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497.留給你的時間不多了
第498章 497.留給你的時間不多了
寧歌和景恬兩人,算是開了影視領域的先河。
百花獎雙雙拿獎不說,在金馬這裡又複製了一次,這下子基本上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明星夫婦有很多,達成如此成就的有且僅有他們這一對兒。
就算以後他們自己想複製也不容易。
其實評委在評獎的時候,也會兼顧著獎項的平衡,但還是那句話,評委們也是要吃飯的,以寧歌現在的情況,無論是內地還是港台評委,業務重心其實都是以內地居多,難免會考慮到這一點。
評獎不是絕對公平,還摻雜著人情世故。
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在寧歌拿到金馬最佳男主之後,就是最佳導演的獎項,以及最佳劇情片。
這是最後兩項大獎,角逐這個獎項的有徐客、刁義男、許鞍華、婁葉等都在期待著最後這兩個大獎的歸屬。
沒有讓人等太久,後面的獎項揭曉。
徐客拿到了最佳導演,婁葉如同原時空一樣拿到了最佳劇情片。
柏林的評委們更喜歡《白日焰火》,而金馬的評委顯然是對《推拿》青睞有加。
算下來,婁葉才是本屆金馬獎的最大贏家,一部電影包攬了五個獎項。
還是在《風聲》和《白日焰火》這樣的影片競爭之下拿到的,確實有點兒東西。
對於專業人士來說,文藝片比起商業片拿獎更具有優勢。
商業片主要面向大眾,更多的考慮是票房的問題,有時候為了拿到高票房不得不向觀眾妥協,而文藝片則更考慮電影本身的東西,它探究的是人性等更深刻的東西。
但即便是《推拿》拿到了最佳劇情片,最後的票房成績也不會太如意,
這就是文藝片面臨的現狀,
總體上來說,本屆的金馬獎大致讓很多人都滿意,大熱門的電影都拿獎了,沒有出現爆冷的情況,跟金雞完全不同。
不會出現那種完全都沒有聽說過的電影,上來就拿到各種大獎,即便是沒有在國內上映的《推拿》,也已經在柏林展映過了,完全符合入圍拿獎的標準。
就算是分豬肉,:人家分的也非常有水平,這點就很考驗手法。
在這方面,無論是歐洲三大亦或者奧斯卡,甚至是其他國際A類電影節,都做的比較好。
預製菜影后這種情況,不會出現。
熱鬧的金馬獎落下惟幕,寧歌和景恬兩人一下子就成為了記者們最關注的兩人。
相比內地的媒體,港台媒體,尤其是香港媒體在這方面更大膽直接。
尤其是寧歌本身不止是電影演員這個身份的情況下,香港媒體更喜歡窺探富豪的隱私,就連香港本地的大亨,都有不少各種各樣的新聞被炮製,現在寧歌就更不用說了。
就算是寧歌再富裕,其實也不太能管到他們的頭上,影響力有,但不大。
因此他們的問題都相對來說比較直白,而且還不懷好意。
一家香港的不知道什麼媒體的記者,就問寧歌,這次他和景恬一同拿到影帝和影后,跟他們自身的財富以及身份地位是否相關?
言外之意就是因為他們現在是內地排名靠前的富豪,可以用錢來公關。
寧歌連多給他一個眼神都奉欠。
他很清楚香港有不少人心態其實對內地有著蜜汁優越感,但因為現在隨看內地經濟的發展,香港的這種優越感會一點點的被碾碎。
為什麼現在港台演員要在內地討生活,現實就是他們不行了,狹小的市場無法支撐這些人在港台生活下去。
而由於寧歌取得的巨大成績,很多人在對他錢財的羨慕之外,內心也嫉妒到扭曲,恨不得取而代之。
從過去整個香港的娛樂圈很多女性千方百計的想要嫁給有錢人,並且不借知三當三甚至把這種事當成一種正面例子大肆報導,就不難知道他們這兒很多人的觀念。
至於寧歌不回應,會不會被記者回去胡亂報導,寧歌其實也不擔心。
他在香港也不是沒有朋友,恰恰相反,因為寧歌現在取得的成績,香港越來越多的富人更願意跟寧歌做朋友。
這些人在香港擁有巨大的能量,收拾個把人簡直再輕鬆不過了。
即便是沒有他們,光明正大的走法律途徑,也很容易。
有錢在哪裡都是通行證。
還有提出其他問題的,像是寧歌到現在已經拿了很多影帝,卻沒有拿過金像獎,甚至也沒有被提名過,對於不能拿到金像獎或者被提名有沒有遺憾?
