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奏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97章 奏樂

  浙省舟山,魯監國王宮,此時已是臘月時分,海島上海風寒凍,島上冷風呼嘯而過,王宮內卻是傳出舞樂之聲

  舟山島位處海外,自不可能建有宮室,這處名為王宮的地方,實際上乃是前舟山總兵府

  魯監國等人由閩返浙以後,便奪了舟山總兵黃斌卿的府邸,改為了監國行宮

  王宮後堂,房中早已鋪上地龍,堂中一片溫暖

  堂下此時已搭起戲台,魯監國朱以海身著明黃龍袍坐在椅上,正聚精會神看著下方,幾名伶人正在排演著戲曲

  「忽忽花間起夢情,女兒心性未分明,無眠一夜燈明滅,分煞梅香喚不醒……」

  一眾伶人身著戲服,臉上畫著濃妝唱著曲句,而一旁則是坐著五六名樂師,其中琴鼓簫笛齊備,正隨著劇情配樂伴曲

  房中演了半晌,本幕戲曲也接近尾聲,堂下花旦倚在窗台上,婉轉清唱

  「咱杜麗娘呵,少不得樓上花枝也則是照獨眠」

  台上伶人唱完,對著上方行了一禮,便退至偏房之中換裝歇息,準備下一幕戲曲

  朱以海怔怔坐在御座之上,過了好一陣,這才回過神來,臉上意猶未盡,輕聲嘆道

  「張卿家中的武陵班果是名不虛傳,唱曲清揚婉轉,其人則眉目傳情,台上舞樂妝造無不精擅考究,一幕演畢,幾讓人恍如化為劇中人矣」

  張岱身著青色官袍侍立一側,此時聽得監國殿下讚譽,張岱臉上卻並無喜色

  張岱看著靠在御座上,神色驚嘆的中年男子,猶豫片刻,開口說道

  「殿下,內閣日前將王翊王主事任為浙北巡撫,更允王撫台自行開府建衙,組建營兵,統管四明山中一應兵政事務,此事似是,似是太過操切」

  張岱說到此處,似是下定了決心,一咬牙,直接沉聲說道

  「我舟山如今所利,一在島上水師戰兵,二則在四明山諸路義軍,山海之間相互呼應,兩者互為犄角,方能威懾清虜」

  「臣對王撫台絕無意見,但朝中如今將山中盡付一人,朝中既無軍將入山領軍,又無島上憲臣入山督察,此事有違朝廷用人經制,是不是有些不妥」

  朱以海聞言,臉色微微一滯,但很快就擺了擺手,開口說道

  「宗子多慮了,任命王卿為浙北巡撫一事,熊閣老錢閣老事前已入宮向孤稟告過」

  「四明山中各路義軍紛雜,其中固然有心向朝廷的義軍,但亦不乏冒領朝廷名號的匪寇之流,熊閣老等人此次任命王卿,亦是希望能在山中正本清源」

  「王卿在山中舉義數年,這些年更是屢屢接應島上,掃滅清虜,王卿為人忠直,以其統領山中義軍,孤是信得過的」

  張岱看著神色隨意的魯監國,臉上神色卻依舊凝重,張岱猶豫片刻,又是低聲說道

  「殿下,臣有內情稟奏!」

  「據臣所知,內閣請奏王撫台巡撫浙北以前,熊閣老錢閣老吳閣老等人,曾私下見過粵省來人」

