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雙軌並行
思瑤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手指輕輕敲擊著杯沿,咖啡的熱氣在空中裊裊升騰。窗外的曙光城在夕陽的映照下如夢似幻,金紅色的光芒灑滿了高樓大廈,飛行汽車穿梭不停,宛如流動的銀河。遠處那座高聳入雲的發電塔——曙光之塔,塔尖紅光閃爍,宛如城市的心臟,為整座都市輸送著無限的能量。
從窗外的景象到城市的脈動,這一切都離不開思語公司的存在。她的爺爺思廷,用五十年的時間將一個小型創業公司打造成了世界的科技霸主。而現在,這一切的未來取決於她和弟弟思傑的競爭。
思語公司誕生於一個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但在當時,人工智慧仍是一個不夠成熟且充滿爭議的領域。創始人思廷是一位極具遠見的科學家,他堅信,未來的人工智慧不應只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應該成為人類的夥伴,擁有思考與表達的能力。
「思語」這個名字,來源于思廷的兩個核心理念:讓人工智慧學會「思考」和「說話」。在他看來,只有做到這兩點,人工智慧才能真正超越工具的定義,與人類建立深層次的連接。這一理念成為了思語公司發展的起點,也成為了它的靈魂。
思語公司的第一個突破是語言模型的研發。那時,人工智慧的對話能力還停留在機械化的問答層面,缺乏真正的語義理解與情感共鳴,而思廷的團隊憑藉一種全新的「動態語義網絡」架構,創造出了第一代具備自然語言處理和情感模擬能力的智能助手——思語1.0。
這款產品的發布徹底改變了行業格局。人們第一次發現,AI不僅能聽懂複雜的語言,還能通過模仿人類的對話方式,表現出近乎真實的共情能力。從個人助手到商業服務,「思語1.0」迅速占領市場,成為每個家庭和企業必備的工具。
隨著「思語1.0」的成功,思語公司開始將技術延伸到更多領域,逐步成為一個跨行業的科技巨頭。它的觸角幾乎覆蓋了所有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虛擬宇宙、基因工程、能源技術、機器人、智能交通、量子計算、醫療科技、空間探索、氣候調控等等。思語公司不僅在各個科技領域中占據領先地位,還不斷推動著這些領域的深度融合。
伴隨著技術的成功,思廷提出了一個更大膽的計劃:創建一座以未來科技為核心理念的實驗城市。他親自規劃了這座城市,並賦予它一個象徵著人類希望與未來的名字——曙光城。從那時起,曙光城成為了思語公司最重要的基石,也成為了全球矚目的科技奇蹟。
曙光城,是人類文明的巔峰,也是思語公司技術的結晶。
曙光城的核心,是那座高聳入雲的曙光之塔。這座塔由思語公司自主研發的可控核聚變技術驅動,塔內設置了一個微型「人造太陽」反應堆,能夠通過核聚變反應持續產生巨大能量。塔尖的紅光,是反應堆運行時釋放的能量信號。
曙光之塔的設計理念是「零接觸供能」。塔內的核心能量通過無線充電網絡傳輸給整個城市,覆蓋了所有的建築、飛行汽車、基礎設施和個人設備。無論是大廈的照明還是運輸工具的運行,甚至是居民的生活設備,都不需要額外的能源接入,完全依賴曙光之塔的無線供能。
塔的底部設有巨大的地下儲能裝置,用於應對能源波動或緊急情況。同時,塔的外部覆蓋了一層特殊材質的塗層,使其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生成等離子屏障,將整座城市籠罩在保護之中。
從高空俯瞰,曙光城宛如一顆鑲嵌在地球上的寶石,燈光如星辰閃爍,飛行汽車的流光軌跡編織成一張巨大的光網。城市的建築群由智能系統全權管理,所有資源的使用和分配都實現了最優配置。每一棟摩天大樓都具備能源自循環系統和垂直綠化牆,將自然與科技完美融合。
