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郁華復生契機
第347章 郁華復生契機
「只是這樣?」
李雲裳心有不甘,感覺上了弟子的賊船。
失敗了她可是要跟著走的,否則就是言而無信。
可這個逆徒所追求的好像不是自己想像中的天下大同,而只是想讓所有人富起來。
這並沒有錯,相反非常好。失敗了那麼多次,要說李雲裳沒有總結經驗是不可能,她只是不想將就,不想屈服。
強者心性向來如此。
顧溫語氣堅定說道:」「我會打通全天下的交通,讓凡人也能橫跨千山萬水。我會留下如山林一般的工廠,讓凡人能夠養活自己。我會制定一套可行有效的法律,讓他們有所參考。」
「我會讓所有百姓讀書認字,讓他們懂得思考。我會留下火器,讓他們能夠有一些反抗的能力。我會將所知所學傾囊相授,讓天下富裕起來。」
他頓了頓,神情認真說道:「最後我相信的是人,不是百姓,也不是修士,而是人。」
「您說我依賴修士,可您這種排斥何嘗不是另類的依賴?又何嘗不是對凡人的一種輕視?」
這逆徒在詭辯。
李雲裳心如明鏡,其實是能聽得出顧溫在跟她繞彎子。
他說她不相信百姓,可實際上顧溫幾乎是篤定會失敗,至少這一次同樣不會成功,仿佛未下先知一般。
回想起來這八百年,這逆徒當年與自己說的幾乎也都發生了。原本李雲裳是萬人敬仰的仙人,期間得罪了很多人,可也獲得了許多人的擁戴。
便是那些邪修,對於她也是恭敬有加。
這並非完全來源於力量,而是李雲裳救了人族,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沒有李雲裳所有人都要死,邪魔只是壞,而不是傻。
但當李雲裳想要天下大同之後,連自己的宗門都用一種怪異的目光看待她。
後來開始陰奉陽違,再後來開始反對,乃至反抗謾罵,
有人說她偏,有人說她走火入魔,有人說她得了症。
這八百年很累,若是能如他所說,能把好東西留給後人,也算盡力了。
李雲裳眉頭舒展,嘆了口氣,道:「總感覺被你忽悠了,但話已出口,
我不能言而無信,屆時我會隨你走的。」
「咳咳咳———」
狐仙輕咳一聲,對李雲裳擠眉弄眼。
李雲裳沒好氣說道:,「少不了你,生怕我把你丟了嗎?你那個小天地能裝得下我們三人吧?」
顧溫回答:,「若有人想尋求成聖恐怕不行。」
小天地終究是比不上大天地的,無論顧溫如何拾人牙慧,拿著修行界法則裝飾,也不可能比得上修行界億萬年積累。
但生活是足夠的,成仙應當也不難。
狐仙李妙道:1「妾身看顧聖小天地荒蕪一片不宜居住,可否讓妾身去行雲布雨一番,修上幾座仙府。」
顧溫點頭道:「自然可以。」
「甚好,甚好。」李妙喜笑顏開,「以小天地超脫於天地,不必忍受太虛之苦,可要比其他人好得多。」
開天闢地以來,每個時代都會出現超脫者,其中一部分人去了太虛,躲避天地劫數。
而凡事有利必有弊,太虛之苦縱然是仙人也難以忍受。
至少李妙是不想去吃苦的。
「記得給我住的別修那麼金碧輝煌。」
李雲裳特地囑託了一句,隨即話鋒一轉:
「這天下大同的事情你替我解決,那麼郁華的事情也該有定論了。」
顧溫心神一凜,問道:「師傅有辦法了?」
「有一個機會。」
