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由工部出資,在長安城的曲江池中設計圖中之物,名為水運儀象台……」

  「若你所言得到試驗,於天文地理意義重大,朕必大加獎賞。」

  李瑄向諸葛興說道,並對他進行鼓舞。

  不求和後世的水運儀象台一樣,但只要可以建築完成,李瑄就會指點完成天文鐘。

  「謝至尊賜名,只要資費充足,草民必會創造出讓至尊滿意的器械……」

  諸葛興驚喜地拜道。

  至尊先後兩次封爵,震動整個工匠司。

  他覺得自己的偉大理想完成,一定會有機會。

  「蒼穹之上,浩瀚無垠。若河圖洛書,難解窮盡。由日月星辰,到山河大地,並實用於人間。任重而道遠!」

  李瑄又向諸葛興說出這番話。

  水運儀象台的發明,利用到機械、物理,這都是李瑄想看到的。

  他需要引導人們的基礎知識,對諸多種種,進行創作。

  「草民有許多靈感,也有追求完美之心。必謹記至尊的真言。」

  諸葛興再次一拜。

  他們工匠家庭,遇到這樣的真龍天子是幸運。

  他覺得至尊是聖慧之人,一切都不能逃脫至尊的法眼。

  諸葛興將傾盡所能去展現。

  李瑄又觀看一些物品後,將工匠們聚集在一起。

  「朕以天下為懷,望諸工匠能再接再礪,精益求精。今視察工匠司,收穫頗多。諸位也都是棟樑之材,諸多物品令朕耳目一新。」

  「朕再次承諾,不論出如何身,能創新發明者,賞絹錢、金銀珠寶、封官職、予宅邸。若器械之便、工藝之精,可富國者、利民者,賜予爵位。朕望諸位竭才盡智,傾囊相授徒弟,使技藝不斷精進……」

