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512.見聞
第513章 512.見聞
說一天撿幾十個億,其實並非是這樣。
當一家公司體量越大,那麼出現市場波動的時候,上下搖擺的浮動也就越大。
像是未來的英偉達和特斯拉,下滑百分之幾,蒸發的市值就比現在檸檬文化的總體市值還高·—·..好吧,是高很多很多很多。
英偉達一天蒸發1.7萬億,現在的十個檸檬文化也比不上。
當然,兩者也沒有可比性,企業性質都不一樣。
鄧文笛問了寧歌具體情況,她畢竟遠在美國,很少關注國內這方面的消息,何況現在還每天焦頭爛額。
當聽到《港冏》四天破十億的時候,鄧文笛也有些坐不住了,即便換算成美元,那也是四天1.5億美元的超高票房,周票房可以破2億,放在去年,完全是可以爭奪北美票房冠軍的電影。
即便有一部《智取威虎山》在前,鄧文笛也無法想像,只是短短十幾年時間的發展,中國電影市場已經如此的誇張。
可能也不是想不到,而是有點難以接受。
美國畢竟是世界燈塔,一直領先於國內,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可能一部好萊塢大片的票房,就能抵全國一整年電影票房,而到了現在電影市場已經成為美國之外的第二大票房糧倉。
發展速度太驚人了。
這樣子的話,優越感還往哪兒放?
「沒想到,國內除了寧總你之外,竟然還有其他這麼高票房的電影,有點兒不可思議,如果按照這個趨勢走下去,這部電影的成績,即便是北美這邊,放到去年不是冠軍,也是前三。」
鄧文笛感嘆一聲,隨即又道,「我現在對於我們的公司和電影更有信心了,以你的眼光,我相信這部電影也會有一個好成績。」
寧歌搖搖頭:「別,盲目的信心可不是好事。國內的高票房,跟北美的高票房是兩碼事,國內的電影只能在國內賺錢,最多輻射到東亞東南亞,這樣的電影也不多。
而美國的電影,除了在北美之外,還可以收割全世界的票房,這是國產電影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美國的電影發行渠道很全面,除了票房之外,還有錄像帶、周邊等,即便是票房不賺錢,也可以通過其他渠道賺回來,國產電影就只能做夢了。
除開這些不說,國內票房市場跟美國票房市場是完全不同的,我可以在國內閉眼投片子,在這裡我可吃不准觀眾的喜好,最多鑑定一眼劇本的好壞,文笛姐別給我戴高帽子。」
即便是做得很成功了,寧歌也沒有飄,他對自己很有自知之明。
就算是國內的電影市場,他都不敢說研究透了,更不用說牢美這裡,好萊塢才不會管你是不是什麼富豪,沒有利益牽扯的時候大家自然都很尊重。
一旦像現在成為了同行,下手的時候人家絲毫不會手軟。
華爾街怎麼樣?