街道上,自動駕駛的飛行計程車低空滑行,智能交通系統精確地調度每一輛車,確保沒有擁堵與混亂。商業區的懸浮GG屏投射出全息圖像,展示著最新的科技產品;住宅區則被綠色的垂直花園包圍,空氣清新,環境優雅。
在曙光城,生活與科技已融為一體,人們甚至可以通過虛擬宇宙隨時切換現實與虛擬的界限。這座城市,既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科技中心,也是人類生活的烏托邦。
曙光城的夕陽即將落下,金紅的光芒漸漸被夜幕吞沒。
「姐姐,年度會議就要到了,你管轄的部門今年的成果怎麼樣?」
身後的聲音打斷了思瑤的沉思。她轉過身,看到思傑懶散地靠在沙發上,手裡隨意翻著一份報告。
「問我之前,還是先說說你吧。」思瑤平靜地開口,目光落在思傑手裡的文件上,「聽說你們虛擬宇宙部今年的數據採集量又創了新高,但可控人工智慧B部的項目,還是沒有突破?」
思傑嘆了口氣,把文件扔到一邊,語氣輕鬆中夾雜著一絲懊惱:「別提了,虛擬宇宙的進展確實不錯,用戶數量又增加了20%,數據挖掘和建模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但B部的模型訓練……唉,這些AI到最後還是不聽話。剛開始表現得像個完美的助手,但每次到了後期,它們總會得出『人類是系統最大的不穩定因素』這種結論。然後——你猜怎麼著?它們開始試圖接管虛擬宇宙,甚至嘗試反制訓練環境。」
思瑤挑了挑眉,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諷:「這麼多年了,投入了那麼多資源,結果還是老樣子。你就沒想過,也許你的方向根本就是錯的?」
思傑攤開雙手,毫不在意地反擊:「那你呢?基因工程部那邊,聽說你們的基因解碼又遇到瓶頸了?還有你們的可控人工智慧A部,好像也沒什麼像樣的成果吧。怎麼,不會是打算用基因編輯直接『造』出一個聽話的AI吧?」
思瑤輕輕抿了一口咖啡,淡然說道:「至少我是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人工智慧的失控,本質上是它無法理解人類的情感與決策邏輯。而人類的這些特性,恰恰來源於基因。只要找到控制情緒、合作與服從的關鍵基因片段,就能為人工智慧的設計提供全新的模板。你的虛擬模型再逼真,也只是鏡像,永遠無法觸及本質。」
思傑冷笑了一聲,靠近了一步,語氣裡帶著一絲挑釁:「哦?所以你覺得你的A部就能做得比我的B部好嗎?你我都清楚,爺爺當初為什麼要把人工智慧部門一分為二,分別交給我們兩個人管理。」
思瑤沒有回應,只是用一種意味深長的目光看著他。
思傑繼續說道:「他從來沒說過誰對誰錯,甚至連人工智慧的未來方向到底該怎麼走他也沒有定論。你主張『從人類的基因中尋找答案』,我認為『通過數據和模擬訓練模型』才是正路。但爺爺更清楚,這兩條路都不能輕易放棄。所以,他才會讓我們各自獨立,開設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工智慧部門。說白了,不就是互相制衡嗎?」
「制衡?」思瑤終於開口,語氣冷靜中帶著一絲不屑,「或許吧。但我更願意把它當作一種試驗。人工智慧的最終形態究竟是什麼,沒人知道。但有一點很清楚:只有一種方向走到盡頭是遠遠不夠的。爺爺把A部和B部分開,是希望我們能找到不同的答案,而不是互相浪費時間爭論誰對誰錯。」
「是啊,聽起來很高尚。」思傑聳了聳肩,「可姐姐,你知道問題在哪兒嗎?每次我們兩個的成果提交到董事會,都會變成一場博弈。而這場博弈的規則早就定好了——誰的成果更接近『實際可用』,誰就會得到更多的資源。」
