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苦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858章 苦頭

  巴拉克宰的面積大約65萬平方公里,全境被俄羅斯、波斯、印度包圍,和印度的邊境線長達2640公里。

  英國入侵巴拉克宰的時候,也曾試圖封鎖俄羅斯邊境,切斷俄羅斯對巴拉克宰的援助,最終因兵力不足被迫放棄。

  英國要是跟第二次布爾戰爭那樣,從全世界調集兵力到巴拉克宰,沒準也能把巴拉克宰征服。

  英國打布爾戰爭是因為蘭德金礦。

  巴拉克宰沒有任何值得英國加大投入的資源,三次入侵巴拉克宰,最長一次也才只堅持了三年。

  現在換成俄羅斯,如果也像英國那樣,喬治也不知道能堅持多久。

  遵循國際傳統,在占領巴拉克宰首都之後,俄羅斯宣布戰爭結束。

  瓦西里想直接吞併巴拉克宰,這也是俄羅斯傳統,吃到嘴裡的肉,無論如何不會吐出來。

  喬治不急,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教就會。

  和喬治預料中的一樣,占領巴拉克宰首都,並不意味著戰爭結束,巴拉克宰人依舊在反抗。

  安德烈終於暴露了性格中暴虐的那一面,只要有俄軍遇襲,就以遇襲地為中心,將周圍的巴拉克宰部落全部摧毀,徹底消滅巴拉克宰人的反抗意志。

  這也不是俄羅斯首創,英軍在第二次布爾戰爭中也是這麼幹的。

  這種戰術也不會總是奏效。

  5月29號,一名俄羅斯軍官在執行任務中遭遠距離狙殺,俄軍出動1500人整整搜了三天才找到兇手的藏身地。

  指揮官想抓活的,在陣亡了6人後,指揮官下令開炮,最終只在廢墟里找到了一些人體組織,以及一把被炸毀的尤里耶夫步槍。

  不用問,這步槍肯定也是俄羅斯援助的。

  讓俄軍難受的是,襲擊地點周圍十公里之內的巴拉克宰部落都已經被全部摧毀。

  安德烈不得不承認,想徹底征服巴拉克宰,除非把巴拉克宰人全部殺光。

  「不可能,我們只需將最具勇氣的巴拉克宰人全部幹掉,剩餘的巴拉克宰人自然會徹底臣服。」

  瓦西里也知道,征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1772年至1795年,俄羅斯和德意志、奧匈帝國三度瓜分波蘭,波蘭徹底滅亡。

  波蘭人並沒有屈服,一直到一百年後還在抗爭,直到喬治拉攏分化,又將剩餘的波蘭人全部打散後,遷往俄羅斯內陸地區,華沙的叛亂才告一段落。

  巴拉克宰搞不好又是下一個華沙。

  安德烈看喬治,希望喬治能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

  「和巴拉克宰進行談判吧,扶植一個傾向於我們的政府,然後我們就退兵,還政於巴拉克宰人。」

  喬治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這樣我們得到了什麼?」

  瓦西里不甘心。

  「除了以大欺小的惡名一無所獲,但至少我們及時止損,不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喬治牢牢控制內志不放,是因為內志地下有石油。

  巴拉克宰有的,俄羅斯都不缺,由於巴拉克宰是內陸國,俄羅斯甚至不會獲得入海口。

  瓦西里不甘心就此收手,於是俄軍就在巴拉克宰多駐紮了一個月。

  6月27號,俄軍一支巡邏隊在巴印邊境遭襲擊,20餘人死亡,等援軍趕到,敵人已經消失無蹤。

  這肯定就不是單槍匹馬的獨狼式襲擊了,對方肯定是有組織的軍隊。

  俄軍又派出軍隊進行地毯式搜索,同樣一無所獲。

  既然如此,就只有一個可能,敵人來自印度境內。

  這倒未必是印度人,也可能是逃入印度境內的巴拉克宰軍隊。

  瓦西里這時候才終於想起,英軍入侵巴拉克宰的時候,俄羅斯也曾允許巴拉克宰反抗軍進入俄羅斯休整補給。

  「混蛋!該死的英國人,我要將這些混蛋趕盡殺絕!」

  瓦西里瘋狂咆哮,恨不得立即和英國開戰。

  「減少巡邏隊出動的頻率,用巴拉克宰人對付巴拉克宰人。」

  喬治只能儘量減少俄軍的傷亡。


  俄軍龜縮不出,確實能減少被襲擊的頻率。

  可是用巴拉克宰人對付巴拉克宰人,等同於將城市之外的廣大地區拱手讓給反抗軍,城市淪為孤島,更利於反抗軍行動。

  「增兵,我們一定要徹底征服巴拉克宰。」

  瓦西里現在是騎虎難下,後悔不迭。

  早知道巴拉克宰人如此難纏,當初就不應該入侵巴拉克宰。

  可這又能怪誰,喬治多次提醒,瓦西里和安德烈就跟中了邪一樣一意孤行,根本聽不進喬治的話,瓦西里現在只能一條路走到黑,才能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喬治不跟英國人在巴拉克宰糾纏,英國能拆俄軍的牆角,喬治就能在非洲挖英國的承重牆。

