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槍出無敵是王稟
十八好漢出渭州,先以舟楫至涇州長武縣,後登岸改換陸路,多置馬匹車駕,共大車九架,配拉車大騾,以為輜重之用,又置快馬十二匹,發善騎者呂振、趙成為前部探馬,
吳玠、魯達、種虎子乘空車殿後而行。
彥仙、陳通左右馳巡。
其餘人等,皆在中軍。
沒錯!十八人出行,幾乎嚴格按照軍略而進,未有些個遲緩。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是以軍略出行,為何三人小組都不在中軍主持大局?
大傢伙總不過十幾個人,絕大部分還都是頗有軍事素養的強將悍卒,主持個毛大局?!
當然,也不能說沒有人主持大局。
王稟坐鎮中軍,便不言不語,只專注於教導史進和吳璘,亦足以端正人心,使眾人各安其位。
車隊行數十里,剛過宜祿縣城(今陝西長武縣)不久,在前方探路的趙成忽飛馬來報,言稱有賊寇攔路。
眾人卻不驚怕,反而多有些躍躍欲試之意。
王稟不敢耽擱,當即命眾兄弟圍車成陣,他自與趙成、姚仲、宋炎騎馬往前頭查看賊情。
四人快馬轉過一遮道山丘,遠遠便見一彪人馬當道列陣,有兩個騎將在陣前廝鬥。
待得近前,王稟等終於看得仔細,卻見攔路賊人多莊稼漢打扮,且隱隱分作四撥,有四個騎馬賊頭各持刀槍立於陣前耀武揚威。
而陣前廝鬥的兩騎,一騎正是探馬呂振,另一騎卻是一個皂衣大漢,使得一桿丈二金钂(青銅本色為金),卻與呂振的熟銅九節連環棍斗得難解難分。
所謂九節連環棍,其實就是九段尺余長的短棒對接而成的九尺銅棒,平日不用時可分拆開收納。
這種銅棒雖然也可作防身之用,但其實並不太實用。
且不說臨戰時還需要進行組裝,便是裝配好了,碰上正經對手,因連環棍重心不穩,平衡性差,使用者便有十分武藝也很難發揮七八成。
呂振武器不趁手,卻能與那皂衣大漢平分秋色,一者呂振確實武藝高強,在十八好漢中僅在王稟、陳通、李彥仙之下,二者呂振騎術精湛,馬戰精熟,而對手的騎術可謂差強人意。
故呂振騎術占優,對手得兵器之利,雙方各有所長,一時卻難分高下。
王稟等人近前,對面掠陣觀戰的騎馬賊頭卻也都紛紛上前,欲要與他等接戰。
王稟卻不想與對手糾纏,回視宋炎道:「宋炎兄弟,我等不明對手來歷,不可戀戰。且放箭驚退他等!」
宋炎聽得,卻自弓袋取了畫鵲弓,搭箭連射,正是上等射手慣用的連珠箭法。
王稟再看前方,卻見對面四將,或頭盔、或髮髻上早各插了一支羽箭。
彼等各吃一箭,卻連反應都來不及,一時俱嚇得渾身冷汗湛湛,魂不附體。王稟遠遠看著四個敵人一副驚惶失措的模樣,忍不住讚嘆道:「宋炎兄弟端的是好射術!便蘭州王插花當面亦不過如此也!」
蘭州王插花就是王舜臣,王舜臣原為蘭州知州,隨種朴(種諤之子,种師道堂兄)征討羌人部落,種朴中伏被殺,王舜臣率軍撤退時親自斷後,有羌將七人突前追襲。
王舜臣乃宣言曰:「吾令最先行者眉間插花。」遂引弓三發,射殺三人,皆眉心中箭;餘四人慾逃,舜臣矢貫其背,皆殺之。
故王舜臣在西軍中亦有諢名曰王插花也。
宋炎聞聽王稟贊言,卻只笑笑並未應聲,唯手中弓箭虛搭,亟待激發也。
王稟見敵將掠陣者已被震懾,卻自挺槍躍馬,沖至呂振與敵將廝殺處,只一槍便挑開對手的金钂,然後一引一撥,便分開了兩人。
王稟與呂振道:「賢弟武器不曾趁手,十般武藝發揮不得七八,如何能制敵耶?!且換了慣用兵器再來廝殺!」
接著王稟又對敵將道:「你這廝能與我呂振兄弟廝拼難分,卻是個難得的好手。我此番先不殺你,且自退去便是。待我家兄弟換了趁手兵刃,再與你比個高低輸贏!」
呂振見得王稟到來,卻自鬆了一口氣。
他知道王稟所言只是給自己留面子,因為大傢伙兒包括王稟都知道,呂振還真沒有甚麼趁手的備用兵器。
或許有人會問,他等十八好漢在渭州籌備物資兵器,怎麼就沒有給呂振準備一件趁手的兵器呢?
