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悍將奮勇
隨著孫策一聲令下,蔣欽立即率部向高坡上的土堡發起了猛烈攻勢。
他部下猛將周泰因為陷陣奪旗,獲得首功,被提拔成了司馬。但他軍中人才濟濟,他很快又選拔出了一員猛將鮮于丹擔任選鋒。
鮮于丹看這個名字便知道他也是從北方逃難過來的猛士。歷史上他正是跟隨呂蒙取長沙、桂陽、零陵三軍的主要將領之一。
如今他擔任屯長,親自身先士卒,頂著櫓盾沖向了土堡下方。
就算是冷兵器戰場,士卒也不是時刻排成了密集方陣。尤其是這種攻城戰,鴛鴦陣士卒每隊都將兩面櫓盾豎起在前方,弓箭手躲在櫓盾後面射擊。一隊一隊緩緩向前推進。
而蔣欽則直接帶了一屯士卒和一屯弓弩手繞到了土堡東壁的燧台,這裡是土堡的最高點,下面還有碉式角樓聳立,土堡守軍的弓箭手聚集在其中,從側翼不斷射擊,殺傷了十幾名正面進攻的鮮于丹部下,威脅極大。
蔣欽率部抵近,大吼一聲:「弓弩手集結,給我集中兵力壓制此地。」
上百名弓弩手立即排列開陣勢,對準不到兩丈高的燧台,弓弩齊發,燧台上的五名守軍瞬間死傷慘重,一名士卒直接中箭而死,兩名士卒也中箭受傷,臉色蒼白,驚恐不已的臥倒在牆垛下方躲避箭雨。
精銳弓弩手的意義在這一刻終於展現,士卒們訓練有素,箭術卓越,六十步靶能六中其三,在戰場上也有個三中其一的概率。更何況,這城牆總共才兩丈高。
上百名弓弩手攢射,箭矢亂下,上面根本無立足之地。只有角樓的窗口裡還能有幾名弓弩手間歇的射出幾箭,但面對如潮水般湧來的大軍,這寥寥幾根箭矢在戰場上根本難影響大局。
鴛鴦陣的一面面櫓盾扎在了城牆下面,隊裡的兩名弓箭手都躲在盾後方,向著城牆上投射箭矢。
蔣欽則身先士卒,帶領一群士卒頭頂圓牌,抵近城牆,硬頂著矢石,以手中鑿、錘瘋狂攻擊城牆。
這是冷兵器戰爭最常見的攻城方式,哪怕到了大明,立國之戰中也經常會遇到這種戰術,將士奮武,砍穿城牆,守軍不得不用木板、芭蕉擋住缺口。
之所以有這種戰術,是因為城牆大部分都是由夯土製成的。一些變態的將領為了保證城牆質量,將築城者跟檢驗者分成兩組互殺。夯土城牆,如果用錐子插進城牆一寸,那麼築牆的人就要被殺死;如果錐子插不進去,那麼使用錐子的人就要被殺死。
數以百計的士卒瘋狂鑿牆,哪怕一人一寸,城牆也是在泥土紛飛。
守城將領焦急的在城牆上到處巡視,他守的這座戍堡並不堅固,才剛建起不足一年,城牆很多地方都非常單薄。一旦城牆被砍開一道缺口,他根本就沒有重新修復的機會。
因為這個小戍堡當中,只能屯兵一百餘人。如今戰事緊迫,才將人數翻了一倍。但即便兩百人也根本堵不住缺口,一個攻勢狂潮過後就全軍覆沒了。
這兩百人當中只有幾十名弓弩手,數量不及,射術也遠不如城下一隊一隊的精銳弓弩手。
而且蔣欽也是一員良將,他集中兵力在大量弓弩手的掩護下進攻,城牆上守卒甚至無立足之地。
城門無法打開,士卒無法出戰驅散攻城敵軍,這樣死守下去,久守必失!