這種記者比起前面的就聰明多了,壞心思也隱藏的比較深,寧歌一個回答不好很容易被各種解讀。
但寧歌在自身財富地位沒有很高的情況下,他或許還會在意這些,現在則根本不當回事。
我想應該遺憾的不是我,而是金像獎本身吧。作為國內的三大獎項其實我是希望金像獎的格局更大一些,就像現在的金馬獎一樣,不要對影片設置那麼多的限制。
金雞獎也已經取消了很多限制,其他獎項也在幾年前就取消了對港澳台演員的限制條件,唯獨金像獎仍舊默守陳規,它本來可以在這方面更進一步,成為更偉大的獎項,我只會為它感到惋惜。」
惋惜個屁,其實寧歌內心一點兒也不會替金像獎惋惜,就現在他們那點兒格局,這個獎項也就那樣了。
越到後面金像獎就越沒有什麼含金量,太小家子氣了!
這樣的獎項,寧歌一點兒也不稀罕拿在寧歌內心裡他更想的是為國產電影創造一個更受大家關注和信服的獎項,另外成立一個基本上不可能了,因為他重來的時間太靠後,要是換成80,90年代他還有信心。
現在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改革金雞,把金雞在評獎方面的機制改變,讓各方都信服重新擁有公信力。
這種情況下,寧歌的私心當然是讓金像和金馬都不行才更好。
雖然現在金馬確實對寧歌不薄。
如果因為寧歌的存在,倒是未來金馬沒有發生那一幕,寧歌也不會故意跟金馬過不去,可是要真發生了,那就對不起只能做出切割。
這裡面不談對錯,只談立場。
寧歌的立場永遠不會有任何變化。
香港的記者對於寧歌的話情緒有些激動,很多人都想跟著提問各種問題,只是寧歌都不做回應,只回答跟現在獎項相關的問題。
當然,還有一些媒體問及到金雞,寧歌一視同仁,也沒有對金雞留下什麼好話。
以後的改革歸改革,現在該罵照樣罵。
畢竟等以後改革了再想罵也得收著點兒不是?
其實一些記者的問題不光是這些,還有一些本地媒體,用心比較險惡的提及一些別有用心的問題,這方面寧歌更是旗幟鮮明。
不過他也不會讓這些人攪亂自己的心情。
隨著寧歌現在財富的增長,身份地位的不同,他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也不會少。
有時候是需要注意,不能落入陷阱。
無論是內部的,還是外部的。
因為寧歌的明星身份比較特殊,一直在聚光燈下,有些人不敢在明面上做什麼,那種影響太惡劣,誰也擔不起責任,不過內地里就說不好了。
頒獎典禮結束之後,是酒會環節。
寧歌和景恬沒有在酒會上逗留太長時間,早早地離場了,明天一早他還要趕回京城,《火星救援》的戲份,他已經耽擱了很多進度,要加快補上才行。
網際網路大會的熱度還沒有散去,寧歌就再次的成為新聞焦點。
媒體幾乎是鋪天蓋地的進行報導,他和景恬幾乎占據了所有新聞媒體的熱點新聞版面。
微博熱搜上,他們兩人幾乎占據了三分之二的版面,
頭條自然是寧歌和景恬兩人雙雙獲得影帝、影后的頭銜。
下面還有寧歌、景恬兩人單獨拿獎的詞條,以及寧歌談及金像獎、金雞獎的詞條也一樣登上了熱搜。
同時跟寧歌相關的,就是檸檬文化以及土豆視頻兩者股價再次因為他的緣故而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單日增長超過了百分之十。
這已經非常誇張了,光是單日增長的財富,就超過了很多排行榜比較靠後的富豪所有資產。
當然,股價有波動,今天增長,明天說不定就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
不過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兩者未來的股價只會越來越高。
不光是內地的網際網路上,在港台的新聞版面上,同樣熱鬧。
尤其是香港,寧歌關於金像獎的評論,更是引起了軒然大波,被很多媒體爭相轉載,網上很多人對寧歌進行了批評,說他傲慢自大等等。