原因很簡單,時間不夠,來不及準備。
他等在渭州準備的都是些常見的通用兵器,如朴刀、長杆棒等等,這些物什在西北邊地搜集並不難,甚至找鐵匠鋪現打造也來得及。
但是那些針對特定個人的真正趁手兵器,卻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弄出來的。
如呂振想要弄一件趁手的精工兵刃,正常情況下卻需要很多先決條件。
首先得有經驗豐富的能工巧匠,根據呂振的身形、習慣和武藝特點制定武器的形制。
然後再弄到足夠的好鑌鐵,好材料。
最後由大匠花費心思和精力細細打造出來,注意這個「細細」,它代表著一段很長的時間。
如另一條時間上魯達找人打造鑌鐵禪杖,便是粗糙些打造,亦耗費了月余功夫。
本來眾人中如佘佰歲、三種等在軍中頗有關係,有意找些軍中大匠為缺少趁手兵器的兄弟俱都置備齊全傢伙事兒,奈何王老夫人在華州等不得許多時間。
且陳通亦言,待得到了華州,他自有辦法為眾兄弟置辦些上等行頭,故大傢伙兒也就放棄了。
呂振回馬道:「哥哥,他等口氣甚大,多出妄言,實讓人忿意難平。叵耐賊廝頗驍勇,我一時勝他不得。虧得哥哥來,且為小弟出一口惡氣!」
王稟頷首笑道:「賢弟且去,看洒家為你出氣!」
待得呂振退開,王稟馬上橫槍抱拳問道:「我等兄弟販貨過此,不曾擾犯地方。尊下何人?怎敢攔我兄弟去路?」
那皂衣大漢因被王稟三兩下擊退,卻一直警惕於他,聞王稟發問,卻傲然道:「我乃本處綠林之主,召家鎮召忻是也。本處綠林自有規矩,凡有行商坐賈,生業之旅打此處過,皆須與我家繳份納禮,恭拜投遞!你等外來行賈無禮犯我規矩,我豈能放過?」
王稟笑道:「原來是我等兄弟的不是!但不知我等須繳納多少過路錢,尊下才肯放我等過去?」
那召忻露出些猙獰笑意,道:「汝等初來邠州,我也不為難你等。且留下九車貨物,十四匹良馬,十八套衣衫,我自放爾等東去!」
王稟聞言,卻自一皺眉頭道:「閣下這般苛刻我等兄弟,豈是好漢所為?」
不想那召忻卻大笑道:「爾等外州來的野漢,洒家不拿你等作流寇見官,直饒爾性命已是萬幸,何敢多言哉!」
王稟怒道:「汝等這般凌虐外州人,難道就不怕遭報應嗎?須知我等兄弟也不是好惹的!」
召忻哈哈大笑道:「我麾下有猛士數員,精卒近百,驍勇莊客千餘,量你十八個匹夫,又有甚能為?」
王稟卻笑了,道:「原來是個無知妄人!我還道是甚坐地人物哩!那廝!且看我這匹夫能為,賞你一觀!」
說著王稟一催坐騎,策馬直衝召忻,召忻本待舞钂來迎,奈何王稟忽的一槍刺出,恰似神鬼之擊,飄忽難定。
召忻不知如何遮架,卻待呼喊,咽喉早中一槍,隨即倒跌下馬來。
吳玠、魯達、種虎子乘空車殿後而行。
彥仙、陳通左右馳巡。
其餘人等,皆在中軍。
沒錯!十八人出行,幾乎嚴格按照軍略而進,未有些個遲緩。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是以軍略出行,為何三人小組都不在中軍主持大局?