  朱朗雖然兩三個月前才在廣州稱帝,但此時舟山與閩浙來往頻繁,島上眾人自然也在第一時間知道了此事

  朱朗稱帝以後,島上的魯監國等人卻是有些尷尬,魯監國一方此時卻是連怎麼稱呼朱朗都難以確定

  朱朗已然稱帝,再叫桂監國肯定不合適,但若是叫聖上陛下,那便等於承認了廣州朝廷的正統性,同樣不妥

  所以魯監國朝中如今乾脆便不提永曆一朝,只將永曆一朝之人,全都稱為粵省之人

  朱以海臉上神色一凝,看著神色嚴肅的張岱,臉上卻是閃過一絲訝異之色

  朱以海驚訝的不是粵省朝廷曾經來人,他驚訝的是到了此時竟還有人肯向他據實稟奏

  朱以海沉默片刻,這才輕聲說道

  「宗子不愧是我家內臣,與旁人果然不同」

  「內閣諸位閣老隨孤漂海數年,期間歷盡患難,卻仍矢志不改」

  「孤深知幾位閣老為人,熊閣老等人皆是忠直之臣,斷不會做有害於孤,有害於朝廷社稷之事,宗子無須憂慮」

  張岱聞言,臉上神色卻是欲言又止

  熊汝霖等幾名閣老皆為天下名臣,張岱自然信他們絕不會做有害朝廷之事,但他們此時到底為的是哪個朝廷,那就是兩說之事了


  魯監國前幾年得了鄭彩楊耿等人的支持以後,亦是雄心再起,魯監國朝廷返回舟山以後,便立即開始籌劃出兵,希望能收復江南浙省失地

  魯監國朝中剛開始出兵時,亦是順風順水,憑著鄭彩麾下的水師大艦,舟山在海上連連擊潰清廷水師,將清廷封在岸上,再不敢出海一步

  但當舟山之軍登陸岸上,攻打浙省江南沿海府縣之時,形勢卻立時翻轉

  原本在海上連連大勝的舟山之軍,在陸地上卻輕易被清軍擊潰,往往千餘綠營清兵便能擊潰舟山四五千人

  舟山之軍敗回島上以後,魯監國與一眾朝臣商議,皆認為他們在陸地上之所以失利,是因為舟山之軍無馬無甲,無法牽制清虜騎軍,於是舟山眾人便決定立即買馬造甲

  但等魯監國等人正式開始去做時,才赫然發現他們根本無從下手

  魯監國等人麾下倒是不乏匠師,但如今魯監國一朝只占著舟山一座海島,去哪找鐵料來鑄甲

  魯監國朝中也想過向閩浙買甲,但當時粵省朝廷連朝中幾支禁軍都還沒做到人人配甲,又哪有多餘的甲賣給舟山

  鄭彩楊耿等人不甘心就此困守島上,其後又是數次出兵江南

  但哪怕他們靠著城中內應奪下了城池,最多也就能劫掠一番,在清軍的攻擊下,他們根本占不住奪下的城池

  舟山兵敗幾次以後,魯監國的雄心壯志也是逐漸消磨殆盡,而等桂監國西南大勝,收復川蜀湖廣的消息傳來後,魯監國就更是直接躺平了

  朱以海之所以反清,一方面是因為魯王一脈確實與清廷有著血海深仇,另一方面卻是時事所迫,一步步被架到了監國的位置之上

  弘光潞王降清以後,南方一片大亂,放眼天下,偌大的大明竟然找不出一個主事之人

  朱以海再怎麼說也是朱家宗室,總不能真就這麼看著大明滅了吧

  朱以海初登監國之位時,自然也頗為自得,稱孤道寡誰人不想