李雲裳看了一眼狐仙,後者從衣袖裡取出一枚尖牙,上邊隱隱有龍吟聲她解釋道:「我一直與妖族內有聯繫,這是祖龍的信物,用來給我傳遞重要情報。」
「建木被地聖盯上,恐怕是要被收服了。在此之前,建木會進行一次反抗。」
一X
地聖。反之,我們也可以藉機。」
還是要強闖地府。
顧溫眼中閃過幾分疑慮,又內視氣海,小道爺如今依舊頭髮稀少,只有六十二根。
距離一百根相差甚遠。
如此直面一尊聖人,免不了要一番廝殺。
她問道:「那麼郁華成仙的事情?」
「靠她自己一時半會行不通,為師找了個老朋友。」
李雲裳指了指窗邊的盆栽,一棵翠綠的小樹微微晃動。
顧溫定眼一看,起初還察覺不出氣息,數息之後便看到了一棵通天徹地的神樹。
祖樹靈。
一縷清風拂來,一顆靈果不知從何處落下,顧溫伸手接住。
「顧聖,八百年不見,你已經走在了老朽前面,嘆哉嘆哉,實乃萬古以來唯一。」
祖樹靈蒼老的聲音傳來,仿佛一本泛黃的厚重史書翻開一角。
它開門見山說道:「今建木當道,天地靈根無法超脫,更難以誕生靈智。老朽路已斷,意圖再開新路,不日便坐化成果,意為道果。」
「你想要郁華服用你的道果?」
顧溫立馬明白了對方的心思,微微皺眉,在思索其中的利害。
借道成仙,這意味著徹底斷絕了郁華仙途,往後她就類似仙劍劍主一樣。
擁有仙人的一切,卻不是純粹的仙,
祖樹靈不可置否道:,「顧聖不用擔心有何副作用,老朽一個未曾超脫的天地靈根,還沒強大到在聖人面前班門弄斧。」
「萬古以來成仙者何其少,那位天女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可借用老朽之道便是百分百。雖然並非最上乘,但與尋常仙人並無兩樣。」
稍加思索,顧溫拱手作揖道:「如此多謝前輩了。」
「是老朽多謝顧聖。」
蒼老的嗓音漸漸遠去,顧溫手裡的靈果一抹金光亮起,漸漸侵蝕表面,
化為一顆青果。
青果神韻在內,似有山林綠淵,窮極世間生機。
入地府時間未定,一切等候天時地利人和。
是夜,顧溫帶著青果回到家中,赤羽子早已準備好晚餐,經年累月的積累,她的手藝不比三清飯館要差。
顧溫與赤羽子說了方寸之事,後者並無任何善妒,反而喜笑顏開,進而又表示道:
「郁華姐姐回來後,我便能夠解脫了。」
「為何?」
「姑奶奶我白天給你洗衣做飯,晚上還要伺候你。跟你雙修累死了,修為比不過你,每次運轉周天都被你帶著跑。」
聽著赤羽子抱怨,顧溫看著對方依舊美艷動人的容貌,修士容顏常在,
可人卻免不了染上煙火氣。
昔日活潑好動的少女,不知何時多了幾分溫婉與賢惠。
遙想當年第一次見赤羽子,對方背著一個比自己還大的劍匣,傲氣由內而外,性格潑辣至極,見人不爽就打。
如今竟已能稱得上溫柔似水。
「當初是我之過,若我能克制一二,便不會像今天這般。」
顧溫伸手將赤羽子攬入懷中,後者象徵性掙扎一下,隨後便扭動身軀尋到一個舒適的位置,緩緩舒了口氣。
神情舒適,絲毫不像方才說的精疲力盡。
她並不討厭給顧溫做飯,也不覺得像個凡夫俗婦有什麼不好。以前年輕的時候會抗拒,但若是顧溫便反而覺得這種日子很舒服。
但她終歸是後來者,若是郁華回來了。免不了一地雞毛。
赤羽子覺得自己適當保持距離是最好的。