大傢伙總不過十幾個人,絕大部分還都是頗有軍事素養的強將悍卒,主持個毛大局?!
當然,也不能說沒有人主持大局。
王稟坐鎮中軍,便不言不語,只專注於教導史進和吳璘,亦足以端正人心,使眾人各安其位。
車隊行數十里,剛過宜祿縣城(今陝西長武縣)不久,在前方探路的趙成忽飛馬來報,言稱有賊寇攔路。
眾人卻不驚怕,反而多有些躍躍欲試之意。
王稟不敢耽擱,當即命眾兄弟圍車成陣,他自與趙成、姚仲、宋炎騎馬往前頭查看賊情。
四人快馬轉過一遮道山丘,遠遠便見一彪人馬當道列陣,有兩個騎將在陣前廝鬥。
待得近前,王稟等終於看得仔細,卻見攔路賊人多莊稼漢打扮,且隱隱分作四撥,有四個騎馬賊頭各持刀槍立於陣前耀武揚威。
而陣前廝鬥的兩騎,一騎正是探馬呂振,另一騎卻是一個皂衣大漢,使得一桿丈二金钂(青銅本色為金),卻與呂振的熟銅九節連環棍斗得難解難分。
所謂九節連環棍,其實就是九段尺余長的短棒對接而成的九尺銅棒,平日不用時可分拆開收納。
這種銅棒雖然也可作防身之用,但其實並不太實用。
且不說臨戰時還需要進行組裝,便是裝配好了,碰上正經對手,因連環棍重心不穩,平衡性差,使用者便有十分武藝也很難發揮七八成。
呂振武器不趁手,卻能與那皂衣大漢平分秋色,一者呂振確實武藝高強,在十八好漢中僅在王稟、陳通、李彥仙之下,二者呂振騎術精湛,馬戰精熟,而對手的騎術可謂差強人意。
故呂振騎術占優,對手得兵器之利,雙方各有所長,一時卻難分高下。
王稟等人近前,對面掠陣觀戰的騎馬賊頭卻也都紛紛上前,欲要與他等接戰。
王稟卻不想與對手糾纏,回視宋炎道:「宋炎兄弟,我等不明對手來歷,不可戀戰。且放箭驚退他等!」
宋炎聽得,卻自弓袋取了畫鵲弓,搭箭連射,正是上等射手慣用的連珠箭法。
王稟再看前方,卻見對面四將,或頭盔、或髮髻上早各插了一支羽箭。
彼等各吃一箭,卻連反應都來不及,一時俱嚇得渾身冷汗湛湛,魂不附體。王稟遠遠看著四個敵人一副驚惶失措的模樣,忍不住讚嘆道:「宋炎兄弟端的是好射術!便蘭州王插花當面亦不過如此也!」
蘭州王插花就是王舜臣,王舜臣原為蘭州知州,隨種朴(種諤之子,种師道堂兄)征討羌人部落,種朴中伏被殺,王舜臣率軍撤退時親自斷後,有羌將七人突前追襲。
王舜臣乃宣言曰:「吾令最先行者眉間插花。」遂引弓三發,射殺三人,皆眉心中箭;餘四人慾逃,舜臣矢貫其背,皆殺之。
故王舜臣在西軍中亦有諢名曰王插花也。
宋炎聞聽王稟贊言,卻只笑笑並未應聲,唯手中弓箭虛搭,亟待激發也。
王稟見敵將掠陣者已被震懾,卻自挺槍躍馬,沖至呂振與敵將廝殺處,只一槍便挑開對手的金钂,然後一引一撥,便分開了兩人。
王稟與呂振道:「賢弟武器不曾趁手,十般武藝發揮不得七八,如何能制敵耶?!且換了慣用兵器再來廝殺!」
接著王稟又對敵將道:「你這廝能與我呂振兄弟廝拼難分,卻是個難得的好手。我此番先不殺你,且自退去便是。待我家兄弟換了趁手兵刃,再與你比個高低輸贏!」
呂振見得王稟到來,卻自鬆了一口氣。
他知道王稟所言只是給自己留面子,因為大傢伙兒包括王稟都知道,呂振還真沒有甚麼趁手的備用兵器。
或許有人會問,他等十八好漢在渭州籌備物資兵器,怎麼就沒有給呂振準備一件趁手的兵器呢?
