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章 1305閣議
「乾庵公,來的挺早。」
大明皇城門前,江治下轎就看見早到一步抵達的禮部尚書馬自強,當即馬上拱手問好道。
「舜卿,你也到了,我也是剛下轎。」
馬自強笑著回禮,嘴上謙遜道。
最近,朝中一些官員已經商量著補閣臣的事兒,其中支持最多的就是他馬自強。
這次「奪情」事件中,馬自強堅持禮法,得到了諸多朝臣的信服,之後也曾多次前往張居正府上請求他出面為吳中行、鄒元標等人求情。
可以說,這次「奪情」事件,張居正徹底失去了「民心」。
而魏廣德只知道「避嫌」,一味迴避守制之事,反倒讓一些官員看輕,都認為他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所以,應該說這次事件,馬自強是最受益的人之一。
之所以說只是之一,那就是那幾個官場倒楣蛋了,雖然他們是去了官身或者是被發配到了邊遠之地,但是名聲卻是也打起來了。
是的,大明的廷杖就是有這麼奇葩。
朱元璋定下來的廷杖,本意是教訓那些不聽話的官員,但誰能想到發展到現在,廷杖反而成了說為敢言敢諫者的標誌。
也難怪終明一朝,許多低品級官員都以挨廷杖為榮,藉此刷名聲。
仕途沒法可走,可不就只能拐著彎變著法刷刷聲望了。
「乾庵公,可知此次內閣這麼著急召我們來,是為了何事?」
江治走在馬自強身邊,表現出對他的恭敬,然後小聲問道。
馬自強吃驚的看了眼江治,驚訝問道:「舜卿難道也不知道?」
「我怎麼會知道?」
江治被問的一愣,旋即反應過來,此次召見的條子是魏廣德所寫,以他們的關係,怕是被其他人誤以為他們都知道吧。
「之前善貸沒和你們說起過?」
說實話,馬自強有些不信,但看江治的反應,貌似是真不知道。
高官們演戲,其實大多就是嘴上說說,你要說他們有多好的演技,那也不見得。
只不過,大家都不會互相拆台而已。
總之就是你說什麼,大家就「信」什麼。
說不定下次,演戲的就變成自己了。
所以,馬自強很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江治看樣子真不知道。
「走吧,進去就知道怎麼回事兒了。」
於是,馬自強小聲笑道。
「乾庵公請。」
剛才說話,兩人都停下腳步,現在江治就禮貌的謙讓一聲。
「一起。」
馬自強也不託大,而是抬手也做出「請」的動作,嘴上說道。
大明皇城,文淵閣正堂此時大門打開,魏廣德和張四維坐在裡面。
只不過和上次不同,魏廣德直接坐在左邊,而張四維坐在右邊。
之所以如此,還是宮裡昨日有旨意,魏廣德暫攝首輔之權一個月,等張居正守制辦差才終止。
雖然沒有張四維的事兒,但順位他也可以做到次輔位置上。
此時,下面坐著戶部侍郎李幼滋,他提早來,就是把做好的一個帳冊交到魏廣德手裡。
之前收到張居正的條子,讓他全力配合,雖不知道此舉有什麼目的,但是李幼滋正處於關鍵時期,自然對張居正的命令是言聽計從,全部接受。
按照魏廣德條子上的要求,清點了絲綢等高價值物品,至於低價的物品,還是算了,真沒必要盤點出來。
其實就算如此,也只是一份很簡略的物資清單。
不過,上面的東西,李幼滋都讓人在寫上去的時候打了折扣,他也擔心萬一地方府庫上物資有問題,拿不出來可就麻煩了。
有了緩衝,至少就好解決許多。
只能說,大明地方上的問題,朝廷其實多多少少都知道,只是平時沒人管。
「才折銀一百多萬兩,少了點。」
魏廣德看完清單,只是淡淡說了句,隨後就把清單遞給了張四維。
這次下西洋有些倉促,魏廣德回來後寫完條子,就把張四維交到值房和他商議了一番。