進入好萊塢不也一樣有很多人被坑,寧歌和鄧文笛現在自己開公司,倒是不用擔心被坑了,但也要小心其他方面的陷阱。
「謙虛,太謙虛了。」
鄧文笛道:!「你啊,真不像是個年輕人,要是在美國,有人像你這麼年輕還這麼成功,眼晴已經高到天上去了。」
「底層的文化內涵不一樣,沒有可比性。」
「這倒也是。」
她不再提這一茬,但寧歌在國內的電影如此成功,確實讓她的信心有了不少提升。
雖然中美兩國的市場環境不一樣,有一點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電影的質量好,觀眾才買帳,質量不行,要是有新奇的營銷手段,也能收割一波票房。
如果兩者都不行,那就只能失敗了。
進了好萊塢的拍攝片場之後,製片人和導演都來見了兩位大導演,鄧文笛雖然掛了總製片的名頭,但她其實不管具體的事務,具體的事務是她找了一個好萊塢信得過的製片人。
這位製片人在業內也算是小有一些成就,但寧歌就不知道了,見面交談了一會兒,發現鄧文笛在這方面還是很靠譜的。
她找的製片人,不說業務多精湛,至少沒有多少差錯,也沒有眼高手低。
是一個很務實的人。
對於第一個項目而言,這樣的製片人相當合適,穩紮穩打才是認真做事的態度,一上來不適合搞太花里胡哨的東西。
導演的情況也差不多,有過成績,但成績不算突出。
在好萊塢這邊,導演的生存環境比國內惡劣多了,或者說這邊的資本都很現實,很多導演即便是曾經有過足夠的榮譽,是大牌導演,但你要是虧損一部大製作,最多兩部,那你以後的再想接大製作基本上都沒什麼可能了。
大導演都如此,小導演更不用說,一部中等成本的製作出現虧損,都會被打入谷底。
國內像陳大導都虧了不知道多少部了,就這還有人請來拍。
很讓人費解。
要是換成在美國,陳大導早就沒飯吃了。
除了製片人導演之外,就連演員也都是不知名演員,男主和女主有點兒眼熟,但也僅至於眼熟,沒有現在還不出名後來名氣大的那種簡陋行為。
這要是換成幾年前很有可能,現在基本上該出名的都出名了。
再過幾年,好萊塢成名的那些明星,仍舊還是老一代,年輕的一代人似乎都不太行。
這一點兒不光是好萊塢,放在內娛上似乎也如此,好像新生代演員的斷代比較嚴重,經常活躍在大眾視線里的那些年輕人不說全部吧,至少大部分都是資本捧出來的流量。
實力演員少之又少。
拿他們年輕時候的水平跟上一代演員年輕時候的水平比,根本沒有可比性一一沒有那個實力知道吧。
寧歌並沒有打擾劇組的拍攝,跟導演也只是簡單的聊了一下,就讓導演繼續回歸劇組拍戲了。
他花了大半天的時間耗在了劇組裡面。
跟國內的拍攝比起來,確實人家更有效率,流水線不是一個貶義詞,對比小作坊的模式而言,流水線無論是從效率還是質量上,都比當初的手工作坊優越太多了。
這就是工業化產生化的力量。
每個人都是一顆螺絲,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都有一整套的流程去規範每個人的行為。
像是國內,有時候導演的一個新的想法,就可以打斷拍攝計劃和流程,
浪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還不一定比之前好。
在好萊塢不是說不能這麼玩,但就算是卡司機和諾蘭這樣的導演,也很少如此。
因為他們就是在這樣的規則下長大的,除了一些涉及到原則性的東西,
否則整個大環境的規則對他們本身也是一種束縛。
製片人中心制的情況下,很多導演就是一個工具人,工具人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
