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1303商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歷史上,萬曆皇帝在十四歲時就和十三歲的王喜姐大婚,但他們的婚姻並不完美。

  王喜姐在萬曆十年,即婚後第四年生下了皇長女榮昌公主朱軒媖,在她懷孕時,慈聖皇太后李氏與明神宗分別下旨派遣內官到五台山和武當山祈嗣。

  後或屢次流產,終未能再次生育,以致有了後來的「國本之爭」。

  在「爭國本「事件中的萬曆二十一年,明神宗曾以王喜姐尚在盛年,有可能會生育嫡子的理由,拒絕了大臣要求冊封皇長子為太子的請求。

  直到萬曆二十六年,明神宗才下詔正式冊封皇長子為太子,並把之前拒絕的原因解釋為皇長子身體孱弱和王喜姐年少又曾屢次流產,是以推遲冊封稍微等待嫡子出生。

  歷史迷霧不得而知,王喜姐子嗣不興是否和成婚較早,誰也說不上來。

  不過,魏廣德既然提出來問題,當然就要解決。

  倒是皇帝未滿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婚齡,其實還是很好解釋的。

  身為皇帝,有點特權怎麼了?

  只不過,現在需要找一個妥善的,推遲皇帝大婚時間的辦法。

  現在魏廣德也想到了辦法,自然就是藉助萬曆皇帝大婚,來次萬國來朝的盛大儀式,重新恢復大明對周邊的影響力。

  「萬國來朝」之事,首見《左傳》所記塗山之會;其詞,則首見於《隋書·卷十五·音樂志》:「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亘八里,列為戲場。」

  隋以後,唐代(包括武周)、明代等均出現過「萬國來朝」的局面。

  朝貢體系的基本內涵被認為是以中華帝國為中心,在中國皇權的約束和保護下建立國際和平局面,促進各國進步與繁榮。

  在朝貢體系中,古代東亞地區各政權共認和奉行以中國為中心的關係形態和交往原則,其根本目標,是建立一個包括中國和周邊政權在內的安全共同體。

  雖然中國古代王朝建構、維繫朝貢體系並非為追求經濟利益,與朝貢國交往時奉行「厚往薄來」,經濟上得少失多,因而也有人認為,「萬國來朝」也使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歷代王朝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但是作為帝王,依舊對此孜孜不倦。

  明朝洪武年間的《太清歌》這樣寫道:「萬國來朝進貢,仰賀聖明主,一統華夷。普天下八方四海,南北東西。」

  永樂年間,明成祖派遣鄭和、尹慶、王景弘、侯顯等出使異域,其中尤以鄭和下西洋堪稱明初盛事。

  鄭和帶領船隊浩浩蕩蕩,足跡遍布南洋、印度洋,甚至最遠到達過非洲,大大擴展了明王朝的朝貢體系。

  然而,萬國來朝的局面並沒有維持很久,到宣德年間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結束後,「遠方時有至者,要不如永樂時」。

