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高太后的反客計
眼看著馬上就要對敵人發起突襲,陳通卻在這裡與閻平說些無關緊要的廢話,李彥仙卻有些惱火,道:「賢弟,些個體己話過後再說不遲,當下緊要之處,乃是清剿賊人,救援高氏母子。」
陳通道:「哥哥休急切,我等所謀設之戰術雖然看似完美,卻缺少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須知這伙賊人來歷不凡,內中頗有通曉異術的旁門左道之士,接下來我等一旦突入其中,必然會遭遇左道詭術的攻擊。這左道之術看似玄奇恐怖,其根底說穿了不過是心靈和意志的較量。今我以些法激發兄弟們的鬥志,正是要與他等些死中求活的機緣。」
李彥仙沒好氣道:「那你先前怎的不說?」
陳通一臉無辜的道:「哦!我忘了!」
李彥仙頓時氣苦。
陳通嘻嘻一笑,道:「哥哥勿惱,我與你作耍(開玩笑)哩。」
李彥仙聞言更覺羞惱,待要說些什麼。
陳通搶先道:「哥哥當知,有些話在不同的時候說出來的分量是不一樣的。我得在恰當的時候,才能將兄弟們的鬥志徹底激發起來。史進如是,閻平亦如是。」
聰慧如李彥仙立刻就理解了陳通的做法,只是他這種獨走的行為李彥仙確實喜歡不起來。
李彥仙冷著臉道:「這事兒你該提前與我說一聲!」
陳通賠笑道:「只怪小弟思慮不周,下次一定改正!」
而此時陳通心底卻竊笑:改正才怪呢!不激你一把,你又如何能長進些?!
暫時安撫了李彥仙,陳通卻與閻平道:「閻平哥哥,築基秘法乃是將門世家最珍貴的傳承。當今世上有這般傳承的將門可謂屈指可數,當前已確認的不過高、楊、張、曹、石、王等幾家,哦或許還要加上一個趙宋皇家。」
閻平聽得,卻道:「賢弟的意思是說,我想要得到築基秘法,就只能從這幾家將門身上找機會了。」
陳通卻搖頭道:「不!在此之前,非將門子弟想要獲得這種秘法傳承,一般只有一個機會,那就是加入皇家帶御器械班,用忠誠和生命向趙宋官家換取相應的恩賜。至於將門世家的傳承,那是想都不要想。」
閻平神色一滯,失望的回道:「那你這話就等於沒說。洒家一介草莽,怎有機緣去舔那皇帝老兒的腚眼子!」
陳通笑道:「哥哥休沮喪。我說這些,乃是須讓你曉得這築基秘法的珍貴之處,卻並非要斷你念想兒。眼下就有一個極好的機緣,若哥哥能好生把握,未嘗不能得償所願。」
閻平聞言大喜,卻道:「賢弟此話怎講?」
陳通道:「要說這機緣,卻還得從元祐年間垂簾秉政的高太后講起。
當年神宗皇帝在位時,重用王荊公變法,不想神宗皇帝卻英年早逝,哲宗皇帝以幼沖之齡繼位,尊高太后為太皇太后,垂簾秉執朝政。
那高太后乃是有大智慧的賢后。
因王荊公變法之故,朝野眾臣自發的分作兩派,變法派和守舊派,亦作新黨和舊黨。
當時的高太后已歷經英宗、神宗兩朝,對大宋朝廷的弊政有著很深的認識。
故高太后很清楚,變法圖強乃是大宋唯一的出路。
如果高太后只是一個一般的聰明人,她只需要沿著神宗的路子蕭規曹隨,繼續任用變法派便好。
但是高太后卻看得更遠,她卻知道如果自己這麼做,那麽大宋的變法之路在她死後必然會徹底中斷。」
陳通說到這裡,閻平只聽得迷糊,李彥仙卻頗有些領悟,更多些疑惑。
他問道:「賢弟,這高太后為何會這般認為?」
陳通道:「因為大宋治國理政的政治根基,乃是異論相攪之說。」
「異論相攪」是宋代為了加強皇權、防止大臣專權制定的一項用人原則。
