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八月五號
享受?
劉備面露詫異,然後有幾分不悅地開口道。「旁人屢屢勸說也就罷了,子坤莫非也不知備之心志?」
「亂世未定,大業未成,當早日北伐漢賊,匡扶漢室,何敢生出什麼享受的心思?」
李基聽罷,解釋道。
「主公誤會矣,基自然明白主公心志之堅,絕非外物所能動搖,但旁人可不知,曹操呂布之流更是不知,如此正好可使那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
「嗯?」
劉備微微一怔,放下手中的酒盞,思索一番後,問道。
「子坤的意思,莫非是打算以此來迷惑曹操呂布,使之誤以為備安於享樂,已無北伐雄心壯志?」
「主公高見。」
李基一個小小的馬屁奉上,然後又向劉備簡單地捋了捋當下的大漢局勢。
自鯨吞豫徐兩州,劉曹呂漸成三足鼎立之勢已有近兩年的時間。
論諸侯變化,幽州漸漸開始併入劉備治下,劉璋亦在兄弟之爭中漸漸確立優勢逐步掌控益州,漢中張魯屢屢對益州用兵卻是徒勞無用。
涼州與三輔之地的馬騰、韓遂以及董卓殘黨,他們年前所組建的西涼大軍被呂布大敗後,被陳宮用計挑撥復現分裂內鬥。
在劉曹呂三家休養生息的這近兩年時間裡,位於大漢西側的一眾諸侯仍成一盤散沙,無形中卻是近乎徹底掉隊,沒了參與爭霸的可能性。
在內政上,呂布遭弒君之勢的反噬,無疑發展得最差,但麾下那南征北戰多年又屢敗西涼鐵騎的并州狼騎,已漸有了當世第一騎兵的勢頭。
尤其在幽涼二州騎兵已遭重創的情況下,赫然成為了大漢當下惟一成規模的騎兵集群。
相對而言,曹操儘管痛失了荀彧,但麾下不乏治政好手,又兼之荀彧早前打下的「屯田制」底子,內政發展無疑比呂布強得多。
錢財上,曹操或許依然相當緊張,但起碼糧草上卻是徹底緩了過來。
而劉備治下的發展,完全可用「初具盛世氣象」六個字來概括,不僅僅是民生上的發展,就連世家也在荊揚兩州世家的榜樣下,豫徐兩州世家也隨之開始嘗試出海。
夷洲近乎八成的有用土地,也都已經被世家圈走進行開發。
只要世家豪強們能從中真正獲取到利益,那麼就會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中,從趴在大漢身上的螞蟥,漸漸轉變成向外開拓的鷹爪獠牙。
可正由於揚州已盡顯繁華安寧的景象,再兼之劉備決定在長江以南定都,這才讓劉虞甚是擔憂。
只需再過一年的時間,待劉備治下的各項政策進一步被百姓所接受且支持,政局就能進一步穩固下來。
再加上各州郡陸續完成軍戶制的推行,軍戶的練兵也需要足夠的時間。
最後,李基笑著補充道。
「早則一年,遲則一年出頭,便是舉大軍北伐,掃清寰宇,一統天下之時。」
「只是曹呂二賊亦知主公之威脅,暗中說不準已定下盟約,時刻備戰。」
「因而,主公若是做出些假象,便是只有一二分的效果,那也是極好的。」
劉備不禁頷首贊同了起來。「子坤所言頗為有理。」
曹呂二賊是否全信不重要,但只要引得曹呂二賊有一分鬆懈,二賊麾下文武有三分大意,那都是極好的。
當然,這是李基隨口給出的一個提議罷了。
李基如今所奉行的乃是堂堂正正的王道,打算憑藉著絕對的實力一統天下,提議如此一句也不過是靈光乍現的閒棋罷了。
不過,劉備對此倒是頗有幾分上心。
可也知李基平日忙碌,怕是無暇進一步顧忌研究這等小事,乾脆便召集了如徐庶、簡雍、賈詡等心腹謀士進行了一番商討。
但其中也有幾分難辦的地方,那就是劉備將成漢王,乃是漢室旗幟所在。
若是如先帝那般酒池肉林,賣官鬻爵的話,確實是會輕易盡展先帝遺風,但也會大大敗壞在百姓眼中的名聲,這是劉備所不願接受的,也是因小失大的。