只是不再理所當然的肌膚之親,又不是老死不相往來。
忽然,耳邊傳來柔和的嗓音。
「我們往後依舊,事情我會與郁華說清楚的。」
「沒必要,雖說是酒後亂性,可實際上我們都心知肚明。郁華姐姐也不是傻子,她會相信你的鬼話嗎?」
赤羽子瓊鼻微微皺起,反而不是很樂意。
「我們只是各退一步,又不是老死不相往來。」
「如此福我享了,還不用承擔責任?」
「我想讓你享福得了吧,姑奶奶我就圖你這個人。」
「老東西怪肉麻的。」
「你也是個老頭子!」
一番嬉鬧免不了肢體接觸,二人也已經是老夫老妻,自然而然上了床榻又是一番雲雨。
戰一日,日上三竿。
赤羽子最先體力不支,求饒過後沒多久便沉沉睡了過去,顯然已經精疲力盡幾乎每一次都是如此。
雙修就好比如兩個人推磨盤,修為越高推得越快。赤羽子與顧溫差距大大,每一次她都需要竭盡全力才能勉強跟上顧溫周天運轉的速度。
顧溫沒有休息,起身穿好衣物,輕輕關上房門。
三步之間,挪移來到玉皇宮內。
此刻,外邊有一群風塵僕僕,衣著各異的人等候,估摸著得有百來號人。
這些都是來自天下各地城一級的主官。
新曆一年的時候顧溫就召集他們了,一直到新曆三年他們才陸陸續續趕來。
修行界太大了,一州之地大的有千萬平方公里,小的也有五百萬平方公里。
更別說一些特殊地形隔閣,州與州之間並非緊密聯繫的,
也是修士這種超凡社會,才能夠不考慮治理成本的無限制擴張。因為一旦有某地不尊法旨,那麼真武宮就會有大能橫跨萬里去進行平亂。
凡人與尋常修士一輩子都難以離開一州之地,可萬里舟這類法器一日能橫空千萬里。
農耕社會只是凡人,而修土是星際文明。
師傅所追求的是讓農民也能飛天遁地,而顧溫所追求的不過是讓他們活得體面一點。
「拜見玉清天尊!」
至玉石台階往下,各城各脈大小主官齊聚,來者無有過金丹者,都能歸結為凡夫。
城池主官是一個統稱,各地都有不同的稱謂,也有不同的制度。
疆域過於遼闊,道宗也只能因地制宜。
這些凡夫第一次登上靈山,走入玉皇宮,無不神色緊張。
「諸位平身。」
顧溫右手一抬,眾官吏不由自主的站了起來。
隨即他注意到人數少了一半,心中有了一個不好的猜測,皺眉道:「還有一百五十人呢?」
道宗不管城池官吏任免,但卻要求有名冊送來。
顧溫召集了三百七十人,均為城一級官吏,有些人手底下管著千萬百姓,可謂是一國之主。
台下眾多官吏面面相,這個問題自然也由不得他回答。
一個真武宮服飾的大乘期修士低著頭,快步走了進來,作揖一拜道:「
回天尊,這些人再來之前已經病逝。」
顧溫自然不信這些鬼話,嘆了口氣,道:「你去統計一下,稍後把這些土大寧用多「若是反抗,或者拖延者,破山滅宗。」
嗓音平靜,卻聽得下方眾多大小官吏身軀一抖。
「遵旨。」
真武宮大能依舊低著頭,轉身快步離開。
他都不需要擔心,如此動作引得天下動亂怎麼辦?
仙人沒有下場你們就偷著樂吧。
歷來天下大同都不是起步階段失敗的,而是維持數十年後逐漸崩潰。
宮內外恢復寂靜。
顧溫觀察著下方眾人,從他們眉目間能看出些許奴性,並無養尊處優多年的威勢。
他們治理一方,卻是某個大能的奴才。
個體偉力集於一身,他們可,我為何不可?
所謂天下大同,人人如龍為何不能出一人之手?