  但隨著浙省崩潰,朱以海的處境也愈發不堪,先是被清廷緝捕逃亡海上,而後又被各方軍頭輪流把控,基本沒過過幾天安生日子

  朱以海乃是魯王府次子,生來便錦衣玉食,即位監國以後,朱以海的日子反倒還不如從前在魯王府中過的好,那還做個什麼勁

  桂藩如今立朝南方,大明國祚已然賡續,既然大明社稷無憂,那他還不如趁早歸順朝廷,看看能不能繼續做個富貴王爺

  朱以海徹底躺平以後,熊汝霖等朝臣初始也曾經上奏勸諫,但勸過幾次發現無果後,舟山島上的一眾大臣也極為默契的不再上奏,任由魯監國沉迷享樂

  朱以海見得張岱還要再言,卻是直接擺了擺手,開口說道

  「王卿統合浙省山中義軍,乃是有利於朝廷之事」

  「張卿此時卻是著相了,舟山廣州皆為一體,只要有利於朝廷社稷,又何須分的那麼清楚」

  朱以海說完,不等張岱回話,又是繼續開口說道

  「剛剛那出戲小旦唱腔極佳,但老旦之音卻仍欠渾厚,還有改良餘地」

  「來人啊,讓武陵班上來,咱們接著奏樂接著舞,再排一場」

  朱以海有令,剛退下不久的戲班又是再次被喚入,房中再次響起絲竹之聲

  張岱父祖兩代皆為魯王府內長史屬官,正是因為有著這一份恩誼,朱以海才稱張岱為王府內臣

  清軍攻占浙江後,張岱在隆武魯監國之間,自然是選擇逃往舟山依附魯監國

  張岱詩詞書畫戲曲無一不精,但卻偏偏不通實務,張岱投奔魯監國後,雖也因為舊誼被封為中書舍人侍立左右,但卻一直不起眼

  魯監國徹底躺平以後,沉迷戲曲,這才忽然發現了張岱在戲曲方面的造詣

  兩人日夜探討戲曲書畫,竟隱隱生出知己之感,也正是如此,張岱才會忍不住出言提醒魯監國

  張岱看著眼前身著龍袍,神色迷醉的監國殿下,卻是輕嘆一聲,也是徹底放下了勸諫的心思

  聖上收復八省,威福天下,早已是世人眼中的大明之主,魯王殿下如今沉迷舞樂,對其自身而言,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魯王宮中,朱以海與張岱繼續排演著戲曲,而此時兩艘從浙省而來的海船,卻已然駛入舟山港中

  舟山港口,三名身著大紅仙鶴官袍的老者站在渡口,領頭的乃是如今魯監國朝中的首輔熊汝霖,另外兩人則是東閣大學士錢肅樂,吳鍾巒,


  三人身後,還站著張名振鄭遵謙等兩名軍中武臣

  港口寒風吹拂,幾人卻是恍如未覺,只是靜靜等在岸邊

  兩艘海船很快便駛入港口,待得海船停穩,兩名披著錦裘,身著緋袍的男子也是走出船艙

  張家玉與錢肅范見得岸上幾人,臉上也是一愣,張家玉快走幾步,對著熊汝霖拱手行禮

  「有勞雨殷公及諸公相迎,天氣寒凍,卻是當不得諸位如此厚遇」

  「四明山之事多得諸位相助,這才得以成行,先前致謝未及,在下先代朝廷謝過諸公相助」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熊汝霖也是拱手回禮,開口說道

