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進言
這日,正在享受著家庭溫馨的李墨,被李世民召進宮中。
走進皇宮,看到李世民正在御書房批閱奏章。對李世民的勤政很是佩服。
不過又一想,做皇帝有什麼好,整日面對這如山的奏摺,豈不是累成狗。卻是不如自己悠閒自在。
想到這裡,李墨嘴角上揚。恰好被抬頭的李世民看到。李墨一驚,急忙行禮。
「見過陛下」
李世民總感覺哪裡不對,心中想不通,不再去想。他哪裡知道李墨在看他笑話。李世民放下奏摺。
「征南的軍隊和糧草,已經準備的差不多。對此次征南,你還有什麼要說的沒有」
李墨心中驚訝,沒想到朝堂的效率這麼高。驚訝歸驚訝,心中還是想了想說道。
「陛下,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林邑三國弱小,我大唐覆滅他們易如反掌。重要的是打下來,如何守住這片肥沃的土地。」
李世民不住點頭,說道。
「自然是有軍隊駐守,朝堂上派官員去治理此地。」
「敢問陛下,官員如何治理?」
「自是與大唐各地施政相同」
李墨聽後,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李世民不解。
「為何點頭?」
「陛下,臣點頭是因為;陛下乃是古今少有的明君,對待我大唐百姓輕徭役減賦稅,善待百姓,造福於民。固天下百姓對陛下歌功頌德,無不擁戴。」
李墨先拍了李世民一個馬屁。果然,李世民聽後面有喜色。
「所以,地方官吏施行陛下仁政,自然是得到百姓的支持。在林邑三國施行陛下仁政,自然也會得到哪裡百姓的擁護。」
「那又為何搖頭?」
李世民好奇的問道。
「陛下可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聽了李墨這句話,李世民面色有些嚴肅起來,示意李墨繼續說下去。
「臣認為,對待異族只單純懷柔還不行,還要震懾。」
「如何震懾?」
聽到李世民的問話,李墨不由想起後世,西南異族給中國各個朝代帶來的麻煩,不由的臉帶厲色。伸出手做了一個下切動作。
「無它,反抗者族滅之,陰奉陽違者族滅之,部落首領族滅之,高官顯貴者族滅之」
李墨殺氣騰騰的連說了四個族滅之。
李世民聽得心驚膽戰,李墨殺心這麼重的嗎!動不動就滅族!急忙說道。
「前兩個滅族猶有道理,為何部落首領和高官顯貴也要滅族?如果他們投降,又以何種理由去滅族呢?」
「陛下,俗話說蛇無頭而不行,鳥無翅而不飛。這些人在當地百姓中素有威望,如果以後這些人鬧事,只需振臂一呼,必會引得百姓盲從。」
「杜絕這一切最好的辦法,就是這一批人消亡。普通百姓愚昧,只要能吃飽穿暖,誰又會想著鬧事。沒有了這批人的煽動,方能長治久安。」
接著,李墨嘿嘿一笑。
「至於藉口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聽了李墨的話後,李世民不太贊同。
「如果這些人真心歸順,殺了他們豈不冤枉」
李墨一笑。
「陛下,不要忘記了他們是異族,他們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信仰。在他們心中,我們就是侵略者。即便是一時的臣服,誰又敢保證以後不會有異心。」
「所以,為了我大唐的江山永固,即便是錯殺一兩個,又有何妨!」
李世民也是殺伐果決之輩,不然也不會做到這個位置。聽到李墨的話後,背負雙手,來回的踱起步來。
李墨說的沒錯,為了大唐安定,為了黎民百姓能吃飽穿暖。寧殺錯勿放過,錯殺幾個又何妨,歷來征服哪有不死人的。
看到李世民的神色,知道其已經下定決心。李墨感到自己沒有白費吐沫,接著說道。
「我大唐應該廢除他們的文化,既已是我大唐子民,就應習我大唐文字。還有,大唐應向三地移民,慢慢引導當地百姓,用漢語交流。長此以往,三地百姓被我朝同化,當與我大唐成為一體矣。
李世民聽後大受啟發,茅塞頓開。
「不錯,非常不錯,如此這般西南穩定,必能成為我大唐之糧倉!你當居首功吶!」
李墨笑道。
「陛下謬讚,李墨愧不敢當。某隻是粗略一說,具體細節還需陛下和眾位大臣仔細探究。」
「不要妄自菲薄,你的話對大唐以後的擴張具有指導意義。高度之高,堪稱國策」
接著李世民話鋒一轉,有些戲謔的說道。
「不過你小子可夠狠得,讓朕都有些吃驚吶!」
李墨笑了笑,嚴肅說道。
「五胡亂華,塞外異族幾乎將我江北漢民殺光。李墨每思及此,痛心不已,恨不能生逢其時,讓哪些異族身死族滅,方消我恨!」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之一。給漢人帶來的災難是毀滅性的,更是漢人離被滅族最近的一次。