該原則鼓勵在各級官府設置上設立平行機構,彼此各管一攤,又互不隸屬,直接隸屬於皇帝。在官吏任用上,尤其是對朝臣的重用上,遵循「異論相攪」的原則,即參用政見不同者,使彼此「各不敢為非」。
陳通與李彥仙等分說了異論相攪原則的來歷和內核。
李彥仙道:「這異論相攪原則只防止權相大臣亂政,怎的就讓高太后看得些是非?」
陳通反問道:「哥哥可知,這項用人策略是大宋的哪個皇帝所設計?又是為了什麼而設?」
李彥仙搖搖頭,道:「未可知也。」
陳通道:「此策乃大宋第三位官家宋真宗所訂,其目的卻是為了對付他的劉皇后。當年同樣是真宗病危,即將繼位的仁宗皇帝年幼,皇后劉娥垂簾秉政。真宗皇帝擔心劉娥會效仿前唐之武周(武則天),故設此策制衡於她。」
李彥仙恍然道:「原來如此!」
閻平卻道:「這皇帝老兒忒得多疑,竟懷疑自家婆娘!」
陳通笑道:「閻平哥哥,待得此間事了,可回去讀一讀有關武周之傳記,到時候你就不會說這般話了。更何況那劉娥可不是仁宗皇帝的生身之母。」
幾個人聽得這處,卻都露出些八卦之意,只待陳通細說些劉太后與仁宗皇帝的故事。
或許有人會問,不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他等怎的就跟沒見過世面一般,連這點事兒都不知道嗎?!
你還別說,這種皇家私密之事,一般大宋百姓還真就不知道,或者應該說,絕大多數人都不知曉,就算知曉的人也不會往外傳播,他們只會把這點皇家陰私事兒寫在自己的私人雜記裡面,等待後人發掘。
陳通繼續說道:「那高太后秉政後,面臨著當年的劉太后一樣的政治處境,她必須參用政見不同的臣子。如果高太后重用變法派,那麽小皇帝的培養教導就必須交到守舊派的大臣手裡,如此待得皇帝成年親政後,他必然會是一個守舊派模樣的官家。幾位哥哥說,那變法還能維持下去麽?」
李彥仙恍然道:「那高太后提前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她就反其道而行之,自己任用守舊派,將哲宗皇帝交給變法派培養。嗚呼!如此賢后,果不愧是女中堯舜也。」
閻平卻不耐道:「賢弟說得這些,與我得築基秘法有甚牽扯?!」
陳通道:「哥哥休急切,我等所謀設之戰術雖然看似完美,卻缺少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須知這伙賊人來歷不凡,內中頗有通曉異術的旁門左道之士,接下來我等一旦突入其中,必然會遭遇左道詭術的攻擊。這左道之術看似玄奇恐怖,其根底說穿了不過是心靈和意志的較量。今我以些法激發兄弟們的鬥志,正是要與他等些死中求活的機緣。」
李彥仙沒好氣道:「那你先前怎的不說?」
陳通一臉無辜的道:「哦!我忘了!」
李彥仙頓時氣苦。
陳通嘻嘻一笑,道:「哥哥勿惱,我與你作耍(開玩笑)哩。」
李彥仙聞言更覺羞惱,待要說些什麼。
陳通搶先道:「哥哥當知,有些話在不同的時候說出來的分量是不一樣的。我得在恰當的時候,才能將兄弟們的鬥志徹底激發起來。史進如是,閻平亦如是。」
聰慧如李彥仙立刻就理解了陳通的做法,只是他這種獨走的行為李彥仙確實喜歡不起來。
李彥仙冷著臉道:「這事兒你該提前與我說一聲!」
陳通賠笑道:「只怪小弟思慮不周,下次一定改正!」
而此時陳通心底卻竊笑:改正才怪呢!不激你一把,你又如何能長進些?!