他只能焦急的期待江北大軍能夠及時前來救援。外無必救之師,則內務必守之城。
而此時,在當利水北岸的張英要比他還急。
孫策大軍來的實在是太快了,快到他根本來不及增援南岸的土堡。裡面可沒有青壯百姓,只有兩百多名士卒,被上千敵軍圍住,不斷消耗,必定會淪陷。這座土堡倉促建成,城防實在是太矮小簡陋了。城牆只有一兩丈,根本擋不住敵軍弓箭。
而一旦土堡被攻破,橫江鐵索必然不保,整個揚浦防線都將土崩瓦解,全軍有倒懸之危。
但張英此刻急到口舌生瘡也毫無辦法,因為孫策大軍就守在江對岸,他冒然進軍結局只有一個,被半渡而擊之。
兩支旌旗招展的軍隊就在當利水兩岸隔江對峙,雙方將士叫囂大罵,但心態卻是截然不同。孫策將士耀武揚威,得意洋洋。而張英所部則憤怒叫囂,大罵不止。
一名游騎斥候策馬趕至張英面前,稟報導:「校尉,當利江上的三處浮橋,已經被孫策軍隊阻斷兩處,只有最遠的懸橋還沒被孫策軍隊占據,但距此地有十二里之遠。」
張英怒罵道:「距離此地有十二里那是孫策故意留下的。我們大軍繞路十二里,孫策就敢從這裡渡江,直驅我方大營。」
一旁親衛焦急問道:「那該如何是好?戍堡里只有戍卒一兩百人,被上千敵軍圍困,陷落只是遲早之事。校尉您的長子憲還在其中。」
張英也已經束手無策,孫策大軍其疾如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徑進而至,已經徹底占據了天時、地利。
此軍爭之勝也。是兵法上,所有將領都追求的境界。
戰爭勝負從來不僅僅止於兩軍的正面搏殺,軍隊迅捷,執行果斷,在絕大部分時候都比短兵相接更加重要。行軍打仗,永遠是行軍在前!
面對如此局勢,張英只能大吼道:「唯今之計,只有死戰向前,諸軍爭奮方能擊破敵軍。敵軍猝至,受阻堅城,銳氣已墮,又勢單力薄。即刻浮橋緊渡,進兵破敵,建功立業就在今日!」
張英不是庸將,他部下奮勇向前,分兩路進兵。
但渡橋作戰,守方實在是占據了太大優勢。張飛率領二十多名騎兵首在當陽橋前,就嚇得曹軍精銳不敢追擊。隋朝名將麥鐵杖率精銳府兵渡橋作戰尚且戰死沙場,要靠後續源源不斷的大軍進攻才成功渡江。
孫策所部將士守在江畔,如凌操所言,以逸待勞,殺傷敵軍甚眾。橋面上死屍狼藉,鮮血染紅了整座浮橋,流入濤濤江水之中,不斷有士卒墜落江面,當利水中,江面流血!
