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范陽。

  李光弼自得到李瑄的軍令後,帶著大將王思禮、僕固懷恩等人,率領三萬河隴邊軍,以及兩萬郡兵、義兵,跨越上谷郡,進攻范陽郡。

  現如今上谷郡的義兵已經逮捕偽太守,各縣紛紛宣布歸順朝廷。

  畢竟上谷郡是以漢人的為主的郡縣。

  即便官吏架構是安祿山任命,但前線失利,兵力抽調後,已不足以抵抗忠於大唐的勢力。

  上谷郡北面的范陽郡則不同,那裡漢胡雜居,民風彪悍。

  從世家大族,到小族小部,大多被安祿山所控。

  亦或者本就是屬於安祿山將領的家族。

  李光弼渡過易水,不管其他縣,直插范陽城。

  他已經得到消息,史思明將全部兵馬調到范陽固守。

  范陽各家各族為一條繩上的螞蚱,在史思明謀士周贄的說和下,各大世家傾盡全力,幫助史思明守衛范陽城。

  現在史思明只能祈禱安祿山能在中心開花,重新打通河北的道路。

  范陽、漁陽等固守都難,已經沒有辦法再反攻河北。

  史思明又聽從周贄的計策,派人去向契丹、奚、室韋、靺鞨、同羅求援,並表示他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諸胡部有不少兵馬在中原。

  如果是以往,胡人叛而降、降而叛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大唐不一定會征伐,甚至還會和親,穩住東北。

  但現在是天策上將李瑄當政。

  這是什麼角色?海內外皆知!

  曾經回紇只是多看大唐一眼,損失五萬兵馬。

  大唐的鐵騎在李瑄的率領下,遠至裏海,封狼居胥亦不能比。

  這個強硬派一定不會饒恕東北諸胡。

  史思明希望以這一點,說服靺鞨、同羅、室韋等部再遣兵支援。

  然就在李光弼即將到達范陽之時,盧龍郡發生大事。

  安祿山范陽起兵的時候,安東副大都護為夫蒙靈詧擔任,實際上統治安東都護府,管理胡人之事。

  夫蒙靈詧還任保定軍使,一向防備安祿山,在平盧一帶有影響力。

  安祿山為穩大後方,以絕後患,在起兵前夕,收買平盧節度使留後呂知誨,使其將夫蒙靈詧殺死。

  呂知誨以商議安祿山為由,約夫蒙靈詧宴談。

  夫蒙靈詧認為呂知誨是朝廷忠臣,沒懷疑呂知誨。

  誰知呂知誨在屏風後面埋伏到刀斧手,酒酣耳熱的時候,呂知誨摔杯為號,刀斧手湧出,將一代名將夫蒙靈詧斃命。

  安祿山正式任命呂知誨為平盧節度使,讓他統領大後方,與靺鞨、室韋等胡部交涉。

  隨著安祿山不好的消息傳出,平盧一帶也非常不安。

  平盧軍有一名將領叫劉客奴,他本就對安祿山造反不滿,現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

  劉客奴是河南道人,平民百姓出身,為求功業,從軍北部邊塞。

  開元中期的時候,室韋首領段普恪,恃仗驍勇,數次犯邊平盧,民多有殘害。

  而且段普恪也有胡人恃勇自炫的毛病,他總是在兩軍交戰的時候,一騎越眾而出,挑戰唐軍將領,且總能將唐軍派遣的勇士斬於馬下。

  當時的平盧節度使為薛仁貴的兒子薛楚玉,他認為劉客奴有膽氣,又一次交戰之際,讓劉客奴應戰段普恪。

  劉客奴單騎挑戰段普恪,在眾目睽睽下,取走段普恪的首級獻於薛楚玉,名揚全軍。

  於是劉客奴從平民的身份被授與左驍衛將軍,充游奕使,從此立下數次戰功。性格忠謹,被眾人所信服。

  趁著此次時機,劉客奴與王玄志、侯希逸等將聯合,假召偽平盧節度使呂知誨,將其殺死,占據盧龍城。

  劉客奴被平盧守軍推舉為首領,宣稱平盧軍歸順朝廷。

  擒拿歸從安祿山的叛軍將領家屬。

  並快馬加鞭向朝廷傳遞這個信息。

  最讓史思明驚懼的是,竟然沒有一支軍隊,能打敗劉客奴。

  平盧西面緊挨著漁陽郡,幾無兵馬的漁陽郡也岌岌可危。


  此時此刻,劉客奴率兵反安祿山,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平盧軍也遏制住想要再次支援史思明的靺鞨、室韋等部。