暫時安撫了李彥仙,陳通卻與閻平道:「閻平哥哥,築基秘法乃是將門世家最珍貴的傳承。當今世上有這般傳承的將門可謂屈指可數,當前已確認的不過高、楊、張、曹、石、王等幾家,哦或許還要加上一個趙宋皇家。」
閻平聽得,卻道:「賢弟的意思是說,我想要得到築基秘法,就只能從這幾家將門身上找機會了。」
陳通卻搖頭道:「不!在此之前,非將門子弟想要獲得這種秘法傳承,一般只有一個機會,那就是加入皇家帶御器械班,用忠誠和生命向趙宋官家換取相應的恩賜。至於將門世家的傳承,那是想都不要想。」
閻平神色一滯,失望的回道:「那你這話就等於沒說。洒家一介草莽,怎有機緣去舔那皇帝老兒的腚眼子!」
陳通笑道:「哥哥休沮喪。我說這些,乃是須讓你曉得這築基秘法的珍貴之處,卻並非要斷你念想兒。眼下就有一個極好的機緣,若哥哥能好生把握,未嘗不能得償所願。」
閻平聞言大喜,卻道:「賢弟此話怎講?」
陳通道:「要說這機緣,卻還得從元祐年間垂簾秉政的高太后講起。
當年神宗皇帝在位時,重用王荊公變法,不想神宗皇帝卻英年早逝,哲宗皇帝以幼沖之齡繼位,尊高太后為太皇太后,垂簾秉執朝政。
那高太后乃是有大智慧的賢后。
因王荊公變法之故,朝野眾臣自發的分作兩派,變法派和守舊派,亦作新黨和舊黨。
當時的高太后已歷經英宗、神宗兩朝,對大宋朝廷的弊政有著很深的認識。
故高太后很清楚,變法圖強乃是大宋唯一的出路。
如果高太后只是一個一般的聰明人,她只需要沿著神宗的路子蕭規曹隨,繼續任用變法派便好。
但是高太后卻看得更遠,她卻知道如果自己這麼做,那麽大宋的變法之路在她死後必然會徹底中斷。」
陳通說到這裡,閻平只聽得迷糊,李彥仙卻頗有些領悟,更多些疑惑。
他問道:「賢弟,這高太后為何會這般認為?」
陳通道:「因為大宋治國理政的政治根基,乃是異論相攪之說。」
「異論相攪」是宋代為了加強皇權、防止大臣專權制定的一項用人原則。
該原則鼓勵在各級官府設置上設立平行機構,彼此各管一攤,又互不隸屬,直接隸屬於皇帝。在官吏任用上,尤其是對朝臣的重用上,遵循「異論相攪」的原則,即參用政見不同者,使彼此「各不敢為非」。
陳通與李彥仙等分說了異論相攪原則的來歷和內核。
李彥仙道:「這異論相攪原則只防止權相大臣亂政,怎的就讓高太后看得些是非?」
陳通反問道:「哥哥可知,這項用人策略是大宋的哪個皇帝所設計?又是為了什麼而設?」
李彥仙搖搖頭,道:「未可知也。」
陳通道:「此策乃大宋第三位官家宋真宗所訂,其目的卻是為了對付他的劉皇后。當年同樣是真宗病危,即將繼位的仁宗皇帝年幼,皇后劉娥垂簾秉政。真宗皇帝擔心劉娥會效仿前唐之武周(武則天),故設此策制衡於她。」
李彥仙恍然道:「原來如此!」
閻平卻道:「這皇帝老兒忒得多疑,竟懷疑自家婆娘!」
陳通笑道:「閻平哥哥,待得此間事了,可回去讀一讀有關武周之傳記,到時候你就不會說這般話了。更何況那劉娥可不是仁宗皇帝的生身之母。」
幾個人聽得這處,卻都露出些八卦之意,只待陳通細說些劉太后與仁宗皇帝的故事。
或許有人會問,不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他等怎的就跟沒見過世面一般,連這點事兒都不知道嗎?!
你還別說,這種皇家私密之事,一般大宋百姓還真就不知道,或者應該說,絕大多數人都不知曉,就算知曉的人也不會往外傳播,他們只會把這點皇家陰私事兒寫在自己的私人雜記裡面,等待後人發掘。
陳通繼續說道:「那高太后秉政後,面臨著當年的劉太后一樣的政治處境,她必須參用政見不同的臣子。如果高太后重用變法派,那麽小皇帝的培養教導就必須交到守舊派的大臣手裡,如此待得皇帝成年親政後,他必然會是一個守舊派模樣的官家。幾位哥哥說,那變法還能維持下去麽?」
李彥仙恍然道:「那高太后提前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她就反其道而行之,自己任用守舊派,將哲宗皇帝交給變法派培養。嗚呼!如此賢后,果不愧是女中堯舜也。」
閻平卻不耐道:「賢弟說得這些,與我得築基秘法有甚牽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