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侯君集牙齒咬出血來,面孔猙獰。

  李象這深刻剖析的一番話可謂像一記耳光,徹底打醒了他。可正因為清醒了,反而讓他愈發痛苦與不甘。

  正如李象所說,這一切本該是他的。

  李靖之後的軍中第一人啊。

  陛下繼位以來,程咬金,尉遲恭,李世績等舊將,盡皆置於地方軍州。唯獨將他侯君集放在朝堂,讓李靖教其兵法,讓他獨自領軍滅國,培養個人威望。

  可是如今陛下放棄了他,轉而重用李世績取代他。

  「這就是我說,先扳倒李世績的原由。」李象可不會照顧他的情緒,冷笑道:「當前你的敵人是李世績......至於房玄齡,等你扳倒了李世績再說吧。雖然你的最終敵人是房玄齡,但目前的你實在不配拿他當對手。」

  聞言,侯君集又是一陣臉色鐵青,他沉默良久後,咬牙問道:「我該如何做?」

  很好,終於有進步了。

  不再一如既往的狂妄自大,意識到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了。

  「曾經的你盡享先機,如今先機已失,李世績有後來居上之勢。」李象沉吟片刻,說道:「但想打斷李世績上升之勢太難,此人......太謹慎了。

  李世績貞觀前十六年一直在邊疆領兵任都督,遠離朝堂核心,兢兢業業一待就是十六年,不光任勞任怨,也低調無怨言。

  此等大毅力之輩,想讓他犯錯太難,想抓到他的把柄更難。」

  李象深深搖頭。

  何止太難,簡直是沒有。

  貞觀末期,李世民棄一眾舊將程咬金尉遲恭等人,唯選李世績為託孤輔臣;新皇李治登基後,長孫無忌獨掌大權,排除異己,他安然無恙;李治與武媚娘剷除權臣長孫無忌,託孤輔臣盡遭貶斥逼殺,他獨善其身,反而愈發受重用。

  死後哀榮,無以復加。

  若不是出了個造反孫子,簡直就是人生贏家。

  如若可能,李象更想收服他,可惜李世績註定不是可以收服的人。

  這樣的人,太精明了,簡直沒有缺點,指望他犯錯不太現實。

  所以,只能另闢蹊徑。

  「現在你還看不起李世績嗎?」李象突然問道。

  「......」侯君集有些沉默,以他的性格讓他直接承認有點難,但沉默就是默認了。

  「所以李世績能後來居上,你為何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李象看向侯君集,目光凝聚,一字字道:「正所謂師其長技以制其,克敵制勝之法寶也。」

  「你讓我學他李世績?」侯君集失聲,雙眼圓瞪。

  李象不說話,目光冷冷的看著他。

  「......」侯君集張了張嘴巴,片刻後,面色難看的道:「讓我學他什麼?」

  「學他的心性,學他的謹慎,學他的為官為人之道。」李象沉聲道:「你既然說過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那麼唯一能依仗的唯有陛下的君恩了。

  要想重新獲得陛下重用,唯有向陛下認錯,放低身段,沉下心立功,獲得陛下改觀印象。」

  「具體該如何做?」侯君集神情一振。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此雖為前漢用人之道,觀李世績之經歷,焉知陛下沒有借用。既然說讓你反其道而行之,你缺少地方為政經驗,當主動要求下放,任一地都督,用數年大治之功,重獲陛下信任,將來重返朝堂,首相或非你莫屬。」

  如今朝堂上,房玄齡領袖群倫地位牢不可破,三省陛下擺明了要提拔無甚根基的岑文本劉洎等『新』人,下更有李世績後來居上之勢。

  如今侯君集的吏部尚書已經是走到盡頭了,最起碼幾年內都不會再升遷。李象的方法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之道。

  但......

