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天人捧丹太質守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05章 天人捧丹/太質守恆

  祖魔之身,陰陽坐為陰,清濁在於濁,虛實又存虛;饕餮作大爐,食諸神采練精源,終成大藥。

  赤金、紫金、天金……此方連綿三十六類天金九轉九煉,合八十一輪,可得金液寶藥!

  金液合砂,砂煉作汞,汞熔於金,金復返砂,砂復作汞,亦是摶練九轉,當得金汞丹液;

  再取混沌天精,合金汞丹液,添大藥,熔仙根青桃,又歷千日,得仙品大丹一枚。

  而當此丹功成,武庸卻是又不急著服丹。

  紫山之頂,有都天混元靈官化身取諸金石靈鐵鑄道台,台高三十三階,萬華塑彩,武庸高居道台中心,顯化出造化終焉-生滅道果,上有河漢群星日月高旋,訴諸古史造化,下有崩壞之陸土,隕落終焉萬劫之象,中有扶桑承天,半生半滅,為其中庸!

  「雙子道果若要功行圓滿,須得有所寄託,正如九州祖庭是謂玉京山、三天託庇不過三方天境……」

  「或許我的大道應在這株建木扶桑子之上,世界神木堪穿生滅,搖落星辰諸天?」

  武庸輕笑自語,搖頭道。

  這並不是他想要的!

  他曾瞻仰諸世混沌,踏足星界,玉皇古紀三十六天,世界神木照耀天地,星界千域萬系茫茫無邊……但終其來由,也不過起於混沌。

  天地混沌如雞子,開天闢地前,渾圓如一,不就是最好的載體麼?

  何須以證道假託一物?不如摶掌合煉,歸於其一。

  念頭閃爍之間,思緒升華武庸早已經對自己的道途有了完整的明悟,其作道是,黃天覆頂,無量神明靈盤踞神竅,訴諸道妙之理。

  武庸一手招來那宛如天賜的寶丹,丹收天地,攝陰陽,以祖魔為引,饕餮為藥,不朽金石伴作虛空道則,調理陰陽,武庸仰頭服下此丹,黃天震動,垂下玄黃寶光萬萬縷,地華俯首,將這十里、百里、千里靈礦盡化作霜汞太華。

  此丹為真,真之至也,是謂永恆不朽!

  而其道果異像,綿延虛天,萬萬里造化終焉之世,卻猶如無形大手相合,收束天經地緯,將那無端異像摶練一氣,合作渾圓。

  此丹為虛,虛之極也,妄然駐世不可捉摸。

  真丹入腹,繁複道則盡顯於仙身道體,虛丹入竅,諸般道果收束歸一。

  武庸的身體在飛速的蛻變,仙身道體真正的在變得圓滿,仙身十萬八千大竅,竅竅生得神明靈,神明靈者蘊生神祇,映照萬里高天,卻是顯化作十萬八千先天大靈官。

  災劫造化,仙光摶轉,一氣合煉,於武庸道身之中顯化出無量霞光,其質極,足以扭曲虛空歲月,顯化當世,似是一方白洞之形。

  亦是此時,這周山天墟之上,突有黃天金霞密布,霞雲密布三萬里,中央道台,仙君盤座,一手捧丹,一手掣杖,杖懸青葫,如意腰懸,形如龍姿鳳章,盡顯天人之相。

  八景瓊輿,來迎聖君,玉鳳結璽,飛虎作符,羽、裙、帶、冠莫不彰顯。

  一側大道金書霎時間鋪開,不過數息時間,已成遮天大物,雲以作基,玄輝縈繞,三千三百三十三字大道真紋,訴說黃天無上,太極道妙。

  古史中的一幕幕景象驀然出現在武庸魂海之中。

  黃天有道,金闕帝君,地皇后裔,聞道西崑侖,拜誥西王母,金闕傳於東華,東華傳於太極葛仙翁,仙翁之下,普傳靈寶,日月當曌……

  「兜兜轉轉,原來那捲靈官寶誥的原文,是你啊。」

  「太平清領書!」

  聞得穹空玉鳳帝璽、飛虎神符中傳來道道親近之感,飛羽裙帶,威嚴冠衣莫不貼服。

  這是在逼我作出抉擇嗎?

