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 劍道之根 三道之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水池之畔,兩個蒲團。

  水中蛟龍目不眨睛,一男一女相對而坐。

  「師弟所言是為何意?為何僅是半數真意?」陰無若眉間稍皺,面露不解之色。

  此事事關她的金丹大道,誠是容不得有半點疏忽。

  而陰無脩見她眉間稍皺,卻是不禁微微笑道:「師姐不必如此,師弟所言那半數真意,與金丹大道無關。

  換言之,師姐方才所言那精氣神三寶鑄就金丹之道,並無任何疏漏」

  陰無若聞言眉間稍緩,但隨後卻又不由一愣,與金丹大道無關,那豈不就是與成就金丹之後的真境有關?

  而與此同時,趴在水池畔的陰無魚也不由得精神一振,看向陰無脩的目中泛起一絲神光。

  她有預感,陰無脩接下來所說的話,恐怕便能徹底解開她的疑惑,也便是那以自身精氣神三寶鑄就金丹,與那假借天地靈物鑄就金丹之優劣。

  而感受到她的目光後,陰無脩也在輕輕偏過頭略微頷首後,便繼續回過頭斟酌道:

  「師姐既為劍修,當知劍道之中,還有一個備受推崇的無上至境,喚作......一劍破萬法」

  「確實,不過不是備受推崇,而是畢生夙願。世間所有劍修無不夢寐以求,並且為之甘願赴死......」

  頓了頓後,陰無若緩緩抬眉,看向面前這位儒雅俊逸的文淵殿師弟,臉上變得鄭重無比道:

  「師弟的意思是,這精氣神三寶成就金丹之道,與那一劍破萬法之境有關?」

  雖然同為至境,然練劍通神,劍心通明卻僅是劍術至境。

  而一劍破萬法,則是劍修結成元嬰,乃至成就元神後,方有一絲機會修得的劍道至境。

  是以由不得她不鄭重對待。

  而面對著陰無若的鄭重之色,陰無脩自然也不會拖沓,直接便開口道:

  「師弟修為微末,自然不敢輕言劍道。然師姐當也知曉,師弟曾有幸在某位族中長者身側修行,並得受其教誨。

  而那位長者雖不曾指點過我具體修行,但卻高屋建瓴,如細雨春風般潤物無聲的,傳授了師弟那與劍破萬法相對的念生萬法之道。

  同時,也曾提及過此二道之根本所在......」

  說到此處,他緩緩抬頭,卻是同樣語氣鄭重道:

  「念生萬法自不必與師姐多說,而那一劍破萬法的根本,便正是以己身為真道,除我之外,其餘諸道盡皆偽道、假道,自當一劍破之。

  是以愚弟以為,這以己身精氣神三寶成就金丹之道,當可為此築下...根基」

  隨著他話音落下,陰無若心頭卻是不由得狂震起來,目中亦是止不住的震盪不休。

  此等說法,不可謂不語出驚人,然且不說其內中道理與一劍破萬法無比契合。

  單是那位族中長者......事到如今,誰還不知道那位長者是誰。

  那位壽數遠邁元嬰極限,以下克上斬殺北蛟真君的第四代文淵真人,族中老叔祖的教誨,又豈是虛言?

  ......

  陰無若走了。

  臨走之前,還無比鄭重的躬身一禮,以示銘記此番授道之恩。

  而陰無脩則在以禮相送後,便又繼續在蒲團上低頭思忖起來。

  以自身精氣神三寶成就金丹,乃是築就日後劍破萬法之根基一事,當是沒有錯漏的。

  然他所修的,卻並非是那劍破萬法,而是與之相對的念生萬法。

  依照老叔祖臨終時所言,這是世間唯二的真道,亦是兩種全然不同的真道。

  是以,那精氣神三寶成就金丹的路數,是否當真能合他所用呢?

  畢竟相較於那以己為真,不假外道的劍破萬法,他的念生萬法卻反而是走得臨摹整方天地之道,豈能自絕於那五行、陰陽、太初等天地道韻。

  「哥哥,是不是如果我等不修劍道,就不該走這條金丹之道了?」

  陰無脩聞言緩緩扭頭看去,卻見陰無魚正趴在水池畔,望向他的漆黑雙眸中滿是迷惘。

  而迎著她的迷惘,陰無脩正欲說些什麼,卻忽地雙目一亮,隨即便嘴角含笑搖頭道:

  「走,為何不走......只不過,那天地道韻,我等卻是不可摒棄」

  陰無魚聞言,眸中卻是不由得更加迷惘了!

  不摒棄天地道韻,那又何談僅憑自身精氣神三寶成就金丹?

  而陰無脩見她如此,卻是含笑盤坐,閉目入定道:

  「精氣神三寶者,乃我等成道之基也,如能將此三寶修得至精至粹,乃至自成金丹,自然是妙用無窮。

  而後......再以那天地真道為師,參悟天地自然。

  如此,方為我等修行之理」

  毫無疑問,他想通了,也初初悟通了!

  悟通了此界修行,與劍道修行,以及那方神州浩土修行之優劣。

  此界修行師法天地,雖有諸多不足,且忽略自身根基,然其精髓卻不可輕視。

  那便是引天地靈物入體,點化自身真意,借假成真。此道為天下修士大開方便之門,倒是使得一些心性稍差之輩,亦有望長生久視,威福加於己身。

  而劍道修行,則是僅憑自身一往無前之信念,不假外物,成就一條超脫於此方天地的己身真道。

  此二道皆有缺陷,前者大多都淪為假道、偽道,不得超脫,而後者則是成道艱難,道途坎坷。

  至於那方神州浩土之道......目前觀來,當是與此界修行相類,但卻更加看重自身根基,入道前便圓融精氣神三寶,後又內修五臟。

  但要說高於此界,卻還少了一個如引天地外道點化自身那般,參悟天地之道的法門。

  或道家觀想,或佛門坐禪......唯有將此法門修成,參得天地之理,方可說遠邁此界。

  而他也方能有法可依,將體內那枚暗蘊陰陽的本命真種,以及五臟靈機都運用起來。

  不過一來他如今身在妖郡,不可能立時回返山門,二來他如今不過凝元中期,五行真意,本命法寶以及神寶洗鍊俱皆未成,離那金丹大道更是差得還遠,是以倒也不必著急。

  況且他所鑽研的蝕文之道,亦是一道參悟天地之法門......是以到不如暫且先以此法門全了自身五行真意,而後再想那補全天書道功之事。

  想必屆時有了以此界蝕文之道參悟天地的積累,當可水到渠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