  「統合四明山義軍乃是有利社稷之事,我等亦是義不容辭,敢問元子兄,四明山如今情況如何」

  「浙省已接得四明山稟報,其中雖有些波折,但王巡撫已成功整編山中各寨義軍了」

  熊汝霖看著張家玉臉上的笑容,臉上卻是神色複雜

  舟山雖然給了王翊巡撫之職,但想要整編山中義軍,又豈是一封旨意一個官爵便能做到的

  若是這些義軍真那麼好整編,四明山中也不會出現百寨林立的情況了

  熊汝霖等人數年前便想統合四明山義軍,但卻一直沒能與山中各寨談妥,但此次他們按粵省朝廷的意思,給出旨意不過一個月,四明山竟就已然一統

  熊汝霖雖然還沒收到馮京第傳來的消息,但卻也知道此次整編絕不會風平浪靜

  粵省朝廷實力更強固是一方面原因,但這般殺伐果斷的行事作風,也讓熊汝霖心中越發複雜

  張家玉與熊汝霖正自談話,錢肅范則是快步走至錢肅樂身前,躬身行禮

  「錫九見過大兄」

  錢肅樂見得錢肅范,臉上也是神色激動,直接伸手將錢肅范扶起

  「自家人不必如此,家中近來可好」

  「稟大兄,如今家中一切皆好,得蒙朝廷厚恩,四兄七弟皆已出仕朝中,十弟今年雖在春闈失利,但亦已得中鄉試……」

  錢肅范錢肅樂單聽名字便知兩人關係,錢肅范正是錢肅樂五弟

  幾年前錢肅范隨著魯監國等人一起逃入閩省,桂藩魯藩相見後,錢肅樂繼續追隨魯監國返回舟山,而錢肅范,錢肅圖等一應錢家之人卻盡皆留在了閩省

  錢肅范歸附粵省以後,原本在閩省出任漳州同知

  朝廷此次在浙省的行動需要魯監國朝中配合,而錢肅樂如今又是魯監國所命的內閣閣臣

  考慮到錢肅范與錢肅樂的特殊關係,張家玉便將錢肅范調入南直隸督府麾下,負責與魯監國朝中的聯絡事宜

  實際上此時不單是錢家,魯監國朝中的一眾大臣雖然仍尊奉魯監國旗號,但所有人卻都已將家眷送入粵省朝廷

  魯監國朝中三位大學士,錢肅樂不用說,除錢肅樂以外,錢家所有人此時皆已在粵省朝廷出仕取得功名

  首輔熊汝霖之子熊琦官如今在廣州國子監進學,東閣大學士吳鍾巒之子亦在廣州做御史

  連熊汝霖這三名大學士都這樣,島上的其他官吏就更是如此了,如今舟山眾臣幾乎每個人都與粵省朝廷之人有著私下聯繫

  其實在粵省朝廷西南大捷後,舟山眾臣心中便已然清楚,魯監國已經不可能再與桂藩爭奪正統之位

  舟山眾臣如今之所以還留在舟山,不去投奔粵省朝廷,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而是因為不能

  粵省朝廷掌控八省,已然有了中興氣象,擁立桂藩的有功之臣,八省本土的士人,從北方逃入南方的士人,再加上今年朝中又重新開科取士,粵省朝中等著出仕的士人,早就已經超額了

  粵省朝中如今一個蘿蔔一個坑,連朝中內部的士人都尚且消化不了,又哪來的位子給他們這些舟山之臣

  魯監國朝中眾官如今之所以還留在舟山,就是在等著朝廷收編魯監國

  聖上固然是法統極正,但魯監國於危難之際倡義舉兵,亦不是什麼亂臣賊子

  單從閩省兩藩相會便能看出,聖上實際上也並沒有如隆武帝一般,存著剿滅魯藩的心思

  實際上粵省朝廷此時也絕不應剿滅魯監國,兩藩皆是宗室,此時大敵當前,同室操戈的名聲可絕不好聽


  粵省朝廷縱是能滅了魯藩,臉面上也不會好看,粵省朝廷此時最好的方法,便是以實力逼魯監國自行退位

  舟山眾臣如今等的就是這個機會,一旦朝廷生出收編魯監國的心思,那他們這些舟山之臣便能在其中做些微不足道的小貢獻,讓魯監國儘早認清現實

  而等朝廷和平收編了魯監國,他們這些魯藩之臣自然也能順理成章的融入朝廷

  岸邊,張家玉向熊汝霖等人簡要通報了一下四明山中的情況,而後便繼續開口說道

  「四明山義軍已然整編完畢,如今便只待舟山之兵了」

  「朝務緊急,在下此來正是為面見魯王,定下舟山出兵之事」

  此次浙省行動需要舟山配合,張家玉也並沒有對熊汝霖三人隱瞞計劃,熊汝霖自然知道張家玉說的是什麼事情

  「殿下如今就在王宮之中,既是如此,張巡撫且隨我入宮吧」

  熊汝霖臉上神色嚴肅,也不再多言,眾人坐上馬車,而後便直奔城中魯王宮而去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