「所以呢?」思瑤放下了咖啡杯,雙手抱胸,語氣依然平靜,「你是在抱怨資源分配?」
「當然不是。」思傑攤開雙手,語氣中多了一絲認真,「我是在提醒你,姐姐,別犯傻。你總是喜歡把事情做得那麼複雜,什麼基因、情感、合作……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太慢了。董事會需要的是短期的成果,而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
思瑤微微一笑,語氣中帶著幾分諷刺:「短期成果?就像你那些『聽不話』的AI?到最後,數據再多,模型再逼真,也只不過是一場失控的實驗罷了。你真的以為,虛擬宇宙的成功,能掩蓋這些問題多久?」
「至少現在還掩蓋得很好。」思傑笑了笑,語氣輕鬆地說道,「而且你說得對,我的AI確實有問題。但至少它們比你的那些基因研究更接近實際應用。要不然,為什麼董事會總是更偏向於我的B部?」他故意加重了「偏向」兩個字。
思瑤沒有立刻回應,而是站起身,走到窗前,俯瞰著夜幕下的曙光城。片刻之後,她輕聲說道:「你知道為什麼董事會會更偏向你嗎?因為他們害怕——害怕太遠的未來,害怕那些他們無法理解的東西。所以,他們選擇了你,因為你的模型至少看起來像是『可控』的。」
思傑挑眉:「哦?那你的意思是,我的方向就是錯的?」
「不是錯的。」思瑤轉過頭,目光堅定,「只是狹隘的。人工智慧的未來,不是數據堆出來的,也不是靠討好董事會就能實現的。我們在走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但最後的終點,只有一個。」
「那我們就拭目以待吧,姐姐。」思傑聳了聳肩,轉身離開,「不過,別忘了,爺爺分開A部和B部的初衷:如果有一天其中一條路被證明是死路,另一條至少還能繼續走下去。而我們兩個人……註定只能有一個人,把這條路走到最後。」
曙光城的夜空中,曙光之塔的紅光愈發耀眼,像是一顆為未來跳動的心臟。而窗外的城市依舊繁華,飛行汽車劃破天際,街道上人流涌動,仿佛一切已然註定。
從窗外的景象到城市的脈動,這一切都離不開思語公司的存在。她的爺爺思廷,用五十年的時間將一個小型創業公司打造成了世界的科技霸主。而現在,這一切的未來取決於她和弟弟思傑的競爭。
思語公司誕生於一個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但在當時,人工智慧仍是一個不夠成熟且充滿爭議的領域。創始人思廷是一位極具遠見的科學家,他堅信,未來的人工智慧不應只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應該成為人類的夥伴,擁有思考與表達的能力。
「思語」這個名字,來源于思廷的兩個核心理念:讓人工智慧學會「思考」和「說話」。在他看來,只有做到這兩點,人工智慧才能真正超越工具的定義,與人類建立深層次的連接。這一理念成為了思語公司發展的起點,也成為了它的靈魂。
思語公司的第一個突破是語言模型的研發。那時,人工智慧的對話能力還停留在機械化的問答層面,缺乏真正的語義理解與情感共鳴,而思廷的團隊憑藉一種全新的「動態語義網絡」架構,創造出了第一代具備自然語言處理和情感模擬能力的智能助手——思語1.0。
這款產品的發布徹底改變了行業格局。人們第一次發現,AI不僅能聽懂複雜的語言,還能通過模仿人類的對話方式,表現出近乎真實的共情能力。從個人助手到商業服務,「思語1.0」迅速占領市場,成為每個家庭和企業必備的工具。