張英親自扶旗站在橋頭激勵將士,大吼道:「敵軍箭矢有限,區區百餘人,必擋不住我軍千人!」
本來因為敵軍弓弩亂發而潰退下來的士卒,聞言也是勇氣復振。揚浦寨守軍雖然不如牛渚營人數眾多,但亦有三千餘眾。
這麼龐大的部隊規模,堵牆而進,也不是區區百餘弓弩手可以阻擋的。
張英戰意果決,己方有戍堡鉗制敵軍,迫使其分兵對壘。大軍規模五六倍於敵方,若此戰不能勝,被敵軍砍斷了橫江鐵索,大軍雲集而至,那就更沒有勝利希望了。
所以哪怕傷亡慘重,他依舊激烈將士向前猛攻。
而在江南岸,孫策乘馬站在一處土坡上,看著激烈焦灼、血流成河的戰事,跟附近將校感慨道:「這張英著實也算得一員悍將,麾下將士捨死忘生,驍勇奮戰,若非我軍迅捷,搶占地利,這一戰勝之不易。」
陳武主動請戰,說道:「將軍,弓弩手箭矢已盡。雙方將士慘烈廝殺,焦灼難分。我請步行助戰,摧鋒折銳,擊退敵軍這一次攻勢。」
孫策眉頭一抬,笑著看向陳武。這是真正強軍應該有的樣子。
敢打敢戰,上馬尋機,下馬步射,堵牆而進,一往無前。
孫策一直認為中原五千年,盛唐的軍隊應該是最完美,最符合他心目中理想強軍模樣的。
悍而無畏,戰意果決,敢於刺刀見血,猛烈進攻。比如李世勣滅薛延陀之戰,唐軍精騎六千追殺數百里,遭遇薛延陀主力,敵軍萬矢俱發,唐馬多死。於是李世勣命士卒皆下馬,執長槊結陣沖之,遂大敗敵軍,斬首斬首三千餘級,俘獲五萬餘人及馬一萬五千匹。
有這種高昂士氣,作戰意志,和剽悍之氣,敢於死戰,就算放到全世界任何冷兵器時代,這都是最頂尖的存在。
如今陳武有這種豪氣,孫策自然是欣然支持:「可!下令右翼士卒後撤,你率部接替,給我擊潰敵軍!」
陳武立即率領所部二十餘名玄甲騎士向前,在右翼下馬列陣。
守橋作戰,士兵們並沒有死守在橋頭,擋住敵軍不讓敵軍突破,那簡直是血肉消耗,發揮不出己方的地利優勢來。
前線指揮的屯長是主動後撤了二十餘步,讓出了一片區域,然後三面合圍,密密麻麻的長矛、重戟鋒刃對準中間。
敵軍每個方陣進來,左右兩翼都要面臨大量長兵的攢刺圍殺。
而弓弩手更是使用了界橋之戰,公孫瓚最經典的戰法。分散在兩翼,右射左,左射右,敵軍湧來的路上就被箭矢不斷殺傷,鮮血灑滿橋面。
當然敵軍也嘗試過,弓箭手在櫓盾的掩護下抵近射擊,意圖用密密麻麻的箭雨一掄擊潰正面守軍,實現突破。
但橋面的寬度實在是太限制他們的陣型,最多四人並列,一波箭雨射過來效果非常有限,但倒是他們擁擠在一處,被孫策軍中前線一名什長率部突進,長兵、重戟猛烈進攻,打的死傷慘重,潰不成軍,大量精銳弓弩手被擠落江水。
於是戰事便焦灼下來,張英所部徒卒,一隊一隊的衝殺過來,擁擠在橋頭這片空地上,奮短兵藤牌而戰。
陳武所部與右翼將士完成交替,接管陣線,就見戰場上已經死傷數百人,死者枕藉,堆屍數尺,敵軍士卒的草履踩在猩紅滑膩的屍骸上,甚至站不穩。
陳武站在陣前,高舉長槊,大吼一聲:「勠力同心,殺敵制勝!諸位將士,隨我陷陣破敵!」
話畢他便身先士卒,直接沖向了敵軍密集之處,長槊豎劈而下,狂暴的攻勢直接將敵軍士卒腦袋砸進了胸膛之中。
這一幕簡直驚悚,左右敵軍無不震怖。
而陳武身後士卒則士氣大振,將士們最喜歡跟隨的便是這種身先士卒的猛將,一句跟我上,勝過千言萬語!