良久,他悠然言道:
「吾有一願說予諸位聽,吾有一權交予諸位使,吾有一法交予天下從。
玉皇宮很空,很高,很大。
顧溫的聲音一路蔓延,至三清山玉皇峰穹頂,到黃沙漫天的邊疆。從劍修百萬的折劍山,到富甲一方的丹青州。
至春到夏,從秋到冬。
億萬人傾聽著,高呼著,吶喊著—-直至化作歷史的一筆,當人們回首隻能看到簡短的一句話用來概況。
新曆四年,城官改制,科舉初現,高薪養廉。
新曆五年,三官監察,通商天下。
新曆六年,商行蒸汽,棉布低價。
新曆七年,建廠如林,工農二八。
新曆八年,一條從玄黃州至折劍山,長達八萬里的鐵路開通。
新曆九年,第一個用火器殺死修士的案例出現。
新曆十年末尾,顧溫、赤羽子、李雲裳、李妙四人遊歷鄉土,視察民情。
十年時間,鄉下早已大變樣,不再是荒蕪一旁,家家戶戶都住上了磚頭房,頗像前世小時候的農村。
「只是這樣?」
李雲裳心有不甘,感覺上了弟子的賊船。
失敗了她可是要跟著走的,否則就是言而無信。
可這個逆徒所追求的好像不是自己想像中的天下大同,而只是想讓所有人富起來。
這並沒有錯,相反非常好。失敗了那麼多次,要說李雲裳沒有總結經驗是不可能,她只是不想將就,不想屈服。
強者心性向來如此。
顧溫語氣堅定說道:」「我會打通全天下的交通,讓凡人也能橫跨千山萬水。我會留下如山林一般的工廠,讓凡人能夠養活自己。我會制定一套可行有效的法律,讓他們有所參考。」
「我會讓所有百姓讀書認字,讓他們懂得思考。我會留下火器,讓他們能夠有一些反抗的能力。我會將所知所學傾囊相授,讓天下富裕起來。」
他頓了頓,神情認真說道:「最後我相信的是人,不是百姓,也不是修士,而是人。」
「您說我依賴修士,可您這種排斥何嘗不是另類的依賴?又何嘗不是對凡人的一種輕視?」
這逆徒在詭辯。
李雲裳心如明鏡,其實是能聽得出顧溫在跟她繞彎子。
他說她不相信百姓,可實際上顧溫幾乎是篤定會失敗,至少這一次同樣不會成功,仿佛未下先知一般。
回想起來這八百年,這逆徒當年與自己說的幾乎也都發生了。原本李雲裳是萬人敬仰的仙人,期間得罪了很多人,可也獲得了許多人的擁戴。
便是那些邪修,對於她也是恭敬有加。
這並非完全來源於力量,而是李雲裳救了人族,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沒有李雲裳所有人都要死,邪魔只是壞,而不是傻。
但當李雲裳想要天下大同之後,連自己的宗門都用一種怪異的目光看待她。
後來開始陰奉陽違,再後來開始反對,乃至反抗謾罵,
有人說她偏,有人說她走火入魔,有人說她得了症。
這八百年很累,若是能如他所說,能把好東西留給後人,也算盡力了。
李雲裳眉頭舒展,嘆了口氣,道:「總感覺被你忽悠了,但話已出口,
我不能言而無信,屆時我會隨你走的。」
「咳咳咳———」
狐仙輕咳一聲,對李雲裳擠眉弄眼。
李雲裳沒好氣說道:,「少不了你,生怕我把你丟了嗎?你那個小天地能裝得下我們三人吧?」
顧溫回答:,「若有人想尋求成聖恐怕不行。」
小天地終究是比不上大天地的,無論顧溫如何拾人牙慧,拿著修行界法則裝飾,也不可能比得上修行界億萬年積累。
但生活是足夠的,成仙應當也不難。
狐仙李妙道:1「妾身看顧聖小天地荒蕪一片不宜居住,可否讓妾身去行雲布雨一番,修上幾座仙府。」
顧溫點頭道:「自然可以。」
「甚好,甚好。」李妙喜笑顏開,「以小天地超脫於天地,不必忍受太虛之苦,可要比其他人好得多。」
開天闢地以來,每個時代都會出現超脫者,其中一部分人去了太虛,躲避天地劫數。
而凡事有利必有弊,太虛之苦縱然是仙人也難以忍受。
至少李妙是不想去吃苦的。
「記得給我住的別修那麼金碧輝煌。」
李雲裳特地囑託了一句,隨即話鋒一轉:
「這天下大同的事情你替我解決,那麼郁華的事情也該有定論了。」
顧溫心神一凜,問道:「師傅有辦法了?」
「有一個機會。」
李雲裳看了一眼狐仙,後者從衣袖裡取出一枚尖牙,上邊隱隱有龍吟聲她解釋道:「我一直與妖族內有聯繫,這是祖龍的信物,用來給我傳遞重要情報。」
「建木被地聖盯上,恐怕是要被收服了。在此之前,建木會進行一次反抗。」
一X
地聖。反之,我們也可以藉機。」
還是要強闖地府。
顧溫眼中閃過幾分疑慮,又內視氣海,小道爺如今依舊頭髮稀少,只有六十二根。
距離一百根相差甚遠。
如此直面一尊聖人,免不了要一番廝殺。
她問道:「那麼郁華成仙的事情?」
「靠她自己一時半會行不通,為師找了個老朋友。」
李雲裳指了指窗邊的盆栽,一棵翠綠的小樹微微晃動。
顧溫定眼一看,起初還察覺不出氣息,數息之後便看到了一棵通天徹地的神樹。
祖樹靈。
一縷清風拂來,一顆靈果不知從何處落下,顧溫伸手接住。
「顧聖,八百年不見,你已經走在了老朽前面,嘆哉嘆哉,實乃萬古以來唯一。」
祖樹靈蒼老的聲音傳來,仿佛一本泛黃的厚重史書翻開一角。
它開門見山說道:「今建木當道,天地靈根無法超脫,更難以誕生靈智。老朽路已斷,意圖再開新路,不日便坐化成果,意為道果。」
「你想要郁華服用你的道果?」
顧溫立馬明白了對方的心思,微微皺眉,在思索其中的利害。
借道成仙,這意味著徹底斷絕了郁華仙途,往後她就類似仙劍劍主一樣。
擁有仙人的一切,卻不是純粹的仙,
祖樹靈不可置否道:,「顧聖不用擔心有何副作用,老朽一個未曾超脫的天地靈根,還沒強大到在聖人面前班門弄斧。」
「萬古以來成仙者何其少,那位天女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可借用老朽之道便是百分百。雖然並非最上乘,但與尋常仙人並無兩樣。」
稍加思索,顧溫拱手作揖道:「如此多謝前輩了。」
「是老朽多謝顧聖。」
蒼老的嗓音漸漸遠去,顧溫手裡的靈果一抹金光亮起,漸漸侵蝕表面,
化為一顆青果。
青果神韻在內,似有山林綠淵,窮極世間生機。
入地府時間未定,一切等候天時地利人和。
是夜,顧溫帶著青果回到家中,赤羽子早已準備好晚餐,經年累月的積累,她的手藝不比三清飯館要差。
顧溫與赤羽子說了方寸之事,後者並無任何善妒,反而喜笑顏開,進而又表示道:
「郁華姐姐回來後,我便能夠解脫了。」
「為何?」
「姑奶奶我白天給你洗衣做飯,晚上還要伺候你。跟你雙修累死了,修為比不過你,每次運轉周天都被你帶著跑。」
聽著赤羽子抱怨,顧溫看著對方依舊美艷動人的容貌,修士容顏常在,
可人卻免不了染上煙火氣。
昔日活潑好動的少女,不知何時多了幾分溫婉與賢惠。
遙想當年第一次見赤羽子,對方背著一個比自己還大的劍匣,傲氣由內而外,性格潑辣至極,見人不爽就打。
如今竟已能稱得上溫柔似水。
「當初是我之過,若我能克制一二,便不會像今天這般。」
顧溫伸手將赤羽子攬入懷中,後者象徵性掙扎一下,隨後便扭動身軀尋到一個舒適的位置,緩緩舒了口氣。
神情舒適,絲毫不像方才說的精疲力盡。
她並不討厭給顧溫做飯,也不覺得像個凡夫俗婦有什麼不好。以前年輕的時候會抗拒,但若是顧溫便反而覺得這種日子很舒服。
但她終歸是後來者,若是郁華回來了。免不了一地雞毛。
赤羽子覺得自己適當保持距離是最好的。
只是不再理所當然的肌膚之親,又不是老死不相往來。
忽然,耳邊傳來柔和的嗓音。
「我們往後依舊,事情我會與郁華說清楚的。」
「沒必要,雖說是酒後亂性,可實際上我們都心知肚明。郁華姐姐也不是傻子,她會相信你的鬼話嗎?」
赤羽子瓊鼻微微皺起,反而不是很樂意。
「我們只是各退一步,又不是老死不相往來。」
「如此福我享了,還不用承擔責任?」