  「恕難從命。」侯君集變色,一口回絕。

  讓他侯君集學他人為人之道,尤其還是他從前一直看不起的李世績,這對他是莫大的諷刺。

  若僅此,他尚有可能低頭。

  但讓他放下一切從頭開始,只是去搏那個「或」,這絕無可能。

  李象並未生氣,他早預料到侯君集會有如此反應。

  侯君集要一口答應,那才有鬼了。


  他就不是侯君集了。

  「既然你不願,那麼你只有一種選擇了。」李象沉聲道:「今後由我做主,我來為你主張。」

  侯君集本能的就要反對,先前李象說「以他為主,不得自作主張」,他還能當做說辭。如今顯然是打算落實了,且更進了一步,由「不得自作主張」變成了「我來為你主張」。

  以李象的手段,多半容不得他陽奉陰違。

  這跟讓他自縛手腳,當他人的傀儡有何區別。

  「你只能選一個。」李象冷冷道,不給侯君集退縮的機會。

  侯君集張口無言,是呀,讓他自己來他不願意,那只能按李象安排的來了。

  只是與第一個相比,這第二個更不是好選擇。

  侯君集感受到一張無形的網纏在身上,李象在步步緊逼,收緊了這張大網。

  但也並不是沒有希望,既然區別於第一個,那麼李象多半能讓他既不下放軍州,又能立下大功。

  只是以李象心思之深沉,很顯然不會馬上告訴他。

  李象像是懸了一張餅在他頭頂。

  一時間,侯君集糾結不已。

  「哼」瞅著侯君集那進退維谷,猶豫不決的模樣,李象心中冷哼一聲。

  侯君集願意改變自己嗎?

  答案是願意,且還做過。

  歷史上,貞觀十二年,李世民擢拜侯君集為吏部尚書,官拜為光祿大夫。將他由武臣提拔成文臣,入六部尚書之列,進了朝堂核心圈子,明顯是打算重用,當做宰相培養的,未必沒有將來替代房玄齡做儲備人才的打算。

  畢竟房玄齡年齡比李世民大了二十歲,房玄齡之後,誰人為首相?

  李世民不得不考慮。

  侯君集自然也明白,他自知出身行伍,缺乏文化,為了前途,遂認真讀書。

  以一個武將開始讀書,難度何其大,侯君集不一樣做了嘛。

  但他做這些的目的是從利益出發,能看到利益,侯君集百般願意,且會主動為之。

  但很顯然,如今利益還是沒影的事,只是一個可能。就讓他放棄自己引以為傲的一貫做人原則,去俯身學習李世績。

  侯君集如此高傲自負的人,怎麼肯。

  如此一來,自然掉入了李象的陷阱中。

  哼,只要落入李象的陷阱,李象自然不可能再讓他逃脫。

  當然,李象不會告訴他。

  更不會告訴他,李世民並未放棄他,最起碼沒有全部放棄。

  李道宗告發了他,說:「君集志大而智小,自負微功,恥在房玄齡、李靖之下,雖為吏部尚書,未滿其志。以臣觀之,必將為亂。」

  李世民說了這麼一番話:「君集材器,亦何施不可!朕豈惜重位,但次第未至耳,豈可億度,妄生猜貳邪!」

  李世民說侯君集有才能,什麼職位當不得?只是覺得按順序還排不到侯君集,所以才沒有用他取代房玄齡。

  李世民對臣下如何,心裡門清,自有一套打磨臣子的方式。

  李靖如此,尉遲恭如此,李世績如此,就連被壓制了十幾年的長孫無忌也是如此。

  何況侯君集,也是如此。

  該何時啟用,何時重用,李世民有清晰的時間線。

  當然,李世民成功了,在李靖,尉遲恭,李世績,長孫無忌身上都成功了。

  李靖功成身退,歸家養老;尉遲恭褪去驕功之心,歷史上再有幾個月就會致仕,終生修道再不參與政事;李世績出色的完成了託孤重任,扶李治登上皇位並最終坐穩,掌控大權。長孫無忌更是在貞觀晚期,一舉成為百官之首,成了新太子李治地位穩固的壓艙石。

  可是,唯獨在侯君集身上失敗了。

  這自然是因為侯君集跟其他人不一樣,他心性桀驁,沒有臣子本分。

  更因為李世民用的是打磨。

  性格穩重的,被打磨的愈發沉穩樸實,性格不沉穩的,則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摩擦就炸。