原因很簡單,時間不夠,來不及準備。
他等在渭州準備的都是些常見的通用兵器,如朴刀、長杆棒等等,這些物什在西北邊地搜集並不難,甚至找鐵匠鋪現打造也來得及。
但是那些針對特定個人的真正趁手兵器,卻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弄出來的。
如呂振想要弄一件趁手的精工兵刃,正常情況下卻需要很多先決條件。
首先得有經驗豐富的能工巧匠,根據呂振的身形、習慣和武藝特點制定武器的形制。
然後再弄到足夠的好鑌鐵,好材料。
最後由大匠花費心思和精力細細打造出來,注意這個「細細」,它代表著一段很長的時間。
如另一條時間上魯達找人打造鑌鐵禪杖,便是粗糙些打造,亦耗費了月余功夫。
本來眾人中如佘佰歲、三種等在軍中頗有關係,有意找些軍中大匠為缺少趁手兵器的兄弟俱都置備齊全傢伙事兒,奈何王老夫人在華州等不得許多時間。
且陳通亦言,待得到了華州,他自有辦法為眾兄弟置辦些上等行頭,故大傢伙兒也就放棄了。
呂振回馬道:「哥哥,他等口氣甚大,多出妄言,實讓人忿意難平。叵耐賊廝頗驍勇,我一時勝他不得。虧得哥哥來,且為小弟出一口惡氣!」
王稟頷首笑道:「賢弟且去,看洒家為你出氣!」
待得呂振退開,王稟馬上橫槍抱拳問道:「我等兄弟販貨過此,不曾擾犯地方。尊下何人?怎敢攔我兄弟去路?」
那皂衣大漢因被王稟三兩下擊退,卻一直警惕於他,聞王稟發問,卻傲然道:「我乃本處綠林之主,召家鎮召忻是也。本處綠林自有規矩,凡有行商坐賈,生業之旅打此處過,皆須與我家繳份納禮,恭拜投遞!你等外來行賈無禮犯我規矩,我豈能放過?」
王稟笑道:「原來是我等兄弟的不是!但不知我等須繳納多少過路錢,尊下才肯放我等過去?」
那召忻露出些猙獰笑意,道:「汝等初來邠州,我也不為難你等。且留下九車貨物,十四匹良馬,十八套衣衫,我自放爾等東去!」
王稟聞言,卻自一皺眉頭道:「閣下這般苛刻我等兄弟,豈是好漢所為?」
不想那召忻卻大笑道:「爾等外州來的野漢,洒家不拿你等作流寇見官,直饒爾性命已是萬幸,何敢多言哉!」
王稟怒道:「汝等這般凌虐外州人,難道就不怕遭報應嗎?須知我等兄弟也不是好惹的!」
召忻哈哈大笑道:「我麾下有猛士數員,精卒近百,驍勇莊客千餘,量你十八個匹夫,又有甚能為?」
王稟卻笑了,道:「原來是個無知妄人!我還道是甚坐地人物哩!那廝!且看我這匹夫能為,賞你一觀!」
說著王稟一催坐騎,策馬直衝召忻,召忻本待舞钂來迎,奈何王稟忽的一槍刺出,恰似神鬼之擊,飄忽難定。
召忻不知如何遮架,卻待呼喊,咽喉早中一槍,隨即倒跌下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