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放個炮仗扭頭就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忠酒到酣處,卻道:「那高太尉本是宣武軍的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因家中排行第二,人稱高二,又踢的一腳好毬,故旁人都叫他做高毬。

  他初始與一幫街頭潑皮攀附些紈絝,在東京欺男霸女,盡作惡事,無人敢管。只合撞在八十萬禁軍都總教頭王升手裡,被那王總教頭一頓好打,半年下不得地來。

  高毬在王教頭手裡折了威風,又無力找回來,故混不得街頭,遂改了名字作高俅,輾轉投到了小王駙馬府上做了個親隨幫辦。

  那小王駙馬與當今官家潛邸(未上位)作端王時頗為交好,端王在小王駙馬處偶見高俅,頗愛其毬技,便索來做個伴當。後官家登基,高俅遂得以生發,只些年便高升太尉,權勢熏天。

  那高太尉得志後,便來禁軍尋昔年舊怨。

  所幸當年的王教頭早已病故,只遺下一妻一子在京,其子王進亦子承父業,作得八十萬禁軍教頭,不合卻撞在高太尉手底下做事。」

  李忠這等跑江湖的,歷來好口彩,卻把高俅來歷說得頭頭是道,讓一干聽眾聽得如痴如醉,更紛紛為那王進母子的下場擔憂。

  或許有人會問,這王進母子與高俅的故事在大宋難道不是盡人皆知的嗎?怎他等聽客這般寡聞呢?

  這卻是後世之人以局外人身份想當然爾。

  便後世那般資訊發達,信息渠道無所不及的信息大爆炸時代,你一個邊防小卒,能知曉自家軍中大佬的家世來歷,私人隱私,乃至與別個的恩怨情仇麼?

  更何況是在大宋這般交通落後,消息閉塞的古典時代,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似西北邊陲小寨里的軍卒,如何能曉得千里之外的汴梁城裡些事。

  便是在汴梁城裡,非是一般親歷者,怕是也大都不知王進一家與高俅仇怨始末。

  此般一比較,便可知曉另一條水滸線上,史進在渭州初遇上魯達,只一開頭打聽王進,魯達便能叫破他身份,這其中到底隱含著怎樣的曲折了。

  也就是史進初歷江湖,不懂得些門道,否則換個老於世故的老江湖,必能覷破魯達的底細。

  那番便有人急性問道:「好漢哥兒快快說些,那小王教頭母子到底怎麼了?」

  李忠頗有些醉意,掬笑道:「看官休急躁,且聽俺慢慢道來。

  那王進是個靈醒人,第一次在高太尉面前點卯,卻被些為難,便曉得大事不妙。他回家與老母分說,王家老夫人亦是個有見識的,當即母子二人合議,卻使得個金蟬脫殼之之計,神不知鬼不覺得便離開了京師險地。

  待得那高太尉醒悟時,他等早已改名換姓遠走他鄉了。」

  聽眾聽得這般好結局,無不紛紛叫好,大讚王教頭知機,卻讓高高在上的殿衙太尉吃癟。

  許多人此時早聽得心滿意足,卻待離開與些不曾來聞的同袍夥伴顯擺去。

  那李忠卻道:「諸位看客且慢來,王教頭母子之事卻還有些下文,俺待與你等說些。」

  於是一眾人等便按捺下躁動的八卦念頭,重新安坐細聽。

  李忠道:「只因王教頭有一身好武藝,天下少有人能及,其母不忍他就此埋沒草莽,又恐高太尉相害,便讓他改名換姓投軍疆場。故那王教頭母子離開京師後,卻是往西來。王教頭於華州一友人處安頓了老母,自改換了姓名投此西北邊軍。」

  李忠說到這處,眾人只聽得熱鬧,唯張書辦卻面色大變,卻道:「兀那好漢哥兒莫不是醉了,盡說些胡話。那王教頭母子遠遁避禍,怎肯泄露行跡。你如何知些內幕,我看是胡編亂造來唬我等吧!」

  李忠大笑道:「書辦休疑,俺一介江湖游芥,本不知些事。怎乃華州地界發生一件大事,轟動了江湖,故才曉得此般內情。」

  那張書辦急問道:「華州發生了何事?」

  李忠道:「華州境內有一少華山,因山勢險峻,故多生匪寇。

  數月前,少華山匪首之跳澗虎陳達劫了華陰縣史家莊的莊主史太公,押於山上不肯放還。

  不想那史家莊中竟隱居著小王教頭之母,王老夫人有感史太公庇護之恩,遂親上少華山表明身份,以奇貨可居之計說服少華山匪首,以己身換得史太公歸家。」

  那張書辦聽得是心驚膽喪,坐立不安,別個卻問道:「好漢哥兒,甚叫奇貨可居?」

  李忠道:「那王老夫人嘗與少華山匪首言:我夫和我子皆高太尉深恨之人,今夫亡子遁,高太尉圖無奈何,怨恨難消,大王若執我獻於高太尉報仇,其必大喜,榮華富貴諸般賞賜自不在話下。故那匪首但執王老夫人在手,富貴唾手可得,此謂之奇貨可居也!」


  李忠點透此節,眾人聞之,反應卻各有不同。

  義氣深重者盛讚王老夫人之義舉,怒罵少華山匪類罔顧道義。

  功名心重者則羨慕嫉妒那些匪類當真好命,竟得此富貴良機,亦深憤恨之。

  而張書辦卻駭得面色一陣青一陣白,卻強打精神問道:「李忠,你又如何知曉得這些內情?」

  李忠笑道:「書辦休疑俺。

  只怪那少華山匪寇行事不謹,卻走漏了風聲,以致此事傳遍了華州及周邊州府。無數豪傑並鬼蜮之輩齊聚華州,有感念王老夫人仁義,欲救之於水火者;有心懷二志,欲從此富貴上分一杯羹者;也有官府之人想要獻媚高太尉者,不一而足。

  俺路過華州時,恰聞此事,本想湊一湊熱鬧,只見得少華山匪寇與山下豪傑火併一場,那般慘烈景況嚇壞了俺,故不曾停留些,卻來西北這邊投親。」

  有人問道:「那般廝們火併,莫不是有人想上山奪人耶?」

  李忠道:「非是如此。那少華山山高路險,易守難攻,便是朝廷精銳大軍也極難克之,更休說一般江湖烏合也。只那少華山匪寇本欲押解王老夫人去京師獻功,剛下山卻被人截住去路,故才有一番廝殺。」

  或問道:「戰況如何?」

  李忠道:「少華山自折損了數十嘍囉,只匪首武力過於兇殘,山下豪傑當中,卻有十幾位好手死在三大匪首的刀槍之下。那匪寇殺散了攔路的豪傑後,卻也不敢再押解王老夫人去京師,草草退回了山上。

  如今少華山匪寇與山下一眾豪傑對峙多時,只待重整旗鼓,必然再作火併矣。」

  說得此處,李忠只道睏乏,偷偷覷一眼那張書辦,卻回客房歇息。

  張書辦狠狠瞪了一眼李忠的背影,卻也急匆匆離去了。

  只李忠回到客房後,卻並未歇息,而是自兵器譜中取了一套精鋼節棒(意為可分拆對接),又換了套備用的衣衫,把那般行頭都不顧,匆匆離開館驛,直出瓦亭寨去了。

  只他往東行了十餘里,背後卻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同時還有人高呼道:「李忠——休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