  打磨的方式有很多種,李世民下的是苦功,長功。

  時間跨度動輒十幾年。


  既然在侯君集身上不成功,那李象就接手,他可不會像李世民那樣苦心孤詣,費心費力。他直接下熬功,熬鷹那個熬。

  激其憂,恐其心,攝其勢,摧其性,服其軟。

  點破他謀反事激起其憂慮,用賀蘭楚石恐嚇其心,用天雷震懾其氣勢,用折辱摧殘其心性,用剖析局勢讓其服軟。

  這就是熬鷹。

  廢了恁多功夫,如今看來,李象初見成功了。

  最起碼,現在李象把枷鎖無聲無息套在了侯君集脖子上。

  而他沒有第一時間反抗,還沉浸在李象並未說出口的大餅中。

  李象畫餅,都不用說出口,侯君集自會幻想。

  當然要破也簡單。

  只要肯向李世民自首,坦白自己與太子謀反事,就能破了李象的熬功。

  那李象無話可說,直接認輸。

  但以侯君集的性子,讓他自首恐怕不太可能。

  因為後果侯君集不願承受,或者承受不起。

  牽涉謀叛,以李世民的大度,性命多半無虞,但可能會被罷官廢爵,貶為庶人。這種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結局,侯君集承受不起。

  看著侯君集一個人在那裡糾結,猶豫。

  李象穩坐釣魚台。

  不謀一時者,不足以謀一世;不謀一域者,不足以謀全局。

  政鬥不是大開大合,勇猛精進,而是日拱一卒,你退我進。

  因為每一個位置,每一個棋子,都可能是勝負手。

  歷史上,貞觀末期的朝堂局勢,有兩人不可忽視。

  一個自然是長孫無忌,一個則是李世績。

  長孫無忌,這可是關鍵時刻能左右朝局勝負生死的人物,目前他尚潛伏在淵,表現的很無害,李象沒有很好的辦法。

  但李世績,如今被李世民擢入朝堂,任兵部尚書,已然不可輕視。

  且歷史上,貞觀朝後期的戰事,基本已現由李世績統軍主導的雛形。

  如果再算上高宗朝,可以說是長孫無忌主政,李世績主軍事。

  李靖之後的軍中第一人,李靖地位的繼任者,如此重要職位與身份,李象怎麼可能不爭。他就是要用侯君集來壓制李世績。

  不然,他怎會在侯君集身上花如此多功夫。

  「臣想問問,郡王口中主導,究竟是如何做?」思考良久後,侯君集沉聲問道。

  他當然不可能因為李象一句話,就變成任人驅使的傀儡。

  「你稍後便知。」李象兵沒有正面回答,說得諱莫如深。

  這顯然無法讓侯君集滿意。

  他沉思片刻,再次問道:「臣還是想知道郡王如何讓臣取代房玄齡?」

  他目光堅定,絲毫不退,顯然這次李象不說出個子丑寅卯來,他誓不會罷休。

  李象深深看了他一眼,突然嘴唇微動:「房玄齡命不久矣,這個理由夠不夠?」

  侯君集震驚當場,看李象的目光漸漸變了,帶著一絲警惕。

  李象冷笑,這廝一看就是想岔了。

  他揶揄道:「你以為我會像你們那般行謀刺事?」

  這個「你們」指誰,侯君集再清楚不過,他眼神閃爍,避開了目光。

  「那......」侯君集疑惑不解。

  「聽聞最近長安出了個有名的瞎眼相師,一言能斷人興衰生死,極其靈驗。」李象神神秘秘道:「聽說他斷定了郢國公宇文士及有一劫,而郢國公府已應驗。房玄齡無幾年壽數了,就是從他口中傳出的。」

  侯君集剛要嗤之以鼻,但想到了那夜的天雷,一時間,他驚疑不定,不敢相信但又不知該如何反駁。

  李象可不會給他時間慢慢想,他拋出了終極一擊:「現在最後問你,可願歸附我?」

  侯君集沉默,持久的沉默。

  突然,他抬起頭來,緊緊盯著李象,一字一頓道:「臣也有最後一問,敢問郡王,意欲何為?」

  「哦,你指哪方面?」李象淡淡道。

  「郡王告發太子;入西市操賤業,救濟貧困坊民;又百般手段針對臣。如今太子被困館中讀書,無出頭之日;萬民伏闕只為營救郡王,好大的聲勢;又欲臣之歸附。」侯君集一件件將李象所做的事說出來,他眯起眼睛,質問道:「臣想問問,郡王到底......欲何為?」

  「你說呢?」李象反問道。

  侯君集不為所動,死死盯著李象,很顯然他是想聽李象親口說。

  「告訴你也無妨。」李象頓了頓:「我父為太子,我為太子之子,而魏王有奪嫡之心,你說我想幹什麼?」

  「自然是保住他的太子之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