這樣或許不太能夠拔高一部電影的上限,但能大幅度提升一部電影的下限,而整個電影行業的人都知道,絕大多數的情況下,絕大部分電影不會到觸碰上限的高度。
像這種體系下,雖然還會出產爛片,可是出產爛片的機率大大下滑。
流水線上的良品率,絕對是要高於手工作坊的,這點毋庸置疑。可悲的一點是內娛在十年之後,都還沒有工業化,仍舊是小作坊模式。
郭凡只是一個例外。
寧歌在現場觀看了此前拍攝的部分,就已經拍攝的片段而言,這部電影的水平已經可以打到75分以上了。
如果剪輯的時候再用些心,這部電影的水平或許能夠觸摸到80分。
對一部電影來說,這已經能夠稱得上優秀。
至於能不能拿高票房,寧歌心中沒底,但他覺得這部電影應該不會虧損,如果算上錄像帶市場等渠道,或許還能小賺一筆。
現在這部電影不是寧歌認識的電影,或許是他不記得,或許是當初這部電影的劇本被某個公司收購了之後填充了劇本庫沒有拍出來,現在因為寧歌的影響而出現。
畢竟現階段而言,好萊塢這邊跟國內都是一樣,更多的是改編暢銷書漫畫或者曾經的影視,而很少去觸碰原創劇本。
原創劇本代表看高風險,對於想要賺錢的資本來說,本能的討厭這些高風險的東西。
他們是資本,但不是風投。
即便是風投,追求的也是高風險高收益,而原創劇本通常都是高風險低收益。
忙了大半天的工作之後,寧歌跟鄧文笛告別。
他沒有在洛聖都逗留太久的時間,動機的洛聖都其實並非是一個好去處,萬一因為空氣乾燥而引起一場山火,那就壞了。
相對而言,還是東海岸更合適一些。
飛機又從洛聖都飛向了新鄉,這邊的房子已經裝修完畢,完全可以入住了。
寧歌來到之後,去拜訪了斯坦格爾。
曾經的時代總編,現在已經成為了觀海團隊中的一員,現在是副國務卿,主管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務,從原本的商人搖身一變成為了高官。
這在老美屬於特色了。
燈塔國自有國情在。
這次寧歌不光見到了斯坦格爾,還見到了觀海,他的慈善事業不光是沒有停歇,還做的更大了。
不光是幫助了斯坦格爾,還幫到了觀海家族。
花錢了當然可以成為好朋友,在這個國度,金錢的力量是無往不利的。
既然來到了這裡,當然要遵循這裡的玩法,寧歌雖然不喜歡這個國度,
也不得不承認,有錢在這個國家確實舒服至極,想要什麼樣的服務都可以。
在紐約沒有逗留太長時間,一家人只是呆了三天時間,接著就飛到了佛州的棕櫚灘。
這個時候,建國一家人正在佛州度假。
美利堅的冬天,佛州的棕櫚灘非常熱鬧,那些有錢人,都很喜歡在這個時候選擇來到這裡,享受陽光沙灘的時光。
棕櫚灘這片區域幾乎遍地都是老錢寧歌來到之後,入住自己的莊園,他的這處房子在整個棕櫚灘並不算特別起眼,不說建國那處莊園,就是其他人也有很多房子是比寧歌的這套還要奢華。
但這套房子也不差,可以算作這片地域的第二層級,
這裡的裝修風格上來說,比較偏現代,看上去很有科技感,莊園內有三台車,都是房子買下來之後再購置的,對比其他人,這點就顯得有些不足了。
畢竟車這個東西,跟國內不一樣,在牢美這裡,是人人都需要的必需品。
除了這些車子之外,停在棕櫚灘碼頭的,還有一輛遊艇。
遊艇是甜甜買的,就是為了度假的時候方便出海遊玩,不算特別奢華,
是一艘中大型遊艇,花了甜甜大概480萬美元放在碼頭上,中規中矩,一點兒也不惹眼。
來到棕櫚灘之後,除了爸媽還有些拘束,年輕人則非常放鬆,因為是超級豪宅,這裡的安保特別嚴格,周圍的私人海域也不用擔心會碰到熟人。
即便是國內有錢人,但據寧歌所知,沒有人在這裡購買房產。
所以寧歌和景恬在這裡完全不用擔心被人認出來引起轟動,他在國內再火,在這裡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富豪而已。