可以說,此時除了宮裡和張居正,也就是他和張四維才知道今日商議的事務到底是什麼事兒。
張四維很快看完清單,他就是商賈出身,對此自然輕車熟路。
「是少了點。」
張四維看完也是點頭附和。
「魏閣老,張閣老,這些都是府庫里價值比較高的貨物,其實其他貨物還是有不少的。」
李幼滋不明就裡,但還是馬上說道。
大明的府庫,一般都不會有足額的帳面物資,多是七、八成。
交給內閣的清單,是在帳面物資基礎上打五折的數字,肯定有富餘,只是李幼滋現在還不好說。
「我記得,江南好像有一批官造織品,大約也有四、五十萬兩銀子。
那批布料,可比對外出售的強了許多,只是略次於御用之物。」
張四維忽然開口說道。
官造織品和御用織品不同,也和普通織品不同,要求不如宮裡多,但是也比普通織品好一些,是朝廷發放給官員福利的一種,一般每年都會按品級發放。
這個,並不包含在宮中年底賞賜里,是單獨的福利,相當於朝廷直接向紡織工坊訂貨。
這些布匹,官員們大多會拿來製作官服和後宅家眷服飾等用途。
「好辦法。」
魏廣德撫掌笑道:「記帳的時候,這批布料價值翻倍,朝廷也可以用這筆賺的銀子,繼續訂購一批布料,也算是給大家的一個福利。」
聽到張四維的話,魏廣德就明白他的意思,當即大笑道。
「嗯,最多就是發放的時間往後推遲兩三個月,想來大家也不會等著布料急用。」
張四維笑道。
大家都是商人思維,自然一點就通。
不過話落在李幼滋耳朵里就更覺得古怪,那批布料已經快要完成交貨,聽兩位閣老的意思,好像是要把這批布料高價賣掉。
若真高價賣掉,那賺的銀子不該是給戶部嗎?
怎麼還是訂布料,還說都發了做福利。
好吧,雖然不明白,但是李幼滋知道一點,那就是今年的布料可能會晚點才能發放,但是數量比平時多一倍。
貌似,也不是壞事兒。
「元樹兄來得早啊。」
正在這時,大堂外傳來江治的聲音。
隨即,馬自強和江治聯袂走進屋裡。
一番簡單行禮寒暄後,大家又才落座。
馬自強看李幼滋很不順眼,不止是因為李幼滋帶頭支持張居正「奪情」,還因為此時都是尚書,就他一個掌部侍郎。
「善貸,今日相召,不知道是有何事要說?」
很快,馬自強就開口問道。
「不急,人還沒到齊。」
魏廣德含笑答道,「稍等片刻,等人齊了一起說。」
「也好。」
馬自強點點頭,當即也不說話了,伸手端起剛送上的茶水就喝了一口。
放下茶水,馬自強的動作不停,伸手又從袖中摸出一個小巧的瓷壺。
馬自強動作嫻熟的打開瓷瓶,從中倒出一點粉末在手掌虎口處,拇指和食指夾緊慢慢放到鼻子下,然後吸了一口。
「啊切.」
馬自強一個噴嚏打出,頓時覺得渾身舒爽了許多。
「乾庵公這鼻煙壺不錯啊,讓我瞅瞅。」
一旁的江治樂呵呵說道。
馬自強把手裡鼻煙壺遞過去笑道:「舜卿要不也來試試,這是朋友送的龍涎香味的,吸著很舒服。」
「難怪這麼香。」
江治湊趣道,也是吸了一口,連打了好幾個噴嚏,才叫著「爽快」。
馬自強樂呵呵看完,又對著魏廣德說道:「善貸,子維,要不要也試試?」
魏廣德含笑擺擺手說道:「我那裡也有這個,不過吸了兩次,覺得沒你們說的那麼好,還是算了。」
張四維也是擺手拒絕。
這會兒,江治把鼻煙壺還給馬自強,又摸出自己身上的笑道:「我這個是象牙的,薄荷味,乾庵公要不要試試?」
鼻煙雖然傳入國內才幾年時間,但是此時已經風靡大明,特別是上層權利階級,許多勛貴和官員都喜歡這東西。
而盛放鼻煙的鼻煙壺,也成為權貴們互贈的禮物之一。
中國鼻煙壺,作為精美的工藝品,採用瓷、銅、象牙、玉石、瑪瑙、琥珀等材質,運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內畫等技法,汲取了域內外多種工藝的優點,被雅好者視為珍貴文玩。