  黃天金闕、太元清平,亦或者……

  那金闕帝君的兩道承天法寶都似是生出神祇一般,化作玉鳳飛虎,盤桓在天,清鳳高鳴,幽深哀悼,飛虎匍匐,威壓萬里,然二者卻是同時以希冀的目光投向武庸。

  武氏子,帝君子嗣,金闕帝君,帝皇血裔,這是一道自華夏啟,從荒古之初貫穿末世的血脈。

  「我明白了!」

  武庸環顧三萬里金霞,遠方天公法象都似是披上了一層金紗,無盡道妙異象盡顯,將那九鳳、北斗驚得毛骨結悚。

  萬古黃天在此復甦,偉岸的意志仿若在與那太古紫山上的存在溝通,周山各處,古老者與當世者盡皆蹙眉,對那道新起的氣機有了些懷疑。

  青年道君懷捧竹杖,與穹天對視,久久無言。

  「您的道,如今可不如我啊,老帝君!」

  武庸喉結涌動,唇齒生甘,抬手寫意將那似是有靈一般湊到身上的《太平清領真書》磨搓著的輕輕撥開,輕笑道。

  「但是尋都尋上來了,玉鳳,飛虎,就跟著我吧!」

  他沒有想到,那捲使得他轉生此世的寶誥背後,竟是祖上血脈之德,此刻在他欲證至仙大道之時,幕後之物終於跳了出來。

  可惜,可悲,可嘆,太平一脈早已經隕滅在歷史的塵埃之中,而這位最後有希望能重塑黃天偉大的後裔。

  他的野心更大,眼界更遠……

  武庸大袖一甩,隨手將那捲帝衣金書收攝鼓掌,此番卻是上取黃天之精,下抽九華金性,將那道果與仙身中的天鉛大丹摶煉相合。

  是謂真虛相合,渾圓如一似作如意丹丸。

  三萬里黃天,九丈九華仙金筍,其中諸法似是抽絲剝繭一般,化作天經地緯交纏摶煉,將那二丹編織交融,化作一方道界。

  天之不朽、地之永固,真之至,虛之極,將那造化終焉,終得收束作一丹。

  這寶丹,萬道玄奇不可思議,有世界樹貫穿一界,下距終焉虛無,上承黃天茫茫,辰星萬斗懸掛枝丫,無量枝葉承襲一方。

  光陰流轉此丹,上一刻,生滅有序,萬道離奇,下一瞬,天地翻覆,殺機畢顯,整方天地磨滅作混沌,再下一刻,又生上清下濁,朦朦朧朧……

  此謂之玄元。

  玄元有道,諸世唯一,萬變不離其宗,太質守恆,此為大道定理!

  此道在上稱玄元,在下為永恆,居中號不朽,休叫萬世生滅,往翻輪迴,其質常為一也。

  武庸得道之間,無量道則收束歸一,霎時間,這太古紫山便歸於平靜。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唯有那三十三層道台之上,有天人捧丹,丹成三寸,似琉璃、似美玉,這天人微微俯首,投下目光,卻讓周山億萬里諸神,心生寒意,不耐的窺視之感立時衝上心頭,仿若世界之外、高維之里,有神明俯視眾生。

  「哦?造物主的角度麼?俯瞰一界興衰,無喜無悲……」

  春華神女赤足行走在這片天墟之上,足不沾地,輕輕摘下一枚仙葩,駐足良久後,似是突然想到了形容那一尊新生大道的詞語。

  有青年道君,駐足天墟三百層,懷捧如意,駐足良久……

  「那不是金闕!」

  「何故一副負心人不敢見故友的作派啊,靈寶。」

  路過的道人環臂,好笑的看著這駐足在天墟三百層不敢再動的靈寶道君。

  金闕之於靈寶,亦友亦道,同出一門,然前者永恆沉淪,連曾經的存在都幾乎被扭曲抹去,後者駐世不朽,卻再無顏面與昔日故友相見。

  「是啊,他不是金闕。」

  靈寶道君眼皮閃爍,輕輕搖頭,心底卻是沒來由的多了一道苦澀。

  大道獨行,縱使是天尊道祖,也有的是無奈之時啊……

  那自周山之下踏足而來的古老者與今世的帝君們,倒是對這一位新晉的至境有了一絲興趣。

  而武庸此刻,萬道收束之後反倒顯得與常人無異了一般。

  其盤膝駐足在太古紫山之點,盡掣那九華仙金,似是抽絲剝繭一般,道則法力與九色仙金橫編織經緯,構畫大道真紋,將那青葫仙旗一一抽洗祭煉。

  以一千八百四十萬道仙金之絲,徹底將那尊靈寶升煉,葫中仙旗,九華玄妙,光怪陸離,萬炁寶光,再非是以往。

  初入大道,唯求上品,然愈發上修,難得明悟大道至簡,至境道則歸一,蘊生唯一定理!

  諸如太初、元始、造化、黃天等等古老神明……

  「今世修行八百載,兜兜轉轉,卻是證了個太質守恆定律嘛?」

  武庸輕嘆一聲,自家也是哭笑不得。

  太質守恆,萬物歸一,即為玄元,亦是獨屬於他的大道定理!

  而太古紫山之外,九鳳與北斗不言不語,北斗神君緘默在旁好生的祭煉著十二品白蓮,數載時光,已經堪堪將其煉作了一尊七星蓮華。

  縱使身為星界一人之下的掌刑神君,這也是他手中的第一尊至寶!

  九鳳則是百無聊賴的遊走在紫山附近,她著實沒有什麼可乾的,便是一路盯著那紫山之上的變化,同時心中腹誹:

  「這旨玄,騙我等說要祭煉法寶,實則布下結界,以化身逡巡,詐我二人拱衛紫山,偷偷突破是吧?」

  「嗯嗯,仙道的人,是這樣黑心的。」

  三人雖各屬一方,但這傢伙藏著掖著屬實令人不爽。

  只是,九鳳更疑惑的是,武庸的突破功成了嗎?如果功成,為何再沒了反應,若是失敗……

  可前面的三萬里黃天金霞,那無上的意志投影,也著實恐怖了些吧?

  (本章完)

章節目錄