身披重鎧的玄甲精銳堵牆而進,長槊攢刺,所向無前。
張英所部士卒根本無法擋住對方這一往無前的氣勢,密密麻麻的長槊刺下,當其鋒刃者無不立斃。
一直勉力維持的陣線被這支精銳甲士的猛烈突擊徹底擊潰,陣線土崩瓦解,後方的士卒知道已抵擋不住,皆丟了旌旗、長兵,拼命的向浮橋潰逃。
亂兵擁擠在橋頭,更加劇了死亡。孫策所部將士奮殺向前,長矛三面攢刺,密密麻麻的潰兵甚至沒能反抗便身後中刃,倒在血泊之中,橋頭甚至堆起了一座一丈有餘的屍山。
僥倖逃脫的亂兵,皆是驚魂不定,後怕不已的在橋面上向後奔逃。
而孫策所部大勝一陣,則在橋頭搖旗吶喊,耀武揚威,陳武更是高舉染血的長槊在橋面上來回炫耀,向敵軍叫罵挑釁。
孫策大軍以逸待勞,優勢極大。
但將士們耀武揚威不久,敵軍就又派出一部士卒,戰意堅定的掩殺過來。
陳武猙獰的面龐上都露出難以抑制的驚詫。
楊驍興奮的大吼:「敵軍又來給我們送戰功了!將士們,臨陣對敵,都給我振奮士氣,直砍直刺,莫要輸給鮮于烈他們。」
陳武面色凝重的走下橋頭,對所有甲士下令:「全軍上馬,沒有你們想的那麼簡單。跟我去見將軍。」
楊驍笑著轉身,帶領所部士兵前往騎馬。可沒走幾步,他笑容忽然凝在了臉上,手指高坡上的大纛,驚駭問道:「大纛下的令旗,軍令是不是全軍後撤?」
下一刻,刺耳的鳴金聲在中軍響起。
聞鼓而進,聞金而止,是全軍後撤無疑了!
鮮于烈在一旁跑過,用力拉了一把楊驍胳膊:「發什麼呆呢,快上馬!」
楊驍連忙向著戰馬所在處狂奔而去,憤懣不已的大喊:「我們正占盡上風,為什麼要撤退!」
陳武也滿是不可思議,帶著玄甲士卒疾速返回大纛之下,見到孫策已經跨馬,中軍將士正在匆忙後撤,焦急的問道:「將軍,將士們正欲奮勇擊潰敵軍,為什麼忽然撤軍啊?」
他部下猛將周泰因為陷陣奪旗,獲得首功,被提拔成了司馬。但他軍中人才濟濟,他很快又選拔出了一員猛將鮮于丹擔任選鋒。
鮮于丹看這個名字便知道他也是從北方逃難過來的猛士。歷史上他正是跟隨呂蒙取長沙、桂陽、零陵三軍的主要將領之一。
如今他擔任屯長,親自身先士卒,頂著櫓盾沖向了土堡下方。
就算是冷兵器戰場,士卒也不是時刻排成了密集方陣。尤其是這種攻城戰,鴛鴦陣士卒每隊都將兩面櫓盾豎起在前方,弓箭手躲在櫓盾後面射擊。一隊一隊緩緩向前推進。
而蔣欽則直接帶了一屯士卒和一屯弓弩手繞到了土堡東壁的燧台,這裡是土堡的最高點,下面還有碉式角樓聳立,土堡守軍的弓箭手聚集在其中,從側翼不斷射擊,殺傷了十幾名正面進攻的鮮于丹部下,威脅極大。
蔣欽率部抵近,大吼一聲:「弓弩手集結,給我集中兵力壓制此地。」
上百名弓弩手立即排列開陣勢,對準不到兩丈高的燧台,弓弩齊發,燧台上的五名守軍瞬間死傷慘重,一名士卒直接中箭而死,兩名士卒也中箭受傷,臉色蒼白,驚恐不已的臥倒在牆垛下方躲避箭雨。
精銳弓弩手的意義在這一刻終於展現,士卒們訓練有素,箭術卓越,六十步靶能六中其三,在戰場上也有個三中其一的概率。更何況,這城牆總共才兩丈高。
上百名弓弩手攢射,箭矢亂下,上面根本無立足之地。只有角樓的窗口裡還能有幾名弓弩手間歇的射出幾箭,但面對如潮水般湧來的大軍,這寥寥幾根箭矢在戰場上根本難影響大局。