反倒是寧衛國和孫明珍,這段時間的經歷,已經稱得上麻木。
他們此前知道寧歌很富有,但對於這個富有完全沒有概念,就算是寧雪也是如此,直到這次前來美國才知道寧歌的有錢是多有錢。
寧雪還好,她年齡小學歷也高,很容易就接受了並且習慣了。
爸媽兩人想要習慣這樣的身份恐怕還需要花一段時間,畢竟他們在國內見過的最大領導,其實也就是省內的,再往上都不敢想,沒想到來到牢美這邊,竟然連觀海都見了。
,過口品心Jo
直到現在,他們還都有些不真實感,
這要是回到國內,可是能夠拿看照片使勁吹。
不過寧衛國也很快適應了,倒也不能說適應,而是跟著遊艇出海兩次,
他一下子迷戀上了海釣,完全的沉浸其中,玩得不亦樂乎。
有了這樣的一個愛好,自然就可以把那些雜亂的心思給放到一邊。
到了佛州的第三天夜晚,寧歌在家裡舉辦了一場很美式的趴體,主要是邀請建國以及周邊的鄰居,畢竟以後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有交集。
尤其是建國,上次受邀,這次怎麼也得邀請回來。
說一天撿幾十個億,其實並非是這樣。
當一家公司體量越大,那麼出現市場波動的時候,上下搖擺的浮動也就越大。
像是未來的英偉達和特斯拉,下滑百分之幾,蒸發的市值就比現在檸檬文化的總體市值還高·—·..好吧,是高很多很多很多。
英偉達一天蒸發1.7萬億,現在的十個檸檬文化也比不上。
當然,兩者也沒有可比性,企業性質都不一樣。
鄧文笛問了寧歌具體情況,她畢竟遠在美國,很少關注國內這方面的消息,何況現在還每天焦頭爛額。
當聽到《港冏》四天破十億的時候,鄧文笛也有些坐不住了,即便換算成美元,那也是四天1.5億美元的超高票房,周票房可以破2億,放在去年,完全是可以爭奪北美票房冠軍的電影。
即便有一部《智取威虎山》在前,鄧文笛也無法想像,只是短短十幾年時間的發展,中國電影市場已經如此的誇張。
可能也不是想不到,而是有點難以接受。
美國畢竟是世界燈塔,一直領先於國內,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可能一部好萊塢大片的票房,就能抵全國一整年電影票房,而到了現在電影市場已經成為美國之外的第二大票房糧倉。
發展速度太驚人了。
這樣子的話,優越感還往哪兒放?
「沒想到,國內除了寧總你之外,竟然還有其他這麼高票房的電影,有點兒不可思議,如果按照這個趨勢走下去,這部電影的成績,即便是北美這邊,放到去年不是冠軍,也是前三。」
鄧文笛感嘆一聲,隨即又道,「我現在對於我們的公司和電影更有信心了,以你的眼光,我相信這部電影也會有一個好成績。」
寧歌搖搖頭:「別,盲目的信心可不是好事。國內的高票房,跟北美的高票房是兩碼事,國內的電影只能在國內賺錢,最多輻射到東亞東南亞,這樣的電影也不多。
而美國的電影,除了在北美之外,還可以收割全世界的票房,這是國產電影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美國的電影發行渠道很全面,除了票房之外,還有錄像帶、周邊等,即便是票房不賺錢,也可以通過其他渠道賺回來,國產電影就只能做夢了。
除開這些不說,國內票房市場跟美國票房市場是完全不同的,我可以在國內閉眼投片子,在這裡我可吃不准觀眾的喜好,最多鑑定一眼劇本的好壞,文笛姐別給我戴高帽子。」
即便是做得很成功了,寧歌也沒有飄,他對自己很有自知之明。
就算是國內的電影市場,他都不敢說研究透了,更不用說牢美這裡,好萊塢才不會管你是不是什麼富豪,沒有利益牽扯的時候大家自然都很尊重。
一旦像現在成為了同行,下手的時候人家絲毫不會手軟。
華爾街怎麼樣?