看上去聲勢浩大,其實也不過就那樣子,畢竟股價的上漲不會騙人。
很多人雖然在網上罵寧歌,但一點兒不影響他們繼續購買檸檬文化或者土豆視頻的股票。
寧歌的手機上,簡訊、微信和電話幾乎沒有停過關係比較遠的基本上是簡訊祝賀,稍微近一點兒的,就在微信聯繫,更近的直接打電話恭喜。
光是金馬獎雖然影響力也足夠,但沒有這麼誇張,現在出現這種情況,
是因為寧歌在今年一整年拿了三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影帝。
另外一點在於他跟甜甜兩人同時拿到了影帝影后,還有就是上個月公布的富豪榜排名,以及尚未結束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所有的事情集中到了一起,影響力自然是非同一般。
寧歌還接到了來自老美的鄧文笛的電話,以及來自《時代》的主編斯坦格爾。
鄧文笛的電話還好說,主要是兩人合作在美國的院線以及電影製作公司等方面的事情,其實雙方的合作已經達成,現在是在前期的磨合階段。
寧歌專門派遣了一個團隊處理這種事情,還請了一個比較精通老美那一套規則的人來做公司的總經理。
這些人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老婆孩子都在國內,寧歌不擔心出現一些不好的情況。
斯坦格爾的電話就比較耐人尋味了。
因為現在是《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的封面評選階段,斯坦格爾突然提出邀請他見面,看上去是有了新的想法。
對此寧歌沒有拒絕,也不能拒絕。
單純的《時代》封面,就已經讓無數人趨之若鶩了,而要登上年度風雲人物,更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一幕。
此前國內娛樂圈登上《時代》主版而不是亞洲版封面的,只有三個人,
一個是成龍,一個是李聯傑,一個是周閏發。
其他登上封面的,都是亞洲版。
年度風雲人物的封面,那個是寧歌想都未曾想過的,因為只是憑藉娛樂圈的影響力,根本別想。
但寧歌同時也不只是一個娛樂圈的人物,他同時還是網際網路領域大佬,
被很多人稱為東方的扎克伯格,畢竟在10年的時候,扎克伯格就登上了年度風雲人物的封面,19年的時候,是環保少女。
23年的時候,是泰勒·斯威夫特。
正是清楚這些,寧歌在斯坦格爾聯繫他之後,寧歌才覺得有可能,《時代》也沒有那麼神聖,更不是高不可攀一一無非是花費多少的問題。
在很多人眼裡,環保少女其實就是一個笑話,她都可以上,沒可能自己不能。
這就是寧歌的心理活動。
很快,寧歌再次見到了斯坦格爾。
這一次雙方沒有談一些有的沒的,直入主題。
因為今年的年度風雲人物,沒有競爭力特別高的人,只有群體的事件,
就是跟伊波拉有關的醫護人員,其他的人選競爭力不足。
寧歌從目前來看,是最有可能的一個,哪怕他是一個東方人。
距離上一次,已經過去了二十年。
那時候登上封面的,是一位偉人,寧歌自然不能跟老人家相比,但就現在取得的成績而言,他一點兒不遜色於10年時候的扎克伯格,甚至猶有勝之。
區別在於扎克伯格是美國人,並且因為社交網絡的緣故,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都不低。
而寧歌的短板在於他雖然亞洲範圍內知名,歐美也具有一定知名度,但這個知名度要差不少,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其實在於他不是美國籍。
要不然其實問題也不大,現在這個問題是現實存在的。
「你需要曝光,不是亞洲範圍內,而是在西方的曝光,留給你的時間其實不多了。」
寧歌和景恬兩人,算是開了影視領域的先河。