  現如今,大明的水師已經具備重現永樂朝下西洋的能力,自然也能把那些國主帶到大明來朝覲。

  「此次陛下大婚,不妨詔令藩屬,命其王親赴京師恭賀。說起來,自永樂後,再無萬國來朝之盛大禮儀了。」

  魏廣德話音落下時,反應最激烈的就是李太后,誰不希望自己兒子能夠名留青史。

  「自永樂後再無萬國來朝盛世」如同魔音般不斷在她耳邊迴響。

  歷史上的朝代,只有開國皇帝能稱「祖」,所以都是只有一人可有此稱呼,惟獨大明出現了兩位。

  雖然永樂皇帝成為「成祖」是因為嘉靖皇帝想把父親的牌位送進太廟,但也是為此煞費苦心。

  不止是大明現在的皇帝這一脈得自永樂皇帝,其本身的文治武功也是很厲害的。

  當然,細細算起來,永樂皇帝雖然厲害,但是貌似還是沒有超過唐太宗,所以對於「明成宗」改為「明成祖」,多少還是有礙。

  畢竟,雖然永樂皇帝南征北伐立下不小功績,又有派水師下西洋的壯舉,但大明相較於大唐還是有很大差距。

  大唐的強盛,真不是大明可以比擬的,即便永樂皇帝下西洋營造出萬國來朝的盛世景象,但和大唐依舊有差距。

  當然,對這點,大明是不會承認的。

  但是嘉靖皇帝還是以此為理由,強行把永樂皇帝從「明成宗」改為「明成祖」,可見創造出「萬國來朝」局面對於皇帝的重要性。

  不過,下西洋已經過去百年,李太后也不是很確定是否還能重現明初的輝煌,於是遲疑著問道:「魏閣老,當真可以重現盛世景象嗎?」


  「大明還能造寶船嗎?」

  就在李太后話音落下之時,陳太后忽然也開口問道。

  「呃」

  魏廣德被陳太后的話問愣住了,對於寶船他知道,是鄭和下西洋時期的標誌性船隻,後世對寶船的推測也很多,但是因為缺乏文獻資料,所以都只能推測。

  有說寶船可能高達四五千噸排水量,也有人吹牛說超過萬噸。

  當然,靠譜的說法是寶船「五千料」,據此推測排水量在兩千噸左右。

  實際上,這個時代的大船,超過百噸就已經算大船了。

  而此時在西方已經出現多達五六層甲板,排水量接近兩千噸的巨艦,但數量非常稀少,堪稱海上巨無霸。

  但是對於大明來說,「寶船」無疑就是海上巨獸的代名詞。

  「娘娘,寶船臣不清楚,聽說太倉劉家港系泊的寶船都已經徹底毀壞,早就沒人見過。

  雖然寶船要重新面世有些難度,但大明南海水師擁有的貢船和大型福船,完全可以滿足下西洋的要求。」

  魏廣德老實說道,但是最後還是補充道:「其實讓水師再下西洋,更多還是為了陛下大婚有更多的準備時間。」

  魏廣德之前說明年就為小皇帝朱翊鈞大婚,年齡上不符合明太祖朱元璋的旨意,但可以借用皇帝大婚向周邊國家發出邀請,重現萬國來朝的盛世景象,這樣就可以推遲皇帝大婚的時間。