鴛鴦陣的一面面櫓盾扎在了城牆下面,隊裡的兩名弓箭手都躲在盾後方,向著城牆上投射箭矢。
蔣欽則身先士卒,帶領一群士卒頭頂圓牌,抵近城牆,硬頂著矢石,以手中鑿、錘瘋狂攻擊城牆。
這是冷兵器戰爭最常見的攻城方式,哪怕到了大明,立國之戰中也經常會遇到這種戰術,將士奮武,砍穿城牆,守軍不得不用木板、芭蕉擋住缺口。
之所以有這種戰術,是因為城牆大部分都是由夯土製成的。一些變態的將領為了保證城牆質量,將築城者跟檢驗者分成兩組互殺。夯土城牆,如果用錐子插進城牆一寸,那麼築牆的人就要被殺死;如果錐子插不進去,那麼使用錐子的人就要被殺死。
數以百計的士卒瘋狂鑿牆,哪怕一人一寸,城牆也是在泥土紛飛。
守城將領焦急的在城牆上到處巡視,他守的這座戍堡並不堅固,才剛建起不足一年,城牆很多地方都非常單薄。一旦城牆被砍開一道缺口,他根本就沒有重新修復的機會。
因為這個小戍堡當中,只能屯兵一百餘人。如今戰事緊迫,才將人數翻了一倍。但即便兩百人也根本堵不住缺口,一個攻勢狂潮過後就全軍覆沒了。
這兩百人當中只有幾十名弓弩手,數量不及,射術也遠不如城下一隊一隊的精銳弓弩手。
而且蔣欽也是一員良將,他集中兵力在大量弓弩手的掩護下進攻,城牆上守卒甚至無立足之地。
城門無法打開,士卒無法出戰驅散攻城敵軍,這樣死守下去,久守必失!
他只能焦急的期待江北大軍能夠及時前來救援。外無必救之師,則內務必守之城。
而此時,在當利水北岸的張英要比他還急。
孫策大軍來的實在是太快了,快到他根本來不及增援南岸的土堡。裡面可沒有青壯百姓,只有兩百多名士卒,被上千敵軍圍住,不斷消耗,必定會淪陷。這座土堡倉促建成,城防實在是太矮小簡陋了。城牆只有一兩丈,根本擋不住敵軍弓箭。
而一旦土堡被攻破,橫江鐵索必然不保,整個揚浦防線都將土崩瓦解,全軍有倒懸之危。
但張英此刻急到口舌生瘡也毫無辦法,因為孫策大軍就守在江對岸,他冒然進軍結局只有一個,被半渡而擊之。
兩支旌旗招展的軍隊就在當利水兩岸隔江對峙,雙方將士叫囂大罵,但心態卻是截然不同。孫策將士耀武揚威,得意洋洋。而張英所部則憤怒叫囂,大罵不止。
一名游騎斥候策馬趕至張英面前,稟報導:「校尉,當利江上的三處浮橋,已經被孫策軍隊阻斷兩處,只有最遠的懸橋還沒被孫策軍隊占據,但距此地有十二里之遠。」
張英怒罵道:「距離此地有十二里那是孫策故意留下的。我們大軍繞路十二里,孫策就敢從這裡渡江,直驅我方大營。」
一旁親衛焦急問道:「那該如何是好?戍堡里只有戍卒一兩百人,被上千敵軍圍困,陷落只是遲早之事。校尉您的長子憲還在其中。」
張英也已經束手無策,孫策大軍其疾如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徑進而至,已經徹底占據了天時、地利。
此軍爭之勝也。是兵法上,所有將領都追求的境界。
戰爭勝負從來不僅僅止於兩軍的正面搏殺,軍隊迅捷,執行果斷,在絕大部分時候都比短兵相接更加重要。行軍打仗,永遠是行軍在前!