  李瑄娓娓地向匠人們說道。

  此時此刻,工匠們已知道,如何才能得到爵位。

  以陳三年、夏全這樣,依做標準。

  當證實李瑄的詔書不是說說而已,天下的匠人會更加賣力。

  也會有聰明的人,將諸多技藝,當成自己奮鬥的目標。

  一番勉勵後,李瑄心滿意足地離開工匠司。

  隔日,李瑄再次前往牛首山下巡視。

  現在牛首山不但有火藥工廠,還有一個火槍廠。

  由大唐名匠公輸青子,帶領團隊研究火槍。

  以銅管的火繩槍為主。

  當前的能力,太先進還無法製造。

  作為神臂弩的發明者,直接讓公輸青子玩火藥,屬實有點為難他了。所以李瑄將火繩槍的創意告訴公輸青子。

  初代火繩槍沒有神臂弩好使,但卻是槍械發展繞不過的路程。

  強弩已到盡頭,槍械才剛剛起步。

  公輸青子很有創造力,也有開拓精神。他在得知火藥的妙用後,立刻就被這些黑色的粉末吸引。

  震天雷的威力,將公輸青子驚醒。

  他暗自發誓,一定不負至尊的重託,將火繩槍創造出來。

  「轟隆……」

  火炮廠外,一個碗口大小的「青銅管子」射出一發「炮彈」,在百丈外爆炸。

  地動山搖,黑煙滾滾,塵土四濺。

  李瑄滿意地點了點頭。

  終於將最簡單的大炮弄出來了。

  跳過竹筒,直接用金屬製造炮筒。

  而青銅製火炮的筒壁的熔點高,耐燒蝕性好,抗壓力強,不易炸裂,能夠適應因火藥性能的改良和裝藥量的增多而增加的膛壓。

  火炮的使用壽命也很長。

  另外,火炮的筒壁打磨地十分光滑,一發炮彈打出去後,十分容易清理。

  火炮出現後,才意味著火藥正式走上歷史的舞台。

  之前李瑄炸回紇騎兵,包含著一些運氣。

  試想,如果有數十門碗口大小的青銅大炮,一起向敵人射擊。

  從天而降的爆炸,源源不斷,如果敵人初次遇到這種情形,潰亂是必然的。


  火炮、火藥技術,大唐會嚴格保密。

  在這個時代,大唐的敵人,很難有竊取機密的手段。

  大唐的大敵僅剩下大食,如果不出意外,火炮也將用在大食身上。

  回到長安,李瑄立刻簽署軍令。

  召太原都督郭子儀回京,任命為天策府兵器使,新任太原都督為王思禮。

  平盧都督由原本的副都督劉正臣接任。

  召范陽都督李光弼回京,任命為天策府押蕃使,新任范陽都督為車光倩。

  召靈武都督王難得回京,任命為天策府監察使,新任靈武都督為渾瑊擔任。

  渾瑊和車光倩現在草原上統領禁軍,待禁軍撤回來後,他們可直接攜帶敕令上任。

  免去武威都督李朱師職位,賜太尉,他年事已高,回長安養老。

  由僕固懷恩擔任新的武威都督。

  原本的太原副都督唐朝臣接替渾瑊的滎陽都督。

  原本的蜀郡都督來瑱,換車光倩的北海都督。

  而蜀郡都督由此次在回紇之戰立功的赤水軍長張光晟擔任。

  除了李瑄非常信任的安西都督李嗣業、鳳翔都督車神塞、南海都督辛雲京和柏海都督南霽雲外,其他都督都已完成輪換,兵權重分。

  南霽雲要繼續整合吐蕃諸部。

  駐紮在關中的鳳翔軍,基本屬於中央軍。

  安西兵馬則隨時出征大食。

  辛雲京發展水師,配合交趾修路,暫時不適合調動。

  李瑄又將一些都督府的幕僚、副都督,調任天策府諸房長吏。

  至此,天策府五院三十四房,全部組建完成。

  形成以五院使為主的兵制。

  但五院使又沒有兵權,只能在皇帝的命令下,向都督調兵。

  皇帝、天策府、都督府。

  上下三級。

  皇帝一聲令下,天策府制定作戰計劃,五使互相配合。

  財政、軍餉、召兵、退役的權力,則在尚書省的兵部手中。

  天策府成為純粹的征伐機構。

  以後,只有五府固定為上將以上軍銜。

  五使之首的樞密使,則是武官的巔峰。

  四月上旬。

  李瑄在甘露殿處理政務的時候,一則噩耗傳入耳中。

  大詩人、山水畫家鼻祖王維於輞川別業病逝。

  距離李瑄離開輞川別業,一個月不到。

  據駐於輞川別業的秘書省官吏,以及王維的僕人說,王維的遺言是將自己葬於輞川谷的後山,他的詩、畫筆錄,不必入墓,盡由秘書省處理。

  而秘書監為從一品,也是王維擔任過最大的官職。

  李瑄十分悲傷,為此休朝一日。

  並寫下一首感人肺腑的詩祭奠。

  於次日,追贈王維為禮部尚書,太子太傅。

  又親手為王維寫神道碑文。

  令顏真卿為王維寫墓志銘,記錄其生平事跡。

  歷史上,王維的詩歌只有四百來首流傳下去。

  這對十七歲就寫下「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王維來說,太少太少。

  他有太多的詩歌在後世失傳。

  李瑄第一時間令秘書省學士依照王維的生平,記錄王維所有詩篇。

  並令匠人雕刻雕版,以大唐圖書館的名義出版。

  作為一代文宗,大才子,他的詩集必然暢銷。

  只要有幾萬本流傳在大江南北,即便發生大變動,也不會再失傳。

  同樣的,秘書省、智慧宮、集賢殿、文部,開始修訂《全唐詩》。

  記錄從唐初到當下詩人,所有詩篇。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如張若虛,號稱「孤篇壓全唐」,但他作為「吳中四士」,一生不可能只寫下《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閨夢還》這兩首作品。


  還有王之渙,後世僅僅存詩六首。但他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和「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可謂婦孺皆知,甚至有許多人認為可以競爭七絕和五絕的壓卷之作。