百花獎雙雙拿獎不說,在金馬這裡又複製了一次,這下子基本上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明星夫婦有很多,達成如此成就的有且僅有他們這一對兒。
就算以後他們自己想複製也不容易。
其實評委在評獎的時候,也會兼顧著獎項的平衡,但還是那句話,評委們也是要吃飯的,以寧歌現在的情況,無論是內地還是港台評委,業務重心其實都是以內地居多,難免會考慮到這一點。
評獎不是絕對公平,還摻雜著人情世故。
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在寧歌拿到金馬最佳男主之後,就是最佳導演的獎項,以及最佳劇情片。
這是最後兩項大獎,角逐這個獎項的有徐客、刁義男、許鞍華、婁葉等都在期待著最後這兩個大獎的歸屬。
沒有讓人等太久,後面的獎項揭曉。
徐客拿到了最佳導演,婁葉如同原時空一樣拿到了最佳劇情片。
柏林的評委們更喜歡《白日焰火》,而金馬的評委顯然是對《推拿》青睞有加。
算下來,婁葉才是本屆金馬獎的最大贏家,一部電影包攬了五個獎項。
還是在《風聲》和《白日焰火》這樣的影片競爭之下拿到的,確實有點兒東西。
對於專業人士來說,文藝片比起商業片拿獎更具有優勢。
商業片主要面向大眾,更多的考慮是票房的問題,有時候為了拿到高票房不得不向觀眾妥協,而文藝片則更考慮電影本身的東西,它探究的是人性等更深刻的東西。
但即便是《推拿》拿到了最佳劇情片,最後的票房成績也不會太如意,
這就是文藝片面臨的現狀,
總體上來說,本屆的金馬獎大致讓很多人都滿意,大熱門的電影都拿獎了,沒有出現爆冷的情況,跟金雞完全不同。
不會出現那種完全都沒有聽說過的電影,上來就拿到各種大獎,即便是沒有在國內上映的《推拿》,也已經在柏林展映過了,完全符合入圍拿獎的標準。
就算是分豬肉,:人家分的也非常有水平,這點就很考驗手法。
在這方面,無論是歐洲三大亦或者奧斯卡,甚至是其他國際A類電影節,都做的比較好。
預製菜影后這種情況,不會出現。
熱鬧的金馬獎落下惟幕,寧歌和景恬兩人一下子就成為了記者們最關注的兩人。
相比內地的媒體,港台媒體,尤其是香港媒體在這方面更大膽直接。
尤其是寧歌本身不止是電影演員這個身份的情況下,香港媒體更喜歡窺探富豪的隱私,就連香港本地的大亨,都有不少各種各樣的新聞被炮製,現在寧歌就更不用說了。
就算是寧歌再富裕,其實也不太能管到他們的頭上,影響力有,但不大。
因此他們的問題都相對來說比較直白,而且還不懷好意。
一家香港的不知道什麼媒體的記者,就問寧歌,這次他和景恬一同拿到影帝和影后,跟他們自身的財富以及身份地位是否相關?
言外之意就是因為他們現在是內地排名靠前的富豪,可以用錢來公關。
寧歌連多給他一個眼神都奉欠。
他很清楚香港有不少人心態其實對內地有著蜜汁優越感,但因為現在隨看內地經濟的發展,香港的這種優越感會一點點的被碾碎。
為什麼現在港台演員要在內地討生活,現實就是他們不行了,狹小的市場無法支撐這些人在港台生活下去。
而由於寧歌取得的巨大成績,很多人在對他錢財的羨慕之外,內心也嫉妒到扭曲,恨不得取而代之。
從過去整個香港的娛樂圈很多女性千方百計的想要嫁給有錢人,並且不借知三當三甚至把這種事當成一種正面例子大肆報導,就不難知道他們這兒很多人的觀念。
至於寧歌不回應,會不會被記者回去胡亂報導,寧歌其實也不擔心。
他在香港也不是沒有朋友,恰恰相反,因為寧歌現在取得的成績,香港越來越多的富人更願意跟寧歌做朋友。
這些人在香港擁有巨大的能量,收拾個把人簡直再輕鬆不過了。
即便是沒有他們,光明正大的走法律途徑,也很容易。
有錢在哪裡都是通行證。
還有提出其他問題的,像是寧歌到現在已經拿了很多影帝,卻沒有拿過金像獎,甚至也沒有被提名過,對於不能拿到金像獎或者被提名有沒有遺憾?