面對如此局勢,張英只能大吼道:「唯今之計,只有死戰向前,諸軍爭奮方能擊破敵軍。敵軍猝至,受阻堅城,銳氣已墮,又勢單力薄。即刻浮橋緊渡,進兵破敵,建功立業就在今日!」
張英不是庸將,他部下奮勇向前,分兩路進兵。
但渡橋作戰,守方實在是占據了太大優勢。張飛率領二十多名騎兵首在當陽橋前,就嚇得曹軍精銳不敢追擊。隋朝名將麥鐵杖率精銳府兵渡橋作戰尚且戰死沙場,要靠後續源源不斷的大軍進攻才成功渡江。
孫策所部將士守在江畔,如凌操所言,以逸待勞,殺傷敵軍甚眾。橋面上死屍狼藉,鮮血染紅了整座浮橋,流入濤濤江水之中,不斷有士卒墜落江面,當利水中,江面流血!
張英親自扶旗站在橋頭激勵將士,大吼道:「敵軍箭矢有限,區區百餘人,必擋不住我軍千人!」
本來因為敵軍弓弩亂發而潰退下來的士卒,聞言也是勇氣復振。揚浦寨守軍雖然不如牛渚營人數眾多,但亦有三千餘眾。
這麼龐大的部隊規模,堵牆而進,也不是區區百餘弓弩手可以阻擋的。
張英戰意果決,己方有戍堡鉗制敵軍,迫使其分兵對壘。大軍規模五六倍於敵方,若此戰不能勝,被敵軍砍斷了橫江鐵索,大軍雲集而至,那就更沒有勝利希望了。
所以哪怕傷亡慘重,他依舊激烈將士向前猛攻。
而在江南岸,孫策乘馬站在一處土坡上,看著激烈焦灼、血流成河的戰事,跟附近將校感慨道:「這張英著實也算得一員悍將,麾下將士捨死忘生,驍勇奮戰,若非我軍迅捷,搶占地利,這一戰勝之不易。」
陳武主動請戰,說道:「將軍,弓弩手箭矢已盡。雙方將士慘烈廝殺,焦灼難分。我請步行助戰,摧鋒折銳,擊退敵軍這一次攻勢。」
孫策眉頭一抬,笑著看向陳武。這是真正強軍應該有的樣子。
敢打敢戰,上馬尋機,下馬步射,堵牆而進,一往無前。
孫策一直認為中原五千年,盛唐的軍隊應該是最完美,最符合他心目中理想強軍模樣的。
悍而無畏,戰意果決,敢於刺刀見血,猛烈進攻。比如李世勣滅薛延陀之戰,唐軍精騎六千追殺數百里,遭遇薛延陀主力,敵軍萬矢俱發,唐馬多死。於是李世勣命士卒皆下馬,執長槊結陣沖之,遂大敗敵軍,斬首斬首三千餘級,俘獲五萬餘人及馬一萬五千匹。
有這種高昂士氣,作戰意志,和剽悍之氣,敢於死戰,就算放到全世界任何冷兵器時代,這都是最頂尖的存在。
如今陳武有這種豪氣,孫策自然是欣然支持:「可!下令右翼士卒後撤,你率部接替,給我擊潰敵軍!」
陳武立即率領所部二十餘名玄甲騎士向前,在右翼下馬列陣。
守橋作戰,士兵們並沒有死守在橋頭,擋住敵軍不讓敵軍突破,那簡直是血肉消耗,發揮不出己方的地利優勢來。
前線指揮的屯長是主動後撤了二十餘步,讓出了一片區域,然後三面合圍,密密麻麻的長矛、重戟鋒刃對準中間。
敵軍每個方陣進來,左右兩翼都要面臨大量長兵的攢刺圍殺。
而弓弩手更是使用了界橋之戰,公孫瓚最經典的戰法。分散在兩翼,右射左,左射右,敵軍湧來的路上就被箭矢不斷殺傷,鮮血灑滿橋面。