「我想讓你享福得了吧,姑奶奶我就圖你這個人。」
「老東西怪肉麻的。」
「你也是個老頭子!」
一番嬉鬧免不了肢體接觸,二人也已經是老夫老妻,自然而然上了床榻又是一番雲雨。
戰一日,日上三竿。
赤羽子最先體力不支,求饒過後沒多久便沉沉睡了過去,顯然已經精疲力盡幾乎每一次都是如此。
雙修就好比如兩個人推磨盤,修為越高推得越快。赤羽子與顧溫差距大大,每一次她都需要竭盡全力才能勉強跟上顧溫周天運轉的速度。
顧溫沒有休息,起身穿好衣物,輕輕關上房門。
三步之間,挪移來到玉皇宮內。
此刻,外邊有一群風塵僕僕,衣著各異的人等候,估摸著得有百來號人。
這些都是來自天下各地城一級的主官。
新曆一年的時候顧溫就召集他們了,一直到新曆三年他們才陸陸續續趕來。
修行界太大了,一州之地大的有千萬平方公里,小的也有五百萬平方公里。
更別說一些特殊地形隔閣,州與州之間並非緊密聯繫的,
也是修士這種超凡社會,才能夠不考慮治理成本的無限制擴張。因為一旦有某地不尊法旨,那麼真武宮就會有大能橫跨萬里去進行平亂。
凡人與尋常修士一輩子都難以離開一州之地,可萬里舟這類法器一日能橫空千萬里。
農耕社會只是凡人,而修土是星際文明。
師傅所追求的是讓農民也能飛天遁地,而顧溫所追求的不過是讓他們活得體面一點。
「拜見玉清天尊!」
至玉石台階往下,各城各脈大小主官齊聚,來者無有過金丹者,都能歸結為凡夫。
城池主官是一個統稱,各地都有不同的稱謂,也有不同的制度。
疆域過於遼闊,道宗也只能因地制宜。
這些凡夫第一次登上靈山,走入玉皇宮,無不神色緊張。
「諸位平身。」
顧溫右手一抬,眾官吏不由自主的站了起來。
隨即他注意到人數少了一半,心中有了一個不好的猜測,皺眉道:「還有一百五十人呢?」
道宗不管城池官吏任免,但卻要求有名冊送來。
顧溫召集了三百七十人,均為城一級官吏,有些人手底下管著千萬百姓,可謂是一國之主。
台下眾多官吏面面相,這個問題自然也由不得他回答。
一個真武宮服飾的大乘期修士低著頭,快步走了進來,作揖一拜道:「
回天尊,這些人再來之前已經病逝。」
顧溫自然不信這些鬼話,嘆了口氣,道:「你去統計一下,稍後把這些土大寧用多「若是反抗,或者拖延者,破山滅宗。」
嗓音平靜,卻聽得下方眾多大小官吏身軀一抖。
「遵旨。」
真武宮大能依舊低著頭,轉身快步離開。
他都不需要擔心,如此動作引得天下動亂怎麼辦?
仙人沒有下場你們就偷著樂吧。
歷來天下大同都不是起步階段失敗的,而是維持數十年後逐漸崩潰。
宮內外恢復寂靜。
顧溫觀察著下方眾人,從他們眉目間能看出些許奴性,並無養尊處優多年的威勢。
他們治理一方,卻是某個大能的奴才。
個體偉力集於一身,他們可,我為何不可?
所謂天下大同,人人如龍為何不能出一人之手?
良久,他悠然言道:
「吾有一願說予諸位聽,吾有一權交予諸位使,吾有一法交予天下從。
玉皇宮很空,很高,很大。
顧溫的聲音一路蔓延,至三清山玉皇峰穹頂,到黃沙漫天的邊疆。從劍修百萬的折劍山,到富甲一方的丹青州。
至春到夏,從秋到冬。
億萬人傾聽著,高呼著,吶喊著—-直至化作歷史的一筆,當人們回首隻能看到簡短的一句話用來概況。
新曆四年,城官改制,科舉初現,高薪養廉。
新曆五年,三官監察,通商天下。
新曆六年,商行蒸汽,棉布低價。
新曆七年,建廠如林,工農二八。
新曆八年,一條從玄黃州至折劍山,長達八萬里的鐵路開通。
新曆九年,第一個用火器殺死修士的案例出現。
新曆十年末尾,顧溫、赤羽子、李雲裳、李妙四人遊歷鄉土,視察民情。
十年時間,鄉下早已大變樣,不再是荒蕪一旁,家家戶戶都住上了磚頭房,頗像前世小時候的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