  這個,才是根本目的。

  而且,就當下大明剛剛在西南緬甸去的決定性勝利,東南亞國家苦緬甸久亦,藉助此戰之威,魏廣德可不相信周邊藩屬國敢不給大明皇帝面子。

  甚至中東的阿拉伯國家和東非的國家,可能也都會隨著大明水師到大明來覲見大明皇帝。

  重現盛唐和明初的景象,應該是不難的。

  至於說耗費,魏廣德心裡有底,只要嚴守著朝貢貿易的底限,虧點其實沒什麼,關鍵朝廷有機會找補回來。

  接著水師西進,朝廷完全可以組織一批官府府庫里積壓的綾羅綢緞和瓷器運到西方去,先賺上一筆再說。

  大明朝廷一直缺銀子,可江南的府庫里,收稅收到的紡織品和手工藝品卻是不少,這就是實物徵稅的弊端。

  根據工坊規模收取產品作為賦稅,但是朝廷哪裡能用完這麼多東西。

  當朝廷要把實物變現,損失不可避免。

  所以張居正把實物賦稅改為征銀對朝廷是有利的,也可以有效防止工坊主拿次品、滯銷品繳納賦稅。

  「此事事關重大,這樣,魏閣老,你回去馬上組織前朝商議此事。

  這事兒,我們還要再考慮,也要聽取前朝的意見。

  此事不能耽誤,要儘快進行。」

  陳太后拍板,她擔心就他們三個人定下此事,萬一前朝那些大臣反對,面子上可就難看了。

  「娘娘,魏閣老,那之前草擬給禮部的旨意.」

  這時候,一直在旁邊肅立的馮保忽然開口問道。

  雖然魏廣德說起「萬國來朝」時,馮保也是一陣激動,可想到自己手上的事兒,馬上就知道不能就這樣把事兒定下,所以急忙問起司禮監該怎麼做。

  「魏閣老,你看給禮部的旨意,該如何做?」

  李太后也急忙開口問道。

  「旨意若司禮監認為沒有疏漏,則送六科報備,然後傳旨禮部,讓他們開始籌備。

  我這邊回內閣就馬上召集六部九卿商議此事,儘快給宮裡消息。

  說起來,此事也耽擱不得,畢竟一次出海,少則兩年,多則三、四年也未定。」

  魏廣德此時就在搜尋記憶,依稀記得在翰林院裡看到過少量下西洋的記載,但是文獻很是凌亂,並未集中放置,而是分散在許多文獻里。

  魏廣德不知道,這都是有人故意為之,目的就是讓人很難找到當年鄭和下西洋的資料。

  「好,那就有勞魏閣老了。」

  陳太后開口說道。

  等魏廣德告辭退出慈慶宮,陳太后才悠悠開口道:「還是哀家太急了,忘記陛下沖齡,尚未達到太祖所定適歲。」

  「不過魏廣德的提議貌似也不錯,我大明已經有百餘年未現此等盛世了。」


  李太后馬上接話道。

  還是那意思,此時對萬曆皇帝有利,所以李太后一百個支持。

  「此事不小,馮保。」

  陳太后開口喚道。

  「奴才在。」

  馮保急忙出列躬身道。

  如果在皇帝面前,馮保還能稱「臣」,可是在後宮娘娘面前,他也只能自稱「奴才」。

  「你拿著這奏疏去趟首輔那裡,把魏閣老的話告訴首輔,哀家想聽聽他的意見。」

  陳太后吩咐道。

  「奴才遵命。」

  奏疏從陳太后手裡轉移到宮女手中,最後傳到馮保手裡,這才急忙躬身告退。

  魏廣德快步往內閣走,邊走邊把之後的步驟梳理一遍。

  回去就給九卿下條子,讓他們下午推掉所有公務到內閣來商議此事。

  不過,給兵部和戶部的條子就要內容多一些,戶部需要清查帳目上那些實物賦稅的數量等,確定拿出多少交給水師那邊。

  而兵部,則需要調集船隻,準備這次遠航。

  想到南海水師主力還在東南亞,魏廣德就想到徵用月港,甚至東南沿海海船把貨物運到舊港,在那裡再搬上下西洋船隻上,可以節約不少時間。

  大明現在海上運力明顯不足,大明沿海除了登萊水師那些破船,也只有南海水師少量船隻還在。

  萬曆皇帝的大婚,最多也就是拖延三年,估計應該是夠了。

  魏廣德匆匆趕回內閣寫條子,而馮保出了慈慶宮,也馬上就讓人準備車架,他直接就往外城趕去。

  一路上,馬車飛馳,在京中繁華街道上引起一陣路人的驚呼聲。

  對此,車中的馮保臉上毫無波瀾,宮裡娘娘還在等著消息。

  半個時辰後,馮保抵達首輔府邸,當即有人把他請入府中。

  張居正這段時間很是苦惱,其中既有孝道的羈絆,也有心中對新政的不甘,他自己都不知道這樣做對還是不對。

  好在,這兩天繼續上奏彈劾他的奏疏已經消失,可也因此有五人遭到了懲罰。

  張居正心知,此次「奪情」事件是把朝中清流得罪狠了。

  還有許多以前算得上好友的,如馬自強等人,現在怕是對他要另眼相看了。

  「馮公公來了?」

  此時在靈堂里,張居正得到消息,叫兒子繼續在此,他起身簡單整理一下就出去見客。

  依舊是一身孝服,但現在的張居正可比之前消瘦不少,人也顯得很是疲倦。

  身體和心靈都在折磨著他,讓他這段時間有些寢食難安。

  「雙林兄。」

  在一處花廳,張居正看到再次等候的馮保,當即拱手見禮道。

  「叔大,你.瘦了。」

  馮保第一眼看到張居正簡直有點不敢相認,此時的張居正眼窩深陷,皮膚蠟黃,滿臉疲倦之色,和以前朝堂上那位丰神俊朗的美髯公大相逕庭。

  「唉。」

  張居正只是輕輕嘆息一聲,隨即就正色道:「不知雙林兄此番到來是為何故?」

  之前皇帝旨意,內閣事務由魏廣德暫攝,所以張居正不認為朝堂上會有事兒做不了主。

  魏廣德處理事務的能力還是有的,除非涉及到新政改革。

  之前,福建提舉到工部想提走工部打造的丈量器具,但是工部那邊卻是推三阻四。

  無法,只好找到他這裡。

  張居正心知,這多是工部有意為之,倒不是反對新政,而是魏廣德之意,意在拖延時間,等他出府辦差。

  所以,他也只好讓人安心等待就是。

  至於耽擱時日,到時候京城這邊自然會補上手續,讓他回去能夠交差。

  現在,張居正可發不出政令來。

  「這個你看看吧,是善貸今日送進宮裡的奏疏。」

  馮保也不拖泥帶水,直接把魏廣德遞進宮裡的奏疏拿出來交給張居正。(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