  這樣的詩人有不少存詩於世。

  現在要將他們的詩全部找出來,記錄下來,作為文化瑰寶傳世。

  另外還有唐以前的諸多經文、詩詞歌賦、史料,不僅僅要藏於大唐圖書館,還要將其理清,抄錄,在各大城市另儲。

  一把火將無數知識付之一炬的事情,歷史上又不是沒發生過。

  是以,在接下來十年內,大唐境內文化的編著到達鼎盛。

  誕生一批又一批的「學者」、「求證者」。

  兩京書籍傳送,車載斗量,不絕於路,風雨無阻。

  各省各縣印刷房、圖書館如雨後春筍一樣興起。

  間接使各級學校快速發展。

  後世人們稱李瑄的此項舉措為「書文運動」。

  正是因為李瑄不遺餘力地保存書籍,正是因為智慧宮的建立,才讓華夏文化追根溯源,源遠流長。

  免去許多不必要的爭論。

  且自李瑄始,史料巨細,細到能推測大唐每個月發生的事情。

  另外,每一個行省、郡,建立檔案館。

  每一個縣,必須擁有縣誌,每隔五年,修一次縣誌,輔證史料。

  更別說《大唐月報》每一期都有數以萬計流傳地方。

  五載八月,劉單向李瑄稟告,泰陵修建完成,標準按照李瑄規定。

  李瑄宣布八月五日國葬李隆基。

  這一天,正好是李隆基的生日。

  棺槨從躍龍殿抬出,李隆基的兒女們,先一步隨棺槨前往金粟山。

  浩浩蕩蕩地隊伍通過朱雀大街。

  長安府尹組織百姓沿途送別。

  翌日,李瑄與裴靈溪,帶著兒女,文武百官,到達金粟山祭拜。

  至此,按照禮儀,李隆基正式下葬。

  陵墓封上。

  李隆基時代,將畫上句號。

  不會再有臣子留戀一個已經入土的皇帝。

  李瑄也可以放心離開長安,進行南巡。

  自九月開始,李瑄計劃輕裝南巡,看一看祖國大好河山,看一看地方百姓到底如何。

  即便有錦衣衛作為耳目,李瑄還是不放心。

  李瑄召五位宰相入甘露殿,向他們表明自己將要東出南巡。

  五位宰相聯合處理朝政,文武百官輔佐。

  「回至尊,您此去要多久?」

  天子巡狩,為自古之制,臣下不能阻止,宰相只想知道天子去哪,多久可以歸來。

  「九月出發,最早明年九月可歸。」

  李瑄計劃出巡一年時間。

  歷史上,秦始皇五次巡視全國,只當皇帝十一年,有五年在外。

  他到過河北北面,南到錢塘、湖北、湖南地區,東到齊魯沿海,並在鄒嶧山、泰山、芝罘山、琅邪、會稽、碣石等地留下刻石,以表彰自己的功德。

  但李瑄巡視是為體察民情。

  想要多去一些地方,最少要一年時間。

  「是否太長,至尊恐有勞累。」

  劉晏向李瑄勸說道,主要是近代以來,沒有皇帝長途巡視的。

  他們還擔心夏天一到,江南地區悶熱,皇帝不會適應。

  「東面才是大唐的核心,朕居於深宮之中,不知臣子是否賢明。」

  「江南地區偏遠,有些官吏覺得山高皇帝遠,欺上瞞下,為所欲為。朕所過之處,必會詢問百姓,了解民情。也要讓地方官吏更體恤百姓。」

  南巡的決定,他已考慮很久。他需要真正看到改革的成果,尋地方的矛盾。

  「至尊已下決心,臣等會遵從至尊的旨意,勤懇國事。」

  李峴向李瑄拱手道。

  他知道以李瑄的火眼金睛,一定能從地方找到毛病。


  而且李峴也認為長安對江南、嶺南地區的掌控費勁。

  行省剛建立不久,皇帝的第一次巡視,至關重要。

  「與朕出征回紇時一樣,小事你們商討著處理,大事通過驛站,傳達至行轅。」

  李瑄向宰相們吩咐道:「整飭吏治,是為貫穿歲月的政策,不能有任何鬆懈。」

  「臣等遵旨!」

  李峴、劉晏等宰相領命道。

  翌日朝會結束,李瑄令秘書省備車馬,準備出發。

  隨行的官吏有刑部尚書張巡、戶部侍郎王璵、秘書少監嚴莊、錦衣衛指揮使廖崢嶸等,還有一些秘書省官吏,皇帝的隨從人員。

  此行,李瑄帶著四位妻子。乘坐馬車,不會耽誤行程。

  還有最小的兩位女兒也帶上。

  就當去旅遊了。

  李瑄曾經抄襲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和「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讓許多人生出對江南的嚮往。

  包括他的妻子們。

  裴靈溪也經常憧憬詩中的江南。

  借著這次南巡,李瑄可以盡一下作為丈夫的責任。

  李奕、李淞、李蓁蓁三個快要長大的兒女,先由李适之教導、照看。

  除了他的心腹薛錯、羅興率領禁軍留守長安以外,裴瓔率領兩千天策衛,護駕南巡。

  南方儘是都督府、錦衣衛,沒必要大張旗鼓,浪費資源。

  還有錦衣衛最神秘的內衛,會著便裝,隨著李瑄的步伐南下。

  洛陽府收到李瑄的詔書後,著手準備船隻。

  李瑄在洛陽休整後,會順大運河而下,到達臨淮郡,然後進入淮南。

  洛陽府附近,是皇權之地。

  又是安祿山之亂後的洗牌之地,官吏大多有為,不敢懈怠。

  李瑄暫時不想在河南巡視。

  他的目標明確,順大運河,直切江南……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