這足以讓曹呂二賊生出麻痹的舉止,須局限在一定層次中流傳,而不會傳到民間,且就算傳到民間也不會引起什麼波瀾。
這個度,無疑不是那麼容易拿捏的。
不過在徐庶的建言下,賈詡不時地補充了幾句,劉備也漸漸做出了一個章程了。
與此同時,劉備稱王的良辰吉日也徹底定了下來。
就定在八月五號,這也是光武帝劉秀曾經重建大漢政權的時間,劉備於八月五號稱王也旨在向天下萬民闡明志向。
不過司隸方向傳回了消息,呂布不顧無數非議,乃至於邊境陳兵的威脅,編了個趙武靈王之後的出身,自立為趙王。
知悉此事的李基忍不住冷笑出聲,評價道。
「此等偽王,吾必滅之。」
儘管李基能猜到呂布為了消弭漢臣弒君的惡名影響,很可能會選擇自立為王,但還是被呂布這粗糙的政治手法給弄得又氣又笑。
還趙武靈王之後,屬實是給李基整笑了。
怎麼呂布不選擇一步到位,直接一句炎黃之後,這好歹還讓人無法反駁,實在是多此一舉。
旋即,在李基讓顧維帶上關於稱王儀式的一系列安排文書,前去見劉備之時。
劉備顯然也在為呂布稱王之事生著悶氣,但看到李基之時,臉上還是多出了幾分笑容。
「主公可是為呂布而惱怒?」李基問道。
「知我者,子坤也。」
劉備嘆息著開口道。「若不儘快扼制這股風氣,怕是用不了多少時間,又會有跳樑小丑繼續這般稱王稱帝不可。」
儘管在漢靈帝時期,南有許昌自稱「陽明皇帝」叛亂,北有張純勾結外族意欲自立天子,但那都是局限於一州的芥蘚之疾。
可呂布的影響卻是極大,如此有若賊子般不講政治規矩的稱王,又與那些叛賊何異,更是將大漢僅剩不多的顏面繼續按在地上摩擦。
「主公勿惱,只需主公稱王,便可教世人知漢室尚存……」
頓了頓,李基接著說道。
「再者,呂布這般不過是將死而未知,主公再靜候數年,基定將呂賊擒至主公面前,由主公發落。」(本章完)
劉備面露詫異,然後有幾分不悅地開口道。「旁人屢屢勸說也就罷了,子坤莫非也不知備之心志?」
「亂世未定,大業未成,當早日北伐漢賊,匡扶漢室,何敢生出什麼享受的心思?」
李基聽罷,解釋道。
「主公誤會矣,基自然明白主公心志之堅,絕非外物所能動搖,但旁人可不知,曹操呂布之流更是不知,如此正好可使那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
「嗯?」
劉備微微一怔,放下手中的酒盞,思索一番後,問道。
「子坤的意思,莫非是打算以此來迷惑曹操呂布,使之誤以為備安於享樂,已無北伐雄心壯志?」
「主公高見。」
李基一個小小的馬屁奉上,然後又向劉備簡單地捋了捋當下的大漢局勢。
自鯨吞豫徐兩州,劉曹呂漸成三足鼎立之勢已有近兩年的時間。
論諸侯變化,幽州漸漸開始併入劉備治下,劉璋亦在兄弟之爭中漸漸確立優勢逐步掌控益州,漢中張魯屢屢對益州用兵卻是徒勞無用。
涼州與三輔之地的馬騰、韓遂以及董卓殘黨,他們年前所組建的西涼大軍被呂布大敗後,被陳宮用計挑撥復現分裂內鬥。
在劉曹呂三家休養生息的這近兩年時間裡,位於大漢西側的一眾諸侯仍成一盤散沙,無形中卻是近乎徹底掉隊,沒了參與爭霸的可能性。
在內政上,呂布遭弒君之勢的反噬,無疑發展得最差,但麾下那南征北戰多年又屢敗西涼鐵騎的并州狼騎,已漸有了當世第一騎兵的勢頭。
尤其在幽涼二州騎兵已遭重創的情況下,赫然成為了大漢當下惟一成規模的騎兵集群。
相對而言,曹操儘管痛失了荀彧,但麾下不乏治政好手,又兼之荀彧早前打下的「屯田制」底子,內政發展無疑比呂布強得多。
錢財上,曹操或許依然相當緊張,但起碼糧草上卻是徹底緩了過來。
而劉備治下的發展,完全可用「初具盛世氣象」六個字來概括,不僅僅是民生上的發展,就連世家也在荊揚兩州世家的榜樣下,豫徐兩州世家也隨之開始嘗試出海。