這種記者比起前面的就聰明多了,壞心思也隱藏的比較深,寧歌一個回答不好很容易被各種解讀。
但寧歌在自身財富地位沒有很高的情況下,他或許還會在意這些,現在則根本不當回事。
我想應該遺憾的不是我,而是金像獎本身吧。作為國內的三大獎項其實我是希望金像獎的格局更大一些,就像現在的金馬獎一樣,不要對影片設置那麼多的限制。
金雞獎也已經取消了很多限制,其他獎項也在幾年前就取消了對港澳台演員的限制條件,唯獨金像獎仍舊默守陳規,它本來可以在這方面更進一步,成為更偉大的獎項,我只會為它感到惋惜。」
惋惜個屁,其實寧歌內心一點兒也不會替金像獎惋惜,就現在他們那點兒格局,這個獎項也就那樣了。
越到後面金像獎就越沒有什麼含金量,太小家子氣了!
這樣的獎項,寧歌一點兒也不稀罕拿在寧歌內心裡他更想的是為國產電影創造一個更受大家關注和信服的獎項,另外成立一個基本上不可能了,因為他重來的時間太靠後,要是換成80,90年代他還有信心。
現在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改革金雞,把金雞在評獎方面的機制改變,讓各方都信服重新擁有公信力。
這種情況下,寧歌的私心當然是讓金像和金馬都不行才更好。
雖然現在金馬確實對寧歌不薄。
如果因為寧歌的存在,倒是未來金馬沒有發生那一幕,寧歌也不會故意跟金馬過不去,可是要真發生了,那就對不起只能做出切割。
這裡面不談對錯,只談立場。
寧歌的立場永遠不會有任何變化。
香港的記者對於寧歌的話情緒有些激動,很多人都想跟著提問各種問題,只是寧歌都不做回應,只回答跟現在獎項相關的問題。
當然,還有一些媒體問及到金雞,寧歌一視同仁,也沒有對金雞留下什麼好話。
以後的改革歸改革,現在該罵照樣罵。
畢竟等以後改革了再想罵也得收著點兒不是?
其實一些記者的問題不光是這些,還有一些本地媒體,用心比較險惡的提及一些別有用心的問題,這方面寧歌更是旗幟鮮明。
不過他也不會讓這些人攪亂自己的心情。
隨著寧歌現在財富的增長,身份地位的不同,他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也不會少。
有時候是需要注意,不能落入陷阱。
無論是內部的,還是外部的。
因為寧歌的明星身份比較特殊,一直在聚光燈下,有些人不敢在明面上做什麼,那種影響太惡劣,誰也擔不起責任,不過內地里就說不好了。
頒獎典禮結束之後,是酒會環節。
寧歌和景恬沒有在酒會上逗留太長時間,早早地離場了,明天一早他還要趕回京城,《火星救援》的戲份,他已經耽擱了很多進度,要加快補上才行。
網際網路大會的熱度還沒有散去,寧歌就再次的成為新聞焦點。
媒體幾乎是鋪天蓋地的進行報導,他和景恬幾乎占據了所有新聞媒體的熱點新聞版面。
微博熱搜上,他們兩人幾乎占據了三分之二的版面,
頭條自然是寧歌和景恬兩人雙雙獲得影帝、影后的頭銜。
下面還有寧歌、景恬兩人單獨拿獎的詞條,以及寧歌談及金像獎、金雞獎的詞條也一樣登上了熱搜。
同時跟寧歌相關的,就是檸檬文化以及土豆視頻兩者股價再次因為他的緣故而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單日增長超過了百分之十。
這已經非常誇張了,光是單日增長的財富,就超過了很多排行榜比較靠後的富豪所有資產。
當然,股價有波動,今天增長,明天說不定就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
不過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兩者未來的股價只會越來越高。
不光是內地的網際網路上,在港台的新聞版面上,同樣熱鬧。
尤其是香港,寧歌關於金像獎的評論,更是引起了軒然大波,被很多媒體爭相轉載,網上很多人對寧歌進行了批評,說他傲慢自大等等。