進入好萊塢不也一樣有很多人被坑,寧歌和鄧文笛現在自己開公司,倒是不用擔心被坑了,但也要小心其他方面的陷阱。
「謙虛,太謙虛了。」
鄧文笛道:!「你啊,真不像是個年輕人,要是在美國,有人像你這麼年輕還這麼成功,眼晴已經高到天上去了。」
「底層的文化內涵不一樣,沒有可比性。」
「這倒也是。」
她不再提這一茬,但寧歌在國內的電影如此成功,確實讓她的信心有了不少提升。
雖然中美兩國的市場環境不一樣,有一點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電影的質量好,觀眾才買帳,質量不行,要是有新奇的營銷手段,也能收割一波票房。
如果兩者都不行,那就只能失敗了。
進了好萊塢的拍攝片場之後,製片人和導演都來見了兩位大導演,鄧文笛雖然掛了總製片的名頭,但她其實不管具體的事務,具體的事務是她找了一個好萊塢信得過的製片人。
這位製片人在業內也算是小有一些成就,但寧歌就不知道了,見面交談了一會兒,發現鄧文笛在這方面還是很靠譜的。
她找的製片人,不說業務多精湛,至少沒有多少差錯,也沒有眼高手低。
是一個很務實的人。
對於第一個項目而言,這樣的製片人相當合適,穩紮穩打才是認真做事的態度,一上來不適合搞太花里胡哨的東西。
導演的情況也差不多,有過成績,但成績不算突出。
在好萊塢這邊,導演的生存環境比國內惡劣多了,或者說這邊的資本都很現實,很多導演即便是曾經有過足夠的榮譽,是大牌導演,但你要是虧損一部大製作,最多兩部,那你以後的再想接大製作基本上都沒什麼可能了。
大導演都如此,小導演更不用說,一部中等成本的製作出現虧損,都會被打入谷底。
國內像陳大導都虧了不知道多少部了,就這還有人請來拍。
很讓人費解。
要是換成在美國,陳大導早就沒飯吃了。
除了製片人導演之外,就連演員也都是不知名演員,男主和女主有點兒眼熟,但也僅至於眼熟,沒有現在還不出名後來名氣大的那種簡陋行為。
這要是換成幾年前很有可能,現在基本上該出名的都出名了。
再過幾年,好萊塢成名的那些明星,仍舊還是老一代,年輕的一代人似乎都不太行。
這一點兒不光是好萊塢,放在內娛上似乎也如此,好像新生代演員的斷代比較嚴重,經常活躍在大眾視線里的那些年輕人不說全部吧,至少大部分都是資本捧出來的流量。
實力演員少之又少。
拿他們年輕時候的水平跟上一代演員年輕時候的水平比,根本沒有可比性一一沒有那個實力知道吧。
寧歌並沒有打擾劇組的拍攝,跟導演也只是簡單的聊了一下,就讓導演繼續回歸劇組拍戲了。
他花了大半天的時間耗在了劇組裡面。
跟國內的拍攝比起來,確實人家更有效率,流水線不是一個貶義詞,對比小作坊的模式而言,流水線無論是從效率還是質量上,都比當初的手工作坊優越太多了。
這就是工業化產生化的力量。
每個人都是一顆螺絲,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都有一整套的流程去規範每個人的行為。
像是國內,有時候導演的一個新的想法,就可以打斷拍攝計劃和流程,
浪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還不一定比之前好。
在好萊塢不是說不能這麼玩,但就算是卡司機和諾蘭這樣的導演,也很少如此。
因為他們就是在這樣的規則下長大的,除了一些涉及到原則性的東西,
否則整個大環境的規則對他們本身也是一種束縛。
製片人中心制的情況下,很多導演就是一個工具人,工具人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
這樣或許不太能夠拔高一部電影的上限,但能大幅度提升一部電影的下限,而整個電影行業的人都知道,絕大多數的情況下,絕大部分電影不會到觸碰上限的高度。
像這種體系下,雖然還會出產爛片,可是出產爛片的機率大大下滑。
流水線上的良品率,絕對是要高於手工作坊的,這點毋庸置疑。可悲的一點是內娛在十年之後,都還沒有工業化,仍舊是小作坊模式。
郭凡只是一個例外。
寧歌在現場觀看了此前拍攝的部分,就已經拍攝的片段而言,這部電影的水平已經可以打到75分以上了。
如果剪輯的時候再用些心,這部電影的水平或許能夠觸摸到80分。
對一部電影來說,這已經能夠稱得上優秀。