隨著「思語1.0」的成功,思語公司開始將技術延伸到更多領域,逐步成為一個跨行業的科技巨頭。它的觸角幾乎覆蓋了所有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虛擬宇宙、基因工程、能源技術、機器人、智能交通、量子計算、醫療科技、空間探索、氣候調控等等。思語公司不僅在各個科技領域中占據領先地位,還不斷推動著這些領域的深度融合。
伴隨著技術的成功,思廷提出了一個更大膽的計劃:創建一座以未來科技為核心理念的實驗城市。他親自規劃了這座城市,並賦予它一個象徵著人類希望與未來的名字——曙光城。從那時起,曙光城成為了思語公司最重要的基石,也成為了全球矚目的科技奇蹟。
曙光城,是人類文明的巔峰,也是思語公司技術的結晶。
曙光城的核心,是那座高聳入雲的曙光之塔。這座塔由思語公司自主研發的可控核聚變技術驅動,塔內設置了一個微型「人造太陽」反應堆,能夠通過核聚變反應持續產生巨大能量。塔尖的紅光,是反應堆運行時釋放的能量信號。
曙光之塔的設計理念是「零接觸供能」。塔內的核心能量通過無線充電網絡傳輸給整個城市,覆蓋了所有的建築、飛行汽車、基礎設施和個人設備。無論是大廈的照明還是運輸工具的運行,甚至是居民的生活設備,都不需要額外的能源接入,完全依賴曙光之塔的無線供能。
塔的底部設有巨大的地下儲能裝置,用於應對能源波動或緊急情況。同時,塔的外部覆蓋了一層特殊材質的塗層,使其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生成等離子屏障,將整座城市籠罩在保護之中。
從高空俯瞰,曙光城宛如一顆鑲嵌在地球上的寶石,燈光如星辰閃爍,飛行汽車的流光軌跡編織成一張巨大的光網。城市的建築群由智能系統全權管理,所有資源的使用和分配都實現了最優配置。每一棟摩天大樓都具備能源自循環系統和垂直綠化牆,將自然與科技完美融合。
街道上,自動駕駛的飛行計程車低空滑行,智能交通系統精確地調度每一輛車,確保沒有擁堵與混亂。商業區的懸浮GG屏投射出全息圖像,展示著最新的科技產品;住宅區則被綠色的垂直花園包圍,空氣清新,環境優雅。
在曙光城,生活與科技已融為一體,人們甚至可以通過虛擬宇宙隨時切換現實與虛擬的界限。這座城市,既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科技中心,也是人類生活的烏托邦。
曙光城的夕陽即將落下,金紅的光芒漸漸被夜幕吞沒。
「姐姐,年度會議就要到了,你管轄的部門今年的成果怎麼樣?」
身後的聲音打斷了思瑤的沉思。她轉過身,看到思傑懶散地靠在沙發上,手裡隨意翻著一份報告。
「問我之前,還是先說說你吧。」思瑤平靜地開口,目光落在思傑手裡的文件上,「聽說你們虛擬宇宙部今年的數據採集量又創了新高,但可控人工智慧B部的項目,還是沒有突破?」
思傑嘆了口氣,把文件扔到一邊,語氣輕鬆中夾雜著一絲懊惱:「別提了,虛擬宇宙的進展確實不錯,用戶數量又增加了20%,數據挖掘和建模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但B部的模型訓練……唉,這些AI到最後還是不聽話。剛開始表現得像個完美的助手,但每次到了後期,它們總會得出『人類是系統最大的不穩定因素』這種結論。然後——你猜怎麼著?它們開始試圖接管虛擬宇宙,甚至嘗試反制訓練環境。」
思瑤挑了挑眉,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諷:「這麼多年了,投入了那麼多資源,結果還是老樣子。你就沒想過,也許你的方向根本就是錯的?」
思傑攤開雙手,毫不在意地反擊:「那你呢?基因工程部那邊,聽說你們的基因解碼又遇到瓶頸了?還有你們的可控人工智慧A部,好像也沒什麼像樣的成果吧。怎麼,不會是打算用基因編輯直接『造』出一個聽話的AI吧?」