而且,因為佛郎機人從國內大量訂購此物,飄洋過海帶出國門,在海外也有了很大的名氣。
畢竟都是精品,小老百姓可玩不起。
魏廣德府里也有象牙和玉石做的鼻煙壺,還有許多不同的味道的鼻煙,不過他是真沒興趣玩這個。
之所以如此快風靡,還是拜隆慶皇帝所賜。
好吧,皇帝也吸這東西,直接帶動京城的勛貴紛紛效仿,然後就是互相攀比,可不就出了不少精品。
「這東西,貌似也可以納入清單里。」
魏廣德看著江治他們把玩的鼻煙壺,忽然對身旁的張四維說道。
張四維微微點頭,隨後用微不可聞的聲音說道:「善貸,到時候我那邊還有些家鄉特產,能不能.」
「好說,到時候按品級,一品一條船,二品半條船」
魏廣德也用很小的聲音答道。
張四維當即面色含笑,微微點頭。
很快,六部九卿全部到齊,譚綸來的稍晚些,他那邊還沒把兵部清查的情況報上來。
但是魏廣德也不等了,反正大明其實有船,只不過船都在海商手裡。
朝廷要徵用,哪裡需要徵得他們的同意。
何況,年底出海,其實對他們來說損失不大,那個時節本就不是他們出海的時候。
只是可能會耽誤他們明年的出海日期,也就是推遲一兩個月而已。
都不是大事兒。
「好了,既然大家都來了,我就說說這次召大家來的原因。」
魏廣德開口說道。
他一發聲,屋裡所有人都把視線轉移到他身上。
於是,魏廣德就把剛發現不久,皇帝大婚年齡偏小的事兒說了下。
禮部尚書馬自強聽到魏廣德的話,臉色立馬就變了。
是的,為萬曆皇帝選後的事兒一直都是禮部在操持,可沒想到關鍵地方出了紕漏,忘記陛下年齡的事兒。
雖然皇帝的事兒,不可以被《大明律》約束,但現在魏廣德提到此事,顯然從內閣到宮裡,也都認為皇帝大婚年齡是偏小了。
接下來的話,自然就是為此做出的應對。
於是,屋裡幾人都打起精神,想要看看魏廣德做為暫時的內閣首輔,會選擇怎麼做。
果然,接下來,魏廣德話題一轉,不繼續說皇帝大婚的事兒,而是說起下西洋來。
實際上在明朝,下西洋並不被看做是多大的事兒,除了一些官員知道外,民間根本就沒幾個人了解。
「自宣德五年,內官監太監鄭和第七次遠航西洋,距今已經百五十年,我大明的水師再未涉足西洋,和西洋藩國的聯繫,也僅限為數不多的朝貢.」
魏廣德說起大明的朝貢貿易,下面眾人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兒,其實也就是這些國家派人帶著大明賜下的勘合前來做生意,哪裡還是為了朝貢。
「官方聯繫斷了百餘年,我覺得也該重新續上了,所以向陛下奏議,借著皇帝陛下大婚,派水師遠航西洋諸國,邀請其國主來我大明參加此盛事,即宣揚國威,也恭賀陛下大婚之禮。」
魏廣德說到這裡,下面幾個人其實都明白過來,特別是戶部李幼滋和兵部譚綸。
魏廣德讓戶部整理商品,自然就是為了這次遠航西洋做物資準備。
而戶部那邊,則是挑撥海船。
下西洋,自然需要大船。
不過此時屋裡所有人也都聯繫到先前魏廣德說,知道下西洋主要原因是為了給皇帝大婚拖時間,拖到皇帝適齡。
此時屋裡,除了馬自強因為禮部辦差出了紕漏臉色有些不好看外,其他人的眼睛都盯向了代表戶部前來的李幼滋身上。
下西洋,大規模朝貢,最該出聲反對的其實是戶部,這要戶部往外掏銀子。
而其他衙門,倒是影響不大。
不過讓他們有些失望,李幼滋並沒有出聲反對,而是遲疑片刻後,依舊是默不作聲。
其實他們不知道,此時李幼滋內心很是掙扎。
下西洋,邀請西洋諸國前來參加皇帝大婚典禮,這樣的活動戶部要準備多少銀子?
可是,此事是次輔魏廣德提議,首輔還給自己紙條,要全力配合,自己還怎麼能反對?