李墨既然來到了大唐,是不會給這些異族再留下任何,傷害漢族人民機會的。
李世民聽後也是唏噓不已,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內心。。
接著,李墨忽然想起自己答應李道宗的事情。想了想,開口問道。
「陛下,不知此次出征,主帥可心有所屬?」
聽到李墨問起這個,李世民捋著鬍鬚低頭想了想,最後苦笑起來。
「滿朝的武將都在請纓,一時之間,朕也是頗為頭痛,卻是尚未想好!」
李墨聽後,暗道有戲。
「陛下,不如讓臣試著諫言一二,供陛下參考如何。」
「噢~說來聽聽!」
李墨理了理思路,開口道。
「朝中武將都是一時之俊傑,可謂人才濟濟。具臣所知,翼國公秦瓊以前征戰受創頗多,失了元氣。」
「現身體已不如從前,怕是錯過此次良機,將再無征戰機會。臣心中敬仰翼國公忠義,不忍其心中有憾。固臣推舉秦瓊為帥。」
嗯……
李世民不置可否,依然仔細的聽著。
「此次征南,本是由唐醉引起,魯國公持有唐醉股份,理應前去,多弄點糧食回來」
嗯……
李世民深以為然,這也關係到自己的利益,自己可是唐醉大股東。至於弄回來的糧食,朝中如何分配到時再說,總之有糧就行。
李墨接著說道。
「至於最後一個人,為臣建議是江夏郡王,李道宗身經百戰,能力,忠誠都不在話下。」
「最主要的是,前段時日,臣在刑部給他添了不少麻煩。所以這是臣私下的一個請求。」
李墨倒也實誠,還李道宗人情的事都說出來了。
李世民點點頭。
「朕會考慮的」
「多謝陛下!」
李世民忽然又想起一事。
「對了,朝中許多武將都想見識一下你的武藝,特別是尉遲恭,整日在朕的耳前嚷嚷,讓朕煩不勝煩。你是什麼意思?」
李墨眼睛一亮,自己也想找人真正的比試一下。程處默幾人已經不跟自己比試了。最近也是手癢的很。
「陛下,臣隨時都可以。」
李世民沒想到李墨答應的這麼痛快。他也想好好看看李墨的武藝。
只不過,李墨向來都是一招敗敵,讓李世民看的很是不過癮。
「如此,那就明日未時(下午1點到3點)城南教軍場見。明日早朝,朕會通知那幫武將得!」
「喏」
「既無事,臣告退!」
李世民對李墨揮了揮手,不再理會,心中想著李墨今日的言語,陷入了沉思。
走進皇宮,看到李世民正在御書房批閱奏章。對李世民的勤政很是佩服。
不過又一想,做皇帝有什麼好,整日面對這如山的奏摺,豈不是累成狗。卻是不如自己悠閒自在。
想到這裡,李墨嘴角上揚。恰好被抬頭的李世民看到。李墨一驚,急忙行禮。
「見過陛下」
李世民總感覺哪裡不對,心中想不通,不再去想。他哪裡知道李墨在看他笑話。李世民放下奏摺。
「征南的軍隊和糧草,已經準備的差不多。對此次征南,你還有什麼要說的沒有」
李墨心中驚訝,沒想到朝堂的效率這麼高。驚訝歸驚訝,心中還是想了想說道。
「陛下,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林邑三國弱小,我大唐覆滅他們易如反掌。重要的是打下來,如何守住這片肥沃的土地。」
李世民不住點頭,說道。
「自然是有軍隊駐守,朝堂上派官員去治理此地。」
「敢問陛下,官員如何治理?」
「自是與大唐各地施政相同」
李墨聽後,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李世民不解。
「為何點頭?」
「陛下,臣點頭是因為;陛下乃是古今少有的明君,對待我大唐百姓輕徭役減賦稅,善待百姓,造福於民。固天下百姓對陛下歌功頌德,無不擁戴。」
李墨先拍了李世民一個馬屁。果然,李世民聽後面有喜色。
「所以,地方官吏施行陛下仁政,自然是得到百姓的支持。在林邑三國施行陛下仁政,自然也會得到哪裡百姓的擁護。」
「那又為何搖頭?」
李世民好奇的問道。
「陛下可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聽了李墨這句話,李世民面色有些嚴肅起來,示意李墨繼續說下去。
「臣認為,對待異族只單純懷柔還不行,還要震懾。」
「如何震懾?」
聽到李世民的問話,李墨不由想起後世,西南異族給中國各個朝代帶來的麻煩,不由的臉帶厲色。伸出手做了一個下切動作。
「無它,反抗者族滅之,陰奉陽違者族滅之,部落首領族滅之,高官顯貴者族滅之」
李墨殺氣騰騰的連說了四個族滅之。
李世民聽得心驚膽戰,李墨殺心這麼重的嗎!動不動就滅族!急忙說道。
「前兩個滅族猶有道理,為何部落首領和高官顯貴也要滅族?如果他們投降,又以何種理由去滅族呢?」