看上去聲勢浩大,其實也不過就那樣子,畢竟股價的上漲不會騙人。
很多人雖然在網上罵寧歌,但一點兒不影響他們繼續購買檸檬文化或者土豆視頻的股票。
寧歌的手機上,簡訊、微信和電話幾乎沒有停過關係比較遠的基本上是簡訊祝賀,稍微近一點兒的,就在微信聯繫,更近的直接打電話恭喜。
光是金馬獎雖然影響力也足夠,但沒有這麼誇張,現在出現這種情況,
是因為寧歌在今年一整年拿了三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影帝。
另外一點在於他跟甜甜兩人同時拿到了影帝影后,還有就是上個月公布的富豪榜排名,以及尚未結束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所有的事情集中到了一起,影響力自然是非同一般。
寧歌還接到了來自老美的鄧文笛的電話,以及來自《時代》的主編斯坦格爾。
鄧文笛的電話還好說,主要是兩人合作在美國的院線以及電影製作公司等方面的事情,其實雙方的合作已經達成,現在是在前期的磨合階段。
寧歌專門派遣了一個團隊處理這種事情,還請了一個比較精通老美那一套規則的人來做公司的總經理。
這些人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老婆孩子都在國內,寧歌不擔心出現一些不好的情況。
斯坦格爾的電話就比較耐人尋味了。
因為現在是《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的封面評選階段,斯坦格爾突然提出邀請他見面,看上去是有了新的想法。
對此寧歌沒有拒絕,也不能拒絕。
單純的《時代》封面,就已經讓無數人趨之若鶩了,而要登上年度風雲人物,更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一幕。
此前國內娛樂圈登上《時代》主版而不是亞洲版封面的,只有三個人,
一個是成龍,一個是李聯傑,一個是周閏發。
其他登上封面的,都是亞洲版。
年度風雲人物的封面,那個是寧歌想都未曾想過的,因為只是憑藉娛樂圈的影響力,根本別想。
但寧歌同時也不只是一個娛樂圈的人物,他同時還是網際網路領域大佬,
被很多人稱為東方的扎克伯格,畢竟在10年的時候,扎克伯格就登上了年度風雲人物的封面,19年的時候,是環保少女。
23年的時候,是泰勒·斯威夫特。
正是清楚這些,寧歌在斯坦格爾聯繫他之後,寧歌才覺得有可能,《時代》也沒有那麼神聖,更不是高不可攀一一無非是花費多少的問題。
在很多人眼裡,環保少女其實就是一個笑話,她都可以上,沒可能自己不能。
這就是寧歌的心理活動。
很快,寧歌再次見到了斯坦格爾。
這一次雙方沒有談一些有的沒的,直入主題。
因為今年的年度風雲人物,沒有競爭力特別高的人,只有群體的事件,
就是跟伊波拉有關的醫護人員,其他的人選競爭力不足。
寧歌從目前來看,是最有可能的一個,哪怕他是一個東方人。
距離上一次,已經過去了二十年。
那時候登上封面的,是一位偉人,寧歌自然不能跟老人家相比,但就現在取得的成績而言,他一點兒不遜色於10年時候的扎克伯格,甚至猶有勝之。
區別在於扎克伯格是美國人,並且因為社交網絡的緣故,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都不低。
而寧歌的短板在於他雖然亞洲範圍內知名,歐美也具有一定知名度,但這個知名度要差不少,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其實在於他不是美國籍。
要不然其實問題也不大,現在這個問題是現實存在的。
「你需要曝光,不是亞洲範圍內,而是在西方的曝光,留給你的時間其實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