他不說話,可有人為他著急,這個人就是吏部尚書王國光。
他從戶部改遷吏部不久,自然知道戶部現在的情況。
雖然財政略有好轉,但也沒到可以大肆揮霍的程度。(本章完)
大明皇城門前,江治下轎就看見早到一步抵達的禮部尚書馬自強,當即馬上拱手問好道。
「舜卿,你也到了,我也是剛下轎。」
馬自強笑著回禮,嘴上謙遜道。
最近,朝中一些官員已經商量著補閣臣的事兒,其中支持最多的就是他馬自強。
這次「奪情」事件中,馬自強堅持禮法,得到了諸多朝臣的信服,之後也曾多次前往張居正府上請求他出面為吳中行、鄒元標等人求情。
可以說,這次「奪情」事件,張居正徹底失去了「民心」。
而魏廣德只知道「避嫌」,一味迴避守制之事,反倒讓一些官員看輕,都認為他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所以,應該說這次事件,馬自強是最受益的人之一。
之所以說只是之一,那就是那幾個官場倒楣蛋了,雖然他們是去了官身或者是被發配到了邊遠之地,但是名聲卻是也打起來了。
是的,大明的廷杖就是有這麼奇葩。
朱元璋定下來的廷杖,本意是教訓那些不聽話的官員,但誰能想到發展到現在,廷杖反而成了說為敢言敢諫者的標誌。
也難怪終明一朝,許多低品級官員都以挨廷杖為榮,藉此刷名聲。
仕途沒法可走,可不就只能拐著彎變著法刷刷聲望了。
「乾庵公,可知此次內閣這麼著急召我們來,是為了何事?」
江治走在馬自強身邊,表現出對他的恭敬,然後小聲問道。
馬自強吃驚的看了眼江治,驚訝問道:「舜卿難道也不知道?」
「我怎麼會知道?」
江治被問的一愣,旋即反應過來,此次召見的條子是魏廣德所寫,以他們的關係,怕是被其他人誤以為他們都知道吧。
「之前善貸沒和你們說起過?」
說實話,馬自強有些不信,但看江治的反應,貌似是真不知道。
高官們演戲,其實大多就是嘴上說說,你要說他們有多好的演技,那也不見得。
只不過,大家都不會互相拆台而已。
總之就是你說什麼,大家就「信」什麼。
說不定下次,演戲的就變成自己了。
所以,馬自強很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江治看樣子真不知道。
「走吧,進去就知道怎麼回事兒了。」
於是,馬自強小聲笑道。
「乾庵公請。」
剛才說話,兩人都停下腳步,現在江治就禮貌的謙讓一聲。
「一起。」
馬自強也不託大,而是抬手也做出「請」的動作,嘴上說道。
大明皇城,文淵閣正堂此時大門打開,魏廣德和張四維坐在裡面。
只不過和上次不同,魏廣德直接坐在左邊,而張四維坐在右邊。
之所以如此,還是宮裡昨日有旨意,魏廣德暫攝首輔之權一個月,等張居正守制辦差才終止。
雖然沒有張四維的事兒,但順位他也可以做到次輔位置上。
此時,下面坐著戶部侍郎李幼滋,他提早來,就是把做好的一個帳冊交到魏廣德手裡。
之前收到張居正的條子,讓他全力配合,雖不知道此舉有什麼目的,但是李幼滋正處於關鍵時期,自然對張居正的命令是言聽計從,全部接受。
按照魏廣德條子上的要求,清點了絲綢等高價值物品,至於低價的物品,還是算了,真沒必要盤點出來。
其實就算如此,也只是一份很簡略的物資清單。
不過,上面的東西,李幼滋都讓人在寫上去的時候打了折扣,他也擔心萬一地方府庫上物資有問題,拿不出來可就麻煩了。
有了緩衝,至少就好解決許多。
只能說,大明地方上的問題,朝廷其實多多少少都知道,只是平時沒人管。
「才折銀一百多萬兩,少了點。」
魏廣德看完清單,只是淡淡說了句,隨後就把清單遞給了張四維。
這次下西洋有些倉促,魏廣德回來後寫完條子,就把張四維交到值房和他商議了一番。
可以說,此時除了宮裡和張居正,也就是他和張四維才知道今日商議的事務到底是什麼事兒。