  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被英法瓜分,英國的到了坦葛尼喀和西南非洲。

  西南非洲資源貧瘠,被英國又委託給南非管理。

  坦葛尼喀面積93.7萬平方公里,資源極其豐富,英國直轄,投入巨資進行開發。

  坦葛尼喀和蘇丹之間的東非保護地,也是英國殖民地。

  五月中,東非保護地爆發起義,當地總督派兵鎮壓,不僅沒有平息叛亂,政府軍反被叛軍全殲。

  消息傳到倫敦,聯合政府陷入分裂。

  為阻止英國陷入軍備競賽,麥克唐納1932年的日內瓦裁軍會議中承諾,英國會率先裁軍。

  對於英國的情況來說,裁軍的決定肯定是正確的。

  可這也造成倫敦想往東非派出援兵時,卻無兵可派。

  聯合政府的保守黨部長們,將責任歸咎於首相麥克唐納。

  麥克唐納很無辜,他雖然是首相,真正掌控權力的是前首相斯坦利·鮑德溫,以及被視為鮑德溫接班人的財相內維爾·張伯倫。

  裁軍的決定雖然是由麥克唐納發起,卻是鮑德溫和張伯倫策劃的,麥克唐納慘遭甩鍋。

  聯合政府內遭保守黨背刺的同時,工黨也攻擊麥克唐納是工黨歷史上最大的叛徒,邱吉爾指責麥克唐納對俄羅斯過分軟弱,麥克唐納自己的身體健康也大不如前。

  從今年初,麥克唐納在發言時就開始含混不清,毒舌媒體描述為:無人知道首相要在下院說什麼,而當他發言的時候,也沒有人聽得明白。

  內憂外患中,麥克唐納以健康為由被迫辭職。

  英國國王照例,對麥克唐納進行挽留。

  麥克唐納心灰意冷,不僅不再擔任英國首相,表示要徹底退出政壇。

  喬治五世沒有再挽留,責成斯坦利·鮑德溫繼續組閣。

  斯坦利·鮑德溫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出訪俄羅斯。

  這很不尋常,之前的英國首相,第一個出訪的國家通常是法國,不會將俄羅斯擺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上。

  這是鮑德溫第三次擔任英國首相,前兩次鮑德溫第一個出訪的國家都是法國。

  自經濟危機爆發後,俄羅斯對歐洲局勢的作用已經愈發明顯,如果俄德聯手,將左右歐洲大陸局勢。

  如果俄羅斯重回英法聯盟,那麼同樣可以決定歐洲的命運。

  瓦西里罵歸罵,對鮑德溫還是很重視的,在君士坦丁堡為鮑德溫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喬治以身體不適為由,沒有前往君士坦丁堡。

  鮑德溫卻直接提出,希望到亞歷山大探望「生病」的喬治。

  「告訴他我感染了風寒,不宜見客。」

  喬治不想見鮑德溫,猜都能猜得出鮑德溫想說什麼。

  無非就是德國威脅論。

  俄羅斯強大的時候,英國人鼓吹俄羅斯威脅論。

  拿破崙如日中天的時候,同樣是英國組建反法聯盟。

  現在又輪到德國了,英國人無論如何,都要給歐洲製造一個敵人。

  「鮑德溫還是很有誠意的,希望和我們重建歐洲安全。」

  彼得參加了鮑德溫的歡迎儀式,和鮑德溫進行了深入而又友好的交流,接受了鮑德溫的訪問邀請。

  鮑德溫提出了一系列條件,其中包括英軍部隊和俄軍的聯合演習。

  高爾察克接受了鮑德溫的邀請,皇家海軍還是挺強大的。


  彼得婉拒。

  英國空軍對於俄羅斯空軍來說毫無可取之處,彼得擔心俄軍沾染英軍的習氣。

  英軍的有些個傳統,即便寫到小說里都會404.

  「英國自身就是歐洲安全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有什麼可聊的——」

  喬治懶得和鮑德溫虛與委蛇。

  「我們可以嘗試進行一些利益交換。」

  彼得擔心被困在巴拉克宰的俄軍。

  巴拉克宰的游擊戰術確實很噁心,俄軍只要離開城市,隨時可能遭到偷襲。

  城市也不再安全,就在剛剛,位於巴拉克宰首都的俄軍營地遭到巴拉克宰反抗軍的炸彈襲擊,兩名哨兵被炸死。

  俄軍和巴拉克宰首都的地面通道已經徹底斷絕,只能用空軍向巴拉克宰首都駐軍運送補給。

  一個星期前,機場遭到反抗軍炮擊,幸虧炮彈落在空地上,並沒有造成損失。

  這肯定不是好兆頭。

  這一次是空地,下一次如果炮彈落到跑道上呢?

  運輸機不是戰鬥機,對於跑道的要求是很嚴格的。

  「呵——」

  喬治不打算交換,利用這個機會,讓俄軍這些自信爆棚的將軍們吃點苦頭也好。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