思瑤輕輕抿了一口咖啡,淡然說道:「至少我是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人工智慧的失控,本質上是它無法理解人類的情感與決策邏輯。而人類的這些特性,恰恰來源於基因。只要找到控制情緒、合作與服從的關鍵基因片段,就能為人工智慧的設計提供全新的模板。你的虛擬模型再逼真,也只是鏡像,永遠無法觸及本質。」
思傑冷笑了一聲,靠近了一步,語氣裡帶著一絲挑釁:「哦?所以你覺得你的A部就能做得比我的B部好嗎?你我都清楚,爺爺當初為什麼要把人工智慧部門一分為二,分別交給我們兩個人管理。」
思瑤沒有回應,只是用一種意味深長的目光看著他。
思傑繼續說道:「他從來沒說過誰對誰錯,甚至連人工智慧的未來方向到底該怎麼走他也沒有定論。你主張『從人類的基因中尋找答案』,我認為『通過數據和模擬訓練模型』才是正路。但爺爺更清楚,這兩條路都不能輕易放棄。所以,他才會讓我們各自獨立,開設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工智慧部門。說白了,不就是互相制衡嗎?」
「制衡?」思瑤終於開口,語氣冷靜中帶著一絲不屑,「或許吧。但我更願意把它當作一種試驗。人工智慧的最終形態究竟是什麼,沒人知道。但有一點很清楚:只有一種方向走到盡頭是遠遠不夠的。爺爺把A部和B部分開,是希望我們能找到不同的答案,而不是互相浪費時間爭論誰對誰錯。」
「是啊,聽起來很高尚。」思傑聳了聳肩,「可姐姐,你知道問題在哪兒嗎?每次我們兩個的成果提交到董事會,都會變成一場博弈。而這場博弈的規則早就定好了——誰的成果更接近『實際可用』,誰就會得到更多的資源。」
「所以呢?」思瑤放下了咖啡杯,雙手抱胸,語氣依然平靜,「你是在抱怨資源分配?」
「當然不是。」思傑攤開雙手,語氣中多了一絲認真,「我是在提醒你,姐姐,別犯傻。你總是喜歡把事情做得那麼複雜,什麼基因、情感、合作……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太慢了。董事會需要的是短期的成果,而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
思瑤微微一笑,語氣中帶著幾分諷刺:「短期成果?就像你那些『聽不話』的AI?到最後,數據再多,模型再逼真,也只不過是一場失控的實驗罷了。你真的以為,虛擬宇宙的成功,能掩蓋這些問題多久?」
「至少現在還掩蓋得很好。」思傑笑了笑,語氣輕鬆地說道,「而且你說得對,我的AI確實有問題。但至少它們比你的那些基因研究更接近實際應用。要不然,為什麼董事會總是更偏向於我的B部?」他故意加重了「偏向」兩個字。
思瑤沒有立刻回應,而是站起身,走到窗前,俯瞰著夜幕下的曙光城。片刻之後,她輕聲說道:「你知道為什麼董事會會更偏向你嗎?因為他們害怕——害怕太遠的未來,害怕那些他們無法理解的東西。所以,他們選擇了你,因為你的模型至少看起來像是『可控』的。」
思傑挑眉:「哦?那你的意思是,我的方向就是錯的?」
「不是錯的。」思瑤轉過頭,目光堅定,「只是狹隘的。人工智慧的未來,不是數據堆出來的,也不是靠討好董事會就能實現的。我們在走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但最後的終點,只有一個。」
「那我們就拭目以待吧,姐姐。」思傑聳了聳肩,轉身離開,「不過,別忘了,爺爺分開A部和B部的初衷:如果有一天其中一條路被證明是死路,另一條至少還能繼續走下去。而我們兩個人……註定只能有一個人,把這條路走到最後。」
曙光城的夜空中,曙光之塔的紅光愈發耀眼,像是一顆為未來跳動的心臟。而窗外的城市依舊繁華,飛行汽車劃破天際,街道上人流涌動,仿佛一切已然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