至於能不能拿高票房,寧歌心中沒底,但他覺得這部電影應該不會虧損,如果算上錄像帶市場等渠道,或許還能小賺一筆。
現在這部電影不是寧歌認識的電影,或許是他不記得,或許是當初這部電影的劇本被某個公司收購了之後填充了劇本庫沒有拍出來,現在因為寧歌的影響而出現。
畢竟現階段而言,好萊塢這邊跟國內都是一樣,更多的是改編暢銷書漫畫或者曾經的影視,而很少去觸碰原創劇本。
原創劇本代表看高風險,對於想要賺錢的資本來說,本能的討厭這些高風險的東西。
他們是資本,但不是風投。
即便是風投,追求的也是高風險高收益,而原創劇本通常都是高風險低收益。
忙了大半天的工作之後,寧歌跟鄧文笛告別。
他沒有在洛聖都逗留太久的時間,動機的洛聖都其實並非是一個好去處,萬一因為空氣乾燥而引起一場山火,那就壞了。
相對而言,還是東海岸更合適一些。
飛機又從洛聖都飛向了新鄉,這邊的房子已經裝修完畢,完全可以入住了。
寧歌來到之後,去拜訪了斯坦格爾。
曾經的時代總編,現在已經成為了觀海團隊中的一員,現在是副國務卿,主管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務,從原本的商人搖身一變成為了高官。
這在老美屬於特色了。
燈塔國自有國情在。
這次寧歌不光見到了斯坦格爾,還見到了觀海,他的慈善事業不光是沒有停歇,還做的更大了。
不光是幫助了斯坦格爾,還幫到了觀海家族。
花錢了當然可以成為好朋友,在這個國度,金錢的力量是無往不利的。
既然來到了這裡,當然要遵循這裡的玩法,寧歌雖然不喜歡這個國度,
也不得不承認,有錢在這個國家確實舒服至極,想要什麼樣的服務都可以。
在紐約沒有逗留太長時間,一家人只是呆了三天時間,接著就飛到了佛州的棕櫚灘。
這個時候,建國一家人正在佛州度假。
美利堅的冬天,佛州的棕櫚灘非常熱鬧,那些有錢人,都很喜歡在這個時候選擇來到這裡,享受陽光沙灘的時光。
棕櫚灘這片區域幾乎遍地都是老錢寧歌來到之後,入住自己的莊園,他的這處房子在整個棕櫚灘並不算特別起眼,不說建國那處莊園,就是其他人也有很多房子是比寧歌的這套還要奢華。
但這套房子也不差,可以算作這片地域的第二層級,
這裡的裝修風格上來說,比較偏現代,看上去很有科技感,莊園內有三台車,都是房子買下來之後再購置的,對比其他人,這點就顯得有些不足了。
畢竟車這個東西,跟國內不一樣,在牢美這裡,是人人都需要的必需品。
除了這些車子之外,停在棕櫚灘碼頭的,還有一輛遊艇。
遊艇是甜甜買的,就是為了度假的時候方便出海遊玩,不算特別奢華,
是一艘中大型遊艇,花了甜甜大概480萬美元放在碼頭上,中規中矩,一點兒也不惹眼。
來到棕櫚灘之後,除了爸媽還有些拘束,年輕人則非常放鬆,因為是超級豪宅,這裡的安保特別嚴格,周圍的私人海域也不用擔心會碰到熟人。
即便是國內有錢人,但據寧歌所知,沒有人在這裡購買房產。
所以寧歌和景恬在這裡完全不用擔心被人認出來引起轟動,他在國內再火,在這裡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富豪而已。
反倒是寧衛國和孫明珍,這段時間的經歷,已經稱得上麻木。
他們此前知道寧歌很富有,但對於這個富有完全沒有概念,就算是寧雪也是如此,直到這次前來美國才知道寧歌的有錢是多有錢。
寧雪還好,她年齡小學歷也高,很容易就接受了並且習慣了。
爸媽兩人想要習慣這樣的身份恐怕還需要花一段時間,畢竟他們在國內見過的最大領導,其實也就是省內的,再往上都不敢想,沒想到來到牢美這邊,竟然連觀海都見了。
,過口品心Jo
直到現在,他們還都有些不真實感,
這要是回到國內,可是能夠拿看照片使勁吹。
不過寧衛國也很快適應了,倒也不能說適應,而是跟著遊艇出海兩次,
他一下子迷戀上了海釣,完全的沉浸其中,玩得不亦樂乎。
有了這樣的一個愛好,自然就可以把那些雜亂的心思給放到一邊。
到了佛州的第三天夜晚,寧歌在家裡舉辦了一場很美式的趴體,主要是邀請建國以及周邊的鄰居,畢竟以後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有交集。
尤其是建國,上次受邀,這次怎麼也得邀請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