夷洲近乎八成的有用土地,也都已經被世家圈走進行開發。
只要世家豪強們能從中真正獲取到利益,那麼就會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中,從趴在大漢身上的螞蟥,漸漸轉變成向外開拓的鷹爪獠牙。
可正由於揚州已盡顯繁華安寧的景象,再兼之劉備決定在長江以南定都,這才讓劉虞甚是擔憂。
只需再過一年的時間,待劉備治下的各項政策進一步被百姓所接受且支持,政局就能進一步穩固下來。
再加上各州郡陸續完成軍戶制的推行,軍戶的練兵也需要足夠的時間。
最後,李基笑著補充道。
「早則一年,遲則一年出頭,便是舉大軍北伐,掃清寰宇,一統天下之時。」
「只是曹呂二賊亦知主公之威脅,暗中說不準已定下盟約,時刻備戰。」
「因而,主公若是做出些假象,便是只有一二分的效果,那也是極好的。」
劉備不禁頷首贊同了起來。「子坤所言頗為有理。」
曹呂二賊是否全信不重要,但只要引得曹呂二賊有一分鬆懈,二賊麾下文武有三分大意,那都是極好的。
當然,這是李基隨口給出的一個提議罷了。
李基如今所奉行的乃是堂堂正正的王道,打算憑藉著絕對的實力一統天下,提議如此一句也不過是靈光乍現的閒棋罷了。
不過,劉備對此倒是頗有幾分上心。
可也知李基平日忙碌,怕是無暇進一步顧忌研究這等小事,乾脆便召集了如徐庶、簡雍、賈詡等心腹謀士進行了一番商討。
但其中也有幾分難辦的地方,那就是劉備將成漢王,乃是漢室旗幟所在。
若是如先帝那般酒池肉林,賣官鬻爵的話,確實是會輕易盡展先帝遺風,但也會大大敗壞在百姓眼中的名聲,這是劉備所不願接受的,也是因小失大的。
這足以讓曹呂二賊生出麻痹的舉止,須局限在一定層次中流傳,而不會傳到民間,且就算傳到民間也不會引起什麼波瀾。
這個度,無疑不是那麼容易拿捏的。
不過在徐庶的建言下,賈詡不時地補充了幾句,劉備也漸漸做出了一個章程了。
與此同時,劉備稱王的良辰吉日也徹底定了下來。
就定在八月五號,這也是光武帝劉秀曾經重建大漢政權的時間,劉備於八月五號稱王也旨在向天下萬民闡明志向。
不過司隸方向傳回了消息,呂布不顧無數非議,乃至於邊境陳兵的威脅,編了個趙武靈王之後的出身,自立為趙王。
知悉此事的李基忍不住冷笑出聲,評價道。
「此等偽王,吾必滅之。」
儘管李基能猜到呂布為了消弭漢臣弒君的惡名影響,很可能會選擇自立為王,但還是被呂布這粗糙的政治手法給弄得又氣又笑。
還趙武靈王之後,屬實是給李基整笑了。
怎麼呂布不選擇一步到位,直接一句炎黃之後,這好歹還讓人無法反駁,實在是多此一舉。
旋即,在李基讓顧維帶上關於稱王儀式的一系列安排文書,前去見劉備之時。
劉備顯然也在為呂布稱王之事生著悶氣,但看到李基之時,臉上還是多出了幾分笑容。
「主公可是為呂布而惱怒?」李基問道。
「知我者,子坤也。」
劉備嘆息著開口道。「若不儘快扼制這股風氣,怕是用不了多少時間,又會有跳樑小丑繼續這般稱王稱帝不可。」
儘管在漢靈帝時期,南有許昌自稱「陽明皇帝」叛亂,北有張純勾結外族意欲自立天子,但那都是局限於一州的芥蘚之疾。
可呂布的影響卻是極大,如此有若賊子般不講政治規矩的稱王,又與那些叛賊何異,更是將大漢僅剩不多的顏面繼續按在地上摩擦。
「主公勿惱,只需主公稱王,便可教世人知漢室尚存……」
頓了頓,李基接著說道。
「再者,呂布這般不過是將死而未知,主公再靜候數年,基定將呂賊擒至主公面前,由主公發落。」(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