張四維很快看完清單,他就是商賈出身,對此自然輕車熟路。
「是少了點。」
張四維看完也是點頭附和。
「魏閣老,張閣老,這些都是府庫里價值比較高的貨物,其實其他貨物還是有不少的。」
李幼滋不明就裡,但還是馬上說道。
大明的府庫,一般都不會有足額的帳面物資,多是七、八成。
交給內閣的清單,是在帳面物資基礎上打五折的數字,肯定有富餘,只是李幼滋現在還不好說。
「我記得,江南好像有一批官造織品,大約也有四、五十萬兩銀子。
那批布料,可比對外出售的強了許多,只是略次於御用之物。」
張四維忽然開口說道。
官造織品和御用織品不同,也和普通織品不同,要求不如宮裡多,但是也比普通織品好一些,是朝廷發放給官員福利的一種,一般每年都會按品級發放。
這個,並不包含在宮中年底賞賜里,是單獨的福利,相當於朝廷直接向紡織工坊訂貨。
這些布匹,官員們大多會拿來製作官服和後宅家眷服飾等用途。
「好辦法。」
魏廣德撫掌笑道:「記帳的時候,這批布料價值翻倍,朝廷也可以用這筆賺的銀子,繼續訂購一批布料,也算是給大家的一個福利。」
聽到張四維的話,魏廣德就明白他的意思,當即大笑道。
「嗯,最多就是發放的時間往後推遲兩三個月,想來大家也不會等著布料急用。」
張四維笑道。
大家都是商人思維,自然一點就通。
不過話落在李幼滋耳朵里就更覺得古怪,那批布料已經快要完成交貨,聽兩位閣老的意思,好像是要把這批布料高價賣掉。
若真高價賣掉,那賺的銀子不該是給戶部嗎?
怎麼還是訂布料,還說都發了做福利。
好吧,雖然不明白,但是李幼滋知道一點,那就是今年的布料可能會晚點才能發放,但是數量比平時多一倍。
貌似,也不是壞事兒。
「元樹兄來得早啊。」
正在這時,大堂外傳來江治的聲音。
隨即,馬自強和江治聯袂走進屋裡。
一番簡單行禮寒暄後,大家又才落座。
馬自強看李幼滋很不順眼,不止是因為李幼滋帶頭支持張居正「奪情」,還因為此時都是尚書,就他一個掌部侍郎。
「善貸,今日相召,不知道是有何事要說?」
很快,馬自強就開口問道。
「不急,人還沒到齊。」
魏廣德含笑答道,「稍等片刻,等人齊了一起說。」
「也好。」
馬自強點點頭,當即也不說話了,伸手端起剛送上的茶水就喝了一口。
放下茶水,馬自強的動作不停,伸手又從袖中摸出一個小巧的瓷壺。
馬自強動作嫻熟的打開瓷瓶,從中倒出一點粉末在手掌虎口處,拇指和食指夾緊慢慢放到鼻子下,然後吸了一口。
「啊切.」
馬自強一個噴嚏打出,頓時覺得渾身舒爽了許多。
「乾庵公這鼻煙壺不錯啊,讓我瞅瞅。」
一旁的江治樂呵呵說道。
馬自強把手裡鼻煙壺遞過去笑道:「舜卿要不也來試試,這是朋友送的龍涎香味的,吸著很舒服。」
「難怪這麼香。」
江治湊趣道,也是吸了一口,連打了好幾個噴嚏,才叫著「爽快」。
馬自強樂呵呵看完,又對著魏廣德說道:「善貸,子維,要不要也試試?」
魏廣德含笑擺擺手說道:「我那裡也有這個,不過吸了兩次,覺得沒你們說的那麼好,還是算了。」
張四維也是擺手拒絕。
這會兒,江治把鼻煙壺還給馬自強,又摸出自己身上的笑道:「我這個是象牙的,薄荷味,乾庵公要不要試試?」
鼻煙雖然傳入國內才幾年時間,但是此時已經風靡大明,特別是上層權利階級,許多勛貴和官員都喜歡這東西。
而盛放鼻煙的鼻煙壺,也成為權貴們互贈的禮物之一。
中國鼻煙壺,作為精美的工藝品,採用瓷、銅、象牙、玉石、瑪瑙、琥珀等材質,運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內畫等技法,汲取了域內外多種工藝的優點,被雅好者視為珍貴文玩。
而且,因為佛郎機人從國內大量訂購此物,飄洋過海帶出國門,在海外也有了很大的名氣。
畢竟都是精品,小老百姓可玩不起。