「陛下,俗話說蛇無頭而不行,鳥無翅而不飛。這些人在當地百姓中素有威望,如果以後這些人鬧事,只需振臂一呼,必會引得百姓盲從。」
「杜絕這一切最好的辦法,就是這一批人消亡。普通百姓愚昧,只要能吃飽穿暖,誰又會想著鬧事。沒有了這批人的煽動,方能長治久安。」
接著,李墨嘿嘿一笑。
「至於藉口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聽了李墨的話後,李世民不太贊同。
「如果這些人真心歸順,殺了他們豈不冤枉」
李墨一笑。
「陛下,不要忘記了他們是異族,他們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信仰。在他們心中,我們就是侵略者。即便是一時的臣服,誰又敢保證以後不會有異心。」
「所以,為了我大唐的江山永固,即便是錯殺一兩個,又有何妨!」
李世民也是殺伐果決之輩,不然也不會做到這個位置。聽到李墨的話後,背負雙手,來回的踱起步來。
李墨說的沒錯,為了大唐安定,為了黎民百姓能吃飽穿暖。寧殺錯勿放過,錯殺幾個又何妨,歷來征服哪有不死人的。
看到李世民的神色,知道其已經下定決心。李墨感到自己沒有白費吐沫,接著說道。
「我大唐應該廢除他們的文化,既已是我大唐子民,就應習我大唐文字。還有,大唐應向三地移民,慢慢引導當地百姓,用漢語交流。長此以往,三地百姓被我朝同化,當與我大唐成為一體矣。
李世民聽後大受啟發,茅塞頓開。
「不錯,非常不錯,如此這般西南穩定,必能成為我大唐之糧倉!你當居首功吶!」
李墨笑道。
「陛下謬讚,李墨愧不敢當。某隻是粗略一說,具體細節還需陛下和眾位大臣仔細探究。」
「不要妄自菲薄,你的話對大唐以後的擴張具有指導意義。高度之高,堪稱國策」
接著李世民話鋒一轉,有些戲謔的說道。
「不過你小子可夠狠得,讓朕都有些吃驚吶!」
李墨笑了笑,嚴肅說道。
「五胡亂華,塞外異族幾乎將我江北漢民殺光。李墨每思及此,痛心不已,恨不能生逢其時,讓哪些異族身死族滅,方消我恨!」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之一。給漢人帶來的災難是毀滅性的,更是漢人離被滅族最近的一次。
李墨既然來到了大唐,是不會給這些異族再留下任何,傷害漢族人民機會的。
李世民聽後也是唏噓不已,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內心。。
接著,李墨忽然想起自己答應李道宗的事情。想了想,開口問道。
「陛下,不知此次出征,主帥可心有所屬?」
聽到李墨問起這個,李世民捋著鬍鬚低頭想了想,最後苦笑起來。
「滿朝的武將都在請纓,一時之間,朕也是頗為頭痛,卻是尚未想好!」
李墨聽後,暗道有戲。
「陛下,不如讓臣試著諫言一二,供陛下參考如何。」
「噢~說來聽聽!」
李墨理了理思路,開口道。
「朝中武將都是一時之俊傑,可謂人才濟濟。具臣所知,翼國公秦瓊以前征戰受創頗多,失了元氣。」
「現身體已不如從前,怕是錯過此次良機,將再無征戰機會。臣心中敬仰翼國公忠義,不忍其心中有憾。固臣推舉秦瓊為帥。」
嗯……
李世民不置可否,依然仔細的聽著。
「此次征南,本是由唐醉引起,魯國公持有唐醉股份,理應前去,多弄點糧食回來」
嗯……
李世民深以為然,這也關係到自己的利益,自己可是唐醉大股東。至於弄回來的糧食,朝中如何分配到時再說,總之有糧就行。
李墨接著說道。
「至於最後一個人,為臣建議是江夏郡王,李道宗身經百戰,能力,忠誠都不在話下。」
「最主要的是,前段時日,臣在刑部給他添了不少麻煩。所以這是臣私下的一個請求。」
李墨倒也實誠,還李道宗人情的事都說出來了。
李世民點點頭。
「朕會考慮的」
「多謝陛下!」
李世民忽然又想起一事。
「對了,朝中許多武將都想見識一下你的武藝,特別是尉遲恭,整日在朕的耳前嚷嚷,讓朕煩不勝煩。你是什麼意思?」
李墨眼睛一亮,自己也想找人真正的比試一下。程處默幾人已經不跟自己比試了。最近也是手癢的很。
「陛下,臣隨時都可以。」
李世民沒想到李墨答應的這麼痛快。他也想好好看看李墨的武藝。
只不過,李墨向來都是一招敗敵,讓李世民看的很是不過癮。
「如此,那就明日未時(下午1點到3點)城南教軍場見。明日早朝,朕會通知那幫武將得!」
「喏」
「既無事,臣告退!」
李世民對李墨揮了揮手,不再理會,心中想著李墨今日的言語,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