  史思明得到消息,氣得指著東北大罵劉客奴「狗奴」、「豬狗」。

  但他的大罵,不能讓平盧軍改變心意。

  而且史思明現在更要擔心的是自己。

  因為李光弼率領大軍距離范陽僅剩下二十里。

  范陽東拼西湊,得一萬之眾。

  但這一萬士卒非精銳之師,見唐軍來攻,心裡打鼓。

  自唐軍將河北截斷後,范陽城將士再也未收到安祿山的消息。

  安祿山是死是活,都出現猜測。

  好在史思明頗為機智,在李光弼即將兵臨城下的時候,他夜間派遣一名面孔生的騎士悄悄出城。

  翌日清晨,這名騎士大喊加急奔向范陽城,聲稱奉大燕皇帝陛下的聖旨而來。

  史思明叫來留守范陽的徐歸道、史朝義等將,當著他們的面,將「安祿山詔書」拆開。

  詔書上寫著已在潼關第二次大破唐軍,偽朝已是強弩之末,不日就能重新打通河北到范陽的通道。

  史思明將詔書向眾將士傳閱,他們恢復士氣,深信不疑。

  此計傳至范陽後,士卒們又恢復士氣。

  先前看不到希望,現在能看到。

  這也使李光弼註定要吃苦頭。

  范陽作為安祿山的大本營,安祿山儲存有大量糧食、守城器械,並早在天寶中期,加高城池。

  范陽城可比雎陽城更加高大。

  李光弼則認為一鼓作氣,可嘗試進攻范陽城,抓獲范陽將領的家屬,押送洛陽前線,瓦解叛軍士氣。

  唐軍到達范陽城下的第一天,就開始組裝攻城器械。

  范陽城護城河寬闊,用梯子、木板過河不可取,要儘可能多地準備土包、沙袋,將護城河填平。

  李光弼率領的太原弩手也要做好準備,掩護士卒填護城河。

  準備充足,李光弼派使者向范陽城上的史思明傳話,讓他開城投降,爭取饒恕他一命。

  史思明自知麾下在河北奸淫擄掠,罪無可恕,直接用箭矢將唐軍的使者逼退。

  他煽動士卒要全力抵抗,否則唐軍攻破城池,他們定會被夷滅三族。

  只有堅持下來,才能等待大燕皇帝的援軍到來。

  既叛軍負隅頑抗,李光弼令大軍試探性攻城。

  在強弩的掩護下,雖然死傷不少士卒,但終是將數段護城河填住。

  緊接著,大軍在強弩的掩護下,開始攻城。

  攻城為下策,但李光弼的戰略目的為瓦解洛陽叛軍的士氣。

  且心裡認為范陽城中士卒低迷,可以輕易拿下。

  但從日到暮,士氣高昂的唐軍幾度登上范陽城,又被燕軍趕下去。

  來回廝殺,血流成河,屍體在填護城河,卻始終難以拿下。

  李光弼也看出叛軍之兵雖不精,但鬥志昂揚,拼死守城,又擁有眾多強弩。

  這樣下去,哪怕死傷兩三萬士卒,也不一定攻下范陽城。

  「叛軍大勢已去,不必以數萬性命爭勝這一城,四面圍之,等待秦王勝利。」

  於是李光弼放棄攻城,負責四面圍堵范陽。

  他雖然想俘虜叛將家屬,但此時明顯難為,即便俘虜,也不一定跟上陝郡的大戰。

  在所得不如所失的情況下,李光弼果斷放棄強攻范陽。

  現在的李光弼,幾乎和歷史上的王忠嗣戰略思想一致。

  「李光弼膽小鬼,僅一日就放棄攻城!」

  李光弼主動放棄功范陽,並沒有讓史思明開心。

