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爭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極宮中,李世民揮手虛壓。喧囂的大殿安靜下來,文臣武將瞪著眼睛注視著李世民。

  李世民心滿意足,大唐有如此多的英才,何愁不強!

  李世民哈哈大笑。

  「為大唐計,為天下萬民計,朕決意~征南……」

  李世民的話,引來一片歡呼。

  「陛下,俺老程不才,願領兵南征,為陛下蕩平三國。」

  程咬金第一時間反應過來,率先請命。要說對征南誰最熱心,程咬金絕對是其中一個。

  林邑、真臘、墮和羅三個都是彈丸小國。大唐的兵鋒所指,如同秋風掃落葉般簡單。這就是妥妥的戰功。

  再一個,自己可有著唐醉的股份。那是一個會下金蛋的雞。把這三個小國滅了,有了充足的糧食,唐醉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陛下,某隻需精兵五萬,即可踏平三國,此次南征和當讓俺老黑前去。」

  陳咬金反應過來,別人也不慢。尉遲恭大聲說道。

  「呔~尉遲老黑,豈敢與俺老程相爭,斗大的字不識一個,傳揚出去,還當我大唐無人了?」

  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尉遲恭聽後,臊的一張大黑臉,更黑了。

  當下怒道。

  「程老匹夫,休要賣弄。打仗憑得是真刀真槍,如你那般文縐縐的,像個婦人。如何能夠斬將搴旗,蕩平敵寇」

  程咬金聽後,氣的哇呀呀暴叫。

  「放你娘的狗臭屁,老夫不僅文能勝你,武藝照樣敗你。來~來~來~可敢與某大戰三百合!」

  「怕你不成」

  程咬金和尉遲恭兩人掙得不可開交。這個時候又走出一人。

  「陛下,程老將軍和尉遲老將軍勇則勇矣,然年歲以老,恐不堪重任。征南之事還是讓末將前去為好。」

  眾人一看,正是左驍衛大將軍,蘇烈~蘇定方。

  程咬金和尉遲恭一聽,鼻子都氣歪了。心說蘇定方這小子太損了,二人正當壯年,卻被這小子說成老翁。當下就不幹了。

  「黃口小兒,信口雌黃,可敢現在就與你程爺爺比試一番」

  尉遲恭也怒道。

  「可敢比試~」

  蘇定方也不生氣,笑著說道。

  「自無不可,不過兩位將軍還須一同出手,不然怕不是某家敵手。」

  程咬金和尉遲恭都是世之猛將,兩人從來沒被人這樣輕視過。當下氣的嗓子冒煙,眼睛噴火。雙雙上前,就要與蘇定方比試。

  「諸位賢弟莫要相爭,此次和該某走上一遭,再不征戰,怕是這一身骨頭都要生鏽了」

  正在三人掙得不可開交之時,有人說話了,正是被人所敬仰的秦瓊秦叔寶。

  自玄武門之變後,秦瓊經常生病,每逢病時就對人說:「我戎馬一生,歷經大小戰鬥二百餘陣,屢受重傷,前前後後流的血能都有幾斛多,怎麼會不生病呢!

  秦瓊也感覺自己的身體江河日下。可能征戰不了幾年了,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擺在眼前,怎能放過。

  眾人對秦瓊都很尊敬,見秦瓊說話,都不好爭搶。

  程咬金也不例外,他跟秦瓊的關係最好,向來對秦瓊是言聽計從。不過,程咬金有些擔心的說道。

  「二哥,你去自是無礙,不過勞師遠征,你的身體可受得了?」

  秦瓊把眼一瞪。

  「說的什麼屁話,二哥的身體心裡有數,自是沒有問題。」

  程咬金訕訕不敢言。

  場面一時有些冷場,正當秦瓊以為沒人相爭時。不妨,又有人站了出來。

  「二哥,此去路程遙遠,不可掉以輕心。還是讓某替二哥前去為好!」

  卻是宗室名將,河間郡王李孝恭。

  李孝恭話音沒落,江夏郡王李道宗也站了出來。

  「誒~還是某替二哥走一遭。」

  秦瓊見了,苦笑。大唐的名將何其多也,縱是自己,也不可能把大家的升遷之路,都給擋了。

  自己要是再憑藉威望去壓眾人,反倒不美。所以,秦瓊也不再多言,只等著李世民的裁決。


  其他人見秦瓊不說話,又是爭執起來。

  李績、牛進達、侯君集、薛萬鈞、薛萬徹等等。

  呼啦……

  全都站出來了。

  眾人爭搶的不可開交,恨不得把太極宮的屋頂給掀了。

  唯有李靖笑呵呵的,在哪看著眾人爭搶,他知道,這種規模的戰爭還用不到他。也就懶得爭搶,還是把機會讓給這幫老殺才的好。

  長孫無忌、房玄齡等文官湊在一起,饒有興趣的看著熱鬧,不時還用手指指點點。

  端坐於大殿中央的李世民,神情複雜。手底下猛將如雲固然是好,但每臨戰事都會這般爭搶,也是讓自己頗為頭疼。

  李世民拍了拍御案。

  眾人不在爭搶,皆是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李世民。

  陛下這是要任命了嗎?

  想到此,一個個抖擻精神,挺胸昂頭。期待著命運之神眷顧到自己頭上。

  李世民卻是還沒有想好。他想先徵求一下李墨的意見,畢竟這件事是李墨最早提出來的。

  看到眾人得目光,李世民笑著說道。

  「諸位愛卿莫急,咱們還是先討論一下,此次征南需要多少兵馬?多少錢糧?俗話說,人馬未動,糧草先行。朝中還是要早做準備的好。」

  眾人一聽,感覺有理。兵馬錢糧調動好。不論誰為將,接到任命立刻就可以出發。

  眾人開始各抒己見,討論起來。

  率先開口的是,兵部尚書,衛國公,李靖李藥師。

  「陛下,以微臣所見,那林邑三國安逸多年,其國主也是幾個部落推舉而出。真正的兵士並沒有多少,且其未經戰端,戰鬥力定是不如我大唐虎賁。」

  眾人聽後都是點頭。

  李績開口贊同道。

  「衛公所言極是,在茂公看來,三國軍士就是拿起兵器的百姓,實難對我大唐虎賁構成威脅。」

  李孝恭笑著說道。

  「獅子搏兔亦需全力,我等切不可大意。此次南征最好一戰而定,免生波瀾。」

  在座的不愧是大唐的頂級精英,

  三言兩語間,就讓林邑三國一絲不掛的呈現在眾人眼前。

  最後經過眾人的討論,大唐決定兵出兩路。

  一路走陸路,精兵三萬。出關內道,經山南道、劍南道、嶺南道進入林邑國。此一路途經山川大河無數,卻是崎嶇難行。

  李世民當即發下聖旨,曉喻沿途州府,為大軍的到來,提前做好準備。

  第二路,走水路,精兵兩萬。直接乘船經京杭大運河,一直出海。沿著海岸線直奔林邑國。

  隋朝末年的海軍就已經很強大了。特別是在征高句麗的三場戰役中,雖然隋朝陸軍未能取得勝利。但隋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的海軍卻成功地橫掃了朝鮮海域,展現了其強大的戰鬥力。

  固大唐繼承了隋煬帝的遺產,海軍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至此,貞觀年間的第一次對外戰爭,拉開了序幕。大唐帝國的戰車,在李墨的影響下,隆隆開動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