魏廣德府里也有象牙和玉石做的鼻煙壺,還有許多不同的味道的鼻煙,不過他是真沒興趣玩這個。
之所以如此快風靡,還是拜隆慶皇帝所賜。
好吧,皇帝也吸這東西,直接帶動京城的勛貴紛紛效仿,然後就是互相攀比,可不就出了不少精品。
「這東西,貌似也可以納入清單里。」
魏廣德看著江治他們把玩的鼻煙壺,忽然對身旁的張四維說道。
張四維微微點頭,隨後用微不可聞的聲音說道:「善貸,到時候我那邊還有些家鄉特產,能不能.」
「好說,到時候按品級,一品一條船,二品半條船」
魏廣德也用很小的聲音答道。
張四維當即面色含笑,微微點頭。
很快,六部九卿全部到齊,譚綸來的稍晚些,他那邊還沒把兵部清查的情況報上來。
但是魏廣德也不等了,反正大明其實有船,只不過船都在海商手裡。
朝廷要徵用,哪裡需要徵得他們的同意。
何況,年底出海,其實對他們來說損失不大,那個時節本就不是他們出海的時候。
只是可能會耽誤他們明年的出海日期,也就是推遲一兩個月而已。
都不是大事兒。
「好了,既然大家都來了,我就說說這次召大家來的原因。」
魏廣德開口說道。
他一發聲,屋裡所有人都把視線轉移到他身上。
於是,魏廣德就把剛發現不久,皇帝大婚年齡偏小的事兒說了下。
禮部尚書馬自強聽到魏廣德的話,臉色立馬就變了。
是的,為萬曆皇帝選後的事兒一直都是禮部在操持,可沒想到關鍵地方出了紕漏,忘記陛下年齡的事兒。
雖然皇帝的事兒,不可以被《大明律》約束,但現在魏廣德提到此事,顯然從內閣到宮裡,也都認為皇帝大婚年齡是偏小了。
接下來的話,自然就是為此做出的應對。
於是,屋裡幾人都打起精神,想要看看魏廣德做為暫時的內閣首輔,會選擇怎麼做。
果然,接下來,魏廣德話題一轉,不繼續說皇帝大婚的事兒,而是說起下西洋來。
實際上在明朝,下西洋並不被看做是多大的事兒,除了一些官員知道外,民間根本就沒幾個人了解。
「自宣德五年,內官監太監鄭和第七次遠航西洋,距今已經百五十年,我大明的水師再未涉足西洋,和西洋藩國的聯繫,也僅限為數不多的朝貢.」
魏廣德說起大明的朝貢貿易,下面眾人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兒,其實也就是這些國家派人帶著大明賜下的勘合前來做生意,哪裡還是為了朝貢。
「官方聯繫斷了百餘年,我覺得也該重新續上了,所以向陛下奏議,借著皇帝陛下大婚,派水師遠航西洋諸國,邀請其國主來我大明參加此盛事,即宣揚國威,也恭賀陛下大婚之禮。」
魏廣德說到這裡,下面幾個人其實都明白過來,特別是戶部李幼滋和兵部譚綸。
魏廣德讓戶部整理商品,自然就是為了這次遠航西洋做物資準備。
而戶部那邊,則是挑撥海船。
下西洋,自然需要大船。
不過此時屋裡所有人也都聯繫到先前魏廣德說,知道下西洋主要原因是為了給皇帝大婚拖時間,拖到皇帝適齡。
此時屋裡,除了馬自強因為禮部辦差出了紕漏臉色有些不好看外,其他人的眼睛都盯向了代表戶部前來的李幼滋身上。
下西洋,大規模朝貢,最該出聲反對的其實是戶部,這要戶部往外掏銀子。
而其他衙門,倒是影響不大。
不過讓他們有些失望,李幼滋並沒有出聲反對,而是遲疑片刻後,依舊是默不作聲。
其實他們不知道,此時李幼滋內心很是掙扎。
下西洋,邀請西洋諸國前來參加皇帝大婚典禮,這樣的活動戶部要準備多少銀子?
可是,此事是次輔魏廣德提議,首輔還給自己紙條,要全力配合,自己還怎麼能反對?
他不說話,可有人為他著急,這個人就是吏部尚書王國光。
他從戶部改遷吏部不久,自然知道戶部現在的情況。
雖然財政略有好轉,但也沒到可以大肆揮霍的程度。(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