  他想憑藉堅城,儘可能地消磨唐軍士卒。

  連著四次大敗給李光弼,史思明心裡有一種挫敗感,他除了爭勝以外,還想尋求其他生機。

  他對安祿山的勝利,並沒有報多大希望。

  因為安祿山要面對比李光弼更多、更強的敵人。


  他與安祿山從小一起長大,一起偷羊,一起從軍,一起造反,深知安祿山的底細。

  在如今大逆風的局勢下,他心裡的憂慮難以放下。

  李光弼四面圍攻范陽,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士氣遲早崩潰。

  但史思明現在毫無辦法,他剛假傳安祿山詔書,忽悠士卒提升士氣。

  讓士卒突圍,肯定沒有人跟隨。

  而且他也沒地方可去。

  李光弼令王思禮和僕固懷恩分南北進攻范陽其他縣。

  由於史思明將兵力全部抽調至范陽城,范陽諸縣,幾乎沒有過多抵抗,先後被唐軍攻克。

  李瑄在得知劉客奴歸順大唐後,封他為盧龍都督,去「客奴」的賤名,賜名劉正臣。

  令劉正臣率平盧軍,進攻漁陽。

  而李光弼又騰出一部分兵力,與劉正臣一起夾擊漁陽郡。

  十日不到,便攻克全郡,破漁陽城,偽漁陽太守欲逃往室韋,尋求庇護,但在路上被王思禮截殺。

  數日後,王思禮北上進攻密雲郡,克密雲城,擒偽密雲太守。

  至此,安祿山在黃河以北,僅剩下老巢范陽城,而且還被圍得水泄不通,史思明插翅難逃。

  ……

  陝郡。

  「不愧是李瑄,不愧是天將軍!」

  崔乾佑望著營寨中落下的大燕軍旗,握緊拳頭。

  軍旗還在隨風飄揚,但將士們士氣低到極點。

  沒有被正面失敗,而是帶著不甘心退出。

  這段時間,流言蜚語太多,三人成虎下,人心渙散。

  甚至還出現中原兵馬逃離大軍的情況。

  阿史那承慶下令將逃兵當眾斬首,以圖震懾,卻引起更大的恐慌。

  十幾萬大軍的精神如弦一樣繃緊,壓抑到極點。

  崔乾佑也知道自己不得不退回洛陽,否則洛陽失守,他們孤軍必然崩潰。    在不知不覺中,大燕的兵力落後大唐太多。

  且在戰略上沒有一絲一毫的主動。

  「元帥,撤軍之時,除了防止唐軍追擊,還要防備諸軍潰散。」

  張通儒向崔乾佑提醒道。

  看到此情此景,他有一種大勢已去的感覺。內心十分苦澀。

  張通儒的祖父張仁願,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在大唐婦孺皆知。

  張仁願統軍號令嚴,賞罰明,禦敵有方,是當時的天下第一名將,時人將之與李靖齊名。他為相期間,重用賢才,禮待同僚,所舉之人,多至顯貴。

  在張仁願死後,人們為他建立祠廟,一年四季祭祀。

  這樣出將入相的人物的孫子竟然是叛賊。

  其實張通儒也想過「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只要他輔佐安祿山平定天下,他的祖父並不會蒙羞,反而會因他榮光。

  可現在一切都晚了,追悔莫及!