當然敵軍也嘗試過,弓箭手在櫓盾的掩護下抵近射擊,意圖用密密麻麻的箭雨一掄擊潰正面守軍,實現突破。
但橋面的寬度實在是太限制他們的陣型,最多四人並列,一波箭雨射過來效果非常有限,但倒是他們擁擠在一處,被孫策軍中前線一名什長率部突進,長兵、重戟猛烈進攻,打的死傷慘重,潰不成軍,大量精銳弓弩手被擠落江水。
於是戰事便焦灼下來,張英所部徒卒,一隊一隊的衝殺過來,擁擠在橋頭這片空地上,奮短兵藤牌而戰。
陳武所部與右翼將士完成交替,接管陣線,就見戰場上已經死傷數百人,死者枕藉,堆屍數尺,敵軍士卒的草履踩在猩紅滑膩的屍骸上,甚至站不穩。
陳武站在陣前,高舉長槊,大吼一聲:「勠力同心,殺敵制勝!諸位將士,隨我陷陣破敵!」
話畢他便身先士卒,直接沖向了敵軍密集之處,長槊豎劈而下,狂暴的攻勢直接將敵軍士卒腦袋砸進了胸膛之中。
這一幕簡直驚悚,左右敵軍無不震怖。
而陳武身後士卒則士氣大振,將士們最喜歡跟隨的便是這種身先士卒的猛將,一句跟我上,勝過千言萬語!
身披重鎧的玄甲精銳堵牆而進,長槊攢刺,所向無前。
張英所部士卒根本無法擋住對方這一往無前的氣勢,密密麻麻的長槊刺下,當其鋒刃者無不立斃。
一直勉力維持的陣線被這支精銳甲士的猛烈突擊徹底擊潰,陣線土崩瓦解,後方的士卒知道已抵擋不住,皆丟了旌旗、長兵,拼命的向浮橋潰逃。
亂兵擁擠在橋頭,更加劇了死亡。孫策所部將士奮殺向前,長矛三面攢刺,密密麻麻的潰兵甚至沒能反抗便身後中刃,倒在血泊之中,橋頭甚至堆起了一座一丈有餘的屍山。
僥倖逃脫的亂兵,皆是驚魂不定,後怕不已的在橋面上向後奔逃。
而孫策所部大勝一陣,則在橋頭搖旗吶喊,耀武揚威,陳武更是高舉染血的長槊在橋面上來回炫耀,向敵軍叫罵挑釁。
孫策大軍以逸待勞,優勢極大。
但將士們耀武揚威不久,敵軍就又派出一部士卒,戰意堅定的掩殺過來。
陳武猙獰的面龐上都露出難以抑制的驚詫。
楊驍興奮的大吼:「敵軍又來給我們送戰功了!將士們,臨陣對敵,都給我振奮士氣,直砍直刺,莫要輸給鮮于烈他們。」
陳武面色凝重的走下橋頭,對所有甲士下令:「全軍上馬,沒有你們想的那麼簡單。跟我去見將軍。」
楊驍笑著轉身,帶領所部士兵前往騎馬。可沒走幾步,他笑容忽然凝在了臉上,手指高坡上的大纛,驚駭問道:「大纛下的令旗,軍令是不是全軍後撤?」
下一刻,刺耳的鳴金聲在中軍響起。
聞鼓而進,聞金而止,是全軍後撤無疑了!
鮮于烈在一旁跑過,用力拉了一把楊驍胳膊:「發什麼呆呢,快上馬!」
楊驍連忙向著戰馬所在處狂奔而去,憤懣不已的大喊:「我們正占盡上風,為什麼要撤退!」
陳武也滿是不可思議,帶著玄甲士卒疾速返回大纛之下,見到孫策已經跨馬,中軍將士正在匆忙後撤,焦急的問道:「將軍,將士們正欲奮勇擊潰敵軍,為什麼忽然撤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