  「本帥會在陝郡山道,留有伏兵,防守唐軍過兩京古道。」

  崔乾佑回答張通儒。

  「同羅、靺鞨等部,產生明顯不滿的情緒,也要提防!」

  張通儒又向崔乾佑說道,縱然心灰意冷,現在還是要以保住身家性命為主。

  「我也看出同羅的消極,但現在他們別無選擇。沒有我大燕,他們無法突破唐軍的封鎖回到東北。」

  崔乾佑自信地說道,算計不過李瑄,但這些胡兒他還是能拿捏的。

  「元帥,撤回靈寶山地的時候,您準備讓哪些軍隊斷後遏制險要?」

  張通儒又拋出這個問題。

  讓靺鞨、室韋等胡部斷後,想都不要想。

  誰都知道,現在斷後,必然會引來唐軍強攻,九死一生。

  胡人桀驁不馴,一旦強要他們送死,會立馬叛逃。

  而精銳的燕雲鐵騎,思歸燕雲。

  「陛下的意思是,擊潰陳留方向的唐軍後,撤回范陽。所以我們只能留下在河南、河北招募的士卒斷後。」

  崔乾佑沉吟一番,向張通儒回答道。


  他隱隱已將新招募的兵馬,與老底子分開,防止內亂。

  「元帥相信他們嗎?一旦無法阻止唐軍主力,我們連撤回范陽的機會都沒有了。」

  張通儒怔怔地說道。

  這些佃農、潑皮無賴、豪強家奴出身的新兵,從燕軍就是為了榮華富貴、奸淫擄掠。

  結果福還沒享到幾次,卻要送死。

  他們絕對沒有勇氣。

  「范陽軍、平盧軍又哪能心甘情願留下斷後?如果這些精兵留在這裡,誰去對付陳留的唐軍,又怎麼能衝破河北的李光弼呢?」

  崔乾佑向張通儒反問一聲。

  他當然知道這種情形,但他不得已而為之。

  在一片頹廢的情況下,胡人不好號令,燕雲鐵騎也不是善茬。

  「李瑄太厲害了,明明沒怎麼交鋒,就讓我們陷入絕地。」

  張通儒深嘆一口氣:「我甚至懷疑陛下被李瑄利用。天下哪有這麼巧的事,陛下剛范陽起兵,一個月不到,李瑄就出兵向河西走廊進發。他早就厲兵秣馬,等待著我們先起兵。他也在等待我們攻破潼關,逼迫老皇帝逃跑,攫取權力,坐收漁翁之利。」

  「不太可能,我認為是巧合,這些環環相扣,如未卜先知,神機妙算一般。」

  崔乾佑搖了搖頭,他不相信自己的對手是這樣的人。

  「王忠嗣奏過陛下要反,安思順奏過陛下要反,無數人向老皇帝上奏,唯獨李瑄從未奏過。以李瑄的睿智,不可能不清楚。他才是真正的狼子野心。」

  張通儒精於算計,他能推演出一些蛛絲馬跡。

  「該他得到天下!」

  崔乾佑有些相信了,他甚至產生了為何李瑄不是范陽節度使的想法。

  如唐軍的車神塞,他與車神塞各為其主,但安祿山和李瑄的勝敗,決定他二人的歷史地位,用天壤之別形容都毫不為過。

  很明顯,現在李瑄勝利的概率非常大。

  但崔乾佑不可能再投降李瑄。

  一是因為他只能指揮,控制不了大軍。

  軍隊由眾多胡將把持。

  二是他即便投靠李瑄,也不可能得到李瑄的重用。

  他造反不就是為功名富貴嗎?

  現不論結局如何,崔乾佑只能再搏鬥一次。

  「留陛下的義子安守忠率領一萬范陽軍,和五萬新兵殿後。」

  張通儒鄭重地向崔乾佑說道。

  「安守忠是陛下最器重的義子,他會同意嗎?」

  崔乾佑難強令安守忠。

  「只有他能震住一部分精兵,從而以精兵脅迫新兵。告訴安守忠,守一個月他就可以撤離,否則都死在洛陽。洛陽的北邙山埋得是王侯將相,可不是我們這些人。」

  張通儒回答道。

  安守忠對安祿山忠心耿耿,他相信安守忠能識時務。

  占據有利地形,以數萬大軍守一個月還是有可能的。

  「本帥去找安守忠……」

  崔乾佑點頭,他和張通儒立刻就找到安守忠。

  安守忠先是臉色大變後,又陷入猶豫之中。

  儘管他心中同意親自率兵留下,但還是忍不住在心中咒罵崔乾佑。

  此時崔乾佑的威名比他還高,崔乾佑捨身留下,更能穩定軍心。

  但崔乾佑是元帥,認為有自己在,就還會有勝利的希望。

  敲定計劃,燕軍從靈寶平原撤走。

  從將領到士卒,一片複雜。

  哪怕燕雲鐵騎中,也有來自於漢地五湖四海的漢人。

  他們棄家不顧,誰知自己的家人會不會清算?

  和大軍一起奸淫擄掠以後,他們已經回不了頭了!

  燕軍撤退,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唐軍的監視之中。

  唐軍以黃河傳遞消息,已得知郭子儀、李廣琛渡過黃河,拿下東郡,現正準備攻擊陳留郡。

  加上南陽都督王難得的八萬士卒北上,燕軍不存在布置迷魂陣的可能。


  燕軍留一部分士卒在山地防守是一定的。

  「將士們,安祿山率獸食人,為禍中原大地大半年之久,不少好兒郎家人在河南、河北,而叛軍姦淫婦女,搶奪糧食,以至於人間悲劇誕生。」

  「探馬來報,前方良田荒廢,斗米千錢,百姓連草根樹皮都沒得吃,一隻老鼠能賣四百文錢。餓殍遍地,是我們將領都恥辱,也是本王的責任……」

  「我們隱忍已久,今賊氣盡,向東奔逃。我們摧毀敵人,收復洛陽,拯救百姓的時候到了……」

  「以將士們的勇敢,必可震動山河,摧毀叛軍最後的防線,用我們的劍,釋放叛軍的血液,來洗刷我們的恥辱。」

  「封侯拜將,就在今日……」

  「出發!」

  李瑄站在潼關上,身後是數十名大將,下方是無盡數量的鐵騎、戰士,他一聲令下,開始向靈寶平原而去。

  主將們將李瑄的話,傳達諸軍後,將士們氣勢如虹,戰馬向靈寶平原奔跑,步兵握緊武器,目光堅毅。

  黃河之上,能動用的大小船隻,數以百計。

  「李將軍,張將軍,叛軍撤退,新安縣的西沃古渡定疏於防守,我把所有的船隻都交給你們,率領三千陌刀軍和兩千神臂弩手,進攻西沃古渡,直接繞到叛軍後方。」

  黃河對面,三千陌刀軍和一萬多匹戰馬、備用馬已經到位。

  這段時間,大唐發動民夫,重辟道路,使騎兵可以從河東更快速地到達新安縣的西沃古渡。

  而那裡,正好繞過崎嶇險峻的靈寶至澠池一帶。

  西沃古渡是鹽倉渡口,從河東鹽池運來的鹽,經過西沃古渡運送到洛陽。

  雖然名聲不如風陵渡、大禹渡、茅津渡、蒲津渡這些黃河大渡,但也算黃河航運的碼頭,非野渡能比擬。

  戰國時期,趙惠文王赴澠池與秦昭王會盟,自西沃渡口過黃河。

  從地勢上看,渡過西沃古渡,就能一馬平川,到達洛陽。

  之前燕軍大軍陳於陝郡,李瑄不能冒險孤軍深入。

  因為西沃古渡無法支撐大規模渡河,燕軍精銳主力在,輕易使陌刀軍渡河,恐會全部失去。

  現李瑄篤定燕軍主力已經撤出陝郡。

  陌刀軍和神臂弩配合從西沃古渡突襲過去,與主力夾擊陝郡,必可將其攻破,迎接主力大軍進入洛陽平原。

  另外,河東還有五萬大軍,在哥舒翰、車神塞的率領下也向西沃古渡移動。

  一旦陌刀軍占領西沃古渡,五萬大軍就開始慢慢渡河。

  不過他們大多數沒有騎兵,跟不上一人四馬的陌刀軍。

  數百隻運送著糧草的船隻,在兩千神臂弩手的護衛下,順河而下,前往西沃古渡等待陌刀軍的到來。

  燕軍已經亂了陣腳,即便發現唐軍船隻順黃河南下,毫無辦法。

  兩日後,唐軍一千重甲步兵,一千神臂弩手在渾瑊、荔非守瑜的率領下,最先進入靈寶東的山地。

  這支重甲兵作為先鋒,大盾長矛,武裝到牙齒。

  任何可能擺放雷石滾木的地方,都會有重甲兵、強弩前後掩護搜索山林。

  「噗嗤……」

  「噗嗤……」

  兩旁山林,果然有燕軍伏兵。

  唐軍強弩先出,渾瑊身先士卒,率重甲掩殺上去。

  這伙叛軍為新兵,稍一抵抗,就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渾瑊左衝右突,將大部分叛軍喋血於山林間。

  他又帶著一隊弩手,沿著能通行的山道往裡探。

  十來里後,發現一個壺口,密布柵欄,有諸多強弩大盾守衛。

  兩旁高地,也有數以千計的燕軍拱衛側翼。

  在他們身後,還有一條非常長的狹道。

  狹道周圍到處都是黑色的印記,這裡就是哥舒翰大敗的地方。

  血跡猶在!

  可以想像無數燕軍守衛在孔道中。

  他們又占據高地,不給唐軍從山上突破的機會。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